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爲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1

有一年,晉國發生了災荒,糧食減產很嚴重。

晉惠公派人向秦國借糧,秦穆公很爽快地答應了,他派出船隊,運了很多糧食到晉國去。

到了第二年,秦國也遭了大災荒,而這年晉國卻獲得了大豐收。

於是秦穆公也派人向晉國借糧,但是秦穆公的使者到了晉國卻沒有借到糧食,晉惠公不願意幫助秦國。

秦穆公和大臣們見晉惠公這麼忘恩負義,都非常氣憤。

於是,在公元前645年,秦國和晉國之間終於發生了戰爭

晉惠公派人去向秦穆公下戰書,秦穆公回答說:“當初,你要當國君,我就幫助你當上了國君;你要借糧食,我就給了你糧食;如今你要打仗,我怎麼能不答應呢!”兩國軍隊交戰以後,秦軍勇猛無比,晉軍潰敗不止。

晉惠公有些着急,就問大夫慶鄭:“秦軍勢不可當,怎麼辦呢?”慶鄭也對晉惠公忘恩負義的行爲十分不滿,認爲晉惠公是個不講信義的人,這時見晉惠公問他,就很不客氣地說:“是大王自己叫他們打過來的,我有什麼辦法!”晉惠公聽了,惱羞成怒,就決定親自率軍作戰。

古人作戰時,主帥的戰車右邊的人選是非常重要的,本來晉惠公右邊的應該是慶鄭,但晉惠公不再重用他,而是讓另一名大臣站在他的右邊,還叫人給他的戰車套上剛從鄭國弄來的駿馬。

慶鄭在一旁看到,忍不住說道:“打仗的時候,一定要用本國的馬駕車,因爲本國的馬熟悉水土,又知道主人的心思,指揮起來纔會得心應手。

如果用外來的新馬,對主人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很難配合一致。

到作戰的時候,它一旦受驚,就會失去常態,不聽主人的號令。

到那時,它的鼻子就會亂噴氣,周身血脈亂涌,看上去很強悍,實際上很虛弱,中看不中用。

到時候弄得進也不行,退也不行,大王肯定會後悔的!”最後的結果正如慶鄭所料,從鄭國弄來的馬果真不聽晉惠公的命令,竟把晉惠公拉到泥沼裏去了,晉惠公被秦軍俘虜了。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2

春秋時代的晉獻公死後,晉公子夷吾結束逃亡生活,回到晉國繼承王位當上了國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經答應過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夠有機會回國當上國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鎮割讓給秦國,當作救命之恩。可是,當上國君之後的夷吾並沒有實現諾言。

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晉惠公也沒有伸出援手幫助秦國,秦穆公爲此懷恨在心。後來,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很快就打到晉國的一個城鎮,爲了抵抗強大的秦軍,晉惠公親自領兵反抗。他下令拉戰車的馬,一定要用鄭國的駿馬。有位大臣看到,連忙對晉惠公說:“鄭國的馬看起來雖然很強壯,但是實際上卻很虛弱,打起仗來一緊張就會不聽指揮。

到那時,進退不得,大王還是不要做此決定吧!”但是晉惠公一點都不願意聽大臣的勸告,果然,沒多久晉惠公的馬車就不聽指揮,而晉惠公一下就被秦軍捉住,當了俘虜,晉國因此而大敗。

托爾(Thor,古諾爾斯語:Tórr,也譯爲索爾),日耳曼地區稱他多納爾(Donar),是北歐神話中負責掌管戰爭與農業的神。索爾的職責是保護諸神國度的安全與在人間巡視農作,北歐人相傳每當雷雨交加時,就是索爾乘坐馬車出來巡視,因此稱呼索爾爲“雷神”。另外,索爾的勇敢善戰在諸神與巨人間是非常有名的,索爾的力量相當巨大。在神話中甚至可以獨自挑戰巨人羣,每當諸神被巨人們欺負或者攻擊時,只要索爾一站出來立刻就讓巨人族知難而退。除了索爾本身力量強大之外,“妙爾尼爾”(雷神之錘)更是讓索爾所向無敵的寶貴武器,因此與諸神敵對的巨人族們相當畏懼索爾,只要索爾在諸神的一天巨人們幾乎不敢對諸神們輕舉妄動。

托爾的母親是嬌德(Jord。大地),妻子是希芙,生父則衆說紛紜。大多數的人認爲托爾是奧丁之子,但這樣的觀點也是很讓人存疑的。大約西元一世紀時,托爾的地位比奧丁還高,在北歐的第一聖地魯薩拉神殿中,托爾的雕像就立在神殿正中央,兩邊則是奧丁(Odin)和弗雷(Freyr)。有時候,托爾也被尊爲希臘神話中的宙斯。而在日耳曼人的習俗中,托爾的日子是一星期最重要的星期四,日耳曼人都在星期四舉行會議,所以托爾同時也是會議和契約的守護神。

