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第二次美英戰爭

第二次美英戰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第二次美英戰爭一般指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又稱1812年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二次美英戰爭,歡迎閱覽。

第二次美英戰爭

美國獨立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但英國力圖恢復對美國的控制,利用印第安人的反抗鬥爭阻撓美國人向西部擴張。美國爲反對英國的控制,並謀求對外擴展,於1812年~1914年再一次進行了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戰爭。

19世紀初,英法兩國都嚴禁美國與歐洲其他國家通商,打擊其海外貿易。拿破崙戰爭爆發後,英國爲了加強對法國封鎖,更是經常劫掠美國船隻,強徵美國水手,封鎖美國海港。同時,英國還從加拿大給反抗美國人的印第安人部落提供武器。因此美英矛盾不斷升級。1812年 6月18日,美國對英正式宣戰。戰爭開始時,美國只有正規軍6700人,海軍艦隻16艘,但有大量可供動員的民兵和志願兵。 英國擁有一支精銳的陸軍和一支約600艘艦艇的強大海軍,另外,還有加拿大作依託,有印第安人作同盟軍。但是,由於受到拿破崙戰爭的牽制,英國投入北美作戰的兵力始終是有限的。這次戰爭分爲兩個階段。

1812年~1813年爲第一階段,美軍主動進攻,戰爭主要在美加邊境的大湖區進行。1813年 7~11月,美軍兵分三路,從大湖區向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進攻。一路美軍由底特律向莫爾登方向進攻,被英軍和印第安人擊退,並迫其在底特律投降。另一路美軍渡過尼亞加拉河後向北進攻,在昆斯敦之戰中慘敗在英軍手下,全軍覆沒。從尚普蘭湖出發向蒙特利爾方向進攻的第三路美軍,中途遇到強敵,不戰而退。當年底,英軍又進一步調動海軍封鎖美國沿海港灣,企圖切斷美國與海外的聯繫。1813年 4月,美軍再次從大湖區進攻加拿大,控制了伊利湖,襲擊上加拿大首府多倫多,攻佔了邊境城市喬治堡,並收復了底特律。隨後,美軍兵分兩路,對加拿大邊境重鎮蒙特利爾實施分進合擊,結果失利,被迫撤回。與此同時,美國在南方開闢了新戰場。傑克遜藉口西班牙在歐洲同英國並肩作戰,進軍奪取西屬佛羅里達,並在密西西比野蠻屠殺克里克印第安人部落。

1814年爲戰爭的第二階段,英軍全面反攻,戰場主要在美國本土。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英國調集陸海軍增援北美戰場,從加拿大、切薩皮克灣和新奧爾良 3個方向發動進攻。1814年 7月 5日,大湖區英美兩軍在奇珀瓦河交戰,互有勝負。25日蘭迪之戰,美軍遭重創,但英軍亦喪失追擊能力。至此,美國放棄了奪取加拿大的計劃。8月19日,羅斯率領英軍 5400人在切薩皮克灣本尼迪克特登陸,25日擊潰倉促集結保衛華盛頓的美軍,火燒美總統府和國會大廈等建築物。後英軍在進攻巴爾的摩和普拉茨堡時受挫。 9月,英軍一部從尚普蘭湖南下紐約,因配合其行動的英分艦隊被美殲滅,遂中途撤回加拿大。英軍全面進攻受挫,促成了和談。12月24日,美英簽訂《根特和約》,英國再次確認美國的獨立c地位。和約簽訂後,又於1815年 1月初進行了新奧爾良之戰,結果英軍大敗。

美國稱這次戰爭是“第二次獨立戰爭”。戰爭的結局使美國擺脫了英國在政治上的控制和經濟上的滲透、成爲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但它同時又包含着美國對外擴張和對印第安人進行大屠殺等消極因素。

起因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作爲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美國欲向北擴張,並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爲解放者。

1812年戰爭時的美國版圖

1812年,歐洲大陸的戰爭進入了白熱化。法國人佔據了陸地,英國人控制了海洋,雙方鬥個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兩個大國的鬥爭是不會允許美國人就這樣置身事外的。法國雖然在特拉法爾加海戰戰敗但在歐洲大陸上法國人仍然是主宰。英國的貿易受歐洲大陸抵制,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糧食供應被切斷。英國因此頒佈敕令要求美國所有船隻都必須在英國卸下貨物,禁止美國和歐洲大陸貿易。蠻橫霸道的英國人還屢屢在公海上搜查美國商船強徵美國海員入伍。作爲迴應,拿破崙在米蘭也頒佈法令稱美國船隻膽敢服從英國的命令就會成爲法國的合法追捕目標。1807年美國傑斐遜總統被迫頒佈禁運法禁止任何美國船隻載運貨物到外國港口。

禁運法給美國商業帶來沉重打擊,美國出口額從1807年的10800萬美元下降到1808年的2200萬美元。美國各個階級都對禁運法恨得咬牙切齒,1809年美國政府頂不住壓力被迫廢除了聲名狼藉的禁運法。與其同時,拿破崙率先向美國拋出了橄欖枝:針對美國的米蘭法令從1810年11月1日廢止。

美國由此全面倒向了法國。1811年美國快速帆船和英國海防艦交火。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美國希冀通過這場戰爭打破英國對海上貿易壟斷並佔領加拿大,將英國人徹底趕出北美大陸。

1812年,美國時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說:“這一年將加拿大地區兼併,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後來被稱爲美國的“昭昭天命”。但是英國也有戰略優勢。在聖勞倫斯河邊界地區,北岸的加拿大一側人口密度和基礎設施水平比南岸的美國高出兩倍。

美國聲稱大英帝國在以下三個方面侵犯其主權:

1、英國不遵守美國獨立戰爭後雙方1783年達成的巴黎條約:拒絕移交西部地區軍事要塞,並且武裝印地安人,威脅美國的西部邊陲。

2、皇家海軍攔截美國商船追捕逃兵,強徵美國海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出生於英國,但已歸化爲美國公民。

3、英法之間的拿破崙戰爭導致的貿易禁運,使上百艘美國商船被皇家海軍扣押,美國的中立國地位未被尊重。

前奏

1811年,美國衆議院的鷹派議員鼓動戰爭。

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後,國會投票宣戰。有趣的是,英國爲了避免對美戰爭而解除貿易禁運的消息在開戰以後才姍姍來遲。

1812年6月23日前,美國陸軍正規軍人數不足一萬人。6月23日,美國國會纔開始擴軍。美國決定將正規軍擴充到35000人並招募30000志願兵,另外國會還要求各州準備好8萬民兵應對戰爭。但美國人對參軍入伍的態度十分冷漠,各州州長又舉棋不定對國會虛與委蛇。擴軍十分艱難。

到1812年底美國正規軍才增加到15000人;海軍方面,除了一些戰力堪憂的炮艇,美國海軍能夠動用的軍艦僅有16艘,載炮總共大約500門。

美國雖然沒有完成擴軍預期的目標,但當時美軍的力量在北美大陸也是非常可觀。除了加拿大民兵,英國大部分陸軍深陷歐洲戰場在加拿大隻佈置了不到5000人。衆所周知英國海軍擁有600多艘艦艇是世界第一,但英國海軍分散在五大洋的各個基地無法集中起來攻擊美國。在百慕大海域巡邏的英國分艦隊有1艘60門炮的戰列艦,7艘36門炮的快速帆船以及其他各類小船。除此之外,英國還有3支分艦隊分別駐紮在紐芬蘭和西印度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