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中國名人故事

中國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中國名人故事1

中國名人故事

魯迅曾經說過:“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這句話告訴我們,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今天,我在《中國名人故事》裏認識一位勤奮的畫家——徐悲鴻,瞭解了關於他勤奮的故事。徐悲鴻是一個美術天才,在法國留學時,一個外國學生嘲笑中國人又蠢又笨,就是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外國人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所以徐悲鴻更加勤奮地學畫畫,他一有空就到巴黎博物館臨摹世界名畫,常常只帶一塊麪包、一壺水,一畫就是一整天。大畫家達仰都被他的堅毅品質感動了,邀請他到家裏畫畫,並親自指導他。徐悲鴻用勤奮的態度,堅持的品質,高超的畫技,轟動了巴黎美術界,讓外國人刮目相看。

我的心裏十分敬佩徐悲鴻,因爲我也在學畫畫,已經學了三年了,徐悲鴻就是我的偶像。雖然我和他相比簡直弱小得不值一提,但是這三年來我可是每一天都在進步。記得剛學畫畫時,因爲很新奇,所以我的興趣很高。可是,慢慢的,我覺得畫畫越來越難,每次一畫就是一上午,特別是塗顏色的時候既要小心翼翼地塗,以免顏色塗到輪廓外面,又要一氣呵成,不能分心。整個一上午都是在塗顏色,我的手塗得又髒又酸,我開始感到厭煩了。老師說:“要學好一樣本領是非常難的,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新奇而簡單,但是越往後就越要堅持和努力,只有努力到最後的人才能成爲最終的勝利者。”媽媽也教育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後來,每次練畫的三個小時,我都認真對待,從不喊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的着色水平越來越棒。

現在,徐悲鴻的故事更讓我明白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我已經由兒童畫晉級到了水墨畫,雖然暫時還畫得不是很好看,但是我也會像徐悲鴻一樣,勤奮學習,慢慢進步。因爲我知道:勤奮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勤奮的人也一定能成爲強者!

中國名人故事2

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發行,她說這本書寫得相當順暢,前後也就二十幾天。籤售當天,倪萍不施粉黛,是真正的素面朝天。

這個當年的中國主持第一旦,當年如此溫婉動人如此美麗大方的女性,終於通過一本樸實的《姥姥語錄》宣佈了自己的轉身:她扔下身後千濃萬豔、千是萬非、千光萬彩……走進了真摯夯實看似平淡實則韻味無窮的凡人生活。

倪萍說,她到菜場買菜,賣菜的大媽看到她,忽然就牽手哭了,說:“你怎麼這麼顯老,是不是過得不好?”倪萍就笑,拍着大媽的手,問:“大媽,我過得不好,能買得起二十幾元一斤的黃花兒魚嗎?”

從街頭時尚女到攤頭買菜嫂,都認爲藝人應該永遠光鮮、永遠不老的。否則就是江河日下昨日不再,就是落魄潦倒明日黃花。人世間,有多少人陷入這魔法般的心咒?於是,就有潘迎紫製造的不老神話(那種迎合大衆的不老,看似熱鬧,實質卻多麼淒涼),就有某些媒體上暴露的整容後變形的明星的臉……

而倪萍將這些統統放下,她沒有再在容顏上做絲毫的努力。這些放下引起過太多波瀾、熱鬧了許多網絡。人們常常在網上公佈她的生活照,一面暴露她大媽式不修邊幅,一面拿她和楊瀾比:楊瀾有好老公、楊瀾永遠在臺前、楊瀾越來越精緻富貴……抨擊、惋惜、同情,各種各樣的聲音潮水般往倪萍身上涌——其實,這些潮水只是觀者的一相情願,從《美麗大腳》到《最浪漫的事》,倪萍的演技得到過公認,如果想在演藝圈發展,她完全可以走得更風光更驚人,只是倪萍選擇了另一條道……楊瀾和倪萍的兩條路,風格迥異,各自選擇不同而已,爲什麼非要評判孰優孰劣呢?

如果說十年前的《日子》是倪萍自我寫照的一次探索一種嘗試,那麼十多年後的《姥姥語錄》就顯示出倪萍走向自己內心的決心,她回到心靈深處了,她放下身姿努力更貼近大衆、更接近自己,這樣她就跟姥姥們融合了,她的心姥姥懂、姥姥的心她也懂!

關於姥姥,倪萍有一個深情的故事。爲了讓81歲的姥姥覺得自己還有用,倪萍就謊稱有人想收購瓜子仁,給姥姥找了個剝瓜子仁的工作。然後她買瓜子給奶奶剝。再收購奶奶的瓜子仁四處送人……這樣的舉動,是任何慈愛有孝的孫女都會做的,倪萍就是千千萬萬敬愛老人的孫女中的一個。

知道倪萍這些的時候,我有流淚的衝動。比倪萍帶着兒子一聲不響地捐助地震災區,還讓我想流淚。倪萍經過怎樣的自省、怎樣的曲折、怎樣的思索……才找到這條如此乾淨如此偏僻如此尋常又如此綿長如此動人的路呢?她的選擇恰是一次華美蛻變啊!蛻變後的倪萍顯得更親切更平和更大方更令人親近。

我想說:倪萍,轉得漂亮!