而同爲戰爭之神的托爾和奧丁,是什麼時候互換了地位?可以這麼說,托爾是古老農業社會的神,他是古老戰神,同時也掌管和農業息息相關的氣候,手中的雷神之錘有祝福婚姻、生產、復活和安撫亡靈等力量,而托爾本人帶給人的`印象是強大的、正直講信義的。這是農民的形象,是早期農耕社會中的表現。

而奧丁則是貴族的戰神,他是參謀、詩人、知識分子。同時他也是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神。再看北歐的歷史,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崩潰後,人們離開土地航向海洋,追求權利、財富與冒險。隨着海盜的時代來臨,奧丁的地位漸漸的擡高了。而《新艾達經》的作者史洛裏更是在作品中大力吹捧奧丁,這可能和奧丁同時也是詩歌之神的身份有關。於是,托爾的地位下滑,而奧丁從中竄起。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3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夷吾曾經在外過了一段流亡生活。在秦國時,他曾經答應過秦穆公,如果將來能夠回國當上國君,一定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

後來,夷吾真的回到晉國繼承王位當上了國君,這就是晉惠公。可是他並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晉惠公也沒有向秦國施以援助。秦穆公爲此懷恨在心,便出兵攻打晉國。晉惠公帶領軍隊前往迎戰,不料卻吃了三次敗仗。當秦軍深入晉國時,晉惠公叫人給他的戰車套上鄭國出產的名馬前去打仗。

大夫慶鄭勸阻說:“自古以來,打仗必須用本國的好馬。因爲它土生土長,熟悉道路,聽從主人使喚。現在,您乘外國的馬去迎戰敵人,是不合適的。因爲這樣的馬一旦遇到意外,就會因爲驚懼而使呼吸和血液循環加快,狂躁不安,從而變得不聽使喚。從外表上看雖然很強壯,可實際上已經十分衰弱了。(原文是:‘外強中乾。’)要進不能進,要退不能退,那個時候再後悔,可就晚了啊。”

可是晉惠公根本聽不進去,仍然一意孤行。戰鬥開始後不久,晉惠公的車馬便開始四處亂跑,結果陷入泥濘之中,進退不得。晉惠公就這樣被秦軍毫不費力地俘虜了。

後來,人們引用“外強中乾”來表示外表好像很強大,內部卻很空虛和脆弱,多用於貶義。幹,枯竭。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4

秦晉之戰,晉惠公要使用鄭國送的戰馬,結果大敗。這個成語形容外表強大,實際內部力量空虛。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自古以來,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因爲它土生土長,熟悉道路,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不好駕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原文是‘外強中乾’),怎麼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

戰鬥打響後,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很快陷入泥濘,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慶鄭所說的“外強中乾”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成語。“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間,內部;“幹”是乾枯、空虛。用來形容外表強大、實際上內部力量空虛。

和這近似的成語有“色厲內荏”。“色”是臉上的神色;“厲”是兇猛;“荏”是軟弱。這句成語是說外表強硬而內心膽怯。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5

慶鄭,晉惠公手下的一位謀士。春秋時代秦國攻打晉國一連三仗獲勝,秦國的軍隊乘勝進入了晉國的陣地,晉國形勢危急。晉惠公決心親自出徵,抵抗秦軍,於是便叫人給他的戰車上套上鄭國出產的名馬,此種馬高大強壯,他以爲用此馬出征,有利於戰事。在一旁的慶鄭知道了初中,勸阻他說:古代有祭袍活動或打這樣的大仗,一定要用本國產的馬,因爲本國的馬在本國的國土長大,熟悉本國的水土,懂得本國人的心,因而它聽從本國人的使喚,而且它熟悉本國的道路,所以用它套車,不會不順從你的意志。晉惠公聽了,並不以爲然。

只聽慶鄭繼續說道:現在你改用鄭國的馬,你不熟悉它的性情,這太危險了,此馬又高又大,又很強壯,但一旦受驚,就會變得難以駕馭。此馬驚恐緊張,血管膨脹,呼吸急促。外貌雖很強壯,但內部已氣虛力竭了,若發生這樣的事,後果不堪設想,那時,要進進不得,要退退不得,後悔也晚了。可是,晉惠公還是沒有接受慶鄭的勸告,一意孤行,套上鄭國的馬出征了。不久,秦晉兩國的軍隊在韓地交戰,戰鬥十分激烈。正在此時。晉惠公的戰車所套的馬,陷入了泥濘之中,戰馬受驚,狂嘶亂叫,拼命掙扎,越陷越深,進退不得,晉軍因此大敗,晉惠公也成了秦國的俘虜。

古代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6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 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 "自古以來, 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 因爲它土生土長, 熟悉道路, 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 不好駕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怎麼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戰鬥打響後, 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 很快陷入泥濘, 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 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