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熱】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熱】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盛大的節日。爲什麼在這個節日要吃糉子呢?據說是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設立的。

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又香又甜的糉子,而且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包糉子。

記得那年包糉子的情景是這樣的:我們先上市場買材料,買了又寬又綠的糉葉,珍珠似的糯米、紅豆沙、肉和八寶豆。在買糉葉的時候,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又寬又綠的呢?”媽媽告訴我說:“寬的葉子好包,綠的葉子更香啊!”

材料準備齊全後,我們就開始包糉子??!我先跟着媽媽學,媽媽用嫺熟的手法一眨眼的功夫就包了四五個,我則笨拙地跟着做。跟媽媽學完後,我便開始自己包了,我先包了幾個糉子,結果個個都露餡了,然後我便帶着沮喪的心情向媽媽請教。媽媽耐心地跟我說:“你看,媽媽用的是兩片糉葉,而你用的是一片,當然會露餡了。”我恍然大悟。於是,我便更加用心地觀察媽媽的動作和手法,邊包邊給自己打氣,沒事的,我總會成功的。不知失敗了多少次,我終於包好了一個!我心裏想:我終於做到了!當我帶着喜悅激動的心情告訴媽媽時,媽媽說:“哎呦,你小子還不錯嘛!”

糉子包好了,就該上鍋蒸了,我們先把水接上,再把糉子放在蒸籠裏,最後在把蓋子蓋上,把火調到最旺。剛開始五分鐘我還算平靜,可是到了第六分鐘的時候我就有點迫不及待了,不停地問媽媽什麼時候能熟,媽媽說20分鐘就能蒸好。可是我越想剋制自己越是想看。在第十分鐘的時候,香味就飄出來了,我就越來越焦躁,在剩下的六百秒裏,我簡直像是每一秒像是等於一個世紀似的。

糉子終於出爐了,品嚐着自己做的美味的糉子,我心裏美滋滋的。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只要不放棄,總會有收穫,而且這個端午節過得非常有意義,我也很開心。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2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根據傳統,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看龍舟賽。

包糉子

端午節早上,奶奶和媽媽就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紅豆、糯米、肉、糉繩。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糉葉交叉放,捲成一個洞口,把紅豆、糯米、肉混在一起,放入合適的材料,把接口處的兩頂端的糉葉蓋好,用手拿緊,再拿出一條糉繩熟練地繞來繞去,接着把糉子綁緊,打上一個結,做好了一個,奶奶和媽媽又接着繼續做。我看完後,覺得挺簡單的,也學着做起來。我也模仿着奶奶一樣,把糉葉包成個小洞,然後把材料放進去,可是,由於我拿得太緊了,材料從口裏漏出來了,搞得滿桌子都是。我並沒有泄氣,我又按剛剛的做法做,這次我可小心了,手的力道不輕不緊,再拿起糉繩慢慢卷,最後打上個結就ok了!我把包好的糉子給媽媽看,媽媽說不錯,雖然醜了點。我聽後,笑了。

吃糉子

包好糉子後,奶奶就拿去煮。大約十分鐘後,煮好了,奶奶端着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拿起我包的糉子咬一口,好好吃!

賽龍舟

吃過糉子,我們全家去金沙灣看賽龍舟。到了金沙灣,已經開始賽龍舟了,只見有許多條龍舟在海面上有秩序地劃,每條龍舟上都有22個人,分別在兩邊划槳,“一二一,”他們在龍舟上邊劃邊整齊地喊着,圍觀的人們都在爲他們的表演而喝彩。龍舟上擂鼓的叔叔敲得更響了,回聲響徹海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賽龍舟結束了,但人羣還在回味着剛剛賽龍舟的情景,我們都很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

又到一年端午時,當然少不了端午的一些傳統習俗。這次,我將帶領大家重溫端午節。

上午一起來,奶奶就叫我一起去包糉子,端午節少了糉子怎麼行呢?我帶着極大的興趣跑到廚房。這時,奶奶正在包糉子,我看着她先把糉子葉捲成圓錐狀,把糯米和紅棗放進去,把多出來的糉葉成螺旋狀卷好,最後一點點地捲起來對摺,最後用繩子捆住,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奶奶包糉子這麼簡單,我也忍不住試一下了。第一步還挺順利的,到裝餡的時候,我裝了一點點,正當我準備下一步時,奶奶頓時叫住了,說:“糉子餡要裝得溢出來,要不然糉子包好後餡在糉子裏就顯得一點點,就不好看了。”我照着奶奶說的話做,果然,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出爐了,放到鍋裏蒸一個,味道棒極了。原來包糉子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啊!