中國名人故事3

李湘爲什麼追求十全九美

李湘最欣慰的是,一向快樂的她在歷經風雨之後並沒有一蹶不振,仍然篤信未來是灑滿陽光的,無論婚姻和事業。

她稱自己會越挫越勇,因爲她的人生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十全九美。結婚,曾是李湘的快樂進行時,她一度很感嘆自己是個幸運兒,但是,快樂的李湘不僅沒有把快樂進行到底,還相繼遭到了事業和婚姻的挫敗。《李湘星運動》因爲收視率不高一年後被叫停。對此,李湘沒有把原因完全推給客觀,坦承是自己出了問題,又當製片人又做主持人,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作主,一心多用反而沒有把節目做好。與此同時,李湘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不足一年的婚姻宣佈結束。“當一個女人的愛情和工作都遇到了問題,那種狀態是可以用‘瘋掉’來形容的。”

李湘說她有近兩個星期呆在家裏沒有出門,不知道向誰傾訴,不僅不能跟父母說,還得給他們減壓。父母也沒有安慰她,“我想他們可能是在懲罰我或者是讓我明白要爲自己所做的承擔後果,結婚、開公司都是我自己做的決定,沒有人逼我。沒人安慰的時候我就在洗手間和自己對話,自己給自己排解壓力。感謝父母賜予我的個性,我天性還是個樂觀的人……”

正因如此,李湘沒有成爲“怨婦”,甚至不後悔曾經的決定。“對於我來說,除了我今天吃多了會後悔,其他的事情都不會,做了就是做了,做錯了就得接受懲罰,當我發現雙方不太適合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就決定結束。”此後,有關李湘生活和事業上的諸多傳聞也撲面襲來。“以前媒體問我怎麼總有那麼多負面新聞,我會覺得很無辜,也在問爲什麼。現在再問我這個問題,我會說:好啊,來啊,我不懼怕任何東西,我會越挫越勇的。”但李湘坦言在感情上不會越挫越勇,“女人能挫幾次啊,挫一次就受傷一次,如果有一個美好的憧憬就可能會將過去慢慢淡忘,所以,我現在特別期待有一個新的開始”。

也有許多關於李湘新的愛情的傳言,李湘說,“如果有新的開始,我一定是陽光明媚的,我其實挺渴望婚姻的,要不然我不會那麼快結婚。我特別嚮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總是想象未來是灑滿陽光的。”在李湘看來誰都希望可以十全十美,但又有誰真的能做到?“我想只要十全九美就已經是完美了,十分用功九分收穫,剩下一分留給自己細細回味。”

於是就有了李湘作爲出品人的電影《十全九美》。李湘回憶說,“當時和一些做電影的朋友一起聊天,他們有很多想法,也寫了劇本,但缺少資金。他們覺得我挺有這方面的能力,我被他們感動了,想試試看吧,看能不能找到錢。後來我們公司的股東對這個劇本也挺有興趣,就納入了公司的一個計劃,決定投拍這部電影。”

中國名人故事4

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獲傑粟,父爲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於害。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爲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中國名人故事5

爲兩塊石頭自責的白居易

白居易不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詩人,而且還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員。

在他任杭州刺史期間,由於他爲官清廉,再加上他爲當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三年後,白居易辭去官職,告別杭州人民,回到家鄉。

一天,白居易吃過早飯走進書房,很自然地拿起書桌上兩塊從杭州天竺山的石頭觀賞起來。看着看着,猛地他心頭一震,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對不起杭州、對不起天竺山。於是,他提筆寫下了一首滿含自責的詩句。恰在此時,他的朋友劉禹錫登門拜訪。他倆一見面便親熱地交談起來,本來還在深深自責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卻了剛纔的事情。

劉禹錫臨走時,一眼看見書桌上的那首墨跡還沒有乾透的詩,吟誦後很詫異地問白居易:“區區兩塊小石頭,你何必放在心上呢?還寫詩責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說完搖搖頭。白居易卻不這麼認爲,他意味深長地對老友說:“是啊,區區小石頭說明不了什麼。可它是杭州人民的石頭,也僅僅屬於天竺山,我怎麼能據爲己有呢?再說,倘若每一個來天竺山遊玩的遊客都把天竺山的石頭帶回家,那哪裏還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雖說當時我只想把它們帶回來作紀念,現在看來就像是我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兩黃金,怎麼不讓我感到自責呢?”一席話說得劉禹錫連連點頭。

爲人要自清,爲官當自廉。帶回兩塊石頭對於常人來說應該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白居易眼裏卻關乎天竺山的秀美景色,關乎一個人爲官之道。白居易這種“慎微”的律己精神,不僅使劉禹錫折服,也讓我們肅然起敬。

中國名人故事6

崔健,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人。

是一個歌手,也是中國搖滾之父。

可是爲何也有一些人卻對崔健有一種討厭,厭惡的感覺。因爲他吐字不清的音樂?因爲他的歌低俗?

當然,也有人或許這樣認爲。

我第一次聽見崔健的歌,就是《一無所有》,而這首歌我並不是在音樂上聽過。因爲小時候家裏還沒有電腦,所以也沒有聽過什麼歌了。在電視上?這倒是可以說是吧。

而那時我所聽的卻是大家都熟悉不過的《家有兒女》裏,看着劉星拿着一把掃帚,閉着眼睛,倒像是十分陶醉的感覺,於是他就便唱着:“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這便是我第一次聽見崔健的歌曲,雖不是原唱。

那時候年紀還小,不像如今已二十有一了,以前聽着倒像是一首歌,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感覺。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成熟了不少,我便又聽着崔健其他的歌曲,可是當我聽着,這是什麼歌?這怎麼能說是歌呢?我個人覺得這可是一種批判,更是一種精神。

於是,我把他所有的歌都聽上了,越聽越着迷,越聽越着迷,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混子》。

