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華羅庚的名人故事(附人物生平+成就)

華羅庚的名人故事(附人物生平+成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華羅庚(1910~1985),江蘇省金壇人,我國著名數學家。他從小就有天才的數學頭腦,在學習中特別善於動腦筋,以後全憑自學,一步一步登上科學的高峯。他先後擔任過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曾應邀到許多國家講學,被公認爲世界一流的數學權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華羅庚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華羅庚的名人故事(附人物生平+成就)

華羅庚的故事:

從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數學就與人類相伴。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出了88位古今數學偉人,華羅庚就位列其中。

一、初露鋒芒

1910年 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他剛入校的時候,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爲他“平庸、低能”,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擊這種偏見!從此,華羅庚全身心地鑽到數學裏,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腦袋裏裝滿了數學公式,攻克數學難題成了他最大的樂趣。白天,他連走路時都在思索着解題方法;夜裏,他守着小油燈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這樣,華羅庚攻下了一道道難題,並從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二、勤奮成才

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輟學之後,更懂得用功讀書。可憐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爲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着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裏學習。 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着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裏串門,埋頭在家裏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也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三、身殘志堅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曆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爲“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誌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爲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並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於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四、天才出於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後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爲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爲助教、教員,以後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爲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爲:“天才由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鬆,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鬆,我願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爲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數學首席教授哈代託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爲了求學問,不是爲了得學位的。”他放棄了博士學位,作爲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爲“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爲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誌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初中畢業文憑。

六、愛國情深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爲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爲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裏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爲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爲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

七、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八、華羅庚巧解《孫子算經》

着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學習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動腦筋。他十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老師王維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此題出自古代的《孫子算經》,意思是說:有一種東西,不知道數量,如果三個三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五個五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三;七個七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問這種東西共有多少。

王老師剛把題讀完,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麼,你看過《孫子算經》?”王老師驚詫地問。

華羅庚回答說:“我不知道《孫子算經》這本書,更沒有看過。”

“那你是怎麼算出來的?”王老師又問。

華羅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這樣想的,三個三個地數,餘二,七個七個地數,餘二,餘數都是二,那麼,總數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於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餘數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數了。”

“啊——”王老師簡直被驚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九、妙聯趣事

195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閒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這裏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着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裏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滿座爲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十、推廣雙法

華羅庚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

1964 年初,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澤東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爲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鬥酷暑,冬往鬆遼傲冰霜”。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1965年,毛澤東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爲,不爲個人而爲人民服務”。

十一、數學天才華羅庚的求學之路

華羅庚出生於1910年,也就是中國飽受列強折磨後。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家庭連填飽肚子都是一種奢求,更別提追求知識教育。華羅庚家的情況也一樣,家中只靠一個雜貨鋪維持生計,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

但是華羅庚從小就熱愛學習,特別愛思考問題,而且做什麼都很認真。父親不想讓他白白浪費這個天賦,於是決心送他讀書,接受最好的教育。

華羅庚也並沒有辜負父親,開始步入學校的他,刻苦學習。小學畢業後,他考進了當地的初中,並且師從王維克學習數學。王維克發現華羅庚不僅愛動腦思考,在數學方面有着極高的天賦。於是,王維克決定全力培養華羅庚,以後必成棟樑。

可惜天不遂人願,就在他完成初中學業後,家裏已經拿不出學費供他繼續上學。無奈之下,他只能輟學回到老家。但是他是一個不甘心向命運低頭的人,不能去學校,那就自己在家學習。這個看起來特別艱鉅的任務,在他的身上實現了。

經過五年的時間,華羅庚全部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的課程。但是即便他已經如此努力,命運卻還是沒有眷顧於他。1929年,華羅庚感染了重病,痊癒之後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造成左腿殘疾,需要依靠柺杖才能走路。

可俗話說:是金子到哪都發光,即便身體上有殘疾,也沒有讓他的才能泯滅,通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他,他也因此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成就。

十二、衆多成就悉數歸入囊中

面對疾病的困擾,華羅庚沒有妥協,反而愈加努力鑽研數學學科。1930年,他被邀請發表論文,題目是關於一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論文中充分論證了該方程式不能接的理由。這篇文章發表之後,立刻引起了學術界的熱烈討論,華羅庚也因此開始走上了人生巔峯。

1931年,清華大學教教授親自邀請他擔任數學系的助理。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華羅庚自然是格外珍惜。進入到清華之後,他如魚得水,在學術的氛圍之下,華羅庚陸續發表了幾篇文章,並且藉此機會晉升爲講師。

隨着他在清華的執教時間越來越長,名氣也越來越大,關於他的傳奇一直在學術界內流傳。碰巧這時國際上非常著名的數學家來中國訪問,他一下就注意到了華羅庚,認爲他應該繼續跟隨老師深造,前途一片光明。

華羅庚也不想錯過這麼好的機會,於是,便於1935年前往劍橋大學深造,師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的數學大師哈代。這一次經歷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由於這幾年在劍橋發表了大量的文章,他也獲得了一些成就成就,華羅庚在國際上也聲名遠揚。

但是他並沒有一直留在英國,學成之後,他選擇繼續回到清華講課。但是此次回國的意義有所不同,因爲他的身份地位比從前提高了很多。

或許,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夠這麼幸運,可以走到今天這個高度。於是,他一鼓作氣,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裏潛心鑽研,發表了一篇數學著作《堆壘素數論》這篇著作發表之後,直接在海外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他也因此有了更好的發展。

