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熱門】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合集10篇

【熱門】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合集10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糉香四溢。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茶雞蛋,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端午節熱鬧非凡,有着獨特的民俗。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的來歷: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爲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說起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吧!今天,我就帶你走進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快到了,家家戶戶都去買糉葉,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也買來了糉葉和糯米跟其他奶奶一起包糉子。節日裏,從家鄉的村子裏走過,你會發現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過節時,自然也少不了吃!在家鄉,過端午節要吃糉子、鹹鴨蛋、發了芽的蠶豆、雄黃酒。遺憾的是,在我的家鄉賽不了龍舟,不過,從電視裏可以看見賽龍舟時的景象,正當我看得目不轉睛的時候,一股糉子味撲鼻而來,原來是糉子煮熟了,我立刻跑進廚房,把糉子端出來。

吃着糉子,看着電視裏的轉播,我不禁想到了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學問淵博,受到了楚王的重用,眼見國家日益衰敗,希望全體國民振作起來,就抱石跳江自盡。

我看了電視轉播,又吃了香噴噴的糉子,我又歡快的唱起了這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哼着兒歌一邊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中糉子的來歷就是爲了紀念這位偉人的。

在我們的家鄉,到了過端午節的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鴨蛋,雞蛋和鴨蛋放在鍋裏和糉子一塊煮!經過放了糉葉的水一煮,雞蛋和鴨蛋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別的糉葉清香!在吃早飯時,這些蛋、糉子,都要擺上飯桌,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小壺酒,奶奶還特意在酒里加了一點雄黃,她說這是爲了避邪!這不能不說也是咱家鄉的一種特色呢!

吃糉子容易包糉子難,看着大人們包糉子的熟練動作,我真是羨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糉子熟的過程了,等待的時間總是很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時,滿屋子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裏,輕輕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晶瑩,透亮、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窮,我差點一口連筷子都咬下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老人們都說這樣是爲了驅病避邪。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家鄉的端午節真是太美好了,我永遠也忘不了!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是我們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包棕子、吃棕子啦。媽媽提前一天就把糯米和包糉子的葦葉泡在了盆子裏,做好了包棕子的準備。

端午節一大早,一家人開始包糉子了。我看着媽媽那嫺熟的動作心裏癢癢的。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一片棕葉,將它裹成圓錐體,放入糯米和紅棗,再把多出來的棕葉折過來,蓋住米粒。但這些米粒就像故意跟我過不去似的,不聽話地從縫隙裏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棕葉把他們裹住。爲了不讓糯米粒漏出來,一片棕葉不夠再來一片。結果我包的糉子就像個“大肚子將軍”,渾身纏了好多條線,彷彿被五花大綁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連平時裏嚴肅的爸爸也笑得合不攏嘴。

要煮棕子了!媽媽先在鍋裏倒上水,然後將棕子一個個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上午。煮好後,一掀開鍋蓋,糯米的香味兒就充滿了整個屋子。

吃棕子了!我解開棕子身上的線,打開青青的'棕葉就看到了白白的糯米。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甜甜的,不僅甜在嘴裏,還甜到了心裏!一家人在開心地品嚐着棕子,只有我那“大肚子將軍”躺在鍋裏無從問津,最後只好由我親自“消滅”了。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問了爸爸後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5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端午節就到了。

那一天早晨,剛起牀我就聽到外面有人在吆喝:“賣糉子嘍!賣糉子嘍!”我一聽到糉子,就想起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來。兩千多年前,也是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坐船去江中尋找,可無濟於事。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人們包糉子扔進江裏餵魚蝦。

