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精選90篇)

名人故事(精選9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的名人,那麼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愛國類 古代類 外國類

名人故事之邱少雲

邱少雲出生於四川銅梁。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作戰。1952年10月,爲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衝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爲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裏,身體緊緊地貼着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爲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勳章、一級國旗勳章。

名人故事(精選90篇)

名人故事之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爲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爲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 婦女救國會祕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爲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爲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祕密發動羣衆,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爲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爲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 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爲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爲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 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週歲。

名人故事之王二小

王二小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位英雄少年。出生於1929年的他,成長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當時,他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常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雖然他還只是個兒童團員,但他經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爲了保護家鄉和鄉親,他總是不惜冒險。

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一次來襲,走到山口時迷了路。王二小裝着聽話的樣子,帶着敵人走在前面,實際上是爲了引導敵人進入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發現上了當,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的犧牲並沒有被遺忘,反而被銘記在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蹟很快傳遍瞭解放區,每個老鄉都爲他流淚。後來,《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蹟,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士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著名的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迅速傳唱全國,成爲中國兒童歌曲的經典之一。

王二小雖然只有短暫的十三年生命,卻在抗日戰爭中展現了英勇和堅強。他的事蹟告訴我們,即使年齡再小,也可以有大義和勇氣,爲了祖國和人民,義無反顧地衝向危險。王二小是一位可敬的英雄,他的事蹟將永遠銘刻在中國歷史的篇章中。

名人故事之革命烈士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燬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爲了新中國,衝啊!”碉堡被炸燬,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爲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名人故事之佟麟閣

1933年5月23日,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向路透社記者發出狂妄叫囂:“爲保衛‘滿州國’西境安全,日軍有進駐張家口之必要。”察省形勢,益行危急,察哈爾省民衆抗日同盟軍總司令馮玉祥於26日發表抗日通電。

同日,佟鱗閣、高樹勳等十四名將領在張家口聯名通電,響應馮玉祥的號召,參加抗日同盟軍。內稱:奉讀宥電,慷慨陳詞,抑鬱精神,大爲振奮,表示今後願在馮總司令領導之下,團結民衆,武裝民衆,誓以滿腔熱血,灑遍疆場,保我河山,收復失地。

馮玉祥任命佟麟閣爲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仍代理察省主席。第一軍轄四個師及一個獨立旅,這是支抗日同盟軍的基本隊伍。在召開的.抗日同盟軍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成立了同盟軍委員會,選舉了委員三十五人,常委十一 人,佟麟閣是委員和常委之一。

6月20日,佟麟閣、吉鴻昌、方振武等二十六名將領聯名通電錶示:爲民族生存而戰鬥,應民衆要求而奮起,敢對國人一掬肺腑。凡與敵人同一戰線者皆爲吾仇。並宣佈:重整義師,剋日北指,克復察省失地,再圖還我河山,……四省不復,此心不渝。佟麟閣積極與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北路前敵總司令方振武等密切配合,並派出第一軍的.第二師受吉鴻昌指揮,出兵張北,猛烈攻擊敵僞軍,先後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又乘勝挺進,7月12日克復多倫。共擊斃日軍茂木騎兵第四團及僞軍李華岑等千餘人。抗日同盟軍軍威大振。佟麟閣在此期間,治軍理政,運籌帷幄,籌備軍需,安定後方,出版《國民新報》,宣傳抗日主張,組織民衆武裝,擔任前方運輸,救護傷員,收容難民,殫精竭慮,甚獲察省軍民的愛戴。

對日作戰,加上蔣介石、何應欽的軍事壓迫,使抗日同盟軍腹背受敵。察省地瘠民貧,補給也極其困難。馮玉祥迫不得已,乃於1933年8月5日發出通電,把收復國土,交諸國人。15日離開張家口。至此,深爲日寇所恐懼的察省民衆抗日同盟軍不幸夭折。

  返回愛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黃繼光

黃繼光(1930~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農曆1930年11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爲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裏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爲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鬥爭地主,還當上了村裏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裏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緻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乾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爲衝鋒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名人故事之馬立訓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餘次戰鬥,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餘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採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僞軍500餘人,被譽爲“爆破大王”。

馬立訓,1920年生,山東淄川人,家境貧寒,12歲就到煤窯當小苦工,不久被招募入國民黨軍當兵。1940年4月被解放,參加了八路軍。在革命隊伍裏,迅速成長爲一名共產主義戰士,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他作戰勇敢,機智頑強,屢立戰功。1941年春,他協助戰友炸燬萊蕪吳家窪據點,炸死漢奸30 餘人。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僞軍據點戰鬥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紮成炸藥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鬥中,連續炸燬日僞軍4座碉堡,炸死日僞軍60餘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魯南柱子村戰鬥中,執行偷襲爆破任務,當接近日僞軍炮樓時被敵發現,他隱蔽在壕溝內,用軍帽示形,吸引敵機槍火力,迂迴近敵,炸塌守軍圩牆和炮樓,爲部隊開闢了進攻通路。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莊日軍據點戰鬥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僞軍的戰鬥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衝上去,炸燬碉堡,爲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當年7月,他出席山東軍區英雄模範大會,被評爲八路軍山東軍區“特等戰鬥英雄”。1945年3月,在沙溝崖戰鬥中,由於國民黨頑固派軍隊構築的炮樓在斜坡上,難以實施爆破,他用木棍綁紮三角架,逼近炮樓,將炸藥包送至炮樓半腰,冒着守軍機槍的`掃射,緊緊撐住木架,直至即將爆炸的瞬間才轉身隱蔽,一舉炸燬炮樓。

同年8月3日,在山東滕縣閻村戰鬥中,他帶領突擊班執行爆破任務時犧牲。9月,八路軍魯南軍區命名他所在排爲“馬立訓排”,滕縣閻村爲“立訓村”,並在部隊開展了“馬立訓式的爆破運動”。

名人故事之革命烈士李大釗

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治癒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於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涌起,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發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曙光初現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6年回國後,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鬥爭。他和他的戰友們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有力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銳的眼光,深刻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二十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也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傳十月革命的過程中,他自己的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爲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並且成爲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1919年,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李大釗同志熱情投入並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後,他更加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0年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範圍的共產黨組織。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李大釗同志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在北方廣大地區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黨的委託,幾次往返於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同孫中山先生商談國共合作,爲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羣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鬥爭,猛烈衝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治。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名人故事之趙一曼

在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僞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左手手腕中彈負傷。她在村裏隱蔽養傷被敵人發現,奮起迎戰時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爾濱僞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後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她生命垂危時,日寇擔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監視治療。負責看守她的僞滿警察董憲勳和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爲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於是決心參加抗聯隊伍。在二人幫助下,她於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遊擊區的方向走。僞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覆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趙一曼負傷被捕解到哈爾濱後,日寇和僞滿的警察頭目立即對她進行審訊。此時,她傷口不斷流出的鮮血溼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絕地痛斥日寇侵佔中國東北的暴行。負責審訊的日本特務惱羞成怒,竟用竹籤從她的指甲縫中釘進去,用鞭子狠戳趙一曼的傷口,使她幾次昏死過去。日寇將她送到醫院,傷勢剛好一點,日寇又在病牀前審問,趙一曼依然堅不吐實,日寇拳打腳踢,她的傷口再度破裂,又昏迷過去。醫護人員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對她產生了敬佩。

名人故事之江竹筠

江竹筠在她8歲的時候,性格剛強的母親與遊手好閒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着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爲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爲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的時候,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羣。後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新民主主義論》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江竹筠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祕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後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僞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僞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籤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鬥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祕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返回愛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李愛民

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鐘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裏出發了。

一路上還算順利。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着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怎麼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塗得滿身都是,然後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裏,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冷不防,已繞到身後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另一個日本直盯着李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迴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着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着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裏的臨時據點被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爲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歲。

名人故事之郭亮

革命烈士郭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他在長沙侗官東山寺小學讀書時,就一身正氣,敢說敢爲。

有一次上作文課,郭亮寫了一首題名《問問社會》的白話詩,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當局的腐敗。這下子可觸怒了反動派,郭亮立即被傳進了東山寺自治所。

郭亮從容不迫地走進自治所的大廳,只見所長懶洋洋地躺在榻上,正吞雲吐霧地吸着鴉片。裏間屋,傳出了刺耳的`麻將聲。

郭亮有意跺了一下腳,所長這才擡起頭來,以審問的口氣說:“你是學生,爲何倡導邪說?”

“我一不提倡吸毒,二不提倡嫖賭,三不魚肉百姓,四不坑害好人,怎叫倡導邪說?”郭亮面無懼色,針鋒相對。

所長一驚:這學生好不厲害!他想了半天,才從牙縫裏擠出幾個字來:“你想誣賴不成!”

郭亮冷笑一聲,反問道:“我的作文既未貼在街頭,又未刊於報端,豈能說是蠱惑民心?再者,作文提問,乃學生之學業。學者不問,教者不容。

請問,辦學校是幹什麼的?”

一席話駁得所長啞口無言,只好讓郭亮回去了。郭亮走 出大門,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立即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自治所門上:“魚所、肉所、麻將所,所內者甜,所外者苦;豬公、狗公、烏龜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這副對聯罵得痛快淋漓。老百姓見了無不拍手稱快,揚眉吐氣。

名人故事之雨來

有一天,雨來從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誦當天晚上學會的課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麼時候,門吱扭響了一聲。雨來睜開眼,看見閃進一個黑影。媽媽劃了根火柴,點着燈,一看,原來是爸爸出外賣席子回來了。他肩上揹着子彈袋,腰裏插着手榴彈,背上揹着一根長長的'步槍。爸爸怎麼忽然這樣打扮起來了呢?