開始聽着《混子》的前幾句,就是像個混子,可是聽到後面的幾句。

“真要吃點苦,我準會哭鼻子,下海掙點錢,又他媽不會裝孫子,說起嚴肅的話來,總是結巴兜圈子,可幹起正經事來,卻總要先考慮面子”這句話的含義不就正應對了如今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能吃苦?有幾個願意吃苦?就當掙錢的時候,你不低頭?你不自降身價?不吹捧那些大老闆,有哪個願意會把錢給你們呢?人一旦長大了,什麼煩惱都有。婚姻呀,事業呀,等等。這時父母不就會對你催着嗎?叫你趕緊掙錢,不掙錢怎麼買房?怎麼買車?如何娶媳婦?可這些崔健不也是說出了嗎?“多掙點錢,多掙點錢,錢要是掙多了事情自然就會變了,可是哪有的夠,可是哪有的夠,不知不覺掙錢掙暈了把什麼都忘了。”工作當然也是需要,房子,老婆也應如此。可是這世上會有掙盡的錢嗎?就這樣一直工作,瘋狂下去,做着做着“不知不覺掙錢掙暈了把什麼都忘了”。“別跟我談正經的,別跟我深沉了,如今有錢比有文化的機會多多了,誰說生活真難,那誰就真夠笨的,其實動點腦子,繞點彎子不把事情都就辦了!?”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時候,什麼最重要?不就是知識和錢嗎!?可現在過了二三十年,現在什麼不重要了?不也就是知識和錢嗎?以前知識難賺,錢也難賺。可如今,不就是“如今有錢比有文化的機會多多了”。“我想相信自己,我又想成全自己,可是最難受的滋味就是猶猶豫豫。”在那個時代工作也是一個難題,那時很多的失業人們,能找到一個工作很難,可是真的當你有了一個工作時,你難道就一直在那裏工作一輩子嗎?不想往上升嗎?那當然了,每個人都想往上升。可是,那可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如過你上升失敗了,可能遭受的又是失業。所以,那時的人們不都是這一種想法?“最難受的滋味就是猶猶豫豫”。“我恨這個氣氛,我恨這種感覺,我恨我生活除了湊合沒別的目的。”“湊合”這個字說的很好,過去的生活是湊合,現如今的生活也是湊合。爲何?現在的錢貶值了,工資也降了,物價什麼的也都高了,如今你是一個打工的普通老百姓,那不就更要湊合,不然拿什麼生活?可是湊合湊合久了,你也就開始不甘心了,你就有了思想,你就想改變吶。“我想發展自己,我又想改善環境,可你勸我撒泡猴尿好好看看自己,你說別太較勁了,你說別太較勁了,你說如今看透了琢磨透了,但不能說透了。”每個人都想發展,每個人都想改善自己。可是有的人卻被現如今的物質金錢打敗了,他們就便覺着,發展、改善,這是不可能的。“瞧你丫那德行,怎麼變成這樣了,前幾年你窮的時候還挺有理想的,如今剛過了幾天,你剛掙了幾個錢,我看你比世界變的快多了要麼是露餡了,你挺會開玩笑的,你挺會招人喜歡,你過去的理想如今變成工具了,你說這就是生活,你說這纔有味道,你乾脆說你願意在失落中保持微笑。”這就像剛纔所說的每個人有夢想的,可有的人掙了一些錢卻忘記了自己姓什麼了,便開始得意。這種人就是一個懦弱的人,一個容易爲金錢做奴隸的人。“你說這就是時髦,你說這就是瀟灑,你說這就是當今流行青春的微笑。新的時代到了,再也沒人鬧了,你說所有人的理想已被時代沖掉了,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念念報紙吧,你說理想間的鬥爭已經不復存在了。”顯而易見,“理想”已經在這個時代被沖刷掉了,即使是還發揮作用,也是達到某種目的的幌子。對理想的退場,不少人認爲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經濟發展了,人們自然再會去追求人文精神了。

崔健,我最敬佩的一位歌手,更是一個啓蒙者,思想家,教育家。

有的人寫的是歌,唱的也是歌。但!崔健,他寫的是歌,唱的卻是一種批判(同於《時代的晚上》)。

他寫的不是歌,可更是一個時代!

中國名人故事7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名人故事》的書。這本書裏有幾百多箇中國名人,我看了深受教育。這本書裏的人物是我的榜樣,好好學習他們奮鬥精神,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這本書裏,我知道了很多發明家、思想家、醫學家、科學家,像李四光、魯班、華佗、張仲景。他們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們都是從小到大認真學習,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他們都取得了成功。

我覺得發明和醫學最重要,如果沒有發明,就沒有今天的電腦、電視、計算機、紙、電燈、電話等。如果沒有醫生,人們就會病死的,人們就會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就是因爲這些名人的不斷努力,我們纔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他們,那中國會是什麼樣呢?

是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工作,珍惜一切,把育人工作作好。

中國名人故事8

1929年,賀龍率紅軍第二次駐紮在石門子良街上,計劃在這一帶開展游擊戰爭。紅軍來到子良坪,子良區區政府和區團防的公職人員潛逃一空。賀龍打聽到,區團防局長向魯卿是黃埔軍校的學生,能文能武,雖任僞職,但爲人正直,從不同流合污,便想吸收他參加紅軍,特地派人去接他。誰知,向魯卿卻不見面。後來一打聽,他不肯出門的原因,一是家中父母年邁多病,他要盡孝;二是他若參加了紅軍,土豪劣紳就會向他的家人下毒手。賀龍得知這些情況後,心中盤算了一條計策。

幾天後的一個拂曉,紅軍一個排突然包圍了向魯卿的家,戰士們齊聲喊:“活捉反動團防向魯卿。”向魯卿正睡在隔壁家,聽到喊聲,即趁着大霧逃到一里多路外的一個瓦窯裏躲起來。紅軍沒捉到向魯卿,就把他父母妻兒親戚等四十餘人抓起來,臨走時還放了幾槍,押解到紅軍司令部“看押”起來。