中午吃完糉子,和媽媽一起去買艾草,聽說艾草掛在門前能驅蚊、辟邪,於是我和媽媽一起買艾草。一路上都是賣艾草的,可是大都賣完了,找了半天,才發現僅有一家在賣。買回家,把艾草掛在門口,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晚上,又一次聚餐,大人們喝雄黃酒,喝雄黃酒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說了這麼多習俗,我們來了解下端午節的來歷吧!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一直到現在,人們都在過端午節,吃糉子,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這個短暫而有意義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屈原沒死,他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4

掰掰指頭算算,離端午節也沒剩下幾天了。

五月五,一九九九年農曆的五月五,是我的破殼日。註定了,我與端午節有不一般的關係。端午節,端陽節,勾起了我的回憶。

“掛蛋袋”的回憶

“君君,你農曆生日要到了,媽媽送你一個東西。”

“咦?這是什麼?”我盯着那個東西,這是一個用五彩的毛線編織而成的小小的,像網一樣,下面垂着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毛線,像馬尾辮一樣垂下來,上面用一根毛線連接,可以掛在脖子上。

“這個袋子裏可以放雞蛋,過端午節用的。端午節正好也是你生日嘛,呵呵。”

“好像很好玩。”

我的手裏把玩着那個袋子。當時我其實並不怎麼在意它,我跟本就沒有想過,現在它在我眼中的地位。

說實話,我從未用過這個袋子,是不捨得用。我一直珍藏着它,什麼關於曾經的東西我都可以拋棄,可就是狠不下心來扔掉它。也不知是爲了紀念什麼。是紀念那個許久不曾謀面的人,還是紀念我漸行漸遠的童年。

糉香情結

“那個,小肉糉來一個。”“好嘞。”

“老奶奶糉子店”是我最喜歡的一家糉子店,確切的說,是最喜歡那裏的肉糉。所有糉子中,我最喜歡的便是肉糉。而在肉糉中,當之無愧的王者就是老奶奶家的。

最近幾日,彷彿已經聞到了熟悉的糉子香,還有糉葉的香,都在空氣中瀰漫開。走過許久不曾走過的路,買一兩個小肉糉,小心的剝開糉葉,忍着燙手的溫度抓着糉子,一口一口細細品着。香甜的糯米,還有瘦肉,全都把我深深的吸引。細細咀嚼着,熟悉的糉子的味道便在口中溢開,讓人極其想吃,卻又極其不捨得吃下這糉子。

這樣的糉子,比三全的速凍糉子得好上多好哇?

真的,除了老奶奶家的肉糉,別的糉子我一概不喜歡,也不知是不是從小吃到大習慣了。反正,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糉子,就是喜歡這樣飽含着回憶的糉子。

在這個我第一個離開童年的端午節裏,也就是第一個離開童年的生日裏,我像是變了。

又逢端午。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重大節日。屈原見國家走向滅亡了,不想被敵人無俘虜,所以跳河自盡。後來人們爲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往河裏丟竹筒飯,後來,又成了糉子;爲了把魚趕走不讓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人們賽龍舟,一代又一代傳了下來。每到端午節,人們家家戶戶就會包糉子,賽龍舟來過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還會讓孩子洗艾澡,是爲了去溼氣,不讓孩子們容易生病。

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一下樓,原來是姥姥在蒸糉子。我和哥哥偷了五個,然後就去“賽龍舟”了。

一到海邊,早已有選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體驗了一場“龍舟”賽。首先每個人先找來一個泡沫艇,然後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後拿一根船槳,接着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槳來掌握方向,以此類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夥伴們去賽“龍舟”了。三、二、一,開始!我和哥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三兩下就打敗了他們,然後我們去領獎時,發現,獎品竟然是糉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鍋艾葉水,讓我和哥哥洗澡洗頭。艾葉水倒出來,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後就跳進桶裏泡澡了。泡澡起來,我感覺渾身舒暢,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文化,更多的是對我們有益的習俗呢。

晚上,媽媽叫我給大家背誦有關端午節的詩歌,我大聲背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糉香四溢。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茶雞蛋,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端午節熱鬧非凡,有着獨特的民俗。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的來歷: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爲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7