爸爸對媽媽說:“鬼子又‘掃蕩’了,民兵都到區上集合,一兩個月才能回來。”雨來問爸爸:“爸爸,遠不遠?”爸爸把手伸進被裏,摸着雨來光溜溜的脊背,說:“這哪兒有準呢?說遠就遠,說近就近。”爸爸又轉過臉對媽媽說:“明天你到東莊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訴他舅舅,就說區上說的,叫他把村裏民兵快帶到區上去集合。”媽媽問:“區上在哪兒?”爸爸裝了一袋煙,吧嗒吧嗒抽着煙,說:“三天裏頭,叫他們在河北一帶村裏打聽。”

雨來還想說什麼,可是門哐啷響了一下,雨來聽見爸爸撲通撲通走出去的腳步聲。不一會兒,就什麼也聽不見了,從街上傳來一兩聲狗吠。

名人故事之歐陽立安

歐陽立安,1914年3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他的父親歐陽梅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母親陶承也長期爲黨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敗後,歐陽梅生積勞成疾不幸逝世。

1929 年,歐陽立安進入上海申新五廠做工,跟隨中共上海滬中區委書記何孟雄從事工人運動,擔任區委交通員。同年冬,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共青團滬東區委委員。在此期間,他參加了上海各界工人舉行的抗議罷工、遊行,在鬥爭中,勇往直前,毫不畏怯,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1930年,經何孟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6月,歐陽立安作爲中國青年工人代表,赴莫斯科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少共國際的有關會議,還參加了蘇聯十月革命13週年的`紀念活動。這使他開闊了視野,更加堅定了政治信念。回國後,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委員和上海總工會青工部部長。

1931 年1月17日,歐陽立安在參加中共江蘇省委的一次會議後,與滬中區委書記等被反動軍警逮捕。面對兇殘的敵人和酷刑審訊,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義正詞嚴地說: “中國革命一定會勝利,我是共產黨員,就是筋骨變成灰,也還是百分之百的共產主義者,我爲主義,爲人民而死,死而無怨!”2月7日晚,歐陽立安與何孟雄等 20多人在龍華監獄英勇就義,歐陽立安年僅17歲。

新中國成立後,他的母親陶承撰寫了長篇革命回憶錄《我的一家》,成爲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革命傳統教育讀物。歐陽立安一家的英勇事蹟和獻身精神,成爲激勵人們奮鬥的精神力量。

名人故事之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爲國效力。之後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儘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着要修,因爲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帶給。他們以爲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爲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後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爲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返回愛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左權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5月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名將陣亡,太行山爲之低咽,全黨爲之悲痛。稱他“足以爲黨之模範”,讚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並親自爲他寫下了蕩氣迴腸,彪炳史冊的悼詩: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爲紀念左權將軍,1942年9月18日,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根據遼縣人民的`強烈願望,決定將遼縣改名爲左權縣。

名人故事之秋瑾

秋瑾出生在1875年的福建廈門,作爲一個知書達理的官宦家庭子女,秋瑾無論是胸懷還是氣度都和平常女子不同,其眼界也要高於普通女子,看有關秋瑾簡介的資料裏,我們可以知道秋瑾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反對封建禮法,而且提倡男女平等,那個時候的女子,如果可以擁有這樣的胸懷以及氣魄,想必她必是人中之龍鳳。

而且,秋瑾還喜歡以花木蘭和秦良玉來比喻自己,由此可見秋瑾真心是比較豪爽的,另外在鮮有的秋瑾簡介裏面還有一個信息,那就是秋瑾能文善武,還曾經自己孤身一人東渡到日本留學,之後又積極投身於革命事業,爲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不斷的努力並且奮鬥着,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換來了民族的覺醒,國家的自立自強。

秋瑾就是這樣一個不甘平凡的女子,甚至在衆多的秋瑾簡介之類的書籍裏,還把秋瑾稱之爲一代女俠,她身負着女權崛起以及革命火種的重大責任,爲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真是巾幗不讓鬚眉,真是讓人想不到的是,秋瑾雖是一介女流之輩,但也能擁有男子漢般的大丈夫情懷,頂天立地,大義凜然,以死報效國家。

秋瑾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值得紀念以及緬懷的一位女英雄,女詩人,秋瑾的故事可以說是相當感人,而她的英名也應該永遠被世人所牢記,她用自己的血肉和犧牲來使民族覺醒,促進了辛亥革命的勝利。

名人故事之魯迅三改志願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爲了拯救中華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願的故事嗎?他最初的志願是當個好海軍,把外國侵略者從海上趕出去。爲此,他考進了南京水師學堂。

一改志願學礦務。他認爲要使中國富強起來,最要緊的任務應先發展礦業、工業。於是,他轉入南京礦務學堂學習。

二改志願學醫學。他認爲面對中國的現實,首要任務是把中國人改良成強種人。於是,他去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

三改志願學文藝。他認爲我們的第一要着,是改變國民的愚昧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文藝。於是他提倡文藝運動。

從此以後,魯迅先生寫出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以此來揭露敵人的反動腐敗,歌頌先進的事物,爲解救中華民族而吶喊。

名人故事之徐悲鴻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

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

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衆對賢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創作《珍妮小姐畫像》,爲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爲支持國內抗戰而作;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讚譽中國民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

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他爲戰鬥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爲勞模、民工畫像,蒐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名人故事之羅盛教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原名雨成,新化縣松山鄉人。少時在維新、文德小學讀書,後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裏鎮(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畢業後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並改名羅盛教。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爲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爲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爲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擡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裏,最終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

在朝鮮的日子裏,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衝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之後跳進了冰河裏。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裏。又過了一會,羅盛教最終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杆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杆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着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爲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爲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爲“模範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返回愛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王璞

王璞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時被選爲兒童團長。他經常帶領小夥伴們拿着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王璞工作認真,學習也很刻苦。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要做到會認、會寫、會講、會用。

爲了對付鬼子掃蕩,民兵大搞地雷戰,王璞不僅僅學會了佈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奸,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掃蕩到王璞的家鄉,王璞和鄉親們躲進山裏。一天早上,鬼子包圍了王璞和鄉親們。鬼子拿着漢奸帶給的名單,讓村幹部、幹部家屬和軍烈屬站出來,王璞和他媽媽張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說出八路軍兵工廠的槍和藏在哪裏。王璞勇敢地推開鬼子的刺刀,帶領在場的二十多名兒童團員高呼:"我們不能忘記五不誓約,我們至死不當漢奸。"殘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場的羣衆開了槍,製造了又一起殺人慘案——野場慘案:118名無辜羣衆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歲的王璞、王璞的母親、弟弟和奶奶。

爲了紀念犧牲羣衆,晉察冀邊區政府召開了追悼大會,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立了紀念碑。解放後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

王璞生前學習時用過的石板,站崗時用過的紅纓槍,以及犧牲時壓在身下,被鮮血染紅的石塊,陳列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名人故事之許世友

1906年2月2日生於湖北省麻城縣許家窪(今河南省新縣許窪)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隨拳師入嵩山少林寺。習武8年中,既學會了十八般武藝,也學了飛檐走壁之術。在回家鄉探親時,失手將以勢欺人的地主惡少打死,被迫棄家離寺,四處流浪。後到直係軍閥吳佩孚部隊當兵。

1926年在武昌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師1團任連長,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離隊回鄉,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1月參加黃(安)麻(城)起義。

1932年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2師34團團長。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中,7次參加敢死隊,兩次任敢死隊隊長,屢挫強敵,4次負傷。同年11月在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川陝邊轉移途中,指揮第34團在漫川關與堵截之敵勇猛拼殺,爲全軍殺出一條血路。

抗日戰爭爆發後,向毛澤東請纓上前線,於1938年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副旅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司令員,參加了夏季反擊作戰。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病逝。

名人故事之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名人故事之石寶芹

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隊伍再次佔領陳家港後,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石寶芹爲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麪粉,山芋乾等,回去充飢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繫。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佔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羣衆覺悟。

農曆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天亮後,國民黨反動派隊伍發現了共產黨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由於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衆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麼傳單、小報”。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隊伍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x對她們說:“還有最後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麼可講的。”最後國民隊伍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名人故事之宋振中

小蘿蔔頭的名字叫宋振中,在一歲時和媽媽一起被抓進白公館監獄。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溼的牢房,吃的是發黴的飯菜,他長到八、九歲時,個頭卻只有四五歲那麼高,成了一個大腦袋細身子的孩子,被難友們稱爲“小蘿蔔頭”。在小蘿蔔頭六歲時,由同監獄的政治犯黃顯聲教他念書,學習語文、算術、俄文和圖畫。小蘿蔔頭學習非常刻苦,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他九歲生日那天,黃顯聲送他一支鉛筆,這禮物太珍貴了,他很少用,每天都在牢房地上用小石頭寫呀畫呀。他還經常幫大人做祕密工作。淮海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監獄後,就是他在男牢、女牢間傳遞的。特務在旁邊時,他就和黃顯聲說俄文,特務聽不懂,只好乾瞪眼。

1949年9月6日,兇殘的.敵人用刺刀殺害了小蘿蔔頭的父母。小蘿蔔頭憤怒地喊着:“我沒有罪,我要出去!”喪盡天良的劊子手扼住他的喉嚨,用帶血的屠刀刺進他的胸口……小蘿蔔頭犧牲時年僅9歲,他是我國最小的烈士。