一天後,他接到父親來信,信中說:“此地刑法難受,賀軍長講,非你來換我不可,否則,全家四十多人性命難保。望吾兒速來賀軍司令部。”向魯卿看信後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看信字跡,是父親親筆,但內容似乎不符合父親一向剛強的性格,一時難以判定。一連三天,向魯卿又接到父親兩封信,且字字血淚,他心如刀絞,最後把心一橫,決定到司令部去換父親。

向魯卿決定替換父親的事早被紅軍偵知,賀龍派人等候在他必經之地。待他一出現,幾個紅軍便一躍而起,將他“五花大綁”,故意讓路人皆知。向魯卿也不分辨,抱着必死的心,怒目圓睜,大罵賀龍。走了二三裏,當他來到離區公所只有一二里路的雞公橋時,突然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他正在疑惑,橋上又涌出一支紅軍,分成兩隊站在路旁,鼓起掌來。

向魯卿正摸不着頭腦,他的黃埔同學張海濤笑嘻嘻地走來:“快給向隊長鬆綁。”自己又牽來一匹高頭大馬,指着橋旁站着的紅軍:“這是全軍排以上幹部來歡迎你的。魯卿兄受驚了,請快上馬。”在紅軍的簇擁下,他們來到司令部門前,賀龍站在門口迎接,他拉着向魯卿的手,一直往營房走去。兩人正聊着,向魯卿的父親來到跟前,激動地說:“紅軍真乃仁義之師,處處替百姓着想。賀軍長待我們一家敬如上賓。”他挺挺腰桿:“你看,如今我的病都好多了。魯卿,你就跟賀軍長吧,去殺土豪劣紳,殺污吏,不要惦記我這把老骨頭。”向魯卿見父母和被“押解”來的其他親人毫髮無損,感動萬分。

第二天,賀龍專門設宴招待向魯卿一家,隨後才讓其親人回家。向魯卿當即被賀龍任命爲隨從副官,以後歷任紅四軍軍校校長、團長,1932年在突圍作戰中壯烈犧牲。

中國名人故事9

王剛爲什麼對老朋友暴跳如雷

記者何東寫到了採訪王剛的前後——

鳳凰網點名要我做一個王剛視頻採訪,電話打過去預約;沒二話,他爽快答應接受採訪。時間緊迫,我貓在家認真做採訪準備,節目組的年輕人,速度奇快就把採訪預告掛在了網上。吸引人眼球的炒點當然是踩着之前王剛再婚的八卦而來。當天夜裏,我坐在電腦前最後一遍整理採訪提綱,手機猛響;拿起一聽,電話另一邊,王剛早已經大光其火!“沒想到你現在也變得這麼墮落,也要靠炒作無聊八卦,來做採訪的賣點!說實話,我有被你涮了的感覺,要像這種玩法,咱們之間還是算了吧!”我一頭霧水趕緊問:“到底怎麼了?”王剛更火了:“你自己的採訪預告,我不信你一點都不知道?還專門設計幾個桃色疑問,你覺得這很有意思嗎?”我迅速到網上一看,採訪預告果如王剛所言,若隱若現欲說還休,一條本來虛虛乎乎的八卦,倒好像越描就越實了。我趕緊讓節目組立刻撤下采訪預告,再三向王剛說“抱歉”,他這才勉強答應接受採訪。

我對王剛的'現場採訪剛剛開始,就已有電視娛樂頻道記者興致勃勃趕來憋着這採訪,意圖當然是要等王剛當面澄清那條說他再婚的八卦了。很可惜,我跟王剛雙方早有約定,採訪裏就是閉口不直接觸及這事兒。既然本來就子虛烏有,再專作澄清豈不真成了此地有銀三百兩?

王剛可以說是一個奇人,就奇在他主持什麼電視節目,那節目一準跟着火;他如果去演戲,就馬上火了角色。什麼事情一弄到王剛手上、嘴裏,他這從小的搗蛋鬼,根本就不是那種強迫自己努力到臥薪嚐膽的人,他從來都是生動活潑加收放自如。比如“朋友”、比如“東芝動物樂園”,再比如現在的“天下收藏”;凡他主持什麼節目就真有人喜歡看;有研究影視的專家說:這就叫老天爺願意賞他這份開口飯。

王剛收藏名聲在外,喝酒也是酣暢淋漓,此外,王剛煙也抽得相當厲害,但有一次,王剛卻因爲女兒悄悄抽一支菸,差點沒讓自己終身戒菸。王剛說:“那一次也是無意,我發現女兒在抽菸,心裏的火立馬就起來了,遂將房間裏所有的煙,全拿出來,當着女兒統統撕個粉碎!並且告訴她:煙,不能抽!從我做起,現在就開始戒!如果是兒子,我會不會像當年父親對我那樣就很難說了。可恰恰是女兒,再像上輩那樣的教育方式,當然不可以了!”

由此又可見王剛面嚴心慈的一面。後來還是女兒專門從國外寫來一封信,說:爸爸,是女兒不對,弄得您也斷了煙。您還接着抽吧。我那天抽菸被您發現,實屬誤會。女兒並非有癮,僅僅因爲偶爾心煩,抽着玩兒的。看見父親您爲女兒如此決心,女兒從此再不會碰香菸一下。

中國名人故事10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中國名人故事11

創業第一年實現交易額100萬美元,第二年1000萬美元。第三年近2億美元,第四年的上半年達到了近10億美元交易額。這是敦煌網創造的奇蹟!敦煌網的創始人是被人稱爲lT美女的王樹彤。她是如何創造這一奇蹟的呢?

