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陽光師訓”活動。聽了《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講座我感觸頗多。教育專家讓我們學習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爲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答疑解惑,使我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得心應手。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覺得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纔會容易明白,如何啓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爲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興趣、情感去閱讀課文。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

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着等結果,從不思考。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爲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並給予適當的激勵。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爲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遊戲等活動等來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侷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爲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這時採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纔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參加這次“陽光師訓”後,我把所學、所感都化作對教育教學的新鮮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學。從備課、上課到講評、反思,都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定位。通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作爲教育者,一定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2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爲“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爲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我以“做”爲中心進行X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X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X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X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

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X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小稻秧》、《跟蹤颱風的衛星》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X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聽診器”。學習《海底世界》這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神奇海底世界”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X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二組安排了以“愛”爲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爲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爲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爲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X年級上冊《長城與運河》這篇課文時,我們由祖國引伸到學校,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爲一體,與民族小學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小學,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爲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象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繫生活“做”,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爲: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翱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X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爲了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們在X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爲“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裏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3

不知不覺中學習《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已經好幾天了,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

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精心設計好導語,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經常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給學生以鼓勵,給學生以信心。

二、放開雙手,教給方法,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1、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認知水平自已去讀書,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線索,體會文中蘊含着的情感。

2、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師應該採用“教師引在前,講在後,學生想在前,聽在後”的方法,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

3、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自己發現。因爲這種發現,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利於學生學會發現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規律、性質和聯繫,從而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4、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的自主發展是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實踐活動來實現的。表現爲自我設計、自我嘗試、自我領悟。

總之,通過本節課程的學習,我感覺自己在教學中還沒有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總是不放心,撒不開手,生怕學生會弄得雜亂無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把從這節課中學到的寶貴知識充分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感受自主學習的好處。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4

學習了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兩種不同性格的松樹。小松樹的不明事理、驕傲自滿和大松樹的執著冷靜,不與他人斤斤計較的性格。這篇課文很簡單,讀起來也很流暢。那怎樣讓小朋友來了解這兩種松樹呢?新課程創導的是以學生爲主,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爲了適應新課程的理念,我在教學時是這樣設計的:“在讀中感悟,在他們在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理解的基礎上表演,以演再次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這篇課文有不少對話,教學中我就抓住對話,展開想象,體會人物當時的'神態、心理活動。從而來理解文本的寓意。如在多次朗讀小松樹的話時,提出“讀了小松樹的話,給你什麼印象。”“驕傲”“得意”。這時,我連忙追問:“你是從哪個詞或哪個字上看出來的?”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讀起來就很有感情。在感悟大松樹的表情時,我又是這樣設計的:“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大松樹,你聽了小松樹的話,你有什麼感受呢?”“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呢?”把課文與我們的平常生活聯繫在一起,學生很樂意去探求答案,學習起來也比較輕鬆。就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易如反掌的理解大松樹當時的感受。在理解風伯伯的話時,我也是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感悟。就這樣,在既熟讀課文又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演這個故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5

時間匆匆,站上講臺的日子已經三個年頭多了。在這幾年年裏,我經歷了初上講臺的青澀,到逐漸過渡的適應,如今我已經不再是初出茅廬的那個新人教師了。在這期間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和學到了知識讓我感慨頗多。

在教學的最開始遇到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好像語文課堂就是教學長長的課文、枯燥乏味沒有趣味,但是隨着在課堂上的摸索思考我發現,其實語文課的趣味不僅僅是需要說教式的闡述來表現,而更應該將課堂氛圍調動起來,讓孩子們主動地探索尋找語文的趣味,在學習中寓教於樂,而這些效果能否達到全看老師的功力和準備。

課堂教學的不斷摸索,有一個環節讓我逐漸的明白了它的重要意義:提問互動環節。我們知道“人的思想是從想問題開始的”,恰到好處值得思考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因爲對於未知的興趣和渴望可以更加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動腦思考。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作爲教師應該避免問是非的回答題,比如“對不對”、“是不是”這類不帶思考性的簡單問題,雖然有了課堂互動,但是沒有辦法真正的引導孩子跟上你的思路。在提問時可以提出帶有暗示性詞語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會產生繼續探究學習效果。問題有了啓發性,不僅孩子可以更跟的緊,課程吸收效果也會好。