  返回愛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劉傳文

劉傳文,原名劉堅,羅浮徐東鄉笠石人。他爲人勇敢剛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親劉觀英,母張氏,有兩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貧苦,難以度日。他在小學讀至十三歲時,因家貧輟學,爾後,跟他叔父劉鏡淵(劉志陸部下當副官)在部隊當勤務員,經過三年的部隊生活,看出政治腐敗,軍心渙散,感到長此下去,沒什麼前途,便離開部隊,回家耕田,農閒磨豆付,做付竹出賣。以後,又在徐田村謝自瑤手下當民團,因謝在徐田村設卡抽稅,苛捐繁重,傳文對重稅甚感不滿,對客商則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經抽稅的客商給予放行。後被謝自瑤發覺,即把他開除,於是他私帶駁殼一支,憤然離去。當時,革命烈火已燃燒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蘇維埃政府。傳文與共村的劉王妹、劉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蘇區跟從劉光夏、劉靄環等參加革命工作。傳文參加革命隊伍後,英勇善戰,用心工作,經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門等地進行革命活動,後提升爲駁殼隊排長。

1928年,他帶領紅軍、赤衛隊攻打巖前地主賴乾古的新屋和羅浮義興當。是年冬,又攻打嶺峯丹竹樓的民團,繳獲槍彈後,又率領赤衛隊攻打羅浮橋雲當。他以前帶領紅軍攻打羅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經常對戰士說:“打仗不要怕,俗話說:耕田吾怕屎,當兵吾怕死,我們爲窮人翻身鬧革命,就不怕殺頭,萬一爲革命而犧牲,也是光榮的。”因此,他屢建戰功,提升爲連長。出征時,他經常騎馬或騾子,身先士卒,有個醫生王森雄也騎騾子跟隨同行。

自從傳文同志參加革命後,興寧的反動頭目,對他又怕又恨,如陳堯古兩次帶領部隊到笠石村,揚言放火燒屋,抓走他的鄰居,結果人將傳文老屋內的賞田三鬥種賣掉,贖回被捉去的`八人。傳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僅存兩間爛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蘇區紅軍由營長張國標率領,聯合赤衛隊共約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羅崗。劉傳文連長帶領赤衛隊從左翼鐮子寨進發,但當時陳堯古的.部隊聯合由羅崗頑畲上的敵人,已趕到鐮子寨,阻擊我左中兩翼部隊

前進,由於敵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僅有粉槍等,結果在無法取得勝利時,我軍下令撤退。當進,劉傳文同志爲了掩護赤衛隊後撤,阻止敵軍追擊,他使用兩支駁殼槍靠在大松樹下與敵人激戰,結果,在敵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卻壯烈犧牲了,那時他年僅22歲。

名人故事之王樸

王樸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是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在11歲時被大家推選爲兒童團的團長,犧牲時年僅14 歲。王樸出生在村裏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裏。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爲,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裏,王樸也在其中,日寇拿着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裏,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着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着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 “頭可斷,血可流,祕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爲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名人故事之孟起安

孟起安,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9歲進私塾讀書。

1939年冬結婚後,在蔣垛處館教書。1940年10月,參加減租減息鬥爭,成爲蔣垛農抗領導人之一,後任五抗會主任。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蔣垛區委組織幹事、組織科長。1942年春,以塾師身份到江村發動抗日救亡工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幹部,建立了江村鄉黨支部。

1943年夏,任姜南區區委書記,組織“二五”減租,開展懲奸運動。1945年8月,調任蔣垛區委書記,組織發動了對地主的清算鬥爭。

1946年秋主力北撤,領導羣衆開展遊擊鬥爭。由於關節炎發作,行動不便,組織上讓他暫時離職休養。1947年2月,在邱西鄉西后港,不幸被捕。關押期間,敵人軟硬兼施,通過其親友誘他自首,他寧死不屈,堅持獄中鬥爭。2月21日,在姜堰東場上,他被綁在電線杆上,敵人用鐵絲穿過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敵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廣場(現姜堰中學內),一個地主舉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幾個傢伙一起撲過去用刀亂戳,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倒在血泊中。

名人故事之盧作孚發展航運業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是在舊中國,很長時間,長江上的航運卻被外國人壟斷了。江上來來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國的輪船。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航運事業,受了許多窩囊氣。四川合川人盧作孚愛國心切,決心創辦中國民族的航運業。他四處籌集資金,冒險用8000元作抵押,買回一支價值3萬元的小火輪,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運公司。那一年,“民生”號輪船滿載乘客,駛出了重慶碼頭,中國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內河航運業。

後來,民生公司又向長江中下游發展,和外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有的外國公司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依仗船多、設備新等優勢,想擠垮民生公司。盧作孚毫不示弱,宣佈民生公司的甲級船員一律由中國人擔任,同時加強管理,對旅客不論窮富一視同仁,服務抗日名將張自忠周到,還禁止船員收小費。這樣,民生公司靠優質服務和民族自信心贏得了旅客的信任。許多乘客寧肯推遲日期,也不乘坐外國輪船,只等上中國的輪船。在那個年月,這對於增強民族精神和抵禦外國侵略,有多麼大的..意義呀!

和範旭東、盧作孚一樣,還有不少愛國實業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中國近現代的工商業,爲富強祖國、振興中華立了大功。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名人故事之張伯苓

1951年2月14日,張伯苓中風不語,生命危在旦夕。南開校友會會長閻子亨提議爲校長寫一遺囑,大家公推和張校長最接近、相處時間較長的黃鈺生起草。那時,他雖然不能說話,但聽力還好,心裏也清楚。黃鈺生一段段念,他一段段點頭表示同意。當時在場的.還有王夫人,校長的子、媳三人。張錫年的`愛人最後還大聲問老先生:“您說寫得行不行?”張伯苓挑起大拇指來表示讚賞。這個遺囑有以下幾句話:

“餘致力於教育事業垂五十年。凡餘所致力之科學教育、健康教育、愛國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見諸實施。”“餘所嘗效力之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重慶南開中學,衆將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發達。”“今日之人民政府爲中國前所未有之廉潔的政府。其發展生產,友好蘇聯之政策,實爲高瞻遠矚之政策。凡我同學,宜竭盡所能,合羣團結,擁護人民政府,以建設富強康樂之新中國。無限光明遠景,餘將含笑九泉以待之。”

  返回愛國類故事>>>

  返回導航>>>

名人故事之匡衡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爲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纔有功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想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忽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絲亮光,他霍地站起來,走到牆邊一看,啊!原來是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點,這樣他就能勉強讀書了。

名人故事之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人。兩歲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母親貧困無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長大成人。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非常刻苦,朱家是個富戶,但他爲了勵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廟裏寄宿讀書,那是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化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鹹菜,吃完繼續讀書。有時候夜裏讀書感到疲倦,就用涼水洗臉驅散睡意。他刻苦讀書的精神給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爲官後鍼砭時弊,慷慨激昂,常不顧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兒女吃穿僅夠自足而已。經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李時珍,明朝人,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家世代行醫,他的父親醫術很高,給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就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再當醫生:因爲那時候行醫是讓人看不起的職業。李時珍可不這樣想,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向父親那樣爲病人治病。

李時珍22歲開始給人看病,一面行醫,一面研究藥物。他發現很多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於是下定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爲了寫這部藥物書,李時珍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還親自到各地去採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盛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他走了上萬里路,拜訪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他還親口品嚐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時間,終於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多萬字,記載了一千八百多種藥物,每一種都有圖,是中藥書籍中一部偉大的著作,已經被譯成幾國文字,在全世界流傳。

名人故事之重耳

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歲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國內掌握了政權。重耳即位後,對跟隨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別封官賜賞,功勞大的封采邑,功勞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間一直跟隨着重耳。當年重耳流亡路經衛國時,餓得實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功勞這樣大的人,重耳怎麼會給忘記了呢?

原來,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塊回到晉國都城絳都後,只朝見過一次重耳,以後便託病在家,編織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賞功臣時,別人都整天纏着重耳爭賞賜,介子推卻躲得遠遠的。他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後,曾勸他去見做了國君的'重耳,介子推厭惡爭功奪祿,他對母親說:"晉文公得晉,是上天的意思。現在有的人爭權奪利,真不知羞恥。我不敢貪天之功爲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見他幹什麼呢?我甘願終身編織草鞋,奉養老母。"母親見兒子態度這樣堅決,品德這樣高尚,便不再說什麼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親上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境內),發誓終身隱居此地,再不出山。

後來,重耳經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處尋找。得悉介子推在綿山隱居後,又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許多人找了好幾天也沒發現一點兒蹤影。於是,有人建議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介子推引出來,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下令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和他母親始終沒有出來。火滅後才發現他們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樹下,重耳十分傷感,下令在綿山爲介子推建立祠廟,並傳旨:把綿山之田收來的錢糧,統統作爲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名人故事之王羲之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王曠爲淮南太守,叔父王導爲司徒,伯父王敦爲揚州刺史,叔祖父王澄爲荊州刺史。他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學習條件。

王羲之小時候少言寡語,誰也看不出他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但他熱愛學習,喜歡鑽研,遇事機智有心計。他7歲開始臨池學書,到10歲時,字寫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歡他。

王羲之到了11歲,很想學一點關於書法方面的理論著作,用來指導自己。有一天,他在父親王曠的枕頭裏發現了一本叫做《筆談》的`書,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便如醉如癡地學起來。正當他興趣正濃時,被父親發現了,問他:“爲什麼偷讀我枕中祕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親傻笑。母親從旁插話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吧!”父親說:“你現在年齡太小,等長大了,我自然會教給你讀。”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纔講究筆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學,青春年華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王曠十分驚奇兒子的這番議論,認爲兒子少有大志,應該從小好好培養,於是便將《筆談》的內容認認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講解。羲之有了紮實的臨摹功夫,又有了《筆談》的理論指導,幾個月的功夫,書法便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以後,他又拜當時的女書法家衛夫人爲老師,在衛夫人的悉心指導之下,練習書法,有了更長足的進步。王羲之跟衛夫人學了一個時期,書法已十分圓轉成熟。連衛夫人也不得不驚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孩子將來一定要超過我了!”