  辭職清華,轉戰外企

王樹彤是個美女,而且是那種本人比照片還要好看的美女。小時候,父親把王樹彤當成男孩一樣教育,無論三九天還是三伏天,她都會被父親喊起來跑步,風雨無阻。父親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王樹彤不僅學習好,而且是校合唱團團長、廣播站站長,是學校的長跑冠軍。

小學時,王樹彤基本上每次考試都是第二名,父親就會問:“那第一名是怎麼做到的呢?”小樹彤嘴上不敢說,只能在心裏埋怨:誰讓你們沒有把我生得更聰明呢?不過,這也讓她意識到自己不是聰明人,只有笨鳥先飛,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苦,才能獲得成功。讀書時如此,後來工作、創業亦如此。

1991年,23歲的王樹彤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京電子工程學院,隨後任教於清華大學軟件開發與研究中心。1993年8月的一個晚上。王樹彤慢條斯理地將一張紙遞給了父親,隨即引起了一場家庭風暴,父親大發雷霆,將那張紙撕得粉碎。原來,那是她的辭職申請,她要從清華辭職!因爲她卻覺得這種四平八穩一眼望得見未來的生活並不是她想要的。

父母最終也沒有改變她的決定,從清華辭職後,王樹彤到微軟應聘。雖然當時的微軟還沒有今天的規模,但王樹彤還是被拒之門外。微軟的拒絕激起了王樹彤不服輸的心理。她給所有的面試官發E-mail、打電話,問他們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得到的答覆是:你不適合做總裁祕書,但比較適合做銷售。事情就這樣有了轉機,沒多久,王樹彤進入微軟做銷售。

微軟競爭激烈,要求嚴格。第一個星期,領導就聳聳肩,無奈地說:“你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第一次被人當面這麼說,她當時就想走人,可轉念一想,走了不就等於承認自己技不如人嗎?不行,要走也要得到大家的承認而光明正大地炒微軟的魷魚!爲了做好,她拼了命似的每週工作7天,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她再次提醒自己,笨鳥只有先飛才能和別人同時到達目的地。

在IT這個男性化的行業,男性要證明一次就可以的事,女性也許要證明十次才能得到認同。很長一段時間,王樹彤的績效考覈接近滿分,但每每有空缺可以升職,上級卻派來一個港臺地區或新加坡人擔任其位置。很多人都因爲微軟的不公正待遇而離開了,很多人也爲王樹彤打抱不平,勸她離開,但王樹彤卻留了下來,她認爲,這或許是老闆對自己的磨鍊。面對上司的能力不如自己,對市場的瞭解更不如自己的局面,王樹彤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她始終記得那句話:“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終於,她得到了最好的職位——微軟事業發展部總經理,這是一個從整個微軟中國挑出精英組成的團隊。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本土經理人的實力。

在微軟工作了6個年頭,王樹彤的業績已十分優秀,當時微軟公司在中國的3000萬美元銷售額中,有三分之一是王樹彤領導的團隊完成的。然而,此時的王樹彤又開始不滿足了,她希望找到新的挑戰。不久,她加入了思科公司,任中國區市場營銷部經理。當時的思科公司正值巔峯,是當時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業,王樹彤成爲思科中國公司高管中惟一的女性,她所領導的團隊被公司評爲亞太地區最佳團隊。

  挑戰馬雲,做網絡沃爾瑪

1999年,由金山和聯想聯合投資的卓越網邀請王樹彤加盟,她想也沒想就同意了。因爲微軟和思科都是外企,在外企的任職經歷始終讓她覺得施展空間有限,她希望在本土企業打拼出另一番天地。以前的卓越網是一個供網民免費下載遊戲和軟件的地方,沒有任何盈利。王樹彤決定開始做B2C(企業對個人的電子商務),她認爲,要想給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首先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那是1999年底,正值中國互聯網遇上第一輪寒冬,王樹彤採用大規模採購以降低產品價格然後讓利給消費者的方式,使得卓越網業績實現了爆炸性增長。卓越的《大話西遊》首開網上音像熱銷先河,一天銷售5000套:《東京愛情故事》一個月的銷量相當於北京音像批發中心兩個月的總進貨量;《加菲貓》三個月的銷量相當於西單圖書大廈同產品5年的銷量總和。在20xx年這樣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年,卓越網的業務增長仍達到100%以上,併成爲中國第一家實現盈利的電子商務網站。

但正在卓越網發展得如火如荼的20xx年8月,王樹彤突然離職。此後,王樹彤一度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這一期間,正好她有了女兒,在這個過程中,她也重新對電子商務進行了思考。她覺得,B2B(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是一個大有可爲的領域。

20xx年,王樹彤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年底她決定創辦一家新的網站,它的模式是B2B,服務於企業對企業的交易、跨國採購,但是實現過程又如同是網絡購物。她把新網站取名爲敦煌網,希望能做成一條網上絲綢之路。

可是,B2B的模式早已不新鮮了,業界中阿里巴巴已是老大。現在,王樹彤還想分B2B的這杯羹?你想挑戰馬雲?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親友紛紛反對,但王樹彤認爲大象踩不死螞蟻,雖然都做B2B,但我們做的是阿里巴巴沒做到的地方。

阿里巴巴的服務對象是大采購商,其單筆貨物往往在十幾萬元以上。而敦煌網則把服務對象定位爲中小採購商,每次採購幾千元或者幾十元的採購商,他們的貨品更新頻率很高,每月甚至每週都要進貨。而且阿里巴巴通過收取入會費的方式盈利,而敦煌網則打算免費!只有成功交易之後,才收取相應的費用。

