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通用100個)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通用100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通用100個)

1、邯鄲學步: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2、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4、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爲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5、亡羊補牢: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6、毛遂自薦: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7、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8、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9、葉公好龍: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10、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11、濫竽充數: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裏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12、完壁歸趙: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13、緣木求魚: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14、鷸蚌相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15、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16、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17、打草驚蛇:打草驚了草裏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18、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19、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20、黔驢技窮: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21、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22、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23、懸樑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24、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25、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26、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27、金雞獨立:指獨腿站立的一種武術姿勢。後也指用一足站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微長。”

28、呆若木雞: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9、雞鳴而起:雞叫時就起牀。形容勤奮不怠。《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

30、鶴立雞羣:像鶴站在雞羣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羣人裏顯得很突出。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

31、雞飛蛋打:雞飛走了,蛋打破了。比喻兩頭落空,一無所得。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32、雞口牛後: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33、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現在形容彼此不瞭解,不互通音訊。《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4、無價之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35、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36、有名無實: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37、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38、以管窺天: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裏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39、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40、羽毛未豐: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41、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42、異軍突起: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現。

43、以強凌弱:仗着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

44、飲醇自醉:醇:濃酒。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45、一鳴驚人: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46、有備無患: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47、休慼相關: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48、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49、一髮千鈞:發:頭髮;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髮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50、亡羊補牢: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51、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52、一鼓作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53、危如累卵: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54、爲虎作倀: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55、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56、言過其實:言:語言;過:超過;實:實際。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57、夜郎自大: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58、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裏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59、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60、以卵擊石: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61、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時國都所在地的行政長官。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62、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63、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64、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爲我主義。後形容爲人非常吝嗇自私。

65、與虎謀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66、先發制人: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67、無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爲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68、約法三章: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69、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70、魚目混珠: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71、予取予求:予:我。原指從我這裏取,從我這裏求(財物)。後指任意索取。

72、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

73、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74、有腳陽春: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讚好官的話。

75、一敗塗地: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76、一錢不值:一個銅錢都不值。比喻毫無價值。

77、未雨綢繆: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78、五色無主: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79、以貌取人: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80、先聲奪人: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81、萬死不辭: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82、一揮而就: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83、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舉一反三】:反:推及,推論。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班門弄斧】:班:魯班,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於使用斧頭砍削木器,所以人們認爲在他的門前舞弄斧頭是不自量力的行爲。明代詩人梅之渙譏諷在李白墓前題詩的人,寫過這樣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囫圇吞棗】:囫圇:完整,整個兒。多用來比喻學習時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籠統地全部接受。從前,有個人在路上邊走邊吃梨。這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醫生。醫生對他說;“吃梨對牙齒有好處,卻會傷脾。”那人從口袋裏掏出幾顆棗,問道:“那麼吃棗呢?”醫生說:“棗補脾,可是會傷害牙齒。”那人說:“我有辦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說完,他把棗一口吞了下去。

87、按圖索驥

88、掩耳盜鈴

89、杞人憂天

90、夜郎自大

91、揠苗助長

92、邯鄲學步

93、刻舟求劍

94、杯弓蛇影

95、鄭人買履

96、守株待兔

97、濫竽充數

98、亡羊補牢

99、南轅北轍

100、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