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魏新歸依北大的方正的名人故事範例

魏新歸依北大的方正的名人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魏新,原方正集團董事長。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管理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財務部副部長、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魏新歸依北大的方正的名人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魏新歸依北大的方正的名人故事

對於未來的產業方向,魏新給出了一個相當清晰的答案:“北大有的我們都可能會做,北大沒有的我們堅決不做

時值新年,魏新任董事長的北大方正集團——中國最大的校辦高科技企業,在專業多元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方正的掌門人魏新被稱爲是“校園資本家”。在接受《財經時報》採訪時,魏新重申了方正集團二元化戰略,即IT和醫療醫藥兩大主業戰略。

2001年,魏新出任時局艱難的方正集團董事長。現在他掌握下的方正集團,從一個“單一技術”的校園企業變成全國排行前列的校企航母。

專業修煉

方正集團的裝修被認爲是北大校企中的“豪華版”。對此,魏新自有他的解釋。他說,公司有兩種,一種是給別人投資的公司,另一種是拿別人的錢幹事的公司。

拿別人錢幹活的公司,因爲投資者不希望把錢花在“面子”上,需要你精打細算,所以辦公環境比較“經濟、實用”。但是投資型的公司爲了顯示其實力,一般都比較注重形象。方正是一家高科技的企業集團,集團公司是投資型企業,所以在選擇裝修方式時,也就遵循了國際上的“行規”。

作爲投資控股型的企業家,大多會選擇進入高增長行業週期,在產業週期性的此消彼漲中,尋找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利潤空間。有限多元化選擇是他們的一條必然路徑。魏新自2001年進入北大方正後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專業化與有限多元化間保持平衡。

目前,由北京大學1986年投資創辦的北大方正集團的多元化已經從跨越4個產業領域,即IT、醫藥醫療,鋼鐵和金融業之間遊走,轉而爲專注IT和醫藥醫療。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來說,多元化既是餡餅,也是陷阱。四處出擊而失敗的“XX系”例子俯拾皆是。

GE作爲多元化戰略當之無愧的典範,被無數企業家頂禮膜拜。傑克·韋爾奇這位世界級經理人竟然維持了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巨人歷年而不倒,而且其各個行業還都做得可圈可點,這可以說是世界職業經理人都欲超越的標杆。

魏新以他的經濟學者身份,使他在韋爾奇式的道路上似乎能比其他人能夠走得更遠。

魏新履新之時,方正科技業務停滯,人心浮動。此時進行四處投資的多元化需要很多理由,更需要堅強的意志和高級抗壓力的神經。魏新以5年軍旅的生涯練就的意志力推行了他的戰略意圖。

國內很多進行多元化的企業,最後都無一例外遭遇資金瓶頸,蓋其未能掌握韋氏真諦,完美調和多元和專業這個矛盾。

精耕細作

方正的背景、運氣加上魏新的學者式謹慎,使得方正在這幾年的有限多元化過程中,並沒有遭遇資金問題。

魏新帶領方正進入鋼鐵業、製藥業和金融業,並不是要在這個行業做成最好,只是要將手裏的資金產生儘量大的增值,並調整財務基礎和資產收入結構。當經濟波動的時候,不至於使集團財務波動太大,能使方正避免遭受高科技企業慣於遭遇的高風險。

2003年方正收購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蘇鋼),本來是爲了企業的財務融資而獲取“鋼筋水泥”的資產,但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決定只生產特種鋼之後,僅僅過了一年就開始盈利,給方正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在過去的兩年中,由於國內鋼鐵業的繁榮,鋼價上漲,方正從鋼鐵上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而當年的浙江證券(現在已經更名爲“方正證券”),核心客戶資產都相當可觀,已經剝離了虧損業務,而且所謂的鉅額罰款最後實際上並未執行。所以,方正證券也在一年後實現盈利,實際上是一個餡餅。

而從今年開始,方正已經確定暫時從鋼鐵和金融這兩個領域淡出,IT和醫藥醫療爲未來中期內的主業,開始潛心二元化戰略。

在鋼鐵和金融業,北大方正雖然仍繼續維持產業立足點,但是主要精力已經轉移到IT和醫療醫藥產業的專業化發展上來。

IT和醫療醫藥產業都是需求龐大,發展前景光明的行業,每個行業都可以支持數個世界級的公司。要在這兩個領域進行多元化,必須做到專業化,佔據一個堅固的陣地,否則不是耗盡企業資源卻不得增長,就是在未來的行業整合中被吃掉。