五月五,是端午,江河上響起龍舟鼓。咚咚咚,咚咚咚,鼓點穿越歷史震千古。尋找屈原的詩魂,抖擻華廈的精神。啊!龍舟鼓聲震山河,萬衆鼓舞!這首詩歌是用來讚美屈原的,其實,端午節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端午節真正起源於 龍祭 ,屈原只是恰好在此這天投江,民間以祛病除瘟、躲避兵鬼、驅除災難的方式將端午節給傳承了下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手繞足,用竹葉包米糉、採摘艾葉、菖蒲、取蟾蜍,塗飲雄黃酒。

端午節還俗稱端陽節、棕子節,龍舟節、重午節等等,另外,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他常用錢財來救濟窮人,他還關心國家的興亡,人民的疾苦。很受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由於朝廷的腐敗,遭奸臣陷害,他悲憤難忍,憤而投汩羅江自盡。。。。相傳人們在尋找他的遺體時,一路敲鑼打鼓,喊着號子,還沿江灑棕子,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這就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屈原一生寫了好多流傳千古著名的詩歌,他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上將下而求索 千百年來受到廣泛的傳送與引用。

唐代詩人劉長卿曾寫過一首詩讚美過屈原呢!你知道嗎?每到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窗戶上貼上 五毒 (指得是毒蛇、蠍子、蛤蟆、蜈蚣等)的窗花,目的是驅趕 五毒 保平安,還有,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插 艾虎 (艾葉)驅趕蛀蟲。到了端午節,大部分地區都會舉行划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看來屈原的名氣還挺大的呢!瞧!瞧!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划龍舟,還有的喊號子,多壯觀呀!他們每個人頭上都綁着一個英雄節,你見過沒有?

端午節,這是個有意義的節日,同時,也紀念了偉大的屈原,我好想對着汩羅河大喊一聲 屈原伯伯,你好偉大!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將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裏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在裏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將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着綠衣的糉子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着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人們認爲,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着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糉子飄香時……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9

我的家鄉在順德,賽龍舟是順德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過去,由於順德河涌水道縱橫交錯,以農業耕種、種植業、飼養塘魚爲主,順德農民習慣了開門見山,舉步登舟的生活,逐漸演化成賽龍舟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平時深埋河涌下的龍舟裝扮一新,各鄉各鎮擊鼓游龍。順德的男女龍舟隊實力顯赫,享譽國際,十多年來在國內外大賽中,多次勇奪桂冠。

去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我也隨媽媽去馬崗管理區觀看當地的賽龍舟。一大早的河岸邊,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了。此時,人聲鼎沸,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場面。每條彩龍顏色各異,千姿百態,它們都張着犄角,睜着眼睛,顯得神采奕奕。

預備,開始!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各色各樣的龍如箭離弦,順流而下,欲爭羣龍之首。它們都在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催人振奮。頓時,樂聲響徹江面,鼓聲咚咚,鑼聲噹噹,號子高亢。龍舟上的健兒們如同出征的戰士一樣,個個神采奕奕。他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岸上山呼海嘯,滾起陣陣加油聲浪。

看龍舟賽,作壁上觀,每一條龍舟都牽動着觀衆的心,我的心猶如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健兒們果然不負觀衆所望,他們沉着、冷靜、鎮定,揮動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划着。終於有一條龍舟遙遙領先,成爲了羣龍之首,岸上的人歡呼雀躍、擊掌喝彩。

就這樣,賽龍舟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閃現。朋友,請到我們家鄉來,來看看這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0

“小娃兒穿綠衣,繫上一根綠絲條。味道有鹹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經猜出來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特產糉子了!糉子可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的好東西呀!讓我來說一說它的由來吧!

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被別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爲了大魚不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扔糉子下去給大魚吃。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並且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一直流傳至今。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個包糉子能手,她會包許多種糉子,有豬肉糉,豆沙糉,番薯糉,蜜棗糉等等一些各種各樣的糉子。每到端午或者春節的時候,她就會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糉子送給親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將這門手藝學到手。

我剛來到外婆家,就看見外婆將包糉子的東西全部準備好了,有泡好的糯米,醃好的豬肉,已經煮過的糉葉。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張糉葉,將它折成一個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層白白的糯米,然後再將手抖一抖,我問外婆爲什麼要抖一抖呢?外婆說:“這樣能使糉子煮熟後不散開。最後用糉繩緊緊的繫上,就這樣,一隻肉糉子就包好了。

我也學着開始包了,看着外婆輕輕鬆鬆地包了許多個,可是我總是笨手笨腳的怎麼也包不好,不是將糉葉給包碎了,就是將米給漏出來了,好不容易包好一個,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較,簡直是天差地別!外婆勸我別灰心,她說只要認真去學一定會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我想我一直堅持下去一定會和外婆包的一樣好!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雖然包的不怎麼好,但是我相信自己會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1

又到端午節,大清早,你就能聽到“香囊!香囊!”的叫賣聲,糉子的清香味充滿了你的鼻腔 ……。看到大人們忙忙碌碌的,我再也坐不住了,走,約上同學一起包“糉子”去!

