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下《窗》說課稿(公開課)

蘇教版八下《窗》說課稿(公開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尊敬的各位評委

蘇教版八下《窗》說課稿(公開課)

你們好!我今天的說課的課題是《窗》,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及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這是蘇教版初中語文第八冊(下)第四單元的第五課。這一單元收錄的都是小說。高爾基說:“文學即人學”,小說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人性的假醜惡,彰顯人性的真善美。小說的內容最豐富,表現力最強。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窗》是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一篇小小說,小說通過對同病房的兩位病人相互之間所持態度的描寫,表現了美與醜兩種不同的心靈,體現了極深刻的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

2、教學設想與目標

(1)設想:小說主要通過人物描寫傳遞作者的思想和寫作意圖。教學過程中,我以人物爲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心理,再通過解題來揭示小說的主題。結合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堂課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2)目標

知識與能力:1.整體感知,理清故事情節.

過程與方法:2.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這是本課的重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3. 剖析人物內心,認識人性的美醜,培養心胸開闊,坦蕩無私的高尚情操. (這是本課的難點)

說明: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拓展延伸,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難點:通過對小說主題的把握,揭示“窗”的深層含義,啓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二、說學情

我現在所教的班級,有許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表現欲,但思考問題不夠縝密細緻,而且學生的家境都較好,因而自私任性,學習中缺少踏實和勤奮精神,與人和諧相處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較差。所以我授課的重點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啓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主動關愛他人,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三、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認爲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討論以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養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的良好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1、多媒體展示,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是最強的趨動程序。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導入本課。

2、誦讀感知,認準字詞。

多媒體展示字詞,檢查學生的預習。

3、 以下分成四個板塊

第一篇章 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故事情節。能根據教師要求複述故事情節,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文本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

第二篇章 深入剖析,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請同學根據文本中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這樣形成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這一過程中, 讓學生 合作探究,注重情感體驗。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一起探究文本中重點語段、重點詞句的表達作用,體會兩位病人的關係變化,把握裏牀病人的心理歷程,分析兩位病人的不同的性格,感悟對比手法對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的作用。從而分析兩位病人美與醜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感受善與惡兩種不同的精神境界,接受美好情操的薰陶。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爲,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種對話並非師生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

因此,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預設,而是注重課堂生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教師只作必要的調控和引導,指引學生的思維方向接近教學目標。

在學生弄清人物形象後,解題釋疑,揭示主旨。

問題設計:小說以窗爲題有什麼作用?

啓發學生探究“窗”的作用,由病人眼中的窗到我們由此看到的人物的內心世界,研究小說以“窗”爲題的深層含義,把握小說的主題,得到人生的啓迪。

在此問題的討論探究中,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通過窗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也可折射人物的內心,或者說外在世界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物質表現。讓學生感知到文章用鮮明地對比手法所暗示的一個真理:視野淺短的自私者必定不能與襟懷磊落的高尚者同等享有感知美、體悟美的'均等機遇。這兒的窗即是物質之窗,更是心靈之窗。

第三篇章 學而求思,積累一技之長。

思考討論:

你認爲作者在文中運用的哪些手法最值得你借鑑?

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

第四篇章 聯繫生活,感悟人生哲理。

拓展延伸

這個故事結尾戛然而止,請同學試着給小說加個結尾,想想裏牀的到了窗口,會怎樣想,怎麼做?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 應以 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獨特的心得,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問,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這個結尾應是小說內容的合理的想象和延伸,應可從原文中找到暗示和依據。討論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悟。

4、 臨別贈言

那位活着的病人可能有無數種結局,然而我們還是衷心希望他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最後,當我們離開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來關心他。我建議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作爲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的關心下能看到“牆”外最美的風景,能好好活下去。

5、人生寄語

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卑劣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