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通用10篇)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下面爲大家帶來了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歡迎大家參考!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通用10篇)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1

小學生的作文,成了中學生的範文

莫言只是小學畢業,沒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學生的課堂裏宣讀,作爲一種學習的範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記得第一次引起老師注意的作文,寫的是一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學校籃球比賽。每逢“五一”,小學裏就舉行體育盛會,有乒乓球、標槍、跳高、賽跑。寫作文的時候,同學大部分都是走馬觀花,流水賬一樣把各種運動項目都寫一遍。他另闢蹊徑,別的比賽一筆帶過,把絕大部分筆墨專門寫籃球比賽,寫怎樣搶球,怎樣運球,怎樣投籃,受到了老師讚揚,當作範文全班宣讀。

莫言受了表揚,一下子興趣就上來了,天天盼着上語文課,因爲那是他出風頭的時候。後來,他經常在作文中虛構故事,而他的小學作文還被拿到中學裏宣讀,給中學生當範文。他回憶說,自己文學的開竅比別人多了一份覺悟,那就是對“虛構”的重視。

小時候推10圈磨才準看1頁書

莫言嗜好讀書,小時候冒着家長懲罰的風險讀書,甚至出力推磨換書看,推10圈磨才能獲准看1頁書。在訪談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倩問:“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頁書嗎?”莫言大聲說:“我願意人家不願意啊!”

莫言仍然記得讀《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書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須還書。怎麼辦,他跑到一個草垛上躲了起來,放羊這個“本職”工作被放到了一邊,羊兒餓的咩咩叫,他讀得忘乎一切,氣得母親要打他。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莫言讀遍了周邊10多個村莊的書籍。一天之內讀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記憶清晰,還記得書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憶都變成了我寶貴的資源。”

你們用眼睛看書時我在用耳朵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授獎詞的關鍵詞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現實主義”。其實,這種薰陶從莫言的幼年就開始了。拿他的話說是:恐怖故事聽多了,經常感到恐懼,嚇得割草都割不着。可是,越恐怖越想聽,越想聽越恐怖。

漫長冬天,無以爲樂,他就在村子裏、炕頭上聽恐怖故事,聽多了自己都亂尋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人在橋頭走路,聽到背後有人嘿嘿笑,可是回頭又沒有人。自己亂尋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門口,彷彿看到遠處田野裏有一個橘黃色的球,被兩隻狐狸拋來拋去。

當然,還有很多土匪豪傑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傳說,最後都成了莫言創作的素材。一位幼時夥伴說:“咱小時候聽到的那點兒事兒,都上你的書裏去了!”在與同行交流時,莫言曾驕傲地說:“你們在用眼睛看書時,我是在用耳朵閱讀!”

我看到野草燃起來,心裏就高興

在接受專訪的時候,莫言透露了自己的一個愛好:喜歡到田野裏,河灘上,把枯草燒成灰,一來讓它們變成灰肥,二來也滿足一下自己“想做點兒壞事的衝動”。莫言說:“在田野裏燒草,既很快樂,又不犯法!”

這種獨特的快樂,其來有自,絕非偶然。莫言從饑荒年代走來,“記憶最深的就是餓”,沒糧食的時候,村民都挖野菜吃,有人因此得病、死亡。不僅糧食匱乏,連燒火的野草都是一個大問題,都弄不到。所以,今天的莫言回到鄉村,看到田野裏的秸稈,河灘上的野草,都枯萎在那,沒人收撿,自己的心裏油然而生一種感慨:“哎呀,這些東西怎麼都堆在哪裏沒人要?”

所以,當莫言走近這些昔日的柴草,他就喜歡點火。他說:“我看到野草燃起來,心裏就高興。”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2

莫言是軍人,而軍隊的發展是從一塊根據地開始的。莫言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學根據地——他的家鄉,高密東北鄉。

莫言死死地守在這片根據地上,傾盡了自己全部的血肉和靈魂。在這裏的童年生活也被激活,直接嫁接上莫言無與倫比的想象力。

小時候見過飢餓的人吃觀音土被漲死,於是有了《酒國》裏的“紅燒嬰兒”的異食癖;因爲喜歡茂腔戲裏孫文抗德的故事,《  用自己的想象力盡心竭力地開拓,莫言把這塊郵票大的根據地經營成了自己的“文學共和國”。

