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導語:愛國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下面是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歡迎閱讀。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孫中山號召振興中華

“振興中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它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最早提出來的。在孫中山之前,也有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像林則徐、魏源、嚴復、李善蘭、徐壽等思想家、科學家,還有一些清朝的官員,都在想辦法使中國強盛起來,但是他們大都是在清朝的“軀體”上進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敗和反動,認爲只有推翻這個絆腳石,實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894年,孫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現屬美國)創建了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顧名思義,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指出,成立本會的目的,“專爲振興中華”。後來,他又經常不斷地宣傳振興中華的思想。有一次,他說:“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到了現在怎麼樣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要趕快想想法子怎麼樣來挽救……不然中國就會成爲一個亡國亡種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還要說過:“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麼中國前途的運命,還是很大的希望。……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救中國。”

孫中山和他的戰友們前仆後繼,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武裝起義,很多人流血犧牲,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雖然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可這爲祖國的富強創造了條件。“振興中華”從此成爲更多的中國人奮鬥的目標。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馮如造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製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製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捨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爲家,一輩子守在家裏,不是我的志願!”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製飛機,然後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願去死。”於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鑽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製。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製出了飛機。他駕駛着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後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爲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爲國爭光的華僑和海外華人

居住在國外的華僑和外籍華人,除極個別的民族敗類以外,都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在所在國努力工作,受到各國人民的稱讚;同時也不忘有機會爲祖國服務,擴大中國的影響。

比如在美國,華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美國的發展中特別是西部的開發中,華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美國的著名大學裏,有約1/3的系主任是華人;美國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員,華人也佔了不少。還有不少華人蔘加了航天飛機的設計和製造。所以美國流傳着一句話:“美國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裏,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裏。”海外華人爲中國爭得了榮譽。

清朝末年,有個愛國華僑叫張振勳。他有一次聽法國人說,要在瓜分中國之後,到山東煙臺建葡萄酒廠,因爲那裏生產的葡萄質量特別好。他就想:中國的土地和物產,爲什麼中國人不能利用呢?後來,他就到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生產出紅、白葡萄酒20多種,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風行全國,而且暢銷海外。在1915年萬國博覽會上,張裕公司製作的金獎白蘭地、雷司令等名酒獲得了金質獎章。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沈壽刺繡爲國揚名

刺繡,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手工藝術。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出現了一位刺繡能手,原名沈雪芝,後改名沈壽。沈壽從小熱愛刺繡藝術,十幾歲就繡出了上等佳品。她不滿足模仿前人的技法,而是努力創造了仿真新針法,繡出的花卉、人物,明暗對比,有立體感,極大地提高了刺繡的工藝水平。

後來,沈壽在清朝農工商部的女子繡工科擔任總教習,還到日本進行考察,決心爲中國刺繡在世界上爭得地位。她一方面教授學生,一方面進行創作。她繡制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得了世界萬國博覽會的最優等獎;繡制的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大利引起轟動,意大利皇帝親筆致信中國政府和沈壽本人表示謝意。這幅作品也獲得了萬國博覽會金質大獎。從此,中國的刺繡藝術,名揚海外,爲各國推崇。沈壽用辛勤的勞動爲祖國增添了光彩。

  中國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梅蘭芳把京劇推向世界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京劇演員。京劇又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梅蘭芳從小學戲,靠勤學苦練和勇於實踐,很早就成了名,被評爲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藝術精湛,而且有愛國思想,立志要把京劇介紹給外國,在世界上宣傳中國傳統藝術。

1919年以後,梅蘭芳先後到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訪問並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東方人的氣質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受到熱烈歡迎。許多外國人第一次見到中國戲曲的表演,非常新奇。著名電影大師卓別林,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蘭芳會面,結成好友,對中國戲曲給予很高評價。國外有些人還把中國戲曲藝術和歐洲戲劇兩個流派稱爲世界戲劇三大體系。梅蘭芳爲中國戲曲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梅蘭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監視。日本人要求這位世界馳名的中國演員出來演出,好美化他們的侵略行爲。梅蘭芳拒絕了。他爲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留起了鬍鬚。因爲他是旦角演員,留鬍子意味着將不再登臺表演。爲了祖國的榮譽,他寧願割捨了藝術生命。這一愛國行爲,受到了普遍讚揚,爲中國人爭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