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男八號的奮鬥史名人故事

男八號的奮鬥史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1K 次

黃海波,已經躋身內地片酬前十位男演員之列。但是,他曾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裏,一直被“剝削”着,片酬幾乎爲零。但他十分珍惜這五年沒有收益的歲月,他珍惜那些別人不屑一顧的機會,做着只掙兩千元但付出一萬元的努力。

男八號的奮鬥史名人故事

感謝被“剝削”的機會

黃海波從電影學院畢業的那會兒,銀屏上最紅的男演員是陸毅和陳坤。

“真是太帥了,打開電視,全是俊男美女。我很認真地對照了一下自己,我說完了,我這形象也就能演個男八號吧。”黃海波有自知之明,但他還是十分沮喪。

更沮喪的是,黃海波連演男八號的機會都得求人。黃海波是黃磊的得意門生,沒錢的日子難捱,黃磊就拿來了一堆學院話劇班的演出票給他,讓他去賣票,賣一張提成五塊錢。

黃海波乖乖領了票,站在劇院門口。看見戴着墨鏡的許晴走過來,他假裝認不出來這位大明星,不動聲色地說:“小姐,你喜歡看話劇嗎?黃磊班排的,希望你支持我的老師!”

“黃磊是你的老師?”面對許晴不相信的眼神,黃海波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啊,原來是許師姐!對,黃磊是導演,我是他的學生,我的名字叫黃海波。”

許晴馬上買了四張票。黃海波喜滋滋地又一次自我介紹:“謝謝許師姐,我的名字叫黃海波。”

那時候,黃磊覺得奇怪,賣票就賣票吧,黃海波爲啥每次都要不厭其煩地把自己的名字掛在嘴邊呢?黃海波笑而不答。

黃海波這種死纏爛打式的賣票熱情,使得他成爲門票銷售冠軍。當大多數同班同學擠在地下室吃泡麪的時候,黃海波已經能夠靠賣票的提成租一套有暖氣的公寓住了,還能買幾件好衣服包裝自己。

雖然沒有劇組主動找黃海波,但他依然一身光鮮地揣着照片奔波於各個劇組,碰到許晴,老遠就甜蜜蜜地打招呼:“許師姐,你真是越來越好看啊。對了,你最近演的那個電視劇也特別出彩……”許晴困惑地想了半天:“對不起,你是……?”黃海波笑着回答:“我是黃海波呀,你的黃師弟。你在我手裏買過幾張票,你忘啦?”幾番寒暄下來,許晴就把這位“黃師弟”直接帶到導演面前,男八號的角色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就是靠着在賣票時積累的人脈關係,黃海波漸漸踏入了演藝圈。很多時候,摳門的導演甚至會直接和他商量:“我多給你幾句臺詞,讓你出名的機會更大點兒,片酬就免了吧。”黃海波不假思索地應承下來,儘可能多地爲自己爭取露臉機會。

再小的角色,黃海波也會演得很努力。有一次,他在演出時從馬背上摔下,肋骨摔斷三根,被大家笑話“沒見過配角還能傷成這樣的”。但是,導演很欣賞黃海波這種“掙兩千卻有一萬身價的範兒”,以後但凡有合適的角色,總能夠想到他。不過幾年的時間,長得一點也不帥的黃海波就成爲導演們手中的“香餑餑”了,他的片酬也隨之一路飆升。

黃磊對黃海波的曲線成長計劃很佩服。兩人坐在一起喝酒時,黃磊便免不了誇獎他幾句。黃海波深有感觸地說:“我雖然笨,但是我從不抱怨自己的才華被‘剝削’了。我學會了感謝被‘剝削’的機會,並且爲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遺餘力地努力。”

找準你的賺錢夥伴

雖然黃海波不再是零片酬的龍套演員,但遺憾的是,沒有一部劇能夠使他成名。黃海波自我檢討,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沒有找準合適的合作伙伴。爲了改變這種局面,黃海波思來想去,老同學海清被他鎖定爲最佳合作人選。

黃海波和海清是同班同學,都屬於大器晚成型。黃海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海清,海清說:“挺好的呀,咱們是老同學,彼此瞭解,又信得過,咱一起打天下,一起大紅大紫吧。”兩人制訂了一個周密的計劃:首先合作拍一部戲,兩個人必須是男女主角,片酬一分爲二各拿一半;同時,這部片子還必須得適合兩人的風格,能夠保證兩人名利雙收。

黃海波選擇海清做搭檔真沒選錯,兩人捆綁上市,打包的價格也比劇組單獨挑選男女演員低了許多。很快,兩人就與《媳婦的美好時代》劇組簽約了,對方滿足了兩人的所有想法和要求。小眼睛的黃海波憑藉該片一舉打破沉寂多年的尷尬,同時,黃海波和海清的片酬,雙雙翻了一倍。

過了一段時間,兩人都很閒,聚在一起聊起了春晚。黃海波說:“咱們幹嗎不去創作個小品節目上春晚呢?”沒想到,他與海清的小品一路暢通無阻,順利登上了央視春晚。

兩人再次取得成功,並且還是跨領域的合作,使得更多的導演對他們刮目相看。雖然兩人並不是夫妻,但許多廣告商看中了他們的默契。他們以恩愛“夫妻”的形象,接拍了不少廣告。用黃海波的話說,被“剝削”五年的總酬勞抵不上如今一個廣告的代言費。

添點斤兩,賺明天的錢

越來越多的明星,隨着自身知名度的提高和經濟實力的強大,開始自己當老闆。黃海波也不願意被人“剝削”了,所以他拒絕了好幾家大經紀公司的合約。他也想自立門戶,不過他深知,以自己當前的實力和名氣,還不足以撐起一個公司,這讓他有些苦惱。

一次,黃海波拍完戲從攝影棚出來,看到棚外站着不少正在試鏡的演員。看到他們爭吵着嚮導演推薦自己,要求得到一個劇中的角色,黃海波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落魄時的情景。

黃海波想:自己爲什麼不開一家演出公司,將那些具有潛力的藝人招募旗下,替他們招攬角色呢?

黃海波從電影學院的畢業班,以及眼巴巴等在劇組外討角色的藝人堆裏,挖掘了一大批“潛力股”。黃海波很照顧他們,自己去和導演談戲時,也不忘帶上幾個“員工”嚮導演推薦。黃海波深知導演並不信賴這批名不見經傳的演員,所以開工前,他總要反覆地教導他們“掙兩千也要有一萬身價的範兒”。大家也倍加珍惜機會,用實力加上努力,令導演刮目相看。漸漸地,黃海波的藝人公司,在圈裏打出了名氣。一些導演時常會給他打電話:“帶幾個藝人過來試鏡,這邊有幾個角色缺人……”

有需求就有市場,如今,身爲老闆的黃海波,已將旗下藝人根據特點分成幾個類別,有的主攻喜劇片,有的主攻情感劇,還有的主攻動作片,他的公司幾乎就是一個大而全的藝人中轉站。黃海波以獨到的眼光發現演藝市場的空白點,壯大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在創造更大的夢想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