魏新在醫藥醫療行業產業鏈整合上的構思,以及整合所需的龐大資金,恐怕意味着方正至少在未來5年內不會考慮其他產業的擴張問題。現在,魏新的任務就是精耕細作。

核心技術

魏新是最早提出防止中國產生“拉美化”傾向的命題的企業家。他注意到,在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之前,其實第一次的中心轉移是轉到南美國家,隨着南美國家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再次轉移,由於沒有自主創新的技術,南美國家的發展陷入困境,魏新指出,20年、30年以後,中國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爲此,魏新始終將技術上的“自主創新”作爲方正的立業之本。

一說到方正,人們都會想到其賴以起家的王牌技術——王選教授的激光照排技術,這個技術目前在中國和國際華文出版市場上佔有率還是相當高。激光照排的產業應用爲方正集團提供了十幾億元利潤,奠定了方正的軟件產業基礎。

作爲經濟學者,魏新試圖窮盡這個技術的發展潛力,物盡其用,在網絡時代贏得先機。他看準的就是技術創新。

早先的激光照排技術完全是靠政府的大量投入,如今,方正成爲一個獨立的企業,魏新爲了獲得研發資金,四處奔走,甚至給政府上報告,力陳政府投資技術創新的重大意義。

繼王選教授的激光照排技術之後,北大方正歷時5年研發,有了新一代的自主創新成果:數字版權保護技術(DRM)。

這種技術可以保護網絡上的知識產權,使得文件的複製和傳輸可控制。版權保護技術是網絡出版的核心技術,這種技術在網絡出版業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在電子政務上的運用也很多。魏新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採用方正的軟件,只要有一份政府機關電腦上傳出的文檔,方正就可以確定其來源和路徑。

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科技發展方向決定了這些技術的市場化仍然存在巨大空間。如今,新聞出版領域的技術佔據了國內85%以上的市場份額,印刷領域的相關產品已經在海外市場頗有斬獲,覆蓋了亞太和歐美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率逐年提高。

魏新認爲,以前方正把激光照排技術看成一種單純的排版技術,所以在發展上受到限制;如果認識到它還是一種信息處理技術,那就海闊天空了。

現在,方正顯然是認識到這些技術在網絡經濟形態下的盈利能力,集中精力進行技術的市場化,在電子商務,出版行業,流媒體,數碼印刷行業以及數字內容和視頻業找到了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市場空間,並很快憑藉專有技術和研發優勢成爲這些細分行業的優秀玩家。

在醫藥醫療領域,方正打算把北大醫學部的研發成果引入市場,用自己的製藥公司生產新藥。在魏新眼中,北大醫學部的醫藥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本和風險都很低。

可見,方正已經不止一個核心技術,他們的'技術遍於各個產業領域,就像索尼的“微縮”理念一樣,方正是一個“高技術”理念的集團公司,魏新想在每一個領域都做到“高科技”的標準。

背靠北大

在這個看似“不可能任務”的後面,是北京大學的科研力量。北大作爲方正的控股股東,是方正企業戰略的核心,更是魏新戰略擴張的根本資源。

憑藉北大的計算機科研力量,方正不僅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還形成了方正的自主研發中心;現在,方正依託北大資源,通過旗下製藥企業加速新藥的研發成果的轉化。在醫療領域整合產業鏈,如果可以實現以研發促銷售,以醫療促醫藥,這個產業鏈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可持續發展。

對於未來的產業方向,魏新給出了一個相當清晰的答案:“北大有的我們都可能會做,北大沒有的我們堅決不做。”

而衆所周知,北大是一個綜合型高等學府,各種專業,學院應有盡有,還在不斷開設新的專業。可見,魏新根本不想限制方正未來的可能性,或者,作爲企業家,他是想充分窮盡北大對於方正的可能性,揹着北大上戰場。

這其中,方正集團涉足的就有化工和稀土行業,環保行業等比較有發展前景的部門。或者,一旦方正專業穩固,留出餘力,三年五載以後會在這些行業大興土木一番也未可知。

技工貿模式中,技是根本因素,這一個認知始終流淌在方正的血液裏。所以,魏新纔會承上啓下,堅持要做北大的方正,堅持以北大作爲依歸。

魏新曾將自己定位於做“造鐘人”,努力將方正打造成一個走得準的“時鐘”。

魏新

北京大學教授。現任方正集團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教育學碩士。

1992年起任教北大,作教育經濟學和財政的研究,擔任高教所常務副所長,稍後又兼任學校財務部副部長和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的工作;1999年起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

1999年加入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曾任副董事長,對集團業務及管理架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整合。2001年6月擔任方正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在主業PC競爭激烈的大勢下,推出新的管理架構和運營模式,使方正電腦業績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