同時進行語文教學,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雖然我教的是低年級語文,但是作爲最基礎的語文教學,考驗的同時也是老師個人深厚的基本功和知識儲備。對於文學,對於語文相關的知識的充分了解,對於最簡單的字詞的來龍去脈隻言片語的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沉澱和積累,纔可以把這門簡單但是重要的學科語文課講好、講得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如果所學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的興趣,那麼肯定是很難真正把它學好的,只有讓他們喜歡上語文,對這個每天都運用的學科產生興趣,才能逐漸對於語文有全面的瞭解,有全新的認識,這纔是我們進行教學更深的目的。

通過這幾年語文教學,我在教學的經驗上有了積累,也學習到的很多技能和知識。慢慢的,我心中的目標也逐漸清晰:就是要把語文教學做得更好,更加出色。我會不斷努力,保持着這份對於教書育人的熱情,用心地準備教學內容和,更真誠地和孩子們的交流,積極地向前輩學習經驗能力。我希望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培養對於語文的熱愛,一同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6

面對課改熱潮的衝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發展的強烈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爲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

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

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於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具體根據教學內容關注不同的目標,“潤物細無聲”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爲,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在的思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爲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爲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啓動學生的情思,這纔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因此“探究”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形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爲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繮;

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內涵的特質,難免有“做秀之嫌”,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對文本作適當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身爲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現在,沐浴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每一位語文教師,真的應該在這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春天,順應時代的東風,高舉課改的大旗,小而言之,爲自己的事業,開創火暖的夏季;

大而言之,爲祖國的未來,播種火紅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7

這一星期教學任務結束了,我在一節語文課上隨堂聽寫了本單元的生字詞以及要求掌握的知識,有很多學生出現了有很多的錯誤,學習效果不是十分的明顯,這不由得使讓我非常生氣,責怪學生的笨拙,來解我心中的怨氣,但過後我總會後悔。是不是自己太急了,沒有耐心,這不免讓我想起一句話: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對待不同的學生我們不能按照我們的標準,我們的意願去要求學生,更不能當孩子做得好時,我們就心花怒放,當孩子做得不好時,我們就不管不顧的批評指責,挖苦呵斥,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表現。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人都不能完全一模一樣。當然每個孩子間的差異也是一定存在的.,他們都有自身的優勢所在,也有自身的弱勢不足。對於不同的學生,我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對於程度好的學生我們的要求就稍微高一點,要求稍微嚴格一些。而對於程度較差的學生,我們是不是應該拉他一把,慢慢的等等他們呢?我想我應該多看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學生的強勢,讓他們最終各得其所,各得其樂,進而繼續發展下去,我想,這纔是教育的內涵,是其終極目標所在。我們唯有平心靜氣的從容做教育,尊重孩子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讓他們成長着並快樂着。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8

小班化已成爲鄉村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7月12日上午,我有幸聆聽關心風主任的小班化精彩講座。雖然天氣很炎熱,但心裏卻沐如春風。聽了這節課,就像是給我做了一次精神美容,吃了一次清心丸。使自己對小班化教育教學從點到面有了一個更深層的認識,廣開了眼界,更加心明眼亮。聽專家精彩報告,使我真實地感受到小班化教學彰顯的魅力,充分認識到小班化教學的優勢。作爲語文教師,在這裏我就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小班化這種優勢談一下自己的一點認識。

一、激發參與意識,引導積極參與

參與教學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小班化教學爲學生參與教學提供了有利的保證。

二、實施不同組合,引導合作學習

合作教學,不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小組學習活動是合作教學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合作能力。小班化教學爲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方便。

三、創設多種情境,促進學生樂學

課堂中寓教於樂,既要注意“樂中學”,更要講究“學中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樂學到愛學。由於小班人數少,教師可以全面地瞭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徵,可以對每個孩子施之以愛,使學生對老師有親切感。“親其師”就會“信其道”,從而樂於接受教誨,樂於投入學習活動,樂於與教師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學關係,開發出融洽的師生關係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潛力。

在小班課堂中,改善教學的人際關係,開發課堂交往潛能,能夠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

1、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把個體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採取不同的桌椅擺放形式,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體與羣體、羣體與羣體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諧互動。如何老師進行朗讀指導採用圍坐式,便於師生情感交流;做遊戲時採用競賽式,以組爲單位競賽,調動練習的積極性。

2.學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和優勢,積極開展小組學習。組際交流、組際互查、組際辯論、組際競賽等活動,促進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充分體現出小班教學能夠實現生生互動這一優勢。

