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語文《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因此,各位老師要特別重視,爲了能夠很好的幫助各位老師備課,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八年級上冊語文《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語文《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肅穆、荒謬、健忘、殺戮、納粹、憧憬、繚繞、赤裸裸”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字義。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主題。

3、體會議論和描寫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4、教育學生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心,體會語言的深層含義。

【教學難點】

瞭解描寫和議論的作用。

【教學方法】

抓住一組組矛盾統一的事物進行分析、討論、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誰知道“六一兒童節”的由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裏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燬,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爲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爲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同樣,在二次大戰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庫耶伐次,一天之內,7000多個無辜生命遭到殺戮,其中包括300多個孩子。這是怎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美國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認識戰爭的罪惡,懂得和平的珍貴。

二、文學常識

聶華苓,著名華裔旅美作家。

薩特,法國哲學家、作家、評論家,著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等。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正音:

肅穆(mù)荒謬(miù)殺戮(lù)憧憬(chōng jǐng)納粹(nà cuì)繚繞(liáo rào)赤裸裸(luǒ)

2、聽錄音(薩特的話),稍微講解沉重的記憶,美麗的回憶,等全文教學結束後再總結分析。“沉重”“美麗”是矛盾性詞語,因爲指代內容不同,所以並不矛盾。“那就是我帶走的沉重記憶。但這是個美麗的記憶。”前一句是對上面幾句話的總結,指納粹殺害了7000多人,所以這是沉重的記憶。後一句是對下面幾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對敵人的殺戮而表現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因此讓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沉重的記憶很好理解,美麗不好理解。人們如何英勇?我們學完課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麗指整個民族的英勇,面對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寧死不屈的。他們不做民族的叛徒,他們懷着對生命強烈的愛不向劊子手乞憐。他們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這真是個美麗的記憶。A、一位老師寧死不屈,大義凜然;B、無辜平民包括孩子們的遺言,懷着強烈的愛、仇恨,沒人乞憐。)

3、歸納文中四部分的內容:

⑴墳地所見所聞;

⑵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

⑶記錄作家座談會;

⑷摘錄遺言。

四、分析文章各部分,體會文中一些句子的含義和情感

(哪一個情節印象最深刻 why?)

第一部分:墳地所見所聞。(請學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觸的部分,說明緣由後,再加以講解或補充。)

1、“悽風。苦雨。天昏。地暗”,是寫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樣的?同樣他的心情也是怎樣的?句號,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頓作用,使讀者放慢了閱讀的速度,同時腦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畫面,悽、苦、昏、暗,因此有種悲哀的氣氛籠罩在身邊。因此,不是單純的寫景,寫景還爲了渲染悲哀悽涼的氣氛。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闆、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詞有着強烈的情感,對被殺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對屠殺無辜平民的法西斯──憤怒地進行控訴。

3、有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所謂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這位老師是有民族氣節的,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

第二部分:看各種演出紀念活動。(請學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觸的部分,說明緣由後,再加以講解或補充。)

1、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指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其中包括兩名生還者。人們悼念死去的親人時,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悲痛)因此在這麼一種悽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與現實融合了。

“悲哀”是指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美麗”指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裏紀念死者。,“真實”是指眼前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虛假的成分在裏頭。,“荒謬”指二戰時,納粹竟然認爲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各種種族,這是何等的荒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詩句有什麼作用?(聽這首詩歌的錄音)

這些詩句歌唱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他們還年幼,還在小學唸書,他們的生命才起步,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夢想。他們正努力學習,嚮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創造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脅。歌唱孩子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3、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強調不能忘記歷史,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第三部分:有關紀念的作家座談會。

首先講解:歷史是沉重的。現實呢?看出第二部分回顧歷史,第三部分是從歷史的回顧中看現實的走向。提問:對於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態度和表現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誠的懺悔,充滿犯罪感;日本人:自私的狡辯,企圖開脫罪責。

如何評價這兩位作家的行爲?(學生自由發言)

西德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摯,態度非常地誠懇,而半個世紀前的追性是納粹強盜犯下的,明赫白沒有責任,他卻代上一代人受過,所以人們寬恕他,尊重他,因此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最後一句話)。

日本作家:那個日本人只記得自己的痛苦,卻忘記帶給別人的痛苦,這就是忘記歷史,這是自私的狡辯。中國人在這裏提到南京大屠殺,並不是要報仇,而是讓子孫明白和平來之不易,讓日本人的內心感到無地自容。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就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們記住這段歷史就是記住歷史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同時我們不能忽視,至今還有人不願正視歷史,仍爲侵略辯護,這是潛伏着的新的危險。

第四部分:參觀紀念館。摘錄了被殘殺的人留下的片紙隻字。可看見人們怎樣懷着對親人的愛而從容面對法西斯匪徒的槍口。

死者遺言,是人性中最美麗的體現,讓人據此想像被殘殺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過再現被殘殺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動,反襯出法西斯的殘酷,並向全人類提出警示:永遠不要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魯迅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親愛的爸爸媽媽》中最後摘錄的被殘殺者留下的只言片紙,就是拾取人性中最爲閃光的幾個瞬間控訴了泯滅人性的戰爭。

五、總結

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還有很多的地方銷煙瀰漫,母親們痛苦的眼淚,孩子們驚恐的哭叫,那一雙雙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們呼喊:不要戰爭,保衛和平。同學們,希望我們都是和平的維護者,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