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同他轉益多師,刻苦磨礪分不開。

名人故事之柳公權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在少年時候,就寫得一手好字,常常博得師長的誇讚和朋友的羨慕,因此他不免驕傲起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夥伴在路邊的亭子裏練習書法。夥伴們圍差柳公權,一邊看他寫字,一邊大聲地稱讚着。柳公權心裏得意極了,他對夥伴們說道:“這算什麼,等過幾年,我的書法一定天下第一。”

這時,一位老者從這裏經過,聽到柳公權的話,就走過來看看他寫的字,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軟塌塌的,沒筋沒骨的,還值得在人前誇耀嗎?據我所知,有人用腳寫的都比這好哦。”

柳公權一聽,小臉漲得通紅:“不可能,不會有人比我寫得更好了,更何況是用腳!”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信,你就到華京城去看看吧。”

第二天,柳公權一大早就出發,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頭兒背靠槐樹,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笑,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字,筆下的`字龍飛鳳舞,每一筆都是那麼剛勁有力,博得圍觀的人陳陳喝彩。

自己的字和這位老人用腳寫的字比起來果然是不值一提,柳公權心中深感慚愧。他馬上走到老人面前,“撲通”一聲跪下,說:“我願意拜您爲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

老人慌忙放下腳中的筆,對柳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混生活,怎麼能爲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下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爲著名的書法家。

  返回古代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顧愷之

顧愷之的“天工神筆”是從小練就的。他三四歲學畫畫兒,到八、九歲時,已成爲小丹青妙手了。他家的院裏、院外、牆上,以及他的手背上、腳面上,凡是能畫畫的地方,都留下過他的“傑作”。他有一次到姨家拜年,沒進門,就用炭筆在大門上畫了一幅“五穀樂”。還有一次,爲了畫畫,他捱了爸爸的一頓打。原來,他暗中端詳爸爸好多天,想給爸爸畫幅像。一天,他正在絲綢上畫畫,爸爸從外面進來,見畫得那個難看樣兒,把他的臉打得又紅又腫。

這天夜裏,愷之做了,一個美好的夢,他夢見月亮變成了一位迷人的姑娘向他飄來。姑娘的眼睛像純淨的湖水那般光亮,瑩潔。姑娘還讓他畫眼睛。

接着他夢見池中的蓮花都變成了一位位蓮花姑娘,都爭着讓他畫眼睛……愷之醒來,遙望碧空明月,星星在眨着眼睛。星星呀,你就是天空的眼睛嗎?你有大、有小、有明、有暗;世上人的眼睛也不都如此嗎?不同的是多一點善、惡、醜、美。眼睛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心靈,最能代表人的性格特徵。把天下的眼睛都納於我的.筆下吧!

從此,顧愷之看啊,畫啊,看各種各樣的眼睛,也畫各種各樣的眼睛。

苦練多年之後,畫藝大進。後來在他筆下,孩子們滴溜的眼睛像西湖水面上的星星;老人們深邃的眼睛像山林中一汪藍色的清潭;小夥子們閃爍的剛毅光芒的眼睛像盛着三月的太陽;而姑娘們的眼睛,則溫柔得像夏天的露珠兒,在草葉上盪漾……愷之不到20歲就名滿京城了,當時有個雲祥和尚想修建一座輝煌的寺院,向四方募捐,可捐到的很少。正當雲祥食不甘味之時,愷之找上門,要捐一百萬錢。他只要了一面空白牆壁,日夜揮筆舞彩,一個多月後,一幅光彩照人的大壁畫完成了!

名人故事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元朝,接着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爲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就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名人故事之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爲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9歲時死了父親,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只好隨母親歸居鄭州。家境雖然艱難,但不肯荒廢學業。在“五年誦經書,七年弄筆硯”的基礎上,少年李商隱堅持跟堂房叔父學習。

李商隱年少有爲,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並無其人,只不過是李商隱杜撰假託的人物。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正是由於李商隱少年篤志於學,才華橫溢,17歲就憑文才受到了令狐楚的賞識,跟從令狐楚學駢文奏章,被引爲幕府巡官,25歲舉進士。但是,當時牛僧孺和李德裕在政治上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李商隱也成了黨派鬥爭的犧牲品。原來令狐楚是牛黨中的人物,而李商隱的岳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是李黨人物,因此,李商隱徘徊於牛、李兩黨的鬥爭之中,一直受到排擠,不能施展他的才能。858年,罷官還鄭州,病卒,只活了46歲。

名人故事之王昭君

王昭君天生麗質,特別聰慧,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昭君爲南郡首選,抵達京城卻無緣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她肩負着漢匈和親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抵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歡迎。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和睦六十多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歷史記載了那一段時期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爲她修墓並奉爲神仙。她的故事成爲我國曆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名人故事之辛棄疾

金帝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後,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忍無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頭的耿京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濟南人。

爲了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並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在此年中發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對辛棄疾從此刮目相看。

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位叫義端的和尚。義端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因爲受不了在義軍裏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裏邀功。

義端本身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棄疾問罪。辛棄疾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義端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刀將義端砍下馬來。

義端見是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裏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返回古代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岳飛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岳飛少年時期,爲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曾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爲“周侗”)爲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岳飛之後又拜陳廣爲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爲徵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爲“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岳飛請命前去除害。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同年,岳飛的父親嶽和病故。岳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爲父親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岳飛爲了謀生,前往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投戎,被擢爲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宋欽宗,次年改元靖康。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宋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選擇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河間、中山等三郡於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趙桓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趙桓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爲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在相州城裏,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還爲岳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爲‘精忠報國’)”四字爲訓。岳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名人故事之屈原

屈原所處的時代,國家有三個概念,出生之國謂之鄉國;居住或出仕之國謂之君國;神話譜系先祖之國謂祖國。

當時主流價值觀是“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即君國優於鄉國,出生於哪個國家、祖輩在哪個國家不是最重要的,爲哪個國家效勞、在哪個國家能施展抱負才是最重要的。是以有“士無恆君、國無定臣”的.說法。孔丘爲尋求出仕以推行周公之禮而周遊列國;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錯殺而奔吳國,並率吳軍攻陷楚都,將已經去世的楚平王掘墓鞭屍;蘇秦掛六國相印;李斯不願做“廁鼠”而棄楚奔秦做“倉鼠”。

屈原身爲楚國貴族,其品德與日月爭光,且“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屈原出使齊國,爭取齊楚同盟進而推動關東六國合縱,楚懷王爲縱約長;力推內政改革,“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然而,屈原的正確主張被貴族保守派攻擊,他被奸佞小人構陷,繼而被貶爲三閭大夫。

屈原的忠誠並沒有得到楚王的認可,後又被二度流放。在屈原早期作品《橘頌》中,他反覆吟唱:“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屈原借家鄉之橘詠懷,有人說“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淮北則爲枳”,屈原則在十八歲發出“深固難徙”的.誓言,無論其職位如何變化、無論其際遇如何改變、無論其生活如何艱難,他都牢記使命、不忘初衷,始終堅持。屈原不是神,他也面臨着一個重要而痛苦甚至致命的抉擇-鄉國、君國是統一還是分割?

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面臨的打擊和誘惑。他深深知道如果改變理想與信念以從俗,即可獲得政治新生;如果遠走他鄉,也可獲取重任。但他九死未悔。在國內,他說:“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對於出走,他有過多次複雜的心理鬥爭。在女嬃、靈氛、巫咸等多人勸解下,他決心離開家鄉,“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但當他升上天空時,他對故土戀戀不捨,“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他做出自己的選擇,“既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最終以江水自證清白。

名人故事之蘇武

蘇武是漢朝時候的一位官員。有一年,他作爲漢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裏辦事。不料,匈奴人違背諾言,不放蘇武返回漢鑰,扣留了他,還勸他投降。蘇武嚴辭拒絕,說:“我奉國家命令出使匈奴,喪失氣節就是污辱了使命,丟大漢朝的臉。我如果那樣,還有什麼臉見人!”匈奴人用刀威脅他,他索性把脖子伸過去,寧死不從。

匈奴人把他放進地窖,不給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頑強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遙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叫他放羊,說不投降就讓他在那裏待一輩子。蘇武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代表着國家。他堅決不做有辱國格的事,寧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捱餓,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麼。而且,那根代表漢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節”(一根長棍,上面掛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邊,放羊的'時候也拿在手中。天長日久,“使節”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緊握不放。

蘇武在匈奴度過了19個年頭,始終沒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漢朝。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受到人們的尊敬。

名人故事之曹操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倍於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爲袁軍不可戰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了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後抱着信件去向曹操彙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着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於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只是他們不得已的爲國犧牲敢惜身啊。”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的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衆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爲增強,爲此後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名人故事之史可法