“我就是這個共和國的開國皇帝,這裏的一切都由我來主宰”莫言這樣自嘲。這個虛構出來的共和國,彷彿都能和現實一一對應。似真是假的真實感,這是莫言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3

生於黑暗,母親是孩子前行的一盞燈

莫言出生在那樣艱難的歲月,算得上是運氣不好。不幸中的萬幸是,莫言擁有一個好母親。

她雖然只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卻用自己的生活閱歷,教莫言活成一個大寫的人。

母親疼愛莫言,卻不寵溺。

當時家裏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莫言對母親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總是會得到滿足。

家裏養了兩頭羊,每天放學後,放羊就是莫言的工作。莫言向班主任借了幾本書,鑽到一個麥草堆裏,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個下午把書翻完。

羊餓得狂叫,母親把莫言從草堆裏揪出來,看到他手裏捧着書也就沒有打罵孩子。

莫言的母親不僅讓孩子懂得讀書的重要性,還教授他一些人生道理。

莫言曾跟着母親去稻田撿拾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

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揀到的麥穗,吹着口哨揚長而去。

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莫言一生難忘。

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莫言相逢,莫言想衝上去想報仇,母親卻拉住他,平靜地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母親用她的仁慈,教會了莫言放下。

村子裏很多人嘲笑莫言其貌不揚,學校裏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也因此打他。

莫言回家痛哭,母親卻對他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裏?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

母親溫柔的語言,極大舒緩了莫言自卑的情緒,讓他成爲一個樂觀的人。

更爲重要的是,在那段艱難的歲月。母親雖然自己患有嚴重的肺病,但從來沒有想過了結自己,拋下這個沉重的家庭。

頑強的母親,也給了孩子們努力生存的勇氣

一個好母親,對孩子來說就像一層隱形盔甲,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保護作用。

在那些瑣碎黯淡的日子裏,母親的愛就是莫言最大的慰藉。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4

作家的一生除了追求文藝的創作,更多的是希望讀者認可,也希望文學獎的加持,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痛苦、漫長的創作帶來希望。不僅是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爲我國文學的驕傲,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文人都渴望榮獲這一殊榮。文學的存在儘管與現實世界的發展格格不入,但熟人不是在文學裏變得靈秀,儒雅,端莊又聰穎。

魯迅先生說過,文學的價值就是啓迪民智,而泛泛的世界裏,那些真正的智慧或許就來自平凡的民間。讓文學接地氣,富有人間煙火味、與柴米油鹽醬醋茶融爲一道,想必是歷史的難題,文化的弊病。然而中國農民出身的莫言卻巧妙地做成了這件事。也作爲一個淳樸又晚熟的人,莫言十分樂意將樸素的故事文學化,帶給全世界的讀者。

回望艱難困苦的童年時光,和四年瘋狂的閱讀千冊書籍。這些過往,它既是苦澀的,同樣也是無價的。正是因爲有了貧困和苦難的纏繞,纔有了莫言堅強的韌勁和毅力,通過不間斷的付出和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最終走出了屬於他自己的文學之路,也是當代文學的奇蹟,更是世界文學的財富。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5

莫言,我們中國2012年第一位獲得洛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在衆多的文學家作品中,爲什麼偏偏就是莫言的作品獲得了洛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由大膽創新而成功的,他的作品主要利用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並且結合許多的神話傳說,也就是因爲這些,他才獲得洛貝爾文學獎的。

他從未想過自已會成爲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更沒想過自已會得到世界上所有文學家夢寐以求的洛貝爾文學獎,在莫名其妙獲獎之後,他對自已說:我怎麼會獲得了洛貝爾文學獎呢?他對此十分驚慌,驚慌中還帶些喜悅,驚慌的是他怕從此以後會有人不斷地挑他作文的毛病,找他的茬,喜悅的是自已夢想成真了。