四、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的提高和發展。

1、充分利用小班學生少的優勢評價

(1)全面評價。不以孩子學習好壞的評價,而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檢測。

(2)隨時評價。評價隨時進行。教師不吝惜表揚和鼓勵,教師的一句鼓勵成爲孩子們奮發的動力。

(3)分層評價。按不同學生水平進行評價。

2、發揮激勵導向功能評價

(1)無級評價。每個人都是“合格”,不合格者下次再考查,直到“合格”爲止。教師認識到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對於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除了幫助之外,還爲他們創設更多的'鍛鍊機會,這樣纔不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激勵評價。起點是“好”,上一個檔次是“很好”,最高檔次是“非常好”。這樣,對每個孩子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激發潛能。

(3)形象評價。用“小紅花”“小紅旗”對錶現優異的學生加以鼓勵。

總之,小班化教學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其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樂學,提高學習興趣;保障互動教學的實施,發揮羣體效應;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及時的評價。這些優勢在小班化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並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9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可以說培養良好寫字習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好的習慣使人受益一生。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這是因爲字寫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性格、氣質、風度等。《新課標》也在各個年級段提出了寫字教學的要求: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用硬筆、毛筆寫出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對於小學生身心特徵來說,寫字不僅可以鞏固識字,字寫得正確端正,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有助於更好地完成各科作業,也爲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寫字對提高文化素養也有重要作用,長期認真地寫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審美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文化素養。因此,上好寫字課,對學生進行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我養成學生寫字習慣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創建區域寫字特色校的活動中,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爲寫字育人的主要陣地。

強調“動筆就不苟,逢字必規範”。不斷探究寫字課的教學方法,優化寫字模式。以科學的多元化寫字評價體系來激發學生興趣。切實抓住四個環節:

1、練字有時間。同時堅持“天天練”活動,每天午間練字20分鐘,達到日日練習批改,週週總結通報,月月評比表彰。

2、練字分類型。爲了讓寫字教學更加具有科學性,針對孩子的年齡特徵,採用分層建制的教學方法,一年級到二年級主要練習鉛筆字,三年級到六年級主要練習鋼筆字。同時在三到六年級中選取部分同學組成毛筆字興趣小組。

3、練習定規範。學校自行印刷寫字專用練習本,定期舉行寫字比賽,定期出刊寫字板報。

4、教學重實效。中心小學每學期進行兩次寫字課堂教學觀摩,對全鄉開放,以寫字教學引領有效教學,促進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二、努力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

1、培養學生正確坐姿及握筆的好習慣。

小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危害不小,輕者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習慣;重者影響生長髮育、不利於身心健康。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以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書寫,不僅有利於書寫的規範,也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

(1)編寫兒歌。把正確坐姿及握筆的要點編成兒歌,如:“寫字時,要做到:右手握筆背挺直,眼離書本約一尺,手離筆尖約一寸,胸離桌子約一拳。‘三個一',要做到,字寫工整視力好。”讓學生熟記成誦,並印發給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做書法韻律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做到每次寫字前先做“寫字操”,(閉眼、吸氣、頭正、肩平、身直、臂開、睜眼、握筆、寫字、足安)真正做到“練字先練姿”。

(3)學生體驗。對於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採取反覆抓,抓反覆,尤其應引導學生親自體驗,自悟問題的緣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過去抓學生的坐姿,握筆,只要求做到“三個一”,至於爲什麼要“三個一”,學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難以堅持。現在,我把工作做到細微處。先讓他們執筆寫字時靠近筆尖,學生立刻就會發現這樣執筆是看不見筆尖的,爲了看到筆尖,身體就得往前傾,頭向左偏,時間久了,學生感到很不舒服。告訴學生這樣不僅人易疲勞,而且容易造成近視和脊柱彎曲。再讓學生手指離筆尖稍遠些,他們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就能與桌沿一拳的距離了。這樣,使學生在體驗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4)拍照鼓勵。結合教學給坐姿和握筆姿勢非常正確的同學拍照,展示給大家看,讓身邊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學生。同時也讓小朋友們幫助糾正投影中出現的不正確的寫字姿勢。

(5)家長配合。讓家長把自己孩子的正確姿勢拍照放大,貼在孩子的書桌前,時時提醒自己。這樣老師、家長、齊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寫好規範字的好習慣。

要掌握千變萬化的書寫線條,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學好規矩,循序漸進”。寫字技巧的學習離不開這條基本原則。如果把一個字看成是一部組合巧妙的“機器”的話,那麼,八個基本筆畫則是組成“機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確,直接關係到“機器”是否能正常運轉。爲此,寫字課中,對規範、漂亮的.基本筆畫、筆畫的變化及漢字部首進行教學是重中之重。

