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1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他72歲時遭受嚴重的挫折,他奮鬥了幾十年享譽全國的最大零售集團,在一夜之間破產了。人們看着這位聞名遐邇的世界級企業家迎來如此災難性的失敗,議論紛紛。有人認爲他將心隨天命,窮困潦倒度過餘生;有人認爲他將神經受到刺激,過起老年癡呆不談理想的晚年生活:有人認爲他肯定不堪一擊,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事業的大廈轟然倒地,並沒有使這位老人從此倒下去,出此刻人們眼前的是,他依然精神十足,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上。過了一段時刻,老人和幾個年輕人攜手合作,開辦了一家網絡諮詢公司,向自己陌生的IT產業發起了挑戰。應對新的行業,老人並沒有顯得縮手縮腳,反而臉上始終充滿了微笑,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加上他合理地運用了過去經營零售業時積累起來的經驗,沒多久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年後,老人重新堆砌的事業大廈又屹立在人們面前。

當記者採訪老人,問他爲何能夠在一年時刻裏反敗爲勝、東山再起時,老人快樂地大笑起來,久久不語。記者等了好久,老人也未給出答案,而是又忙自己的事了。記者疑惑地又重複提起這個話題,老人第二次快樂地大笑起來,他只說了短短一句“其實,我已給出答案!”此時,記者才恍然大悟——快樂情緒是老人反敗爲勝、東山再起的法寶。

這位老人就是日本以前最大的零售集團“八百伴”集團的總裁——和田一夫。

在商場的長期拼搏奮鬥中,和田一夫悟出了這樣一個簡明的道理:生活就是一束陽光,你站在陽光中,迎着陽光向前看,滿眼光明,身心溫暖,倍增力量;轉過身,俯視陰影,滿目黯然,暗自神傷。應對陽光和陰暗的兩種心態,完全由個人的情緒來掌握。選取前者,你將用心快樂地向前走;選取後者,則沉淪悲觀沮喪,舉步不前。

和田一夫反敗爲勝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成功需要一顆快樂的心來支撐!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將終生與成功失之交臂。如果我們左衝右突難以突圍,正情緒沮喪之時,何不嘗試一下以快樂的情緒去走另一條路徑呢?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2

巴爾扎克並非一出世就名揚天下,譽滿全球,在成名之前,巴爾扎克也曾困頓(艱難,窘迫)過,狼狽過。

他本是學法律的,可大學畢業後偏偏想當作家,全然不聽父親讓他當律師的忠告,把父子關聯弄得十分緊張。不久,父親便不再向他帶給任何生活費用,他寫的那些玩意兒又不斷地被退了回來,他陷入了困境,開始負債累累。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乾麪包喝點白開水。但他挺樂觀,每當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畫上一隻只盤子,上方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後在想象的歡樂中狼吞虎嚥。

更發人深省的是,也正是這段最爲“狼狽”的日子裏。他破費七百法郎買了一根鑲着瑪瑙石的粗大的手杖,並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將粉碎一切障礙。

正是這句氣壯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之後的事實證明,他果然成功了。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3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況並不是非常糟糕。後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後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爲了家庭,爲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爲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爲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着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爲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爲之奮鬥!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4

在巴黎舉辦的一場大型音樂會上,人們正如癡如醉地傾聽著名的小提琴家歐爾·布里美妙絕倫的演奏。突然,正全神貫注的布里心一顫——它發現小提琴的一根絃斷了。但遲疑沒有超過兩秒,他便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繼續面帶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觀衆們和布里一起沉浸在那些優美的旋律當中,整場音樂會非常成功。

終場時,歐爾·布里興奮地高高舉起小提琴謝幕,那根斷掉的琴絃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飄蕩着。全場觀衆驚訝而欽佩地報以更爲熱烈的掌聲,向這位處變不驚、技藝高超的音樂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面對記者的“何以能夠保持如此鎮定”的提問,歐爾·布里一臉輕鬆道:“其實那也沒什麼,只不過是斷了一根琴絃,我還可以用剩下的琴絃繼續演奏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許多遭受不幸的人生,依然可以是美麗無憾的。”

布里睿智的回答與他卓然的表演一樣精彩——“只不過是斷了一根琴絃”,向世人傳遞的是從容,是樂觀,是灑脫,是心頭不肯失落的信念,是命運在握的強者充滿自信的宣言,是坦然前行的智者面對歲月中那些風雷電雨自豪的迴應。

關於樂觀的名人故事5

歌德是歐洲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裏。父親是法蘭克福地區一位有名的律師。母親是一位市長的女兒,修養很高。父親既清高又自負,讓人有些琢磨不透。他總認爲當時德國的初等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才。因此他請來了一位很有學問的人給歌德當家庭教師。就這樣,歌德被束縛在家裏,應付着父親爲他準備的所有學習計劃。父親給他開了一張全能的課程表,囊括了文學、藝術、理工等各方面的內容,並且從早到晚規定了嚴格的時間表,歌德必須在家庭教師的監督下一步步地嚴格執行。

儘管歌德非常聰明,但自啓蒙以來,這些種類繁多的學習項目和緊促的時間表,對他來說簡直是一種奴役,壓得他幾乎透不過氣來。母親看了有些心痛。她並不反對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但她反對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尤其對兒童,她認爲應該根據他的特點和興趣,進行啓發和誘導,不能一味地求多,而應循序漸進,時間也不應該安排得太死,否則會壓制孩子的成長。然而她知道自己是無法說服丈夫改變他的教育方式的,於是,她就暗暗地用慈母的溫柔體貼和火一樣的愛,去溫暖、安慰兒子那顆幼小的心靈,減輕和緩和他的精神負擔,她經常給歌德講故事,讓他明白了很多道理。父親的威嚴,使歌德時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讓他夜間難以入眠,這時媽媽就會悄悄地來到他的身邊陪伴他,給他講故事、鼓勵他、安慰他。母親的話很有深意,她的語言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像春天的細雨滋潤着歌德的心,每逢同媽媽在一起,小歌德的心裏就充滿了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勇氣。所以他後來說道:"從父親那裏我得到強壯的體魄和做一個正直人的世界觀。從母親那兒,我繼承了她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夠溫暖我的心,給我前進的動力。"

母親發現歌德對語言文字非常感興趣,而且在這方面表現出特有的天賦,於是就更加自覺地留心培養他這方面的特長。

法軍曾一度佔領過歌德的家鄉法蘭克福。一些法國劇團經常前來慰問法軍,上演了一些世界名劇,歌德的眼界開闊了,他對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開始大量接觸法國的文學作品,看到兒子的舉動,母親感到很高興。歌德十三歲那年過聖誕節,母親送給他的聖誕禮物是一些小木偶。他如獲至寶,馬上在全家和鄰居的一些孩子面前,親自導演了一場又一場的木偶戲。從那以後,他常常自己編戲和小夥伴們一起演出,並且當真動手寫劇本了!

歌德的這種做法違背了父親的意願。他嚴厲地斥責了兒子,並禁止歌德看戲,也不許他再研究文學,尤其是他討厭的一些作品,更不許兒子接觸,甚至連這些作家的名字都不能提到!而母親卻恰恰相反,她理解文學,愛好文學。她雖然沒有公開反對丈夫固執的做法,卻繼續主動地培養兒子對戲劇和文學的興趣,經常和兒子一起研究文學問題,並介紹兒子看一些世界名著。有時兩人還私下熱烈地討論讀書心得。這樣歌德的文學天賦不僅沒有被扼殺,而且暗中還得到媽媽的澆灌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