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文言文《醉翁亭記》精編教案

文言文《醉翁亭記》精編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教學目標:

文言文《醉翁亭記》精編教案

1.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積累文言詞彙,背誦全文。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2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準備:

1.準備課文的朗讀錄音帶。

2.將本課知識點製作成課堂使用的幻燈片。

3.學生準備漢語詞典、文言文詞典等工具書。設計思路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歐陽修被貶爲滁州太守後,心情鬱悶,他經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飲酒抒懷,並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爲莫逆之交。智仙爲方便好友遊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爲這座亭子命名。後來,便寫了《醉翁亭記》。

本文是慶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爲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

 二、讀課文

1.聽讀。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漢語拼音。

2.正音。

(幻燈出示下列字詞,請學生讀準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釀( )

僧( ) 輒(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僂( ) 朝( )而往

3.學生試讀課文。

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語氣不盡相同。“也”大致表達了以下幾種語氣:

(1)陳述(用於描述景物)。如:環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於介紹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謂也。

(3)感嘆(用於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後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一般來說,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凡作爲連接詞語的“而”和有調整音節作用的“而”,則可以輕讀。如:朝而往,暮而歸。

此外,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旬式,讀時節奏要富於變化,悅耳動聽。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學習。

2 疑難解析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別。 山行六七裏:山行,沿山而行。

名之者誰:名之者,給亭起名的人。 飲少輒醉:輒,就。

若夫,文言裏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層意思時常用,近乎“要說那一…·”“像那……”

歌於途:倒裝,在途中唱歌 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錯雜。陳,擺放。 已而夕陽在山:已而,過了一會兒,不久。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其樂,樂他所樂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樂趣。第一個“樂”字是動詞,第二個“樂”字是名詞。

 四 概括課文內容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遊山的情形。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並點出作者名姓。

 五 作業:熟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賞析課文,理解課文主旨

一、導入

《醉翁亭記》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爲滁州太守後寫的一篇散文,在這裏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

 二、逐段分析,探究鑑賞

1、分析第一自然段:

齊讀之後指導學生們思考:此段是概括寫了亭子的環境和亭子命名的由來,寫亭子的環境,作者是從哪裏落筆,如何觀察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結合抒情的?

總結:是從遠山落筆,立足於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視,然後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峯,點出瞭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裏,先聞水聲,後見泉水,最後峯迴路轉,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境,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寫完景過後層層設問,通過作亭者誰,名之者誰,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分析第二自然段:

讓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閱讀課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寫了哪些風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你的感受如何?

總結:作者按照朝暮,四季的順序來寫。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間朝暮四時無一不美,清晨,日驅之霧,怡紅快綠頓現眼前,傍晚谷歸山各,讓人遐想神往。春天,野花香氣無處不散,夏季綠樹成蔭,微風習習。秋天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日裏嶙嶙的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種詩情畫意,真是美不勝收,難怪作者抒發到"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3、分析第三自然段: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作者的眼裏,他周圍的景物無一不美,這也說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樂的,他的心情爲什麼這麼好呢?我們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話(一個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話爲一幅圖時,我們可命名爲:滁人遊圖、太守宴圖、衆賓歡圖、太守醉圖。看課文分析:滁人遊圖中共寫了哪幾種人?太守宴圖中有哪些佳餚?衆賓歡圖中,衆賓的形爲和神態如何?太守醉圖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態怎樣?

思考:爲什麼寫太守宴圖之前先寫滁人遊?

總結:這就應了我們剛剛學過的《岳陽樓記》中的後天下之樂而樂,太守周圍的人情事物無一不讓他愉悅動情,駝背彎腰的龍鍾老人,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絡繹不絕的遊人,一切都那麼有生氣有色澤。在他所治理的滁州這一方水土,可謂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快樂無比,太守自然也就樂得其醉了,他沉醉於這方山水之樂,也更沉醉與民同樂之中。

4、分析第四段:

在第四段中,作者用兩個相同的句式點出了四種樂即:山林之樂、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太守之樂。