這時,媽媽已經把糉子買了回來。我打開竹葉皮先吃了一口。嗯!有一種糯米的清香,我緊接着又來了一口,一個大紅棗蜜甜蜜甜的,我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一連吃了好幾個,弄得我滿臉上都是白鬍子,簡直像一隻大花貓。媽媽見了我開玩笑的說:“哎,這是誰家的孩子啊?”我和媽媽哈哈大笑起來。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糉子節。每到端午節,我們去藥店裏可以買到各種形狀的香囊,也能自己動手做。聽奶奶說把香囊掛在身上可以驅蟲防病,還有很多人在自己家門口掛上一束艾草,據說這樣也可以驅除蚊蠅、消除病毒。

端午節還有個故事。楚國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五月初五那天,他因受冤屈跳入汨羅江。百姓們爲了讓魚蝦不要來吃他,在江上邊划船邊扔大米。爲了防止大米被魚蝦吃掉,就把大米包進糉葉裏,於是吃糉子、賽龍舟就成爲了端午節的習俗。在端午節這一天,很多地方會舉辦龍舟賽,鼓聲喧天,熱鬧非凡。

去年端午節的那天,奶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餐桌上擺滿了前一天準備好的糯米、紅棗、醬肉。想到美味撲鼻的糉子,我捲起袖子洗乾淨手,興致勃勃地拉上奶奶開始包糉子。奶奶包糉子很專業,我還沒看清楚步驟,她已經包完一個了。我照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錐子形狀,再把糯米填進錐子裏直到鋪平,夾一塊肥瘦適宜的醬肉嵌進糯米里,最後再把糉葉包起來用棉繩紮成三角就大功告成了。包糉子可比吃糉子難多了,我手忙腳亂地包完第一個,擡頭一看奶奶已經包完好幾個了。奶奶鼓勵我說:“你已經很棒了,你爸爸都不一定有你包得好看呢!”我聽完,心裏其實還挺得意的。

包完最後一片糉葉,糯米和醬肉也剛好用完,奶奶把所有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慢慢的香味開始冒出來,我眼巴巴地望着蒸鍋,等待美味的糉子出爐。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它不僅讓我享用了美食,更體會了勞動的價值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7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總動員,“瘋”玩,“狂”吃,“傻”飲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是端午節,可是很怪。

吃過早飯,我們全家都去上街,奇怪的是,爸媽竟然把我一人扔在書店,讓我在書店看書,不要亂跑,他們到別處玩玩,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算了,不想了,看書吧!

中午回到家裏,我雖沒想明白那件事,但面對香噴噴的飯菜,還是有滋有味的吃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纔想起問他們上街幹什麼去了,他們的回答支支吾吾,我聽的出,他們在撒謊,我卻沒有追問下去。

吃過晚飯,我問他們到底去幹什麼了,在我的百般追問下,他們被我纏不過,才告訴了我實情。原來,他們去幹活了,只是想讓我高興,才撒了謊。今天是端午節,可他們爲了讓我高興,所以撒了謊,因爲要加班工作,所以“騙”了我。我鼻子酸了……

在這個特別的端午節裏,空中瀰漫着淡淡的清香的氣味,在這沁人心脾的清香裏,我聞到了一股甜蜜、幸福的味道。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8

每到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是我們奉化人必不可少的習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可爲什麼要插艾草呢?大人們都說艾草是用來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驅蚊蟲,還能令人保持神清氣爽。我不想停留於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個愛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來,於是我便去問爺爺,爺爺將艾草故事的來龍去脈講的一清二楚。

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來到人間打探民風,因爲那時候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的生活着。老神仙來到了人間,變成了一個衣衫破爛、可憐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着木棒,左手拿着一個破碗,來到一戶普普通通的農戶門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餵豬,豬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裏,他不露聲色,將破碗伸了過去,在農婦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你施捨點東西給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說:“去去去,臭乞丐,給你吃還不如給豬吃!豬吃了還長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給飯吃,給一點水喝喝吧!”大嫂聽了,順手將牆上掛的被蟲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來,扔給老神仙,兇巴巴地說:“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這東西怎麼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氣了,用袖子往牆上一拂,牆上立刻出現了十個又大又顯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內死光。化作一縷青煙,升到空中,那女人嚇得臉色白裏透青,好久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闖下了滔天大禍。