1465年4月,多鐸統領十幾萬清兵,把揚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明朝抗清統帥史可法組織軍民奮起抗擊。多鐸給史可法發出5封勸降信,史可法隻字不看,全部投進火裏燒掉了。

由於力量對比懸殊,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不幸被俘。多鐸再次勸降史可法:“你已爲明朝盡了忠義,該接受我大清的重任,爲我們收撫江南一帶了吧!”史可法怒不可遏地答道:“我是大明重臣,豈肯苟且偷生,做萬世罪人?我頭可斷,身不可屈!”多鐸又施奸計:“史先生不必太固執,只要你幫我的忙,馬上可以給您高官厚祿。”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史可法決不投降!”多鐸惡狠狠地說:“史先生既然一定要做個忠臣,那就只好成全你的'`名節了!”遂將史可法殺害。史可法,當時年僅43歲。

  返回古代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洗夫人

洗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時期嶺南俚人的領袖。嶺南是指南嶺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洗夫人嫁給太守馮寶,成爲在嶺南很有影響的人物。她顧全大局,忠於國家的統一。南朝的樑、陳兩代,嶺南的一些地方官都發動過叛亂,不聽朝廷命令,想把嶺南變成獨立王國。但是,他們的`行爲遭到馮家和洗夫人的堅決反對。每次叛亂髮生,洗夫人都親自率軍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嶺南。她立了大功,被封爲女將軍。

隋朝滅陳之後,南北分裂局面結束了。因爲嶺南離中央太遠,嶺南人一時不明真相,就擁70高齡的.洗夫人爲聖母,仍然忠於陳朝,不讓隋軍進入嶺南。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說明了情況。洗夫人十分高興,立刻派孫子馮魂去迎接隋軍開進嶺南,隋朝名副其實地統一了全國。

不久,嶺南又發生叛亂,洗夫人當機立斷,派孫子馮盈殺了叛軍首領。她又不顧高齡,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見參加叛亂的首領,讓他們服從朝廷,不要分裂國家。到了晚年,洗夫人經常教育後代要維護統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對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人一生經歷三朝,始終維護國家統一和嶺南的安定。直到今天,廣東廣西海南人民還在紀念她。

名人故事之劉邦和項羽之爭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後來被農民起義推翻。當時領導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有兩個最有名的,一個是劉邦,一個是項羽。項羽武藝高強,很會打仗,可他爲人殘暴,還缺乏遠見。他本是楚國人,楚國被秦始皇滅了,他一心要恢復楚國,恢復已經被滅亡的其他諸侯國。所以滅秦之後,他仗着自己人多勢衆,自稱西楚霸王,把全國又分成18個小國。被封了國的人相互不服氣,很快爭戰起來,項羽又缺乏統治能力,結果統一不久的國家又面臨大分裂的`危險。

劉邦是有政治遠見的人,贊成秦始皇的'統一思想。他發動了反對項羽的戰爭,要奪取天下。他在自己的統治區內實行郡縣制,對已經封王封國的,則注意限制和防範。4年之後,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漢朝按秦朝的制度管理國家,採用中央集權的辦法。雖然在初期,爲了穩定人心,劉邦也封了一些功臣爲王,可他們的權力不大,不久又一一把他們廢除。那些劉氏親屬封王的,後來也被劉邦的繼承者收回了權力。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到了漢武帝執政的時候,漢朝終於對全國實行了強有力的統治,創造了社會大發展的興盛局面。中國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之一。這與劉邦及其後代堅持統一的做法是分不開的。

名人故事之顏真卿

唐朝的時候,有個地方官叫李希烈,爲實現個人野心,發動叛亂,四處燒殺搶掠,使百姓遭難,國家也受了損失。怎麼辦呢?當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議,讓太師顏真卿去勸說李希烈歸順朝廷。皇帝同意了,就讓年過70的顏真卿去見李希烈。其實,這是那個宰相出的壞主意。因爲顏真卿爲人正直,不肯巴結討好,得罪了宰相。宰相明知李希烈不會歸順,卻讓顏真卿去,想借刀殺人。顏真卿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爲了國家的.安寧,他毫不猶豫地去了。

果然,李希烈見到顏真卿,立刻讓部下拔出刀,圍着他破口大罵,說要吃他的.肉。顏真卿挺身屹立,怒視着叛賊。李希烈等人勸他投降,他說:“我來勸你們投降,你們反來勸我,我豈能受你們的利誘威脅。我快八十歲了,還怕死嗎?”李希烈命人挖了坑,要活埋他。顏真卿冷笑說:“我既然敢來,就不怕死,要殺就殺!”他爲自己寫好了祭文和墓誌,做好了死的準備。

過了些日子,李希烈又叫人堆上柴草,點着火,對顏真卿說:“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視死如歸,毫不猶豫地向火堆撲去,倒是那夥人嚇得把他拉住了。李希烈見顏真卿軟硬不吃,決定殺了他,派人去把他勒死了。顏真卿就義前,仍大罵不止,表示自己爲國盡忠決不屈服的意志。這位愛國老人爲國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名人故事之廉頗

戰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武將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衆,還善於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爲統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可之後,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爲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樣樣,是否還願意爲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爲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上陣打仗,爲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但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立刻回去領兵參戰!”

使者走了以後,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令,可一向沒等到。原先那個使者理解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爲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用他。

廉頗爲趙國的安寧奮鬥了一生,晚年仍期望爲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率領趙國的兵士衝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名人故事之鄭和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爲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的鄭和。

鄭和經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着許多中國的特產出發了。他們的海船最大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

鄭和在28年內,先後七次遠航,到達了現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地的國王和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船隊和當地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

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爲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現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爲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返回古代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張騫

漢朝的時候,漢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結交各國,加強往來。年輕的侍從張騫主動報名要承擔這項使命。“西域”指的是當時的亞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張騫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艱險,可爲國探險立功的壯志支配着他帶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敵視漢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後來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餓受凍,終於到達了西域。

張騫先後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國(在現在的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阿富汗境內),見到了國王,表示了漢朝願與他們友好來往的.願望。這些國家的人見到漢朝使者十分高興。幾年以後,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他還派出許多副使到身毒(yāndú)、安息(在現在的印度、伊朗一帶)等國,和那裏的人民建立了關係。這樣,漢朝和西域各國開始了友好往來,特別是經濟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冶鐵術、作物栽培法等都傳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樂舞蹈也傳到了中國。在東西方之間,出現了一條商路,人們叫它“絲綢之路”。來往的使者和商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知道了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擴大了中國的影響。

名人故事之湯顯祖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地人們的尊重。

有一天,鎮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裏有一位老農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爲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麼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寫完,這才連夜往鎮上趕。

再說鎮上那家,因爲家產富有,來弔唁的親朋衆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麼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區小事,拿什麼架子。”他吩咐僕人筆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麼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當地好事的就慫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爲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衆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爲湯多少會誇讚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爲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名人故事之司馬遷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遊,考察歷史古蹟,蒐集到了許多珍重的史料,瞭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羣衆的動人事蹟。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後代的人們。之後他父親去世了,他之後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捲了進去。司馬遷爲國家着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理解腐刑。司馬遷家裏沒錢。他萬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 殖器,失去男性特徵,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爲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後,他最後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麼可怕的?我是爲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願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裏中斷,英雄的事蹟在我心中埋沒。此刻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司馬遷爲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麼深厚啊!強了。

名人故事之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 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相信大家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這就是清代詩人寫的《竹石》。衆所周知,鄭燮,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以畫竹出名。他的爲人和品格又如何呢?我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塵不染的鄭板橋”。

乾隆元年,鄭板橋在們的'幫助下去應試,中了進士,擔任濰縣縣令。爲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迴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 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裏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裏傳出陣陣讀書聲。一看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後來韓夢周參加科舉中了進士。縣學裏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 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生活。他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在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爲如果沒有上報批准,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後,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 糧食,鄭板橋乾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鄭板橋做官不講排場,這也給他帶來一些麻煩。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爲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僱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着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爲官,囊(nang)橐(tuo)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杆。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爲生度過了他貧寒而有氣節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爲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合,與他一塵不染的性情相符。

名人故事之李白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過許多讚美山河的詩,至今被人們傳誦。李白的詩,不是單純寫景,而且飽含着他的愛國感情。

李白少年的時候,就立志爲國效力,貢獻自己的才智。可他性格直爽,又不願意巴結權貴,所以一直不被統治者重用,有一次還 差點被流放到邊塞。他寧肯不做官,寧肯受窮,也不向那些人屈服。於是,他把一腔熱血都寄託在奇山麗水之間,把自己化在了祖國美麗的大地上,用詩來讚美,來歌頌。比如他寫長江三峽的激流:“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寫廬山的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寫錢塘江的`潮水:“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寫秦嶺的險要:“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依絕壁。”

和長江在他的`筆下是:“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

在李白的詩中,祖國的山河多麼壯美呀!他正是陶醉在這塊土地上,才誓不改志,坦然地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返回古代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三娘子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爲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經常發生武裝衝突,雙方的關係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後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係改善了。俺答去世後,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係。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係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爲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爲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名人故事之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爲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爲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00餘人,戰功冠於全軍,被漢武帝封爲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鬥中,霍去病顯露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餘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爲?”這句洋溢着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着後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爲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名人故事之孫臏身殘志銳的智慧化身

