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戰爭故事 > 古代戰爭故事《白登山之圍》範例

古代戰爭故事《白登山之圍》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白登之圍也叫白登山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的事件。

古代戰爭故事《白登山之圍》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匈奴騷擾北部邊境,這裏是韓王信的封地,因此他請求把自己封地的都城北遷到馬邑(今山西朔洲),以便對匈奴的入侵能迅速作出反應。劉邦同意了韓王信的請求。

秋天,匈奴單于冒頓率領大軍再度入侵。大兵壓境,韓王信唯恐抵禦不過,暗地裏數次派遣使者與匈奴交涉,希望和解。劉邦及時發兵援救,擊退了匈奴。然而,劉邦得知韓王信屢次派使者出使匈奴,懷疑韓王信存有異心。韓王信知道已經失去了劉邦的信任,爲了避免劉邦的殺害,他乾脆投降匈奴公開反叛劉邦,拱手將馬邑奉送給匈奴,而且還與匈奴聯合起來。

匈奴出兵

韓王信叛漢惹惱了劉邦。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大破韓王信,斬殺了韓王信的部將王喜,韓王信敗逃匈奴。

韓王信的部下王黃等人收集殘部,與韓王信和匈奴單于冒頓合謀共擊漢軍。匈奴的左右賢王率領一萬餘騎兵,會合王黃等人,屯兵廣武以南,攻擊晉陽。劉邦馬上組織兵馬與他們對戰,結果漢軍又一次取得勝利,然後乘勝追擊節節敗退的匈奴軍隊。

漢軍由於節節勝利,產生了麻痹輕敵的思想。坐鎮晉陽的劉邦聽說冒頓駐紮代谷(今山西大同東北),想派兵去攻打,於是便派探子刺探匈奴的軍情。探子回報說:“匈奴只剩下老弱殘兵和瘦馬,不堪一擊。”連續派出十幾個探子,都帶回了相同的情報。劉邦半信半疑,他又派郎中劉敬再去一探虛實。然而在劉敬還沒有回來時,劉邦以爲劉敬帶來的會是一樣的'消息,於是便帶領三十二萬漢軍浩浩蕩蕩越過句注山追擊匈奴。

劉敬在路上遇到劉邦大軍,劉敬勸阻劉邦,並指出此去將會全軍覆沒。提醒劉邦說:“兩軍對壘,本應炫耀氣勢,掩蓋短處。臣去匈奴時,卻只見到老弱殘兵和瘦馬,其中一定有詐,他們是想麻痹對手,埋伏奇兵以取勝,萬萬不可輕易攻打匈奴。”劉邦聽了非常生氣,對劉敬說:“你懂什麼打仗,如今我大軍還沒有開戰,你居然說這些喪氣的話,打擊士兵的氣勢。”此時,有人密奏劉邦,說劉敬先前與韓王信關係甚好,此時表面看來是爲漢軍着想,實則是爲幫助韓王信與匈奴。劉邦聽後大怒,將劉敬抓起來囚禁在廣武城,準備凱旋後進行處罰。

劉邦率騎兵先到達平城(今山西省陵川縣以北),而漢軍步兵還未完全趕到。此時正值隆冬季節,由於天寒地凍,士兵的手凍得紅腫麻木。抵達平城時,許多士兵的手指都凍斷了。

冒頓單于見漢兵蜂擁趕來,在白登山設下埋伏。劉邦帶領兵馬一進入包圍圈,冒頓單于馬上指揮四十萬匈奴大軍,截住漢軍步兵,將劉邦的兵馬圍困在白登山,使漢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不能相救。劉邦發現被包圍後,組織突圍,經過幾次激烈戰鬥,也沒有突圍出去。之後,冒頓率領騎兵從四面進行圍攻:匈奴騎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馬,東面是一色青馬,北面是一色黑馬,南面是一色紅馬,企圖將漢軍衝散。結果,雙方損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劉邦和手下的將士們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劉邦一行的糧草供應也日漸緊張,他連忙找來陳平商議突圍之計。陳平得知單于冒頓懼內,因此建議派人向冒頓的閼氏(漢代匈奴對單于妻妾的稱呼)奉送厚禮,以解被困之危。

閼氏得到重金賄賂,便勸冒頓說:“即使奪得漢地,也不能久居。何況兩個君主也不應互相攻擊對抗。”冒頓單于與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他們的軍隊沒有按時前來,冒頓單于懷疑他們同漢軍有勾結,就採納了閼氏的建議,打開包圍圈的一角,讓漢軍撤出。當天天地間大霧瀰漫,幾步開外便茫然一片。匈奴騎兵稍稍後撤。漢軍派人試探地來回走動,但匈奴卻毫無察覺。這是突圍的好機會。陳平還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兩旁拉滿了弓,保護漢高祖下山。劉邦提心吊膽走出了匈奴的包圍圈,快馬加鞭,一口氣逃到廣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劉敬放出來,說:“我沒聽你的話,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圍了起來,差點兒不能和你見面。”

白登之圍對漢朝的對外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匈奴多“精騎”,圍白登的騎兵“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馬”,漢軍明顯處於劣勢。劉邦爲了休養生息,採用婁敬的建議,嫁嫡長公主與匈奴和親,呂后不答應,日夜泣,後改以宗室女爲公主,嫁給匈奴單于,送大批絲綢、糧食、酒等,以求得北方邊境的暫時安定。

白登山的位置

關於白登山的具體位置,學界存在爭議。一說認爲白登山是今採涼山。史籍中的記述亦不盡一致。

《漢書·匈奴傳》服虔注稱“白登,臺名,去平城七裏。”如淳注中稱白登是“平城旁之高地,若丘陵也。”

《正義》引李穆叔《趙記》“平城東七裏有土山,高百餘尺,方十餘裏。”

《山西通志·山川》大同縣部分記有“小白登山在縣東七裏,高一里,盤踞三十五里。”

1984年4月,大同市博物館在大同城東東王莊西北發掘了北魏元淑墓,墓中出土的墓誌記有“葬於白登之陽”,有考古學者結合墓葬與馬鋪山的地理關係判定白登山即今馬鋪山。

“白登山之圍”距離今天雖有兩千多年之歷史,但作爲遊覽古戰場來說,白登山還是有很大價值,曾經吸引不少遊客憑弔古今。

明朝宣大總督翟鵬來遊白登山,感慨萬千,賦詩名曰“白登山懷古”:

荒臺猶有白登名,一望龍沙萬里明。尚想精兵圍漢帝,翻憐奇計出陳平。

雲中煙壘曾鳴鏑,塞下山村有廢城。顧我臨風懷古意,胡笳吹徹暮雲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