莫言寫作並不是爲了獲獎,爲了成名,僅僅是自已的興趣。莫言在獲獎後沒幾天,有位酒店老闆找莫言做酒的形象代言人,但被莫言拒絕了,莫言說:如果你們的就不好,到最後不就都怪我了嗎?那老闆聽後什麼也沒說,搖搖頭走了,到了第二天,酒店老闆又來了,問:莫言大師,如果酒不好,我們也不怪你,只求你做我們酒店的形象代言人。可是,莫言還是沒有答應,說:你們不來找我,但今後就有很多人來挑我的刺,挑我作文的毛病,請恕我無能爲力。那老闆見莫言實在不想去,便不再強求。甩甩袖子走了。可見,莫言是多麼的秉公職守啊。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6

莫言在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了這篇文章,裏面講了3個故事。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後面2個。

前一個故事講的是8個人一起外出打工,走了不久,烏雲漫天,他們躲進了一個廟內,他們從廟內往外看,有個火球在滾來滾去,雲中還似游龍在翻騰。其中有個人說,咱們8個人中一定有人做了壞事,做壞事的人趕緊出去,省得連累了我們這些好人!自然是沒有人出去,耗了半天,又有人說,要不咱們就拋草帽,草帽被刮回廟裏的就是好人,被風捲走的就是做了壞事的人,必須出去接受老天爺的懲罰!其他人紛紛同意,他們同時把草帽扔了出去,只有一人的草帽被風捲走了,其他人讓他趕緊出去接受懲罰。那人自然是不願出去,於是兩個人把他了出去,仍在了外面。那兩個人剛回到廟中,廟就塌了,七人無一生還。

剛讀完這個故事還有些不明白,爲什麼“做了壞事”的人,沒死,其他“好人”反倒死了。後來一琢磨,明白了。那些所謂的“好人”其實都做了壞事,而只有那個“壞人”沒有做壞事。老天爺是爲了救那個人,才把草帽捲了出去,懲罰了那七個人。其實就一個道理“人在做,天在看”。

後一個是講作者小時候開“憶苦思甜”大會,所有人都在哭,不過大多是假哭,還有用唾沫充當眼淚的,只有一個人沒有哭,並且眼中流露出驚訝,後來有十幾個人打了他的小報告,他受到了處分,後來長大後,作者想跟他道歉都已經晚了,因爲他已經死了十幾年……

其實當所有人在哭時,可以允許有人不哭;當所有人假哭時,更可以允許有人不哭。因爲有真性情,好就好,壞就壞,真就真,假就假。一切都誠市的面對豈不是比弄虛作假要好得多,坦誠的多……

莫言他是一個育人的作家!即使他只是在講故事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7

莫言,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農民作家。他喜歡聽故事,並從聽故事中漸漸喜歡上了講故事。昨天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獎大會上,他用樸實的語言,講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他親身經歷的,也有從他前輩口中聽到的。他的這些故事,彰顯在他的作品中,從而也成就了他的一部部優秀作品。

在莫言人生記憶裏,母親對他的影響極爲深刻。一次,他到街上賣白菜,多算了賣菜人一毛錢,回家後告訴母親,母親聽後淚流滿面:賣菜人半天能賺幾毛錢?你怎麼能這樣?還有一次,中秋節他家包了一頓餃子,每個人也只夠一碗的餃子,正好門口走過來一個要飯的,爲了打發那個要飯的,莫言隨手給了要飯的一碗紅薯幹,要飯的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都吃餃子,怎麼能給我紅薯幹?母親知道後,訓斥了莫言,隨手把她自己的半碗餃子倒進了那個老人碗裏。

莫言說,他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裏的人們當面都嘲笑他,同學也都笑話他,回家後,告訴了她的母親。母親說:兒子,你不醜!你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四肢健全,醜在哪裏?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

莫言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個故事是他爺爺講給他聽的:從前,有六個瓦匠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惡劣天氣,狂風呼叫,電閃雷鳴。他們慌忙躲進了一個破廟裏,其中一個人就說:我們幾個一定有一個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老天才這樣懲罰我們。是誰,誰出去接受上天的懲罰,免得我們大夥跟着受罪。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願意出去的。一個人又提議說:我們都把草帽放在廟門旁,誰的草帽刮到外面去了,就說明這個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個人就自覺出去。於是,他們紛紛把自己的草帽放在廟門旁。忽然,一個草帽被狂風颳到了門外,結果,一個人毫不猶豫地走了出來。沒想到的是,這個人剛一出來,那個破廟就被狂風颳到了。故事講到這裏,莫言說:我相信正義和公理是一定存在的。

莫言的作品我還沒有閱讀,但從他的獲獎感言中,從他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作家的真情實感、樸實善良、正直與博愛。他的發言,沒有一句高談闊論,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中,真善美盡在其中!