王樹彤認爲敦煌網的一端是中國3000多萬家中小企業,他們的製造能力驚人,但利潤有限,而且電子商務這個有效的銷售渠道並不爲他們所熟知。敦煌網的另一端則是全球的中小零售商,由於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零售巨頭憑藉其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壓價採購,對中小零售商形成了猛烈的衝擊,所以這些中小零售商迫切需要找到可以低價採購的渠道。一句話,她就是想通過網絡把“中國製造”賣向全世界,要做網絡沃爾瑪。

想法是好的,但是要說服風險投資對敦煌網投資卻並不容易。20xx年,王樹彤到處尋找投資,但大部分風險投資商並不看好這個項目。一說起B2B,王樹彤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敦煌網與阿里巴巴有什麼區別?”雖然王樹彤詳述了一番,但投資人卻不相信她能成功。

幾經努力,王樹彤終於說服了一個投資商,並簽下了投資合同。20xx年,她開始招兵買馬。但當她搭建好了團隊時,已經簽訂了合同的投資資金卻沒有到賬。王樹彤火速趕到深圳與投資商協調,然而她得到的答覆卻是:我們已經決定不再合作!

人都招來了,錢卻沒有,該怎麼辦呢?

破釜沉舟,創造奇蹟

中國名人故事12

剛出鍋的黃饃饃熱氣騰騰,稻米釀出的黃酒滋味綿長、色如琥珀,用諾鄧井鹽醃製3年方可做成的諾鄧火腿肌紅脂白,白吉饃用臘汁肉填進去香氣瀰漫……《舌尖上的中國》開播後,不僅破天荒地打敗了熱門電視劇,迅速站上微博的熱門話題排行榜,甚至讓很多不怎麼看電視的人也一集不落地觀看,在溫情中“口水與淚水共流”。更驚人的是,它竟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引起轟動。這部紀錄片的導演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高人?

央視紀錄片“名導”

陳曉卿,19xx年出生於安徽靈璧,父親是一所高中的校長,天生聰慧再加上家人對他“開發”較早,屬於上學之前就可以直接進三年級的那種“神童級”少年。高考時成績不錯,陳曉卿被北京廣播學院錄取,學習攝影專業。讀完研究生後,陳曉卿進入中央電視臺,從此開始了他的紀錄片生涯。

陳曉卿進了央視後,先在《地方臺30分》工作,與地方臺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可是當時他卻沒有片子拍,熬了一兩年纔有機會摸攝像機,把海南某個地區的十幾個縣差不多拍了個遍,可拍出來的東西又讓一個二把刀給編壞了,從那時起,陳曉卿下決心自己做編導。

機會來了,19xx年南方發大水,淮河流域的水把村子圍成許多小島。陳曉卿奉命拍攝了一個與洪水抗爭的片子,取名《孤島紀事》,在央視播出後評價不錯,國務院新聞辦還指示要把它做成英文版。陳曉卿在把《孤島紀事》做成英文版的過程中,又與安徽臺的同事開始策劃一個新片——《遠在北京的家》。

該片是反映保姆生活的,關於這個主題,陳曉卿早在念書時就動過念頭。有幾次坐火車回家,與在北京當保姆的女孩們一趟車,聽她們說話時故意卷着舌尖說北京話,陳曉卿覺得很有意思,特別想用攝像機把那種情形拍下來。學說北京話看起來僅僅是一種語言習慣上的變化,其實還能反映出保姆們許多心理、生理甚至生活追求上的變化,從一定意義上也可看出中國社會的變化。

陳曉卿與攝製組在安徽省無爲縣婦聯的幫助下,找到了22個第一次去北京當保姆的女孩,從離家的那一刻起開始跟拍,一直拍到進入北京,在某個家庭做起保姆。攝製組是臨時組建的,經費有限,出差時只能坐火車,還常常自己往裏貼錢。拍攝都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爲了與保姆們保持聯繫,有時不拍片也要去看一看她們。1993年,《遠在北京的家》參加四川國際電視節,獲得紀錄片大獎。

此後,陳曉卿在紀錄片界名聲大振,片約不斷。20xx年拍攝《森林之歌》時,他就想用國外的方式拍攝紀錄片。“你知道好萊塢的編劇怎麼賣劇本?要賣一個100分鐘的電影劇本,你必須在3分鐘內說服投資人和導演,我們也是這麼幹的——3分鐘內必須感動我,然後再告訴我你要怎麼拍攝、情節點在哪兒、高潮在哪兒、什麼地方是鋪墊。”一開始他就告訴手下,一定要把它做得吸引人。結果,每個編劇的劇本都至少被打回去過四五次。

有了劇本,陳曉卿讓編導們確定鏡頭腳本,直至分鏡頭,嚴格制定每天的拍攝流程,哪天拍動物的爪子,哪天拍動物的皮毛,寫得詳詳細細,但意外還是不斷髮生。爲了拍攝長白山的野豬,攝製組在野豬出沒的地方投了上千斤玉米,並在附近選好位置,搭建了掩體。很快,野豬出現。沒想到,忽然一陣大風吹過,掩體被吹倒了,人與攝影設備完全暴露在野豬面前。野豬見勢不妙,扭頭就跑。

拍片子前,他請了兩撥國外資深製作人、導演以及攝影師來給手下做培訓,教他們如何和兇猛的動物打交道。最後他們將拍攝到的非常珍貴的野生動物鏡頭,以60∶1的比率收錄在11集的紀錄片中,在國外引起很大反響。