在端午節前夜,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看着有些大人拿着糉子,不禁靈感一動:“快到端午節了,咱們也來包糉子吧!”我的提議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說幹就幹,走,和我一起準備一下吧!

包糉子沒有糉葉怎麼能行?可大點的葉子上哪兒找啊?我們正在苦思冥想,不知誰說了一句“大家快看,那兒有好多糉葉!”我們順着她的手指找到了“糉葉”。那是一種不知名的植物,葉子很大,符合做糉葉的標準。我們趕緊跑過去,七手八腳地動手拔了起來。“一二一,一二一,拔呀拔,拔!用力拔!”我們喊着口號,使出了吃奶的勁,也沒從根拔斷。“不信了!”李同學腳踩住植物的幹,憋紅了臉,使勁往外拔,可那葉子很頑固,就是不斷。“我來!”曹同學踩住葉子上方的莖,沒用多大的勁,就把葉子拽了下來。看來,幹什麼都得用巧勁啊!

糉葉有了,餡兒用什麼呢?下一個目標就是找泥土做糉餡。不一會,我們就把所有的材料準備好了。最後,我們就要動手做糉子了。

我們也學大人樣,先把“糉葉”捲成漏斗狀,把角往上折,加上餡兒,再依次用“糉葉”把它包裹起來,纏上線,一個逼真的、香噴噴的糉子就做好了。

“露陷了! 露陷了!”李同學拿着她的糉子,”曹同學,你能再個給我弄點餡嗎?我的糉子寶貝露餡了呀!”她一驚一乍的把我們嚇了一跳,還好只是露餡了。

不久,我們就做了一大堆的糉子,真讓人垂涎欲滴啊!

雖然我們沒有進行正規的戴香囊、插艾葉等程序,但我們體會了包糉子的快樂,體會到了民俗的快樂!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2

“五月初五是端午,端午就在五月五……”聽到這首歌謠,快樂的端午節就躍然眼前。正當我遐想時,奶奶端着一盤香噴噴的糉子出現了。

糉子!棕的棕,黃的黃,穿着綠色的皮夾襖,泛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怎麼少得了糉子嘛!吃糉子這個習俗,還要從屈原說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爲了國家悲憤跳江,老百姓爲了留住屈原的屍體,往江裏扔飯糰,現在,這飯糰就演變成美味可口的糉子。想着,我咬下一口糉子,這真是好滋味!糉子是我愛吃的食物,樣子呈三角體,小巧可愛,最好看的是它的“綠外套”,是用箬葉包的,清新的綠色會讓你食慾大振。糉子也很“人性化”,它的“肉”有黃有棕,就像白種人和黑種人,那是因爲糉子有不同的餡兒,就像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個性搭配不同的皮膚,纔是獨一無二的!

吃過美味的糉子,我來到江邊散步,遼闊的江河,一望無際。我彷彿看到了屈原站在江邊痛苦的樣子,彷彿親眼目睹他跳江的過程,彷彿明白了他的心思,這讓我肅然起敬。是啊,“愛國屈原屍何歸,百姓爲其過端午”。這使我對端午節有了新的認識,對“愛國”有了新的概念。其實,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掛香包、吃五黃等習俗都是在愛國,都是在傳承中國文化。我們的端午節,是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而不是所謂的“小長假”,但是人們快要這些中國傳統文化淡忘了……

吃着糉子,我們爲什麼不想想屈原呢?看着劃過的龍舟,我不禁大聲喊起“加油”來——沒錯,作爲龍的傳人,要保留好祖國傳統文化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個隆重的日子。端午節在每月的五月五日舉行,在端午節這個隆重而又熱鬧的日子裏,人們用各種方法來慶祝節日。其中,最普遍的習俗就數划龍舟、吃糉子、佩香囊和插艾了。關於划龍舟和吃糉子則與偉大的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營救,可是追到洞庭湖後卻不見了蹤跡,之後每年此時劃舟紀念屈原,慢慢的形成了“競渡”這項習俗。而人們往江中投入的用糉葉包着的米團,則漸漸地演化成了人們食用的糉子,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演化,現在的糉子已經演變的五花八門,有錐形的、菱形的,還有其他形狀的。糉子的餡料也花樣繁多,有豬肉、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板栗、紅棗、赤豆等。