思考:這些樂中誰的樂的涵義最豐富?其樂的涵義有哪一些呢?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裏含蓄的抒發了自己的複雜感情,既包括娛情山水,排遣鬱悶的歡樂(山水之樂)也有看到自己政績——政通人和的欣慰(遊宴之樂)更有與民同樂的情懷。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遊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複雜感情。寫景和抒情相結合,文字簡練而生動句式錯落有致。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因爲,本文描摹山水,抒寫遊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後的沉淪表現,實質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

  四、板書設計

引入…… 滁洲 琅琊 釀泉 醉翁亭 作亭者 命名者 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寫景…… 朝暮 四時之景 樂亦無窮 山水樂

醉翁亭記 寫人…… 滁人遊 太守宴 衆賓歡 太守醉 遊宴樂

歸來…… 禽鳥樂/人之樂 /太守了 (與民同樂)

  第三課時

 一、基礎知識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字_ ___,自號__ __,又號__ __,著有 《 》

(2)本文是作者被貶爲_ ___時所寫,它的姊妹篇是《》

(3)文中描寫山間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中描寫山間四時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醉與樂統一,點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6)文中照應“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___ ______”,意在干涉別國內政。(用《醉翁亭記》中的原句答。)

(8)描寫滁洲城總的地理環境的句子是: “樂亦無窮”的原因

2.寫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方法。

(1)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 )

(2)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 ( )

(3)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 )

(4)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

3 成語積累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比喻真相大白。

2、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興趣並不在於喝酒。形容人別有意圖,言在此而意在彼。

4課文裏連用21個“也”字作句尾。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語氣和作用。請把下面的判斷句中的“也”的不同表達作用填在相應括號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C 環滁皆山也。

D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樂亦無窮也。

F ……故自號曰醉翁也。

G 廬陵歐陽修也。

①表示判斷的語氣:()

②表示解釋的語氣:()

③表示肯定的語氣:()

  二、中考試題集錦

2008大連市古詩文閱讀

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臨:

(2)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之:

9.分別寫出“窮”字的意思。(2分)

(1)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窮:

(2)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窮:

10.太守爲什麼“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8.(1)到、靠近(2)的 (2分。每小題1分) 9.(1)窮盡、完結(2)貧窮(窮困) (2分。每小題1分)

10.太守陶醉於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於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爲山水之景而醉,爲

滁人歡樂而醉,爲宴會的豐盛而醉,爲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2分)

2008年河北省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着重號的詞。(3分)

(1)環滁皆山也 環: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發而幽香 發:

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譯文:

8.選文第①段在總寫滁州山景後,由遠及近依次駕了“西南諸峯”、“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選文第②段的內容。(2分)

答:

10.下面這段文字說明了什麼? (3分)

歐陽公記①成,遠近爭傳……凡商賈②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③,以贈官,可以免稅。

注:①[記]指《醉翁亨記》。 ②[商賈]商人。 ③[關征]查稅徵稅。

答:

答案:6.(1)圍繞(環繞) (2)情趣(意趣、興趣) (3)開放(開)

7.給它(亭子)起名(題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稱它(命名)的。

8.琅琊(山) 釀泉

9.描寫山間的朝暮變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遊的樂趣。

10.《醉翁亭記》在當時備受人們的推崇,反映其藝術價值高、影響大。

2008年臨沂市

6.默寫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雲歸而巖穴暝 暝:

②臨溪而漁 漁:

③雜然而前陳者 陳:

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

8.用現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②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9.簡要概括選文的內容要點,並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請結合學習語文的經驗,談談從本文語言中可以學習和借鑑什麼。(3分)

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間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基本意思對即可。

11上面兩段文字都寫到了景物的變化,作者寫這些變化有什麼不同的用意?(2分)

12.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什麼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麼根本的區別?(2分)

答案:6.(A)山間之朝暮也 (B)山間之四時也(C)釀泉爲酒(D)泉香而酒冽(錯、漏、倒、添字均算錯,有錯則該句不得分。)

7.①昏暗 ②捕魚(釣魚) ③擺開(陳列) ④以……爲快樂

8.①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

②樹木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確、無語病即可)

9. ①寫太守與滁人遊樂、宴飲及醉歸的場景。②寄情山水(熱愛自然),與民同樂。

10.提示:簡潔凝練,含義豐富,生動傳神,參差多變。

11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間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基本意思對即可。

12.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於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作爲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別。基本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