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學生對筆畫或結構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和水平。如:檢查學生"橫"這一筆畫的掌握,教師邊念"橫"畫書寫的過程和用筆要點,邊要求學生聽後按照要點,正確寫出“橫”的筆畫來。

四、培養學生認真讀貼的好習慣。

讀帖是指臨摹者在寫前對字帖靜觀默察,細想體味,對範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筆先。在教學中,學生常常不讀貼,或對字帖稍作瀏覽,就匆匆下筆,以至顧此失彼,徒勞無功。要提高寫字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讀貼能力和習慣。我們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臨筆畫,臨間架結構,臨行氣,臨章法等。如臨筆畫,引導學生觀察筆畫的位置,起筆和收筆的方圓,藏露,筆畫的長短、精細、俯仰、斜正、曲直等。讓學生養成"整體把握,細緻觀察"的讀帖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0

學習了《小學語文教學常規實施要求》後,我更加體會到了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常規實施要求》指出:“閱讀教學要激發學生理解、積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有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所以我認爲,首先應抓好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爲它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和寫作特色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不但是爲了讀,而且是爲了應用,但讀是基礎。由此可見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爲重要的學習內容,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同時閱讀教學是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所以作爲語文老師,我一定要更新教學觀念 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

要適應新的教改,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而代之以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要求教師要少講,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講授課文,而是引導學生學習。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教師要發揮的是主導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要以學生自讀爲主,把讀書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爲主動閱讀,增加學生自我閱讀的實踐,要求學生對一篇課文通過認真閱讀,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哪怕是不夠正確的認識,通過課堂講解,以達到共識。同時,在教學中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此建立在教師點撥下以學生自讀爲主的“自讀”機制。只有自學,學生才能形成語文能力。

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過分地依賴課內閱讀,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分析課本閱讀上,由於量小,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學科既有鮮明的獨立性,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閱讀領域,以多種渠道激趣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把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可以通過別的信息渠道去閱讀一些有關的書籍;也可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音像製品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教材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的特點,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總之,語文閱讀教學不能侷限在狹窄的圈子裏閉門造車,而應回覆自己的生動和精彩。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1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呢?下面就談談自己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

一、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纔有課堂的高效。設計知識呈現的方法,設計邏輯思維的過程,設計與學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師理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應積極主動隨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活動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而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遊離於學生思考和生生互動之外的。

二、要有正確的引導,恰到好處的啓發。

今天的課堂中,教師雖然不像過去那樣把結論、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往往是以啓發的方式提出問題,但教師往往缺少等待,提出問題後很快就會以暗示性的語言迅速把學生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到設計好的標準化的路線上來,然後在教師的牽引下迅速指向標準答案。一個教學過程就這樣完成了。這樣犧牲的卻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的空間和權利。與其說是引導,倒不如說是‘“牽引”,因爲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抹殺了,而是被動地跟着教師轉。在學生出現的問題點上,作出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時,作出恰到好處的啓發,讓學生茅塞頓開,打開了思路,延續了思維想象。這樣學生的理解就深刻,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學習效率提高了。

三、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設計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學起來的教學環節,更應體現一個“趣”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所謂“趣”就是課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願意學,樂此不疲。教學中有許多時候可以讓孩子通過運用表演加深對課文理解,比如:在教學《小雨點》一課時,當學生讀到“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裏,花兒樂得張嘴巴”時,就讓同桌二人表演讀,一個有感情朗讀,另一個雙手張開在下巴下做出花開的動作。使學生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花兒張嘴巴”就是花開的意思。同樣“魚兒樂得搖尾巴,苗兒樂得向上拔”也讓孩子做出魚在水中歡快遊動和苗兒挺拔生長的樣子。在孩子感興趣的表演中,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也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驅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把認知與煉能有機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在興趣中強化,學習效果就會在興趣中顯現,學習能力就會在學習中形成。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四、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中央教科所張田若老師也指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因此,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克服那種浮光掠影,泛泛讀上兩三遍的做法。在語文教學中,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並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薰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正如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心不到,則情無共鳴。文本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預設與生成之間的矛盾 朗讀目的與情感之間 朗讀時間與情感的聯繫。