生活中的“超級吃貨”

陳曉卿多次獲得國際、國內電視節大獎,是一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美食專欄作家。早在10年前,他就做過七八家電視臺的美食節目嘉賓,平時最愛品嚐和研究美食。陳曉卿的手機裏,除了無數張自拍的美食照片,還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國好幾百家餐館的數據,包括餐館的名稱、地址、電話,甚至羅列着各個餐館的招牌菜。他有一張令人吃驚的“美食地圖”。

陳曉卿有個綽號叫“掃街嘴”,沒事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開“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還不錯的餐館,都要找個機會進去嚐嚐,並把餐館的名字和地址記下來。陳曉卿說,是梁實秋的文字讓他對北京小吃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甚至按圖索驥地找到幾處梁實秋文中記述的小吃。

那時,陳曉卿經常去的有西單的慶豐、護國寺和隆福寺小吃店,灌腸、爆肚、炒肝、滷煮,這些平民美食,味道一家比一家出色。最令人叫絕的是,南池子南口的一家小店,除了褡褳火燒皮兒薄底兒酥餡兒香,門釘肉餅也做得好。還有一個特別的東西:炸豆腐湯。他開始吃不慣,後來卻吃上了癮。一排碗裏放着漫炸過的豆腐,師傅用勺子把豆腐放進漂着蝦米皮的清湯裏輕燙幾下,再倒回碗裏,然後用一小鐵片勺,依次加進醬豆腐汁兒、芝麻醬、韭菜花兒和蔥花香菜,把小勺往碗邊上一靠,得嘞!在隆冬的北京晨曦裏,坐在皇城根兒的紅牆底下,喝上這麼一碗,香氣迷離地順着喉管而下,舒坦極了。

陳曉卿的美食專欄,散見於多家雜誌報章。他熱衷平民美食,因此寫的很多都是街頭小吃,螺螄粉、牛肉麪、滷煮,這些再常見不過的小吃在他的筆下都顯得熠熠生輝。比如一段對螺螄粉的描述:“粉煮出來了,滿滿的一大碗,上面撒滿了炸腐竹。撥開酥脆的腐竹片,下層碼放着厚厚的一層切得很精細的木耳絲和酸筍絲,襯托它們的則是顆粒飽滿的花生。紅紅的粉湯襯着雪白的米粉,還有生菜託底。先喝一口湯,儘管沒有螺螄肉,但那種鮮味肯定是螺螄和豬骨在湯鍋裏反覆親密接觸後的產物。”

有時候,即便受邀去一些檔次比較高的飯店吃飯,陳曉卿也決不會寫在專欄裏,再好的朋友在那兒當廚師,都不會寫。不是怕別人覺得不公正,他對美食堅持一個理念:好吃的東西不一定要花很多錢。

陳曉卿的“吃貨”功力,身爲好友的浙江衛視紀錄片高級編輯夏燕平領教過好多回。他在北京爲吃犯愁的時候,只要給陳曉卿發一條短信,對方會不厭其煩地發來十幾條短信推薦,而且他的“活地圖”還輻射全國。陳曉卿從來不推薦飯店裏的美食,大多是路邊攤和民間私房菜。“他最早發現江南驛的時候,杭州人都還不知道。”夏燕平說。

中國名人故事13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中國名人故事14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覺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頭,跟大家一起擠公交車。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當成平頭百姓,那就大錯了!他是南京人最喜愛的新聞主持人;中央電視臺要他,他敢說“不”;他還作爲全國地方臺的主持人唯一入選20xx年“中國最新銳十大主持人”……他儼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

不過如果我告訴你,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經打過5年工,在流水線上作業時,他的雙手甚至差點被機器捲走,你相信嗎?

在衆人矚目的孟非傳奇的背後,是一個堅強的人不斷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孟非的成長故事

夢破,落榜生四處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於重慶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實在,對唯一的兒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歲時,由於父親工作調動,孟非一家遷居南京。此後,孟非先後在南京市第三中學和南京市第一中學讀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績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文科狀元,可數理化三科總成績卻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復讀,但找了很多學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績單,就立刻搖頭拒絕。他也想過出去找工作,可一個高中生哪裏有人要。在家裏呆的時間一長,孟非着急了:今後怎麼辦呢?當時正逢南下淘金熱興起,爲了尋找出路,他就和一幫同學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殘酷的現實很快粉碎了他的美夢。一連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馬不停蹄地到處奔走,但一無所獲。

眼看帶的錢沒了,孟非只好從小招待所搬出來跟一大羣人擠在一間破爛不堪的簡易房裏。在那裏,他一遍遍翻閱着從街邊撿來的舊報紙,尋找着招工信息;然後一次次去“見工”……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

一個月後,他終於謀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差事。

那種搬運工是臨時的,哪裏有活幹去哪裏。不僅累,報酬也少,而且時常還得忍受工頭的責難與訓斥。一個星期後,孟非終於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真的做一輩子搬運工嗎?他前所未有地懷念起學校生活來。

搬運工只幹了一個月,孟非便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車上,他安慰自己,從頭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印刷小工差點兒手殘廢

爲了養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場跑。不久,他輾轉聽說南京一家報紙的印刷廠招工人,立刻跑去報了名——當印刷小工雖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費看報紙,已經逐步務實的孟非看重的就是這個。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當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廠的印報量爲每週400萬份,機器需要從週二到週四不斷工作,而真正操縱印刷機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從週二早上8點鐘上班,一直到週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鐘要從機器上取下1112張報紙。在不分晝夜的連續3天工作時間裏,每10個小時,他才能休息一次,時間僅爲1個小時。這樣的工作跟打仗沒什麼區別,而且要是手腳稍微慢一點,在規定的時間完不成流水線作業,就會影響下一個環節,會受到班組長的一頓大罵。

第一個月忙下來,孟非拿到了僅爲23元的工資,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動地淚流滿面,不容易啊!