不僅美國聘請他爲大學教授,還受邀擔任中國數學研究所的所長,並且受聘爲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但是這些頭銜都不是最讓人震驚的。華羅庚有一件傳奇軼事,最讓人佩服,就是曾經憑藉一則新聞破解了蘇聯軍事機密。

十三、憑藉新聞破解蘇聯軍事機密

事情還要追溯到建國之後,那時的國際形勢一目瞭然,蘇聯仍然是一枝獨秀,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發展較爲迅速。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蘇聯一直躍躍欲試,想要進行導彈試射。一旦發射成功,那麼對其他國家的壓制將是前所未有的,

果然不出所料,蘇聯向世界公佈了發射試彈的消息,但是這屬於軍事機密,不能泄露具體信息。因此蘇聯只公佈了一些區域範圍的簡單信息。這條新聞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關注。

但是這樣的信息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沒有什麼意義,因爲精簡的數據無法推算出任何內容。而中國只能將希望放在華羅庚身上,果然,他做到了逆襲翻盤。華羅庚只用簡單的信息就推算出了試射的大致位置,地點在烏拉爾山,並且連運行軌跡都推算了出來。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正是蘇聯計劃的地點,數據與最後公佈的完全一致。結果出來之後,再一次引來學術界的討論,這不過這一次意義不同,因爲涉及到的是國際軍事內容,也再一次讓華羅庚名聲大噪。

國際上大多數學者都沒有計算出來的內容,就這樣被華羅庚破解了。重要的是,他破解的還是蘇聯視若珍寶的軍事機密。雖然這對蘇聯來說略顯詼諧,但是也是沒有辦法,畢竟華羅庚是百年一遇的數學紫薇星,碰到這樣強大的對手,也是一種壓力。

華羅庚介紹: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1938年被聘爲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1951年當選爲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爲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選聘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爲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爲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爲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羣、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裏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被列爲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人物生平:

(一)早年經歷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爲“羅呆子”。

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現江蘇省華羅庚中學),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

1929年冬,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

1929年,受僱爲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誌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在此期間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國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爲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爲講師。

(二)出國求學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英國數學家哈代(Godfrey Harold)極力推薦。

1936年,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關鍵性的兩年。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劍橋的時期發表的。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三)毅然回國

1937年,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隨校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5年。

1939年—1941年,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應邀赴蘇聯訪問;同年9月,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

1947年,《堆壘素數論》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爲正教授至1950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華羅庚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奔向祖國的懷抱。

1950年2月,攜夫人、孩子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途中華羅庚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3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送了公開信,他在信中說道:“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華羅庚當選爲理事長。

1952年7月,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9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3年,參加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並出席了在匈牙利召開的二戰後首次世界數學家代表大會,以及亞太和平會議、世界和平理事會。

1955年,被選聘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着手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研究所,他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於195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

1958年,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同年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新德里召開的《在科學、技術和工程問題上協調》會議。

主要成就:

(一)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華羅庚在解決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裏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方面獲得出色成果。

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爲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佈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羣、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華羅庚在多複變函數論,典型羣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羣中國學派”。

華羅庚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水平。

華羅庚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20世紀40年代,華羅庚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裏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爲“華氏定理”。

華羅庚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爲嘉當-布饒爾-華定理。

華羅庚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爲“華-王方法”。

學術論著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十部鉅著,其中八部爲中國國外翻譯出版,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此外,還有學術論文15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爲《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二)人才培養

華羅庚培養出衆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啓鏗、龔升等。

(三)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數理組)

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3年——首屆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5年——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1990年——第三屆陳嘉庚獎物質科學獎(和王元共同獲得)

2009年——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法國南錫大學榮譽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四)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51年8月—1985年6月——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第一、二、三屆理事長;第四屆名譽理事長

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

1985年4月—1988年4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副主席

個人生活:

(一)家世背景

華羅庚的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老祥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徵“家有餘糧”,又合金壇俗話“籮裏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着“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二)婚姻家庭

華羅庚的夫人吳筱元18歲嫁給華羅庚,婚後不到幾個月,華羅庚染上了瘟疫,經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華羅庚在清華執教期間,爲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吳筱元留在家鄉,挑起家務擔子。在以後的日子裏,她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接待客人。幾十年來,吳筱元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華羅庚和吳筱元有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人物評價:

華羅庚先生作爲當代自學成長的科學巨匠和譽滿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和發展,並以科學家的博大胸懷提攜後進和培養人才,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投身科普和應用數學推廣,爲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爲祖國現代化建設付出了畢生精力。

華羅庚爲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爲“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華羅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鬆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爲“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爲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並能準確地指出這些結果需要並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並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遊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豔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羣,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於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於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後世紀念:

華羅庚紀念館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逝世後,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即在區中心的中山公園內興建了一座設有3個展廳、總面積615平方米的華羅庚紀念館。作爲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年來,華羅庚不僅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

198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壇縣中學”更名爲“華羅庚中學”。

“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

1986年,爲了紀念華羅庚教授,由中國少年報社(現爲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中央電視臺青少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主辦了“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這是全國性大型少年數學競賽活動。

華羅庚數學獎

1991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資,與中國數學會共同主辦“華羅庚數學獎”,該獎是爲緬懷華羅庚先生的巨大功績,激勵中國數學家在發展中國數學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

紀念華羅庚逝世25週年大會

2010年6月12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舉辦了“紀念華羅庚逝世25週年大會”,來自院內外的數十位嘉賓、華羅庚的學生與家屬30多人、多家媒體應邀參加了活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福州師範大學通過網絡視頻會議系統遠程參加了此次活動。

紀念華羅庚誕辰100週年座談會

2010年11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華羅庚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