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文天祥的愛國故事

文天祥的愛國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號文山、浮休道人,生於公元1236年,去世於公元1283年,是南宋末年著名文人、愛國大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文天祥的愛國故事

文天祥狀元及第,此後在仕途上幾經沉浮,最終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別的不說,光說他能高中狀元,便可以知道他的確是一個有實才之人。他一生沉淪,寫下無數詩句,留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這樣寫道: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雖然古代聖人說了這樣一句話,而古時之人將聖人之言看作真言,但是能真正做到捨生取義之人,並不是很多。本文的主人公文天祥,可以算作此列。

文天祥《過零丁洋》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確是青史留名,被後世之人敬仰,成爲著名的民族英雄,忠義之人的典範。他青史留名並不是因爲他做了多少於國家有益之事,亦或者獲得了多少的成就,他之所以能留名青史便在於他舍小義而取大義,不在乎生死,而堅持了自己的心中大義。

文天祥一直都堅持抗元,這一點在南宋還沒有投降元朝之時就已經存在。當時元軍南下,進攻京師,長江上游告急,朝廷詔令天下勤王。這之前的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本來是一個身家富有,生活富足的公子哥兒,但是在聽到國家危急之時,他痛心的貶謫自己,並且將自己的'全部身家用來捐資募軍,上京勤王。當時文天祥的大半友人都勸他不要去,畢竟時局危急,打仗是一個會喪命的活計。但是文天祥卻堅持領兵抗元,表現了自己的民族大義。

後來南宋投降,文天祥被伯顏關押,在被義士救出之後,文天祥仍然堅持抗元。他率領天下義軍,在江南苦戰,擁戴小皇帝,堅持抗元鬥爭。後來文天祥被元軍所俘,元朝以高官厚祿相誘,希望他能投降元軍。除此之外,元軍還打上了親情牌。當時文天祥的妻子與女兒也被元軍所俘,在宮裏做宮女。

他的女兒給他寫了一封信,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投降,就能一家團聚,而自己的親人也不用再受到虐待。但是他放棄了家族小義,而選擇了民族大義,他給自己的女兒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此事過後,文天祥從容赴死,被押解到柴市口斬首。他的夫人爲其收斂屍首,在其衣帶中發現了他留有的話語,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衣帶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樣一個將民族大義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的人,無愧無古代君子典範。

不過文末小編要插一句,雖然文天祥堅持領兵抗元,是歷史著名的民族英雄。但是他文官出生,並不熟悉軍事,也並不擅長於打仗。所以在與元軍對抗之時,一直都是敗多勝少,而那少數的勝利還多是沒有遇見元軍主力的情況下。所以我們佩服文天祥的氣節,但是也要看到他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