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杜審言:詩聖杜甫的祖父

杜審言:詩聖杜甫的祖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何謂聖人?在中國古代的儒家哲學中,聖人指的是道德修養最爲高尚的人,正如孟子所說:“聖人,人倫之至也。”

杜審言:詩聖杜甫的祖父

千百年來,孔子被尊爲聖人,主要就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聖人”還往往用來指那些在某項學問或技藝方面的集大成者,正如《抱朴子內篇》所說:“【世人以人所尤長,衆所不及者,便謂之聖。】”

由此,中國歷史上便有了“書聖”“棋聖”“畫聖”“酒聖”“茶聖”“藥聖”等等的稱號。那麼什麼是“詩聖”呢?

顧名思義,“詩聖”指的就是在詩歌創作方面的集大成者了。而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聖”的桂冠最終落在了杜甫的頭上。

我們不禁要問了:中國詩壇羣星璀璨,特別是在唐代,更是詩人輩出,從初唐時期的“四傑”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到盛唐時期的李白、白居易、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王昌齡,再到晚唐時期的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等,其中有很多人的詩才完全可以與杜甫比肩,可是爲什麼偏偏是杜甫被奉爲了“詩聖”?

這“詩聖”的名號又是由誰最先封給杜甫的呢?更爲重要的是,是什麼樣的環境和生活經歷塑造了杜甫高尚的人格,促成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最終成爲了“詩聖”?現在,就讓我們撿拾有關杜甫及其生活時代的歷史碎片,結合詩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點點滴滴,來探求一下杜甫的成“聖”之路!

●奉儒守官 詩爲家事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杜甫出生在河南省鞏縣城東的瑤灣。他的祖籍在京兆杜陵,也就是現在陝西省西安市的南郊,故而杜甫在許多詩文中自稱“杜陵布衣”。杜甫出生的時代,整個唐朝正處在上升的時期,是一個充滿激情和進取的年代。

廣闊的疆域,繁榮的經濟,強盛的國力,使人們都有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奔逐大漠,封侯萬里,建功立業,成爲當時人們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標。在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出生於仕宦家庭的杜甫有着得天獨厚的進取動力和信心。

杜甫家族有做官的傳統,先輩們光輝的歷史使他堅守着“奉儒守官”的理想:即通過做官入仕的途徑把儒學的精神和傳統繼承下來,並且發揚光大。那麼,他的家族中究竟有哪些人會對他產生刻骨銘心的影響?

杜甫後來的那種對國計民生深切關注的情懷與這些人有什麼關係?杜甫有一個非常顯赫的祖先,那就是他的第十三世祖杜預。

杜預是西晉王朝的著名政治家,他博學多才,精通經濟、法律、天文、算學、工程水利,又以軍功、政事、學術聞名當世,可以說是個全才,對《左傳》的註解至今仍是權威的著作。杜預不僅名氣很大,而且勤於講武,注重戍守,開鑿水利工程,貫通水路漕運,功勳卓著,當時的人稱讚他:“昔之誓旅,懷經罕素。元凱文場,稱爲武庫。”(《晉書杜預傳》)

意思是說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器庫一樣,應有盡有。杜預擔任鎮南大將軍的時候,駐紮在襄陽,總督荊州諸地軍政事務,後來攻克江陵,控制整個長江上游地區,爲後來西晉滅吳奠定基礎,對三國歸於統一做了軍事上的準備,當時在南方有歌稱頌他“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功勇”。

對此,杜甫在詩中讚譽他:“尚書勳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惜別行》)談起這位祖先,杜甫心裏充滿自豪之感,而“清思漢水上,涼憶峴山巔。……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回棹》),則是杜甫在歷經顛沛流離,爲自己壯志未酬、無所建樹的慨憾之作,他心中對遠祖勳績不曾或忘。雖然相隔四百多年,但在杜甫的眼中,杜預比起那些遙不可及的古代聖人,要具體得多、實際得多,他是自己一生能夠切實追求的儒家理想的代表人物。杜甫思想裏那種對儒家理想的堅守,對國計民生的關懷,對爲官之道的執着,都與其先祖杜預有着一脈相承的關係。

杜甫的先祖之中,除了杜預,祖父杜審言也是名聲較爲顯赫的一位。杜審言是一個大詩人,他對於杜甫的影響主要在詩歌創作方面,所以杜甫常常說“詩是吾家事”。杜審言年輕時候就已經在詩歌創作上嶄露頭角,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被稱爲“文章四友”。晚年,與沈佺期、宋之問相唱和,是武則天時期最爲重要的宮廷詩人之一。他們一起創作了大量平仄協調、又合乎粘附規則並且全篇合律的詩篇,促成了五、七言律詩的成熟,成爲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

【明代胡應麟的《詩藪》中說:“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爲首倡。”】充分說明了杜審言對律詩創作的貢獻。

杜審言的詩格律嚴謹,清新雄健,他在江陰任職時所寫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一詩: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真切地描繪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並將濃厚的思鄉之情融入明秀的詩境中,高華雄渾。

【此詩被胡應麟譽爲“初唐五言律第一”(《詩藪》)。】

杜甫也爲有這樣的一個祖父而驕傲,自誇“吾祖詩冠古”。而且在《進雕賦表》中寫道:“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矣。亡祖故尚書膳部員外郎先臣審言,修文於中宗之朝,高視於藏書之府,故天下學士到於今而師之。”

杜審言在詩文方面有着很高的才能,而且確實在五言律詩的定型、成熟方面有重大的貢獻,但是他恃才傲物,簡直到了狂妄的地步。杜審言在武后時代,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史書記載當他得到武則天的提拔時竟然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他還曾對人誇口說:“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他將赫赫有名的古人不放在眼裏,認爲屈原、宋玉在他的文章面前只配做衙門的小當差,而自己的書法甚至超過王羲之的成就。在同輩面前,他更是傲慢無比,“文章四友”其一的蘇味道與杜審言同負詩名,可是杜審言卻非常瞧不起他。

杜審言幫助蘇味道起草文書,出來後即對他人說:“蘇味道必死。”聽到這話的人大吃一驚,追問原因,他傲慢地說:“見吾判,即自當羞死矣!”(《舊唐書杜審言傳》)

意思是蘇味道看見我起草的文書,一定會羞死的!更令人咋舌的是,在他臨終之時,許多著名文人以及官員來看望他,問候他,他卻對人家說:“甚爲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新唐書杜審言傳》)

意思就是說:我被造化小兒害苦了,有什麼好說的呢?但是有我在一天,就壓迫你們一天不能擡頭,現在我死了,你們應該感到很欣慰,可是我只遺憾沒有代替我的人。杜審言就是這麼一個狂到極點的人。

杜審言雖有文才,可是政治品德卻不值得讚賞,他依附諂媚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缺少文人應有的氣節。他於中宗神龍元年(705)遭貶,被流配到峯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主簿。杜甫二十九歲那一年,曾在河南洛陽附近的偃師縣首陽山修建陸渾莊,在那裏祭奠杜預,卻沒有祭奠杜審言。也許在杜甫的心目當中,他這位狂妄的祖父在人品道德方面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可以誇誇海口的也就只有文章了。

杜甫曾在詩中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宗武生日》)“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贈蜀僧閭丘師兄》)這充分說明杜審言在杜甫的心中,主要是一個詩人的地位。

儘管如此,在注重詩歌創作的盛唐時代,杜審言也是足以讓杜甫自豪的。有杜預、杜審言這樣赫赫有名的先輩的深刻影響,使杜甫擁有了政治上和文學上強大的自信力和進取心。而在杜甫的家族中,還有一些與衆不同的奇人也對杜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