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苛政猛於虎開頭

苛政猛於虎開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小編爲大家推薦兩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僅供參考與閱讀。

苛政猛於虎

(一)苛政猛於虎

春秋時期,朝廷政令殘酷,苛捐雜稅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極其貧困,有些人沒有辦法,只好舉家逃離,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裏雖同樣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着,興許還能活下來。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腳下,一家三代從早到晚,四處勞碌奔波,總算能勉強生活下來。

這泰山周圍,經常有野獸出沒,這家人總是提心吊膽。一天,這家裏的爺爺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這家人十分悲傷,可是又無可奈何。過了一年,這家裏的`父親上山採藥,又一次命喪虎口。這家人的命運真是悲慘,剩下兒子和母親相依爲命。母子倆商量着是不是搬個地方呢?可是思來想去,實在是走投無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樣沒有活路,這裏雖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還能僥倖活下來。於是母子倆依舊只有在這裏艱難度日。

又過了一年,兒子進山打獵,又被老虎吃掉,剩下這個母親一天到晚坐在墳墓邊痛哭。

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正在墳墓邊痛哭的這個母親,哭聲是那樣的悽慘。孔子在車上坐不住了,他關切地站起來,讓學生子路上前去打聽,他在一旁仔細傾聽。

子路問:“聽您哭得這樣的悲傷,您一定有十分傷心的事,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這個母親邊哭邊回答說:“我們是從別處逃到這裏來的,住在這裏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裏,如今,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還有什麼比這更痛心的事呢?”說完又大哭起來。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問道:“那你爲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這個母親忍住哭聲說:“我們無路可走啊。這裏雖有老虎,可是沒有殘暴的政令呀,這裏有很多人家都和我們一樣是躲避暴政纔來的。”

孔子聽後,十分感慨。他對弟子們說:“學生們,你們可要記住:殘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猛啊!”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壓迫,使窮苦人走投無路,他們寧可生活在猛虎威脅的環境中,也不願生活在暴政的統治下。

[-(@_@)-]

(二)郈成子的智與仁

春秋後期,魯國大夫成子和衛國的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那年,郈成子作爲使節,訪問晉國。右宰谷臣聽說好朋友要路過衛國,早早地就在半路上等候,右宰谷臣熱情地把好朋友接到家裏,設宴招待他。宴席上,郈成子看出了右宰谷臣是在強言歡笑。右宰谷臣幾次欲言又止,好像有什麼難言之隱。酒過三巡,右宰谷臣還送給成子一塊璧玉。

等到郈成子從晉國回來,路過衛國時,他沒向右宰谷臣辭行。隨從問他:“來的時候,右宰谷臣那樣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來你爲何不去向他辭行呢?” 郈成子說:“他設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樂,而他自己卻沒笑容,他這是告訴我,他有憂愁呀。他定是料想自己要落難了,但周圍耳目衆多,不能直說呀。他酒到濃時送給我璧玉,說明他對我有重要的寄託呀,我一定不能辜負他。”

隨即,傳來了衛國“寧喜之難”的噩耗:衛國獻公因憂患寧喜專權,聯合其他大夫發動兵變,擒殺寧喜,右宰谷臣也因受牽連而被殺。聽到消息,郈成子二話不說,立即調轉馬頭,來到右宰谷臣的府上,祭奠右宰谷臣,並悄悄將右宰谷臣的妻子和孩子營救到魯國。

到了魯國,郈成子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讓他們居住,把自己的俸祿分出一部分以供他們使用。右宰谷臣的兒子長大後,郈成子把那塊璧玉送還給了他。

作爲好朋友,就應該時刻關注朋友的一舉一動,郈成子知微見著,既能通過右宰谷臣的一言一行,準確揣測出對方的心思和意圖;又能身體力行、不負朋友的重託。可以說,郈成子是“智”和“仁”的化身。人生天地間,能找到一個像成子這樣讀懂自己的知心人,難;能找到一個在危急時刻,勇於站出來、不怕犧牲、不負重託的人,更難。古希臘名諺說:“一個知心朋友勝過十噸黃金。”誠哉斯言!

據載,當孔子聽說這事後,感慨地說:“有預見,可以事先策劃對策;有仁義,可以託付財物。說的就是成子吧?”朋友相處,也需要以“智”爲指引,以“仁”爲準則,對朋友做到“智”和“仁”的統一,這纔是交友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