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神農鑑草藥的名人故事範例

神農鑑草藥的名人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炎帝神農“教民烈山爲田,樹藝五穀,制耒耜耘,馴五禽”, 創編織,興貿易,築城池,帶領人類進入熟食時代的功績已爲人們所知曉,神農對人類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嘗百草,教人類開始運用草藥治病,爲民族生存,爲發掘中醫藥這個偉大寶庫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淮南子. 修務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就是寫神農嘗百草,發明中草藥的艱難歷程。

神農鑑草藥的名人故事

公元前5000年,炎帝神農領導的南方部落聯盟勢力越來越強大,疆域也越來越寬廣,他領導的士兵也越來越多,爲了根除同樣強大的北方部落的長期襲擾,他領着數萬將士,來到黃河邊一個叫板泉(河北懷來)的地方,與同樣大的北方大部落隊伍對峙着,兩軍一觸即發,殺得是昏天黑地,屍橫遍野,雙方死亡的將士屍體,阻斷了河流。

天性善良的炎帝神農,看着衆多的家鄉子弟戰死他鄉,心痛萬分,不願繼續打下去了,就主動與北方首領議和,甘願退居南方,領導部落聯盟的子民們休養生息。

神農回到烈山(現在稱九龍山),看見到處都是因傷感染的將士,因染“疫疾”而病倒的鄉親,就連自己母親安也病臥在牀,吃不下飯,眼睛看不清東西,神農心痛萬分。他決心尋找能治這些因傷感染的將士,因染疫疾而病倒的鄉親們,與自己母親病痛的藥物。

聽說大山裏有仙草能治百病,神農將南方部落聯盟中事務按排給部下管理,他自己擰着藍子,領着幾個士兵跑到九龍山上去尋找。在還沒有文字記載,沒有人指教的情況下,神農只能靠自己親口嘗的原始辦法來鑑別,他將口嘗後,味道甘甜,食後精神大振的藥草或果實如大棗,甘草等裝進一個藍子;而將口嘗後,覺得味道苦澀難嚥,吞進腹內感覺不舒服的藥草如馬鞭草,黃蒿等放進另一個藍子。一次,神農正在嘗一種開黃花的小草時,一隻毒蟲在他的手背上叮了一口,他感覺又癢又痛,而且迅速紅腫起來,情急之下,他就將口中嚼爛的花小草渣吐在手背癢痛處,不一會,患處就不痛不癢了,而且紅腫也明顯消退,精明的神農意識到這種小草有很好的解毒,消腫,止痛癢的作用,就讓隨從們扯了幾籃子開黃花的小草,拿回部落聯盟住地,讓受傷的士兵們將此草嚼爛後敷於患處,感染的傷口沒幾天就痊了,而那些悄悄吞食這種小草的傷兵,傷口好得更快,這讓神農意識到:藥物內服配合外用,能明顯提高藥物治病效果。這種開黃花的小草就是人們都熟悉的蒲公英,又名黃花苗。神農又將這種蒲公英讓那些感染疫疾的人們食用,也獲得一定效果。就連他母親的紅眼病,吃了一些蒲公英後,也有明顯好轉。

爲了尋找到更多有效的藥草,也爲了尋找到人們傳說的仙草,神農就揹着尚未痊的母親,帶着家人與部分隨從,沿九龍山向西尋找。他們走啊走,經過數十日的艱難拔涉,他們來到一個很高很大的山前的溪水旁停了下來,搭好草棚,讓母親與衆家人及隨從住下,這裏就是現在稱之爲“神農架”的地方,這個山前溪水流淌的地方叫神農溪。

神農架是一片比九龍山大很多的羣山,這裏的藥草也比九龍山多。神農他爲了尋找到治病的“仙草”,仍然靠自己親口嘗來鑑別,在天天嘗藥時,常常碰到吃進含毒藥物後,心裏難受得在地上打,一次正在痛苦無奈時,碰到一株含有香氣的小樹,使自己輕鬆許多,敏銳的觀察力告訴他:這種藥可能有解毒作用,他迅速扯下這種小樹的葉子,放在口中嚼爛後吞進肚內,就感覺有東西在腸子中流動,似乎在檢查什麼,不久便將腸內的毒物洗滌得乾乾淨淨,全身感覺舒服很多,於是,神農就稱這種小樹葉叫“查葉”,後來有了文字記載後,將”查葉”寫成“茶葉”,史書(淮南子. 修務訓)上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命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葉而解。”