五、把創造的樂趣帶給學生

學生主動發展的火把,需要教師點燃。課上要激發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感知,主動質疑,主動思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主動的核心是創造,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創造因素,創設語言文字訓練的創造情境,開展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提倡學生髮表異見,獨見,創見,品嚐創造的樂趣。在教學了《狐狸和烏鴉》,大家都說:狐狸是個很狡猾的壞東西,專門欺騙其他小動物。有個學生卻提出:狐狸是很聰明的,它能夠想辦法從烏鴉的嘴裏得到肉,我們應該學習它遇事多動腦筋。這個學生,打破了定向思維的模式,從另一種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這是一種超越,是真正意義的創新思維。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要鼓勵他們的創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無疑,對話將成爲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態。它意味着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挑戰書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對話過程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將成爲積極的生命流程中的驛站,在這個流程中,師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之中。那麼,如何使對話能優質、高效地展開呢?交際學理論告訴我們:必須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消除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對話”作爲課堂教學的新形態,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融洽、親和,將使彼此感受到溝通的快樂、心靈的愉悅。此情此景中,學生能大膽展示心靈的自由,迸發出創新的火花。要達到這種境界,教師首先要將自己當作學習共同體中的普通一員,成爲學生學習的同伴。其次,要有寬容的胸襟。提問時,教師都希望學生能作出準確的回答,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個時候,一定要寬容,要有耐心。只要學生能沾一點兒邊,就要加以鼓勵、引導,不要用標準答案去統一學生。即使是違背主旨的回答,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說,也應給予一定的理解。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要不斷地改進教法,真正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到實處,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嘗試性學習機會,使他們的個性在嘗試中得到發展,爲學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學習在競爭中求發展,把獨立學習,小組學習,班集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地學習中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成爲21世紀的創新人才。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2

本冊課本圍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寫話、口語交際等重點,作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安排,使學生循序漸進、紮紮實實地練好語文基本功。下面就兩方面談談我對本學期教學方面的淺顯心得。

一、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

⑴準確認讀437個生字。

⑵掌握本冊課本安排的常用偏旁。口語交際的重點:

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難點:

⑴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

⑵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有禮貌。閱讀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難點: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能主動的進行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逐步養成閱讀積累的好習慣。

在寫話方面,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二、注意事項

1、要十分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習慣對形成人的良好素質至關重要,它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我發現我本班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讀寫方面姿勢比較差,每一節課多要花不少時間在糾正學生的讀寫姿勢上。因此,要繼續堅持指導學生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另外,我發覺傾聽、說話、朗讀對於本班的學生來說都是弱項。他們有的在課堂上喜歡插嘴,有的回答聲音不夠響亮,朗讀時吐詞不清,添字、漏字比較嚴重。這些毛病我們都應該作爲一個重點來抓。要想方設法,糾正他們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發揮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引導學生讀書,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根本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讀”爲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的關係,要讀得充分一些,講得精當一些,練得實在一些。但具體應該怎麼指導學生朗讀呢?怎樣恰當地安排好“讀,講,練”的關係呢?怎樣使每個學生都樂於朗讀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寫話指導融入閱讀教學中。

本冊的課文插圖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優美,我們應該抓住這些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寫話指導。指導學生有序觀察圖,指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圖意。並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活用,教會學生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靈活運用到寫話當中來。也可以模仿文中的開頭、結尾的寫作方式,進行靈活運用。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很快地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3

今年暑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舉辦的xx年江蘇省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培訓班。學習班爲期15天,雖然時間很短,但卻受益匪淺,給我今後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同時也讓我對網絡學習和培訓有了暫新的認識。具體體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本次網絡培訓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四個模塊,分別是新課程教學理念提升,教學實踐能力提升,教學研究能力提升,人文素養提升。每個模塊又具體安排了學習目標解讀,專家講座,推薦閱讀,討論題和資料鏈接等環節。可以說學習的量大、內容實在、科學。

二、學習的形式多樣。本次學習可以觀看視頻講座、可以在線閱讀、遇到疑難可以在討論區申請專家答疑、可以通過qq羣相互討論、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完成習題的時間,合理安排暑期的培訓與學習;

三、老師負責。我們的班主任是我縣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家。她在安排學習時間上科學合理,能兼顧教師的暑期休息、學習兩不誤;在作業題型設計上科學嚴謹,做到既有客觀題,又有主觀題,同時要求教師在討論區根據自己的學習內容發帖、跟帖;在學員遇到疑難問題時能及時解答。我們無論是通過電話諮詢、還是qq在線諮詢,無論是在白天,還是晚上休息時間,莊老師都能不厭其煩的耐心解答;在作業批閱上更是一絲不苟,及時認真。對有問題的及時發回重做,並電話通知學員。對偶有抄襲的現象更是不留情面,嚴肅批評。這也給我們教師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四、明確了本次小學語文網絡培訓的目的。是幫助廣大一線教師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教學實踐能力,促進專業發展,對一線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引領、示範、促進作用,以達到推動我省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走向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基礎教育持續均衡發展的目標。

