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殺神白起的名人故事範例

殺神白起的名人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中華悠悠數千年,在那片大地上不止一次動亂不堪,卻沒有一個亂世像戰國一樣名將輩出,後世之亂雖然也人才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但大多數是一個不世出的統帥加上數位政治家和陰謀家,比如楚漢,就是一個韓信算的是名將,而且是千年難遇的名將,劉邦御人之術少人比擬,張良其智謀可望不可即、謂之謀聖,蕭何是個值得擁有的宰輔,陳平善於出奇,項羽數千年就這一個、成也王、敗也王。再比如三國,三國名將我認爲就一個周瑜,還英年早逝,至於其他的,在其他方面或許堪稱一流,但在軍事方面確實算不上名將,曹操在政治和陰謀方面堪稱大師,諸葛亮在內政方面同時代首屈一指,關羽是道德至上便成聖,司馬懿各個方面均馬馬虎虎、算不上一流,孫權一代梟雄自然不算名將。

殺神白起的名人故事

戰國,名將雖然也是稀缺物種,但絕不是像後來一樣幾近滅種,吳起自不必說,與春秋孫子齊名,合稱孫吳,孫臏用兵在於攻其必救,樂毅以弱制強直取強齊,廉頗與趙奢聯手,連虎狼之師的秦軍也羞愧,李牧北擊匈奴的戰績或許只有西漢名將霍去病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王翦自不必說、東方六國除弱韓其餘均亡於王翦與其子之手,這些均可稱名將,但是我今天不說這些統帥,我想我不說想必大家也猜到了,戰國還有一個名將,他的名字讓六國從上到下的膽寒,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以說他真的是不敗的代言人,大家掌聲有請我們的主人公白起登場。

白起,秦國人,關於他的事蹟想必大家都瞭解,秦趙長平之戰更是耳熟能詳,大家不知是否對那四十萬人有沒有概念,四十萬對於現在來說可能算不上多,在當時可要不得,這四十萬只是坑殺,還有戰死、投降等,總數恐怕不少於四十五萬,而當時趙國多少人呢,據梁啓超統計大約三百五十萬,算術再不好的我也知道這是什麼概念,有人說不就總人口的近八分之一嗎?那我就好好算算,三百五十萬,大約一百二十萬戶人家,按一家一個勞動力,就一百二十萬人,但一百二十萬不能全部徵兵,取一半,也就是六十萬,一下死了四十五萬,這個損失不可謂不大,對趙國這是致命的打擊,對白起這是最後一戰。

關於白起的記載,史書重點着墨於他成名後與諸國征戰,對於他的早年可以說隻字不提,但史記上說他是從士兵開始做起,到左庶長,遷左更,升大良造,後封武安君。雖然他是秦國公族,但只是個破敗的公孫,幼年想必不會比那個韓國破敗的貴族好多少,只是後面的發展和那個破敗的貴族卻驚人的相似,他們都遇到了伯樂,都侍奉一個可以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軍事才能,最後都因爲功高震主而被殘忍殺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亦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所幸那個畸形的時代過去了,那就讓我們朝美好的未來前進。

大家來看看白起的戰績:十五歲從軍,因屢建奇功被權臣穰侯魏冉帶在左右,刻意培養。前295年,白起攻打楚國,斬敵首二十四萬,淹死數十萬。前274年,與三晉作戰,斬敵首十三萬,溺斃二萬人。加上後來的長平之戰,至少四十五萬。合起來直接死於白起之手的列國將士不低於百萬,有人做過統計,戰國戰死的軍士二百多萬,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屠夫。

難道白起真是個屠夫?我想不是的,在白起之前,秦國沒有出過可以挑大樑的戰將與統帥,但是自秦孝公便開始謀劃天下,但是苦於沒有國力與軍事天才,才把王途霸業匿藏於心,但不代表秦國安於現狀,先用商鞅變法,秦國國力大大增強,再用張儀西取巴蜀,奪取天下糧倉,爲以後解除後顧之憂,後用範睢近攻遠交,可以說白起之前,秦國是賢相時代或者說是蓄力時代,白起的出現秦國國君一定是歡喜的',原因無他,兼併天下有了希望,要想兼併天下不能像以前一樣小打小鬧,更不能像以前一樣把俘虜的士兵還回去,因爲秦昭王知道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亦是死灰復燃的希望,但是這個時候六國還不像後來嬴政時弱不可擊,如果滅了一個難保其他國家不聯合制秦,所以此時秦國有一個大膽的戰略,儘自己最大的能量去殲滅六國的有生力量,於是白起的軍事天才加上秦昭王的戰略便成就了白起“人屠”之名,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白起的死最主要的原因或許不是功高震主,白起的死根本就是一招死無對證的妙棋,秦昭王的命令是直接傳達給白起的,所以說斬殺降敵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而白起是直接操作,白起一死,便死無對證,一切的一切罪責便坐實在白起頭上,而當時白起已無心再征戰殺場,白起你就成全寡人吧。

白起之後,秦國就到了戰將時代或者說兼併時代,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當年的部下王翦,而王翦的任務與白起相鋪相成,六國的戰力已被他打的殘破不堪,這個時候正是攻城略地的好時候,一來六國沒時間恢復,別一方面六國還沉浸在白起的餘威中,既是六國聯合也敵不過百萬虎狼之師了,只是武力可以建國,卻不可以治國,正所謂,亡六國者,非秦也,亡秦者,秦也,前車之事,望後世鑑之。

回到那場使白起留名千古的長平之戰,白起的對手是誰呢,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說的是他,我們現在淡淡是否如此,其實趙括就打過一場仗,而且敗給了他必敗的人手下,是誰說他紙上談兵呢,他父親,都說知子莫若父,李世民既然知道他兒子後來會那樣,爲啥還把皇位傳給李治,朱元璋既然知道朱棣會謀反,爲何不做防備,可見這句話也不都是對的,那麼紙上談兵本身就是一個誤導,而誤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趙括和其父談論兵法時,把打仗說的很輕鬆,但是我們要注意後面一句每一次趙括都把其父說的啞口無言,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結論,趙括是有真才實學的,從後面的長平之戰來看,趙括是攻擊型將領,而趙國的三大主帥除了在北方防範匈奴的李牧都是防禦型統帥(李牧後來對上王翦也是防禦型的),所以我猜測趙奢不是不知道趙括是個不可多得的戰將,只是迫於趙國的實力、和基於保護兒子,便出此下策,護犢之情人人有之,有人說了,那也不能說趙括就不是馬謖一樣的人啊,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

前面說過白起是不敗的代言人,爲什麼呢?不敗的統帥不是沒有,戰國初期的吳起也沒敗過,趙國的李牧也沒敗過,吳起確實沒敗過,但是其人品有問題,殺妻換相,爲人所不齒,那有人說了,白起殺的人比吳起要多得多吧,是,我不否認,但是白起那是國家行爲,吳起那是個人行爲,吳起在中國軍事史上的地位既是是白起、韓信這樣不世出的統帥也無法撼動的,李牧與六國軍隊接觸不是很多,他被稱爲名將除了北方戰事,就是能帶着趙國殘餘力量與王翦相持不下,算是不敗的。後來的也有不敗的,楚漢的韓信,西漢的霍去病,韓信征戰十餘年而平天下,霍去病十七歲領兵打仗,到死歷時七年,而白起領兵三十七年,七十餘戰,無一敗績,更難得可貴的是,每次都是以弱勝強切都是殲滅戰,所以他不但是不敗的,還是常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