神農決心發掘出更多有用的藥草,就往深山裏找尋,爬山涉水,餐風宿露,吃盡了苦頭。有一天,神農在山澗採藥,突遭大雨,全身淋得透溼,加至又累又餓,一向剛強的神農病倒了,他躺在山洞裏石板上,惡寒發熱,頭痛身疼,胸悶作嘔,食慾不振,以爲自己快要死了,口渴難奈的他爬起來,想下山找水喝,誰知地溼路滑,一腳踏空,身體就向山下滑去,匆忙中,神農抓往一把粗杆草,才使自己停止下滑,免墜深淵。神農站起來,細看着救他性命的粗杆草,忽然看見粗杆草旁邊露出兩塊黃色的塊根,就彎身拿起來搽乾淨放在口中咬起來,當這種塊根辛辛的,辣辣的,帶有一些香氣的汁液進入腹中後,他感覺身出微汗,燒退身爽,精神大振,胃口大開。神農將這種既救了他性命,又治好他的病的粗杆草的塊根以他的姓氏命名叫“生薑”,寓意是這種草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神農回到神農溪邊住棚時,見母親在住棚不遠的山坡上摘一種黃色的`花,“娘,你的眼睛看不清,還走這麼遠摘花呀?”孝順的神農接過母親手中的籃子說道。l

“我的眼腈自吃了這種花後,現在看東西明亮了,眼也消退了。” 神農母親高興的說道。神農撐開其母親的眼瞼看了看,高興的說道:“謝謝娘又幫我發現一種藥。” 神農將這種花起名叫明目花,後來醫書又將這種花寫成菊花。

神農辨認中草藥的腳步並沒停止,爲了儘可能減少自己嘗藥中毒的次數與程度,神農就將採來的草藥拿回家讓圈養的豬,狗,牛,羊吃,看看有無中毒反應,若無異常反應,自已才親口嘗,他將嘗藥後無劇烈的麻,辣,口燒,腹痛等異常反應的藥草,裝入一個長長的籃子裏,叫做藥;若嘗後有明顯的不適反應的藥草放入一個園園的籃子,叫毒草,並將這些藥草種植在百草園中,讓子民們學會辨識與種植。神農將這些用自己身體甚至生命親身體驗出來的經驗一一告訴部落的人們,讓人們有所避就,從而大大減少了疾病對人們的困擾。

神農在辨識藥草的過程中,發現藥味與藥物的作用有很大關聯,如甜味藥有一定補性,如甘草,紅棗吃後,能使人興奮,精神充沛,體力倍增;苦味藥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如野菊花,蒲公英能治眼睛紅腫,咽喉腫大,皮膚生瘡等火症;酸味藥有收斂止瀉作用,如馬齒莧,酸漿草能治腹瀉;辛味藥有發散解表的作用如生薑,大蔥能發散因感受寒溼之氣而得的頭痛發熱等風寒感冒之症。

神農探索中草藥的腳步越來越寬,跑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一天,他來到茶鄉白鹿原(現今的湖南炎陵縣),見有很多茶樹,非常高興,他一邊摘吃茶葉,一邊往山中走,來到山凹裏,看見一棵腐朽的大樹邊長着許許多多開黃花的小草,他就習慣地扯了兩棵草放口中嚼了起來,也許是他吃了許多能使人興奮的茶葉的緣故,他沒像往常一樣,將帶黃花的藥草放口中少嚼一點,再根據其辛,辣,麻,酸,甜,苦等味初步辨別藥性,然後再將其餵食羊,狗,豬等動物進行觀察,而是將帶黃花的的野草嚼爛後,不經意的下肚中。誰知這種小草奇毒無比,藥汁吞進腹中後,就覺肝腸寸斷,腹痛難忍,頭昏目眩,大汗淋漓,脣黑麪紫。吃有解毒作用的茶葉也無濟於事,他自知自己大限將至,不久於人世,就急忙拉着匆忙趕來的記事官說道:“這種藥草使我肝腸寸斷,就叫斷腸草吧,它是毒藥之王,認真記住它的特徵,告訴人們千萬不要食用這種毒草了。” 說罷就昏迷過去,再也沒醒來。

神農以其勇於探索,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以親口嘗,親身體驗的形式,與以自己尊貴的生命爲代價發現的中草藥,被他的子民們以口耳相傳的形式,代代相傳,不斷髮展,直到東漢時期,有了文字記載技術,纔將這些中草藥名稱,按藥性功用分類,共記錄植物藥252種,動,礦物藥67種,合計365種記進書中。書將藥物分爲上,中,下三品:上品可常吃無毒,有身延年,祛病之功效;中品藥有小毒,有祛病與補養雙重作用,但不易久服;下品藥有瀉下作用,甚至有大毒,服用時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這書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性專著((神農草經)),也是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該書也彰顯了炎帝神農對中醫學,中藥學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