孫臏是春秋時期戰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幹,於是暗地裏派人請孫臏來,設計陷害他。孫臏忍受被剜去膝蓋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動了齊使,並在他的幫助下回到齊國。孫臏隱居在田忌幕下時就表現出突出的`軍事才能,後於“田忌賽馬”後被田忌推薦給齊威王,成爲齊國的軍師。

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急,向齊國請求救援。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爲將,孫臏婉言推辭說:“一個受過刑的人不能爲將。”於是任命田忌爲大將,任命孫臏做軍師,讓他在有帷幕的`車上坐着出謀策劃。在這場戰役中,孫臏運用非凡的才智屢出妙計,最終使得魏軍大敗,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圍趙救魏”的光輝戰例。後來孫臏又在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之時與龐涓鬥智,使龐涓死於萬箭中。孫臏因戰出名,世世代代也相傳他的兵法。

名人故事之魏文侯

戰國時代,魏國的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無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

魏文侯講誠信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宴會,魏文侯準備在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是,宴會快結束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還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對席間的衆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郊外去打獵練兵,那裏已有人在等我了。”衆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走上來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麼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訴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衆臣中有一位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告訴。”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處去。

名人故事之曹植

歷史上醇香悠遠的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曹植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他的的.確確配得上謝靈運"才高八斗"的評價,他青年時期的詩,多以宴飲遊樂爲主要內容,後來創作的詩文則以抒憂發憤爲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賦》、《贈白馬王彪》、《求自實表》等。曹植,字子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他把五言體詩歌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峯。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華。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纔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後他與當時着名文學家王粲、徐擀,沉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爲太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於被立爲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後,開始整治當初的對手,曹植是首當其衝的一個。他幾次想加罪於曹植。

一次,曹丕刁難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不然,將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返回古代類故事>>>

  返回導航>>>

名人故事之焦耳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着,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划着船來到羣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裏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裏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着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爲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爲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名人故事之愛迪生

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

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爲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裏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後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這可怎麼班呢?這對於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於是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持自己做實驗。

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裏,並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臺電報機留在朋友家。晚上會到家後,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並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爲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於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愛迪生的爸爸看到兒子自制的土電報機還真能用,心裏非常高興。心想,這孩子也不簡單!從此以後,他就再也不阻止愛迪生晚上道電報實驗了。後來愛迪生經過艱苦地努力,終於成了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

名人故事之高爾基

高爾基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裏,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闆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闆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闆晚上睡着以後,在窗邊藉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闆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得怒氣衝衝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沒了!”老闆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小高爾在揹着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着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裏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爲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夥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閒時間就如飢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爲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爲蘇聯大文豪。

名人故事之拿破崙

在拿破崙還是一個單純的小朋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的叔叔問拿破崙,將來長大想要做什麼?拿破崙在聽叔叔這樣問他之後,馬上滔滔不絕地發表了心中構想已久的偉大抱負。小拿破崙從他立志從軍開始,一直說到想帶領法國的雄兵,席捲整個歐洲,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並且讓自己成爲這個大帝國的皇帝。

不料,叔叔聽完小拿破崙的抱負之後,當場大笑不已,指着小拿破崙的額頭,嘲諷道:“空想,你所說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當法國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長大之後,還是去當一個小說家,反倒更容易實現你的皇帝迷夢——”小拿破崙被叔叔這一陣搶白,非但沒有動怒,反而靜靜地走到窗前,指着遠處的天邊,認真地問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顆星星嗎?”

這時還是正午時分,拿破崙的叔叔詫異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麼星星?現在是中午,當然看不到啊!孩子,你該不會是瘋了吧?”再次面對叔叔的質疑,小拿破崙卻是依然鎮定而冷靜地說道:“就是那顆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掛在天邊,不分日夜,一直爲了我而閃爍着,那是屬於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夢想就永遠不會破滅——”

事實上,那顆希望之星從未高懸天際,它一直躲藏在拿破崙的內心深處,憑藉內在希望之星的引導,終於使得拿破崙成爲真正的法國皇帝。

名人故事之畢加索

小時候,畢加索就有着很高的繪畫天賦,但卻經常搞不懂諸如“二加一等於幾”的問題。爲此,他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他們喜歡跑到畢加索的.課桌前,逗他玩:“畢加索,二加一等於幾?”然後,他們看着畢加索呆呆的樣子哈哈大笑。就連老師也認爲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沒法教,老師經常在畢加索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繪畢加索的“癡呆”症狀,左鄰右舍也不再爲他的繪畫天賦叫絕,而私下議論說:“瞧那呆頭呆腦的樣,只會畫幾幅畫有什麼用。”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爲:畢加索是一個白癡。

面對風言風語的議論和嘲笑,畢加索的父親卻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兒子雖然讀書不行,但是,繪畫是極有天賦的。畢加索父親對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賞識,他對兒子說:“不會算術並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小畢加索看着父親堅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畢加索總是似乎毫不費力就能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也漸漸忘記了自己功課方面的“無能”。

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裏,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裏找到了快樂,併成爲一代繪畫大師。

  返回外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蕭伯納

蕭伯納是英國傑出的戲劇作家,被譽爲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他不僅以劇作高產聞名,還因健康長壽備受關注,他高壽94歲,是世界文壇有名的壽星。他的高產和高壽得益於強健的體魄和睿智的頭腦,而這兩者又和他自小養成的鐘情素食、摯愛陽光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蕭伯納出身貧苦,從小就養成了樸素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蕭伯納一生喜歡素食,一日三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麪包、通心粉、小扁豆、雞蛋和一定數量的生菜。而且,蕭伯納終身禁菸忌酒,連含有刺激性的咖啡都很少飲用。

這種飲食方式,和我國傳統醫學倡導的“平易恬淡”的素食養生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呂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於養生的人是“不味衆珍”的',因爲“味衆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衆珍”指的就是肉食。現代醫學也證明,日常飲食中少食油膩葷腥,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脂肪、膽固醇含量低的素食,能均衡身體營養,減少心臟病、肥胖症、高血壓和癌症的發病率。而且,穀類、豆類富含的麩酸和維生素B,是讓大腦細胞活躍的主要成分。所以,素食可以增強人的智慧和判斷力,從而變得更聰明。

除了鍾情素食,蕭伯納對陽光的熱愛可以說已經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英國是個多霧的國家,經常見不到陽光。作家爲了沐浴到更多的陽光,在庭院裏建造了一間結構特殊的木屋,屋子底部安裝了轉動機關。這樣,木屋就可以隨着太陽的移動而轉動。他在屋裏寫作、生活,就能經常接受陽光的沐浴。

有了陽光,蕭伯納就會變得思維敏捷、運動活躍,比如在陽光下游泳、划船、爬山、打網球、騎單車等等,都是蕭伯納喜愛的運動方式。這些戶外活動既緩解了寫作疲勞,又鍛鍊了身體。

名人故事之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基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

11歲那年,阿基米德離開了父母,來到了古希臘最大的城市之一——亞歷山大里亞求學。當時的亞歷山大里亞是世界聞名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圖書館裏特別豐富的藏書,深深地吸引着如飢似渴的阿基米德。

當時的書是訂在一張張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莖剖成薄片壓平後當做紙的,訂成後粘成一大張再卷在圓木棍上。那時沒有印刷術,書是一個字一個字抄成的,十分寶貴。阿基米德沒有紙筆,就把書本上學到的定理和公式,一點一點地牢記在腦子裏。

阿基米德攻讀的.是數學,需要畫圖形、推導公式、進行演算。沒有紙,他用小樹枝當筆,大地當紙。因爲地面太硬,寫上去的字跡總是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幾天,又發明了一種“紙”。他把爐灰扒出來,均勻地鋪在地面上,然後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時天公不作美,風一刮,這種“紙”就飛了。

一天,阿基米德來到海濱散步,他一邊走一邊思考着數學問題。無邊無垠的沙灘,細密而柔軟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鋪展在腳下,又伸向遠方。他習慣地蹲下來,順手的撿起一個貝殼,便在沙灘上演算起來。

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興奮地告訴朋友們:“沙灘,我發現沙灘是最好的學習地方,它是那麼的廣闊,又是那麼的安靜,你的思想可以飛翔到很遠的地方,就像是飛翔在海面上的海鷗一樣。”神奇的沙灘、博大的海洋,給了他智慧,給了他力量。打那以後,阿基米德喜歡在海灘上徜徉徘徊,進行思考和學習。

公元前212年,羅馬隊攻佔了阿基米德的家鄉敘拉古城。當時,已75歲高齡的阿基米德正在沙灘上聚精會神地演算數學,對於敵軍的入侵竟絲毫沒有覺察。當羅馬士兵拔出劍來要殺他的時候,阿基米德安靜地說:“給我留下一些時間,讓我把這道還沒有解答完的題做完,免得將來給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證完的難題。”

由於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鑽研,終於成爲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他被後世的數學家尊稱爲“數學之神”。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小塊放槓桿的支點,我就能將地球挪動。”小朋友,沒錯,信心加上科學的行動是你走向成功的保證!