五、學到了許多知識。聽了王教授的《閱讀教學的兩個轉向》的專題講座,我認識到閱讀教學的兩個轉向是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明白了課堂教學的兩個要點分別是合宜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設計。認清了目前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從教學入手而困於教學內容,着眼教師的教而較少顧及學生的學。同時瞭解到問題存在的癥結是以教的活動爲基點的課堂教學。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轉向以學的活動爲基點的課堂教學。還了解到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兩種怪現象是教師教的活動比較有結構,完整,學生學的活動非常零散,沒有結構;教師教的活動相對豐富多樣,學生學的非常機械單調。對照王教授的講座,我認真反思了我的教學實踐,的確或多或少的存在從教法入手而困於教學內容,着眼於教師的教而較少顧及學生的學。存在教師“教的活動”比較有結構、完整;學生“學的活動”非常零散、沒有結構。存在教師“教的活動”相對豐富、多樣;學生“學的活動”非常機械、單調。大多數時候,自己確實想把課認認真真上好,確實把自己學習的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讓自己的教學真正變成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可是留給自己鑽研教材的時間真的太少,尤其是當了班主任,進入學校忙的團團轉,淨做些表面工作。很久沒有這樣靜下心來學習,這次有幸參加培訓班,我認真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學經歷,覺得作爲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地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結合本次培訓,今後我將努力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最後,我用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勉勵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創新,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4

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裏,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可是,怎樣組織、引導並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激活課堂、促進教學實現動態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圍繞“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積極探索,在前階段提出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十項策略:

(一)態度真誠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

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啓發。另外,提問要儘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即爲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於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鑑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注重實際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更應從熟悉學生,瞭解學生認識水平。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

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四)體現整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喜歡將一篇課文肢解開來,零碎地發問,易形成分析的疲勞。提問應注意有利於學生整體感受文本,在此基礎上深入研討關鍵點。圍繞問題,學生可開展小組學習,也能使課題充滿生機。

(五)創設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六)重視體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於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中彩那天》,可以提問“聯繫自己的實際,

說說你中獎的感受?”“《中獎那天》中的父親得到那輛汽車後能經過道德抉擇把汽車還給庫伯,你感受出什麼?”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能激發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七)巧妙變換

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一些懸念,當學生帶着解開懸念的渴望學習課文時,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勢引導盲人青年的.認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課堂提問不要只侷限於一個角度,採用一種表達形式,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適當變換角度提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八)體現“兩”度

所謂坡度,就是在提問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個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一文中伽利略曾經講過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理由很令人費解,人們相信嗎?你是怎麼認爲的?教者演示伽利略的實驗學生就

不難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麼往往會造成整堂課的氣氛沉悶。

挖掘深度,在教學中常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後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穫,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學生創造性的火花。

淺顯的提問,往往使學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時增加點深度使學生咀之有勁,品之有味,能夠領略更奧妙的知識殿堂,有時還會引起創造性的火花。

(九)強化重點

現行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文本特徵,有重點的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提的問題,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便能幡然頓悟,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後,對重點需要進行鞏固,而重複提問又容易引起學生疲勞與反感,成爲無效提問。因此,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設計問題,反映重點。比如學習《長征》一文後,可以設計問題:在本文的古詩詞語中,你知道哪些詞語在語境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你還知道歷史上紅軍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長征中的紅軍精神對你有哪些影響?等等。這些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廣,也容易激起學生的思考和回答積極性。

(十)“節外生枝”

“節外生枝”教語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礎上,促成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知識的鏈接,策動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形式再生成,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精神。“節”就是課內知識,“枝”就是在聯繫課內知識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其他知識與問題。通過“節外生枝”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徵,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最大程度地開掘出語文課程豐富的資源。可以從續寫情節、比較主題、評說思想、學科滲透、聯繫生活。等角度設計拓展的問題。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

語言王國裏遨遊;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15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學期初培訓,蒲主任對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課堂的轉型與實踐做了細緻而生動地講解。通過學習,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爲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核心素養,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纔會讓教學有根。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麼文化底蘊呢?我覺得需要博覽羣書,有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爲學生的文化奠基,爲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人文關懷。愛生是基礎,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我想語文教師還應學習哲學知識。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着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啓迪。當文哲史融爲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我會以學生爲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於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