一個作家,首要的就是要弘揚主旋律,傳播真善美。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人,莫言,他做到了!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8

他說過,我覺得我能得這個獎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作品裏面的文學素質。

很多讀者不禁啞然,特別是未成年讀者,大然失色。這種偏帶黃的書籍也能得諾獎?也能得茅盾獎?他說:“我承認我很齷齪,但我也很坦然,不是嗎?”是的,他很坦然,把很多作者不敢寫的都寫了。他作品裏多的是對女性的關愛和讚美。文筆可精得不得了。會斗轉星移,巧妙的把自己的內心轉移到別人的行爲上大聲呵斥的批評。寫作手法也變幻多樣,從不重複的寫作格式,令人目不暇接,

我每一次看都會有所收穫。或許是他對社會的冷眼批評太多了,也對,現實中太多醜陋的嘴臉了,不知爲什麼,我本應該把他作爲標杆,可我總是視作同僚。他的文章如霧,既真又不真,像一層薄砂一樣。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他是我們中國第一個土生土長的諾獎,我敬佩他。一個人當經歷了太多,思考了太多,就能寫出常人所不能寫出的東西,就能寫出膚淺人所不能比擬的東西。當今的中國作家和評論家要麼嚴重歐化,要麼用粗鄙的語言吸引讀者,更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書的暢銷量竟然比古典還受歡迎!有了掌中寶,中國的青年,你們都在幹嘛?都在坐吃山空!都在無什麼所事事,有人會說我這樣也算,最起碼我實在爲拯救思想做出了一點貢獻。麻木的活着有什麼意義?人的一生不是虛度,是要乾點什麼的。

如果連一個人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那他還有什麼價值可言?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真正好的事物是跨越種族,不分地區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完美的。那我不禁要問一句:什麼是真正好的作品?暢銷的?經大師推薦的?還是親筆的?不,我覺得真正好的作品是禁的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抉擇。現在它是暢銷書,那麼十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呢,上千年之後呢。就像一個人,無論他多麼偉大,百年之後,終究是一抔黃土。那麼,他的精神呢,好的會被所有人記住的。壞的會被遺臭萬年!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9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裏唯一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爲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裏鑽出來,以爲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着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着母親去集體的地裏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着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箇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的時候,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幹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裏。

現代名人莫言小時候故事 篇10

莫言在演講中首先想起母親,他想把得獎的榮譽分享給母親,可是不可能了。由於鐵路的修建,不得已將母親的墳墓移走,可是母親的骨殖融入了泥土之中。就這樣,莫言盡不了對母親應當的孝道,他對母親是愧疚,是思念……

他回憶了與母親有關的幾件事,充滿溫情的事。我深深體會到生活不富裕的母子倆的艱辛。母親不要莫言去找當年打她的人報仇,她寬容,大度,不希望孩子被仇恨矇蔽。母親將自己好不容易吃上的餃子給了一個陌生的老人,她善良,對老人尊重。莫言多算了買白菜老人的錢,母親沒有打罵他,她淚流滿面,她認爲爲人應當清清白白。

之後,母親患了肺病,她依舊那樣堅強,她珍惜她的生命。母親不會嘲笑莫言相貌的醜陋,她只希望莫言可以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她看到的是心靈的美麗。

母親的種種做法,莫言深受教育。

之後便是對寫作經歷的回顧。

開始莫言在家讀書,去街上偷偷地聽書。

爲了報答母親,莫言把故事講給母親聽,漸漸地,也進步了許多。

他喜歡說話,不符合“莫言”的名字。

他喜歡上寫作,他的作品表現自己的思想。

莫言也讀了一二,由人一再轉世,以牲畜的角度來揭露當時的歷史。

莫言善於講故事,而他的故事都是事實。而讓他堅信真理和正義的將是一個個源源不斷的故事的發生,也就是他走下去的經歷。

在照片新聞上也常看到莫言,幾乎都是笑着,沒有想過他背後的辛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