名人故事之牛頓

被譽爲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爲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爲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爲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

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裏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遊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準確,得到了人們的讚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爲是出現了彗星。儘管如此,因爲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裏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遊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藉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爲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

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名人故事之安徒生

從前有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爲了生活不得不帶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麪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問他想要求什麼賞賜?這個窮孩子大膽地提出要求:“我想寫詩劇,而且在皇家劇院演戲。”王子把這個長着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然後對他說:“能夠背誦劇本,並不表示能夠寫劇本,那是兩碼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他回家以後,打破了自己的的儲錢罐,向母親和從不關心自己的繼父道別,離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幾乎按遍了所有達官貴人的門鈴,卻沒有人賞識他,他衣衫襤褸地落魄街頭,卻仍不減他心中的`熱情。

終於在1835年,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啓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16年了。

你有理想嗎?你想怎樣讓夢想成真?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許會是艱辛與充滿苦痛的,但只要不放棄希望,終能獲得甜美的果實。安徒生說:“只要你是天鵝蛋,那麼即使你是在鴨欄裏孵出來的也沒有關係。

名人故事之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爲他沒有放棄,才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爲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爲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說。

  返回外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卓別林第一次登臺

著名美國電影藝術家卓別林,一生共拍影片八十多部,其中多是喜劇。他所扮演的“流浪漢”等角色,風趣幽默,滑稽可愛,給人們帶來了暢懷的笑聲。

卓別林出生在一個很不美滿的家庭,他還不記事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母親帶着他,過着含辛茹苦的生活。

卓別林的母親是一個雜劇場的'喜劇演員,平時常教兒子演唱一些歌曲,晚上演出時,就把小卓別林帶到劇院去。卓別林耳濡目染,小小年紀就有了一定的藝術才能。

有一天晚上演出,母親的嗓子突然啞了,臺下的觀衆發出一片噓聲。她不得不含着眼淚走到帷幕後面,心情特別煩惱。這時,舞臺總管事可慌了手腳,正要大發脾氣,忽然看到條幕後面的卓別林。他靈機一動,決定叫卓別林臨時上臺表演。

卓別林親眼目睹了母親所遭到的歧視,爲了給母親爭口氣,他在一片混亂聲中大膽地走到臺前,面對刺眼的燈光和黑壓壓的觀衆,無拘無束地唱起了家喻戶曉的歌曲《傑克·瓊斯》。開始時,臺下觀衆還想起鬨鬧事,聽着聽着,劇院裏安靜下來,接着有人發出了讚歎聲和歡笑聲。一首歌曲還沒唱完,錢就像雨點兒似的扔到了臺上。這一來,卓別林更活躍了,又邊唱邊演了許多名曲。當母親走上臺來領他走時,觀衆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名人故事之託妮-莫里森

託妮-莫里森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莫里森的少年時代,由於家境貧困,從12歲開始,每天放學以後,她都要到一個富人家裏打幾個小時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親發了幾句牢騷。父親聽後對她說:“聽着,你並不在那兒生活。你生活在這兒。在家裏,和你的親人在一起。只管去幹活就行了,然後拿着錢回家來。”

莫里森後來回憶說,從父親的這番話中,她領悟到了人生的`四條經驗:一、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爲了你的老闆,而是爲了你自己;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讓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與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與你所做的工作是兩回事,你該是誰就是誰。

在那之後,莫里森又爲形形色色的人工作過:有的很聰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寬廣,有的小肚雞腸。但她從未再抱怨過。

名人故事之帕格尼尼

義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長演奏旋律複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歡古典音樂者的`激賞。

有天晚上,帕格尼尼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衆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後,以爲他的小提琴是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應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沒什麼兩樣,心裏覺的很奇怪。帕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着:你覺的奇怪是不?老實告訴你,隨便什麼東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那人便問:皮鞋也可以嗎? 帕格尼尼回答:當然可以。

於是那人立刻脫下皮鞋,遞給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過皮鞋,在上面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準備就緒,便拉了起來。說也奇怪,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來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聽了這個美妙的旋律之後,還以爲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名人故事之莫扎特

莫扎特被公認爲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爲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着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以前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好處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故事之霍金

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裏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衆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着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爲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爲何在這裏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返回外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卡羅斯-桑塔納

卡羅斯-桑塔納是一位世界級的吉他大師,他出生在墨西哥,7歲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美國。由於英語太差,桑塔納在學校的功課開始是一團糟。有一天,他的美術老師克努森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桑塔納,我翻看了一下你來美國以後的各科成績,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真是太糟了。但是你的`美術成績卻有很多‘優’,我看得出你有繪畫的天分,而且我還看得出你是個音樂天才。如果你想成爲藝術家,那麼我可以帶你到舊金山的美術學院去參觀,這樣你就能知道你所面臨的挑戰了。”

幾天以後,克努森便真的把全班同學都帶到舊金山美術學院參觀。在那裏,桑塔納親眼看到了別人是如何作畫的,深切地感到自己與他們的巨大差距。克努森先生告訴他說:“心不在焉、不求進取的人根本進不了這裏。你應該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麼或想做什麼都要這樣。”克努森的這句話對桑塔納影響至深,併成爲他的座右銘。2000年,桑塔納以《超自然》專輯一舉獲得了8項格萊美音樂大獎。

名人故事之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小時候,有天在家門口遇到一個扛着一把斧頭的男人,男人停下來後和氣地說:“小傢伙,你好,請問家裏有磨刀石嗎?”富蘭克林回答說有後,男人接着說道:“你真是個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來磨磨這把斧頭嗎?”

聽了這番讚語,富蘭克林說:“當然沒問題了。”說完立刻扭轉身從家裏拿來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個聰明仁義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夠嗆,你能幫我把斧頭磨上幾分鐘嗎?”

男人的讚語再次讓富蘭克林聽得心裏甜絲絲的',於是就答應下來,使勁兒地幫他磨起斧頭來。眼看着上學的時間快到了,但富蘭克林依然未能把斧頭磨好,可他說不出停下來的話,就決定放棄上學而幫男人把斧頭磨好。

等斧頭終於磨好後,富蘭克林想着男人一定會好好感謝他一番,不料他卻衝富蘭克林吼道:“你真是個笨手笨腳的孩子,這麼長時間還沒有磨好,把我的事情都給耽誤了!”

富蘭克林氣極了,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辛苦幫男人做事情,得到的回報竟是一頓斥責。

不過這件事給了富蘭克林受用一生的警示,日後他向別人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最後會這樣說:“面對別人的奉承和讚譽,首先要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

名人故事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美國的石油大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段時間,當地人們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敗的競爭者將他的畫像吊在樹上泄恨,充滿火藥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涌進他的辦公室,威脅要取他的性命。他僱用了許多保鏢,防止遭人殺害。他試圖忽視這些仇視怒潮,有一次他曾以諷刺的口吻說:“你儘管踢我罵我,但我還是按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終還是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這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醫生試圖對他偶爾的不適保密,可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髮、煩惱等病症是無法隱瞞的。最終,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了他。他僅有兩種選擇:財富、煩惱還是性命。他們警告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做一抉擇。

他選擇了退休。退休後,他學習打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時也開始自己反省,開始爲他人着想。簡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研究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有時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當他向一座教堂捐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怒吼:“腐敗的金錢!”但他繼續捐獻。在獲知密歇根湖岸的一家學院因爲抵押權而被迫關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那家學院,將它建設爲目前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家。

他也盡力幫忙黑人,幫忙完成黑人教育家華盛頓。卡丈的志願。當著名的十二指腸蟲專家史太爾博士說:“只要價值五角錢的藥品就能夠爲一個人治癒這種病,但誰會捐出這五角錢呢?”洛克菲勒捐出數百萬美元消除十二指腸蟲,消除了這種疾病。然後,他又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成立了一個寵大的國際性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掃除文盲等工作。

洛克菲勒的善舉不僅僅平息了人們對他的憎恨,並且產生了更爲神奇的效果:許多人開始讚揚他、敬仰他,有的受了他恩惠的人甚至對他感激涕零。

這時,疾病也漸漸遠離了洛克菲勒,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名人故事之蘇格拉底

古希臘的大哲學者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僅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裏。儘管生活十分不便,可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能夠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裏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可是他每一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教師。和這麼多教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能夠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一棟大樓裏。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裏環境是最差的,上頭老是往下頭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貌,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子,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明白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容易,用不着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能夠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兒,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啊,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的一層的房間給了一們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一天仍是快歡樂樂的。

那人又故意問他:“先生,住七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啊?”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一天上下幾次,就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頂干擾,白天黑夜都十分安靜。”

之後,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教師總是那麼快歡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啊!”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境的,不在乎環境,而在於心境。”

名人故事之保羅·蓋蒂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煙鬼,煙抽得很兇。

有一次,他度假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開了幾小時車後,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鐘,蓋蒂醒來。他想抽一根菸。打開燈,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煙盒,不料裏頭卻是空的。他下了牀,搜尋衣服口袋,毫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菸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爲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慾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知識分子,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爲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着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爲了得到一支菸。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牀上,帶着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拿過香菸,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爲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返回外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被美國人稱爲“汽車之父”。1913年他率先採用流水線組裝汽車,第一次實現了10秒鐘組裝一部汽車的神話。幾年後民用汽車的價格降低了一半,小轎車不再是富豪地專屬。福特的思想對全世界的製造業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今天,大到一架飛機,小到一包糖果,都可以在流水線上生產。福特汽車公司初具規模後,有一次,福特在高層會議中建議改進現有的裝配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這個提議遭到很多人反對:有人覺得改進裝配線,既要投資購買機器,又得重新培訓工人,風險太大了;另一部分人則認爲公司的'生產能力已經夠強,效益也很好,沒必要花力氣去提高效率。

聽完大家的意見,福特舉起桌上的玻璃杯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有人擔憂地說:“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別擔心,”有人樂觀地說,“杯子裏還有一半水,渴了還有半杯水可喝。”“和你們不同,我看到杯子容積是水的2倍。”福特說,“這裏的水用個一半大小的杯子就能盛下。用一隻大杯子做一隻小杯子能做到的事,是對資源的浪費,是低效率。現在和產線上的員工們就像這個大杯子,有一半的潛力沒發揮出來。我要做的是換個小杯子,然後我們就可以用大杯子來盛更多、更好的東西了!”

