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 《老子校釋》第六章大綱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雲:‘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雲:民莫不穀。毛傳並......

  • 《抱朴子內篇》葛洪撰述書目表大綱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抱朴子內篇序。抱朴子外篇自敘。隋志作二十一卷。今存。抱朴子外篇五十卷自敘。隋志作三十卷,並雲樑有五十一卷。今存。碑頌詩賦百卷自敘。晉書本傳頌作誄。仙苑編珠引陳馬樞道學傳同。軍書檄移章表箋......

  • 《文子》上德大綱 老子〔文子〕曰: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接亂。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老子學於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因川,觀影而知持後,故聖人虛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燎後者處上。老子〔......

  • 《抱朴子內篇》卷二十 袪惑 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於合浦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荊山之岫,不得連城之尺璧也。承師問道,不得其人,委去則遲遲冀於有獲,守之則終已竟無所成,虛費事妨功,後雖痛悔,亦不及已。世閒淺近之事,猶不可坐知,況神仙之事乎?雖......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釋文:積,謂積滯不通。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宣雲:神與化俱。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宣雲:至誠無息。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釋文:六通,陰、陽、風、雨、晦、......

  • 《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 德充於內,自有形外之符驗也。魯有兀者王駘,李雲:刖足曰兀。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郭雲:弟子多少敵孔子。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釋文:常季,或雲:孔子弟子。或雲:魯賢人。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弟......

  • 《莊子》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則陽遊於楚,夷節言之於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閱休奚爲者邪?曰:冬則戳鱉於江,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曰:‘此予宅也。’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

  • 《莊子》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大綱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

  • 《莊子集解》內篇第二齊物論大綱 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齊一視之,不必致辯,守道而已。蘇輿雲:天下之至紛,莫如物論。是非太明,足以累心。故視天下之言,如天籟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自然,而一無與於我。然後忘彼是,渾成毀,平尊隸,均物我,外形骸,遺生死,求其真宰,照以本明,遊心......

  • 《列子》力命第六 力謂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於物,而物慾比朕?力曰:壽夭、窮達、貴賤、貧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顏淵之纔不出衆人之下,而壽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於陳,蔡;殷紂之行,不出三仁......

  • 《老子校釋》第二章大綱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下句作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彭耜曰:達真、清源‘皆知善之為善’上,並有‘天下’二字。範應元本同,範注云:古本。又論語集解......

  • 道家思想無爲而治大綱 無爲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爲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道家思想無爲而治的意義是什麼?道家思想:無爲而治篇一老子曰:“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無爲而治”......

  • 《列子集釋》卷第六 力命篇大綱 〔注〕命者,必然之期,素定之分也。雖此事未驗,而此理已然。若以壽夭存於御養,窮達係於智力,此惑於天理也。〔解〕命者,必定之分,非力不成;力者,進取之力,非命不就。有其命者必資其力,有其力者或副其命。亦有力之不能致者,無命也;......

  • 《莊子》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

  • 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大綱 在《論語·憲問》篇裏有着這樣的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曾遇到許多“避世”的“隱者”。這些隱者嘲笑孔子一心濟世,但都歸於徒然。隱者們大多遠離世俗,遁跡山林,欲潔其身,在遁世之後,還爲他們的生活方式歸結了一套道理,而他們所......

  • 《老子校釋》第十七章大綱 太上,下知有之;謙之案: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鄭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報。老子所雲,正指太古至治之極,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相忘於無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紀昀曰:‘下',永樂大典作‘不'......

  • 《抱朴子內篇》卷四 金丹 抱朴子曰:餘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爲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往者上國喪亂,莫不奔播四出。餘周旋徐豫荊襄江廣數州之間,閱見流移俗道士數百......

  • 《莊子》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 《列子集釋》卷第一 天瑞篇 〔注〕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羣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解〕夫羣動之物,無不以生為主。徒愛其生,不知生生之理。生化者,有形......

  • 《列子》周穆王第三大綱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化人以爲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

  • 《老子校釋》第十二章大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文次稍不同。又莊子天地篇曰:且......

  •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大綱 〔注〕夫事故無方,倚伏相推,言而驗之者,攝乎變通之會。〔解〕本篇去末明本,約形辯神。立事以顯真,因名以求實;然後知徇情之失道,從欲以喪真。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時,任能者不必遠害。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 《莊子》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爲而治大綱 讀罷老子的“無爲而治”的論調,爲其能在千年之前有這樣的提法而拍手叫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爲而治,歡迎閱讀。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爲而治1老子的最優選擇是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無治,蕭公權形容老子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