佩香囊的作用傳說是避邪驅瘟,實際則適用於襟頭,點綴裝飾,裏面裝着硃砂、雄黃、香藥,外面以絲布包裹,香味四溢,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插艾的用途與香囊並無二致,仍是驅邪除瘴,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爲重要項目之一,家家都打掃庭院,以艾草插於門楣,掛在牆上,據說艾草是屈原寶劍的化身,可以招財驅邪,鎮守宅院。插艾的效用並不僅限於傳說,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驅趕蟲蠅、蟲蟻,還可以淨化空氣,艾還可以入藥,有理氣血,祛寒溼的功效.

古人的智慧是妙不可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真是博大精深,節日不僅僅是一個慶祝的日子,它所蘊含的傳統習俗和其背後顯現出的智慧,卻是發人深省的!

五年級一班xx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4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自投汨羅江後,人們哀悼他,怕他的屍體給魚龍吃掉,每當這天都用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投雞蛋、糉子讓小魚小蝦吃。到了後來就演變成快到端午節時家家都買糯米,包糉子,插艾葉,小孩都戴荷包、系五彩線。

這一天我們家人都早早的起來,去外邊踏青,到河邊走走,往臉上撩一捧河水,順便採些艾蒿有時也帶回一兩枝柳樹的枝條回家,插在門框邊,窗臺上,出發前奶奶會把五種顏色的線混合搭配在一起,系在我的脖子上、手和腳上。大街上有好多人,還有賣東西的,媽媽也給我買很多好看的荷包戴。說是要到節後下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到外面,把晦氣,還有身體的毛病隨着雨水一起沖走,這一年就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回來之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包糉子,有時也會提前幾天就包好,到過節時就省事了。我和奶奶學着包糉子,可怎麼也包不好,奶奶說要包結實了糉子纔會好吃,水不會浸到裏面。過了好一會,我才把糉子完全弄好了一個,用馬蓮草使勁捆了一圈又一圈,扎的很結實,呵呵,我終於放鬆了。包糉子是需要有耐心的,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包好的,就像學習一樣,要認真,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糉子煮好了,早餐開始了,同時都端上來的還有煮雞蛋,我挑一個大的雞蛋讓媽媽也拿一個和媽媽頂,媽媽的雞蛋被我的頂破了…。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端午的早餐,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呢,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呀,我很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5

記憶中的端午節就是吃糉子,只有端午節纔有糉子吃。糉子香噴噴、甜絲絲、美味可口。今年的端午節,是我第一次在農村老家過的,過的有滋有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鄉的端午節別有風味,厚重的傳統習俗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令人陶醉。包糉子、熬五穀粥、做香包、搓五色線,門頭上插艾草,家裏邊還薰艾草。年過六旬的奶奶,給村裏的孩子們做了好多香包,顏色不同形態各異,好看極了。蟈蟈狀的香包,身上翠綠翠綠的,兩隻翅膀想要飛似的;小兔狀的香包,全身潔白,兩隻紅瑪瑙般的眼睛閃閃發光;還有糉子香包、娃娃香包、五穀香包、生肖香包,真是應有盡有,琳琅滿目。年近百歲的老奶奶嘮嘮叨叨地說:“端午不戴艾,人會變成怪。戴上五色線,驅妖又避邪。端午薰艾草,不怕蚊蟲咬。”逗的我們哈哈大笑。媽媽給我們包了“農村特色”的糉子,糉子餡全是土生土種的天然綠色食物。有軟米、小米、紅棗、柿餅、軟棗、花生、芝麻,還有各種各樣的豆子和小藥材。散發出一股誘人的米香、棗香、豆香。一家四代人欣賞着香包,品嚐着糉子,談論着生活。歡聚一堂、談笑風生、喜氣洋洋。

爺爺繪聲繪色地講訴了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是我國勞動人民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年輕時就立志報國,他的富國強兵策略,讓楚國很快就強盛了起來。但楚王聽信壞人讒言,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後來秦國攻打楚國,楚國滅亡,人民遭殃。屈原悲憤至極,就跳進了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的詩人,就帶上屈原愛吃的糯米糉子,划着船到汨羅江上,等候屈原的出現。”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瞭解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最大的收穫就是:屈原,這個偉大的愛國者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