不幹活時,孟非就抓緊時間學習。他在日記本中寫道:“我不能一輩子呆在這個地方,想換好工作,就得有知識。”

孟非選擇了成人高考。再拿起書本,他感到無比的親切,工作強度越大,求學的慾望就越強烈。1992年9月,孟非報名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函授班針對社會在職人員招生,週六、週日上課。孟非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無論再累再忙,他都會按時聽課。

一邊打工一邊上課,孟非的生活節奏猛然加快,休息時間更是少得可憐,他沒有星期天,更沒有節假日,邊打工邊讀書僅僅2個月,他的體重就減輕了將近8公斤!

但孟非從不叫累,他憋足了勁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來!爲了學習,他儘量壓縮睡覺時間,一有空就多看書。實在熬不住了,就把頭浸在冷水裏泡一泡……他每天都對自己說: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啊!拼

但是幸運之神並沒有降臨到這個勤奮得不要命的小夥子頭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實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報紙的時候手竟被機器卷壓進去了!全廠一時驚慌,立刻停止了工作。

後來因爲搶救及時,他的手總算保住了,但是這件事卻引起印刷廠領導的極度不滿——這次工傷事故是建廠以來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車間的領導們因此受到上級批評,因而遷怒於孟非。1993年過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廠罵了一頓,然後自己辭職了。

孟非抑鬱地走在南京街頭,欲哭無淚……

電視臺裏的一名臨時工

爲了生活,他開始不間斷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廣告、做保安……後來聽一個朋友說開家超市挺掙錢的,孟非就到處借錢,開起了小型超市。但由於對這一領域並不熟悉,小超市最終還是於1994年初被迫關門。血本無歸的孟非心情沮喪,他覺得彷彿走進了人生的死衚衕。該怎麼辦呢?是坐以待斃還是奮起自救?倔強的孟非選擇了後者。他又一次開始到處尋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江蘇電視臺文藝部體育組要一名接待員。孟非眼前一亮,自從在報社的印刷廠工作之後,他一直對媒體心嚮往之。雖然他知道,這接待員的工作最多隻是端茶倒水,接接電話……可還是去報了名。這一次,孟非打工的經歷幫了他,身體強壯能吃苦的他很快被錄用了,從此成了電視臺裏的一名臨時工。

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無的工作,是200多名臨時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員。漸漸地,已經24歲的孟非對眼前的工作又產生了困惑,他憂心如焚:難道我這輩子只能端茶倒水嗎?

中國名人故事15

我於1962年6月22日出生,歷經50餘年的風雨人生,薄有微名。一直以來,我的作品都是以輕喜劇的方式,詮釋着一個小人物怎樣經過努力奮鬥,最終獲得成功。這種表演習慣,一直持續到我的電影《長江七號》,才告一段落

在《長江七號》中,我一直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建築工人,我也很努力,努力奮鬥卻沒有成功,因爲,知識和勤奮纔是當代社會真正的力量。所以,我纔將我的兒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念書。我不相信什麼神奇的外來力量,即使在七仔的超能力幫助下,獲得再生的機會,我也清楚,自己依然是一個普普通通、努力賺錢卻連家都養不起的建築工人。就是在拍攝《長江七號》這部作品時,我才真正認清了自己,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生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當我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真的很幸福。儘管還是一名建築工,但是因爲我擁有善良、真實、人性、執着和我所愛的人,所以這樣子的我真的很帥。

許多人都認爲我一定很幸福,有無數的名譽、金錢、朋友和崇拜者。其實我一直都不怎麼快樂!第一次表達這種心情,是在我的作品《喜劇之王》中。我曾經也用認真和執着的態度堅持着我的夢想,但始終都沒有人來欣賞。那時,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天都要和各色的底層人物一起生活,一起奮鬥。當然,儘管那時的生活很坎坷,卻也不妨礙我尋找自己的生活和追尋自己的夢想,不妨礙我和大家之間發生的那些情與愛。

但真正訴說我的不快樂,是在那部被大家稱爲經典的《大話西遊》中。這部經典的喜劇,也是我對多年來人生的無奈和感慨的集中提煉。舉個其中的例子,大家也許就會看清楚我當時拍這部劇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還記得那段劇情嗎?至尊寶在老牛的婚禮上,去尋找紫霞,想勸說她騙取老牛的信任,拿到月光寶盒,然後讓至尊寶好去找他的至愛晶晶姑娘。沒想到,紫霞用她的七星寶劍抵住至尊寶的喉嚨,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我只有急中生智,編造了那個我人生中最大的謊言。一炷香的時間之後,紫霞徹底地愛上了我。剛搞定紫霞,鐵扇公主和牛魔王又進來了,我只能將謊話一直這樣編下去。當時,儘管我欺騙了所有的人,但大家對我的表現只能用兩個詞來表達:高興、感激。在這個謊言裏,沒有人去計較後果,所以纔會有後來的那段血案。這樣的劇情在此片中還有許多。

現實就是這樣,當你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沒有人會來欣賞你的真實。好些時候,我都在違背自己的初衷,把悲劇用喜劇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家笑得最開心的時候,都是我最不快樂的時候。我自己曾經也模糊了我的初衷,不再計較謊言與真實誰更重要。

這種心情一直伴我多年,直到遇到了《長江七號》,我才找回了那個久違的我。所以,現在的我真的很帥。我找到了自己,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真相:我就是一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