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廣義國學是指中國曆代的文化傳承和學術記載,包括中國古代歷史、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狹義國學則是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代表是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1

導語:大凡大家都是要經過刻苦學習與訓練的,王獻之就是寫了十八缸水之後才成爲書法家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他的父親很喜歡他。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很小就學着父親的樣子堅持天天寫字。

有一次,王獻之正在專心練字,父親在他身後看了很長時間,他一點都沒有察覺。王羲之悄悄伸過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筆端,緊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王獻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寫字上,根本就沒有想到父親會來抓他的筆。

讓王羲之高興的是,筆並沒有從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兒子寫字時全神貫注,旁若無人,筆握得牢,手下有勁,認爲他一定能夠練出一手好字。爲這事,他欣喜地誇獎了兒子。

王獻之的字有了長進,就有些飄飄然了。

一天,他寫了很多字,其中一個“太”字漏掉了下邊的那個“點”,他放下筆走出書房幹別的事去了。父親來到兒子的書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寫的字,當他看見了這個疏漏,就順手提筆將這一“點”補上去了。

不一會兒王獻之回到書案,拿着這些字請他的母親來評價。母親看了一會兒,慢慢地說道:“你的字寫得還可以,但還透着稚嫩,只有這一‘點’,倒像是你父親寫的。”

說完以後,她的手指落在了那個“太”字的下邊。王獻之仔細地比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這一“點”當初忘了寫上去。他猜想是父親給他補上的,臉馬上就紅了。找到差距後,他打消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從此以後練字就更加刻苦了。

爲了激勵王獻之持之以恆,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說:“你把這十八口大缸裏的水寫完,你的字也就練得差不多了。”

王獻之遵從父親的囑咐,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寫幹了十八缸水,終於攀登上了書法藝術的高峯。

讀故事,悟道理

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偉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勤奮能使人成爲幸運的寵兒,上帝對勤奮給予一切。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2

我國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教子練字的佳話,至今仍在留傳。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從小跟他父親學字,背熟了父親關於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的筆勢論,記住了橫、豎、點、撇、捺的書寫要領,自己覺着練得差不多了,便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了只是搖頭、嘆氣,見一個“大”字的回勢,竟寫得上緊下鬆,便提筆在下面點了一點,改成“太”字。

王獻之又把字拿給母親看,母親看完也感嘆地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簡直驚呆了,原來母親指的那一點,正是父親添上的。王獻之慚愧之極,不覺重又想起了開始學字的竅門兒。父親指着院裏滿滿的18缸水說,吾兒若問何竅門?勸兒練盡缸中水。從此,王獻之把這句話視爲“金律”,對照父親以及其他書法家的字細看苦練,待到寫光了“18大缸墨水,終於也成爲名震晉代的書法家,與父親王羲之齊名,被人們並稱爲書壇“二王”。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無數事實說明,知識的價值不在於佔有,可貴的在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