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主持人孟非的故事

主持人孟非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孟非以主持民生新聞的歷練和主持娛樂選秀的經驗,爲《非誠勿擾》設定出既有懸念又不矯情、既多姿多采又風格清新的尺度感,可模仿,難超越。下面是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孟非的故事,歡迎欣賞!

主持人孟非的故事

夢破,落榜生四處打工

1990年高考,他的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文科狀元,可數理化三科總成績卻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孟非想去班復讀,可是學校看到他的高考成績,都不接收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打工,那一年,孟非和幾個同伴含淚離家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殘酷的現實很快粉碎了他的美夢。一連十多天,他一遍遍翻閱着從街邊撿來的舊報紙,尋找着招工信息;然後一次次去“見工,最終都一無所獲。

眼看帶的錢沒了,可是要生存啊,只好去做搬運工。而且搬運工是臨時的,哪裏有活幹去哪裏。不僅累,報酬也少,而且時常還得忍受工頭的責難與訓斥。一個星期後,孟非終於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真的做一輩子搬運工嗎?他前所未有地懷念起學校生活來,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孟非離開了深圳,回到了南京,決定繼續學習。他選擇了成人高考。1992年9月,孟非報名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函授班針對社會在職人員招生,週六、週日上課。孟非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無論再累再忙,他都會按時聽課。

1994年7月,孟非通過兩年的函授班學習,拿到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文憑。

1994年8月,孟非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江蘇電視臺文藝部體育組要一名接待員。孟非眼前一亮,雖然他知道,這接待員的工作最多隻是端茶倒水,接接電話……但是至少他可能會與記者搭上邊於是就去報了名。身體強壯能吃苦的他很快被錄用了,從此成了電視臺裏的一名臨時工。

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無的工作。漸漸地,已經24歲的孟非對眼前的工作又產生了困惑,他憂心如焚:難道我這輩子只能端茶倒水嗎?

有了目標,孟非的生活裏彷彿灑滿了陽光,他每天早早來到臺裏,利用幫記者們打掃衛生的機會熟悉記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記者出去採訪時需要帶一個扛攝像機的,孟非總是爭先恐後地去幹——爲這個,他多次被別的臨時工罵成“傻冒”!但是隻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穫,或者學會些採訪技巧,或者熟悉攝像機的操作。

在這一過程中,孟非的日記裏多了些內容:記載自己每天學到的東西。爲了更快地接近記者這個羣體,孟非還開始了“感情投資”,他跟前跟後,幫記者和編輯們端茶倒水,打掃衛生……時間一長,不少記者跟孟非都熱乎了,孟非扛攝像機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漸漸地,有些小新聞,老記者看不上眼的,就開始交給孟非,做好後加上老記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這樣的事情,孟非總是非常高興,當成頭等大事來做。

這樣積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電視上出現的次數漸漸多了。後來,領導便格外開恩,讓他幹好自己的事情後,可以出去跑新聞。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這個臨時記者的機會了!

從此,他每天都要透支體力拼命趕做節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來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輯、自己寫稿,甚至於自己配音的時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藍天一樣明朗極了!漸漸地,有一些比較大的題材領導也開始交給他做了。

1996年8月,孟非作爲總攝影參與拍攝了26集某專題片。該電視片在全國長篇電視專題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而孟非的敬業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這一次,孟非終於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雜的帽子,轉成了正式的記者。這個男人哭了……他在日記中對自己說:“苦難中積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來,孟非的事業一帆風順。1995年,江蘇電視臺爲了搶佔先機,組建了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籌備了一檔10分鐘的深度報道欄目。孟非進入該組後,正式開始了跑社會新聞的歷程。由於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記者的同時也做起了編輯工作,他的工資則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節過後,由於長期勞累,孟非的頭髮開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時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當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頭,還別說,這光頭配着他的笑臉,顯得既聰明又精神。從此這光頭一直陪着他到現在。

感謝苦難,南京人愛上光頭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個倔強的人,每走一條路,他都不輕言放棄。要麼走到無路可走,要麼就走到最好。從1998年開始,他先後換了不少崗位,還做過一檔不成熟的談話節目的編導……這些,爲他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2002年1月,江蘇電視臺爲了提高收視率,決定改《南京新聞》爲新聞直播節目,起名爲《南京零距離》,時間爲一個小時,宗旨是“爲平民百姓服務”。

一切準備就緒,主持人的選擇就擺到了檯面上——是沿用原來莊重型的主持人還是重新選擇主持人?臺領導在這個問題上舉棋不定。最後,大家一致決定打破資歷、學歷限制,在全社會進行公開競選。

孟非用他這麼多年來的經驗分析了自己的優劣:平民節目,當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長得帥,關鍵是要有底層生活的閱歷,說百姓關心的話題……而這方面,放眼全臺,有誰比自己更有資格?他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這將是他從幕後轉向臺前的一個機會。可是,自己的普通話能過關嗎……孟非只猶豫了一分鐘就做出了決定:普通話可以學習模仿,那些苦難的經歷卻是他難得的寶貴財富,是模仿不來的。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孟非搏對了!

面試那天,孟非用詼諧的語調平靜地講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艱難經歷,尤其是關於打工者的生命、尊嚴與價值的問題。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嶄新設想,並表示會盡量彌補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