第二天,老神仙駕着雲朵,手中拿着瘟藥,正要向村裏撒瘟藥,忽然看見一個婦女一隻手裏抱着一個五六歲的大兒子,另一隻手裏攙着一個兩三歲的小兒子在匆忙趕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麼大的抱,小的牽!於是又變成了一個老頭,倒在路發出一聲聲的呻吟,女人的看見了忙問,“老人家,你怎麼啦?”“我腳被樹枝戳了一個洞。”那女的一看,老頭腳上到處是血,將手中的孩子一放,隨手在路旁的草叢中摘了摘了幾片艾草葉,放到老人的傷口上,沒過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問了:“你走得這麼急,上哪兒去呀?”那婦女說:“我村裏有個大嫂,脾氣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氣了,說三日之內,讓我們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們急着去逃命。”她邊說邊將老人攙扶起來,說:“老人家,你也同我們一起去逃命吧!”“那你爲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瞞您說,這大兒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現在我丈夫死了,我要將他們的命根子留下來,好好照看纔是。”“噢!”老神仙聽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點兒就辦錯了事!天下還是好人佔多數,壞人畢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說:“你們大可不必擔心,也不用逃命了,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將它插在房頂上,就不會得瘟病死去了。”說完,便跳上雲朵,用拂塵將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裏。一到村子,女人就到處找艾草,又將這消息傳遍了全村。後來,老神仙雖然在天上投了瘟藥,但因人間處處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沒事了。

從此,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同時我們也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9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傳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離現在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了。

我們寧波人過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喝黃酒、掛香袋、插艾草的習俗。每年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擺上了花色多樣的糉子,有肉糉、蛋黃糉、豆沙糉東錢湖也會舉行熱鬧非凡的賽龍舟比賽。昨天放學回家,我發現左鄰右舍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草。一到家,媽媽就送給我一個香噴噴的小香袋,我非常喜歡,就趕緊把它掛在了書包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0

優秀作文:端午節

錢科蓉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大臣屈原,因爲當時屈原被同行的人排擠,連皇帝也開始嫌棄他

,所以屈原就抱着石頭跳了江。

端午節那天,我和小夥伴們三五成羣地來到江邊,去看賽龍舟。還沒到江邊,就看到了

烏鴉鴉的一片,哇!江邊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十分壯觀,我還時不時地聽到“加油

!”“加油!”的吶喊聲。划龍舟比賽馬上要開始了,人們交頭接耳,有的還爲自己青

睞的隊打賭呢!我看向那五艘龍舟,顏色是五顏六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龍頭,龍頭高

高擡起,威武極了!“咚咚”從遠處傳來六七人的鼓聲,令人震耳欲聾。開始比賽了,

各艘龍舟上的隊員吶喊着整齊、響亮的口號,現在是紅隊遙遙領先,到了最後,他們還

是第一名!

回到家後,我看見了媽媽在包糉子,就湊過腦袋看了一下。媽媽先拿一張糉葉,然後對

折一下,糉葉就成了漏斗形,接着,媽媽往裏面放糯米和肉,再合上,糉子就成了三角

形。到了最重要的一步到了,我目不轉睛地盯着媽媽的手和糉子,媽媽拿出一根細繩子

,一圈一圈地糉子身上裹起來,一個糉子就成了!患有強大好奇心的我也忍不住試一試

,可是每次不是露餡了,就是線沒綁好。

包完糉子後,媽媽出去買艾葉和香囊。聽媽媽說,門口掛艾葉能驅鬼神,我戴香囊的話

,蚊子啊什麼的就不敢靠近了!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一定要和媽媽比賽包糉子,我也一定要贏!

指導老師:瑤瑤老師

指導評語:結尾運用想象式結尾,十分吸引眼球,文中描寫了端午節的習俗,描寫

十分精彩,原來端午節竟也這麼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