人生也是一樣,如果環境給你一隻大杯子,請不要只用它來裝半杯水;如果你的天賦是隻大杯子,請不要把它當小杯子來用。聰明人懂得百分百利用自己擁有的一切。

名人故事之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小時候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值得慶幸的是,她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但她也是不幸的,那就是母親有嚴重的傳染病,無法照顧她,而她是由大姐照顧的,更不幸的'是,在她還不到十歲的時候,媽媽和姐姐就都離她而去了,這樣的苦難使她磨鍊出了堅強的性格。

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有許多,特別是其學習方面的故事更是值得大家借鑑。居里夫人讀起書來是相當的認真,有一次,她的姐姐和同學看到她在讀書,在她的後面豎起了幾把凳子,只要她一動,凳子就會掉下來,可是一本書都看完了,凳子也沒有掉下來,可見居里夫人讀書是相當認真的。

居里夫人15歲的時候,就憑藉自己的努力,以金獎章的成績畢業,而父親實驗室裏的儀器,對她也充滿了誘惑,也給她提供了一個實驗的場地。她非常渴望可以去大學裏深造,可是家裏的條件不允許,沒有辦法,她從19歲就當了家庭教師,只不過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

名人故事之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生活在十九世紀英國一個富裕的家庭中,她小的時候,父母希望她能具備文學與音樂的素養,從而進入上流社會。但南丁格爾自己卻不這麼想,她曾經在日記中寫道:擺在我面前的路有三條:一是成爲文學家;二是結婚當主婦;三是當護士。而她最後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第三條道路:當一名護士。

要知道,在她生活的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醫院骯髒不堪,病人無法得到很好的護理,護士是一些無知、粗俗的女人做的工作,她的父母甚至覺得她的選擇損害了他們家的名譽。

但南丁格爾卻發誓要改變這一切。

1853年,她在倫敦擔任了婦女醫院院長。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她接受政府的邀請和任命,帶領38名婦女,離開倫敦,啓程前往克里米亞擔任戰地護理工作。

一開始,工作並不順利,士兵們因爲傷痛和不滿,常常對着她們大喊大叫,但南丁格爾以她的善良和精湛的護理水平,贏得了傷兵們好感,漸漸地,士兵們不再罵人,不再粗魯地叫喊了。

夜靜時,南丁格爾會提着一盞油燈,到病房巡視,她仔細檢查士兵們的傷口,看看他們的傷口是否換過藥了,他們是否得到了適當的飲食,被子蓋好了沒有,病情是不是得到了控制……士兵們都被她的`舉動感動了,有的病人竟然躺在牀上親吻她落在牆壁上的身影,表示感謝和崇高敬意。

她還會安慰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他們的心理工作,並督促士兵往家裏寫信以報平安,她自己也寄了幾百封信給那些死亡士兵的家屬,安慰他們。這些工作,雖然都是默默無聞的,但卻給士兵們帶來了莫大的精神和身體的撫慰。於是,很快,南丁格爾就成了士兵中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了這樣一位“持燈女士”。

在克里米亞短短半年時間裏,傷兵的死亡率由原來的40%下降到2.2%。

1860年,南丁格爾用英國政府獎勵的錢,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他被譽爲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1907年,英王還授予她功績勳章,她成爲英國曆史上第一個接受這一最高榮譽的婦女。她逝世後,爲了表示對她的敬仰,世人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爲了國際護士節。1912年,第9屆國際紅十字大會的代表一致通過決議,設立南丁格爾獎。

名人故事之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裏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牀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着事物,僅僅憑着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名人故事之門德爾鬆

門德爾鬆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

一次,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宮爲正在英國訪問的門德爾鬆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來。當門德爾鬆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爾茲》這支曲子時,女王倍加讚賞,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

門德爾鬆並沒有喜形於色,而是安詳地對女王說:“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來她妹妹芬妮亞也是個極有音樂造詣的作曲家,她寫了這首曲子,幾位兄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門德爾鬆的名字發表。儘管門德爾鬆譽滿國內外,藝術才華出類拔萃,但他並不相奪人之美,貪他人之功爲已有,表現出較高的素質和修養。

  返回外國類故事>>>

名人故事之普希金

俄國大詩人普希金結婚的時候三十二歲。他的妻子娜塔清泉噴涌,每寫好一首詩,就興致勃勃地跑到娜塔麗亞面前朗誦,徵求她的意見,可是娜塔麗亞沒有詩歌修養,又不理解丈夫的.事業;地壓恨兒就不懂這些東西。她的興趣只在舞會上,她一門心思都在研究怎樣用最入時的服裝打扮自己,怎樣參與上流社會的交際。普希金爲了她債臺高築,特別是,耗費許多寶貴時間陪她跳舞、赴宴、出入上流社會,普希金感到有一種難言的痛苦,他曾憂慮地給朋友寫信說:

"對於生活的憂慮,使我無暇感到寂寞。但是我失掉了寫作的那種自由獨身的生活閒暇。我的妻子總是打扮入時地在社會裏混……一位才華橫溢的傑出詩人,竟因妻子幾乎停止了一切創作。

由於普希金屢屢寫詩鞭打沙皇暴政,沙皇政府便利用娜塔麗亞的弱點,說她和一個軍官私通。普希金被激怒了,和那個軍官決鬥,結果被槍殺。這位年輕的詩人,曾以他的勇敢和智慧使敵人發抖,但在愛情面前卻失去理智,不幸早逝,不亦悲乎!

名人故事之斯坦尼夫斯基

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話劇的時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實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擔任這個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個服裝道具管理員,現在突然出演主角,便產生了自卑膽怯的心理,演得極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煩躁和不滿。

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練,說:“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兒,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擡起頭來說:“排練!”一掃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謹,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實。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興地說:“我們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藝術家。”

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爲什麼同一個人前後有天壤之別呢?這就是自卑與自信的差異。

名人故事之肖邦

世界著名大音樂家、波蘭人費列德利克.肖邦,由於受到波蘭反動政府的殘酷迫害,先後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時間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他的許多貴重東西都散失了,唯獨將出國時帶出來的一個裝滿家鄉泥土的銀盃,朝夕不離一直帶在身邊。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盡頭了。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視的妹妹說: “波蘭反動政府是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裏撒上了那把在銀盃裏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遺願解剖了屍體,把肖邦的心臟帶回了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裏。

肖邦的心,是一顆永遠向着祖國的心,是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在這顆心臟裏,蘊含着對祖國深情的眷戀,迴盪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旋律。

名人故事之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馬爾比諾城,後來他來到彼魯基業,師從畫風柔和的著名畫家彼魯基諾。他在21羅時畫的《聖母的婚禮》(1504),既借鑑了老師又超過了老師,流暢的線條、優美的人物、形與空間的和諧以及純淨明麗的情調,都體現着他早熟的天才,並預示了他後來的發展。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聖母形象的大師。他那一系列聖母像,把感性美與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感情。

在他早期的名作《美麗的女園丁》(約1606)中,拉斐爾吸收了達芬奇金字塔形的構圖方式,以圓潤流暢的線條把聖母、耶穌和聖約翰的優美形象和諧地組合起來,創造出充滿人間氣息的、親切的"神的世界"。這一世界遠離了中世紀的`精神,它那純潔、明朗、單純、自然的情韻更接近希臘的精神。

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是拉斐爾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筆下,深刻的知識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線條構成的輕鬆自如的藝術世界中,一切都彷彿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籟之聲。在他無數後繼者相模仿者那裏,這種特色或多或少喪失了。或許,後代古典主義文藝理論家布瓦諾的名言"平易的詩,艱苦的寫",在他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他的畫風,決非唾手而得。拉斐爾寫信給一位貴人朋友,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創作方法"我坦率地告訴您,爲了創造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觀察許多美麗的婦女,然後選出那最美的一位作爲我的模特兒。

名人故事之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從小就是一個精力十分旺盛、非常好動的孩子。出生後,母親便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務、教育孩子。她和兒子一起做遊戲、讀書,開發孩子的智力。這個家族的所有大人都非常重視小蓋茨智力的開導和培養,他們十分清楚,未來世界是一個充滿智力競爭的世界,人的思維素質和悟性是第一重要的'。外祖母鼓勵他儘量讀書,告誡他一個人應在各方面發展自己。她經常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開導蓋茨的心智,他們常在一起玩紙牌,尤其是玩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遊戲。

因此蓋茨從小就顯得與衆不同。母親閒暇時從事一些社區自願服務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爲西雅圖歷史和發展博物館作講解員,工作內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學校爲學生們講解本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當時,蓋茨只有3、4歲,母親在學校裏向學生講課時,他總是坐在最前面的桌子邊,儘管他是個好動的孩子,但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目不轉睛地盯住母親。蓋茨熱愛讀書,7歲時他最喜歡讀的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經常一讀幾個小時。

父親藏書豐富,內容涉及歷史、法律、電子、商貿等,蓋茨成天泡在書堆中。書開啓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門,爲日後他那種以觀念制勝的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直到成功之後,讀書仍是他最大的愛好。

  返回外國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