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熱門】端午節五年級作文錦集10篇

【熱門】端午節五年級作文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端午節五年級作文錦集10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端午節就到了。

那一天早晨,剛起牀我就聽到外面有人在吆喝:“賣糉子嘍!賣糉子嘍!”我一聽到糉子,就想起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來。兩千多年前,也是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坐船去江中尋找,可無濟於事。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人們包糉子扔進江裏餵魚蝦。

這時,媽媽已經把糉子買了回來。我打開竹葉皮先吃了一口。嗯!有一種糯米的清香,我緊接着又來了一口,一個大紅棗蜜甜蜜甜的,我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一連吃了好幾個,弄得我滿臉上都是白鬍子,簡直像一隻大花貓。媽媽見了我開玩笑的說:“哎,這是誰家的孩子啊?”我和媽媽哈哈大笑起來。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2

翻着日曆數啊數,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端午佳節。

端午這天,街道上滿是來來往往的人和奔流不息的汽車,各家店鋪都開始銷售起了糉子,人們也都趕着買糉子、菖蒲,稚嫩的孩童脖子上掛着香袋,在陽光的照耀下,香袋顯得波光鱗鱗……一個個景象令我目不暇接。

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走着看着,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糉子攤,我和媽媽“百裏挑一”買了一些口味各異的糉子,便趕忙地回家了。讒涎欲滴的我早已撲到桌子旁邊。媽媽可真是一個錢多的人,我左數右數,一共有三十個。“買這麼多幹嘛?”我自言自語道。不管那麼多了,我不屑一顧,然後拿起糉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不一會兒,賽龍舟便成了我們家關注的焦點,我們全家聚集在電視機旁,都全神貫注地凝視着屏幕,一個個槳手精神抖擻,一條金龍耀武揚威,在河面上緩緩浮動。一個壯觀的景象映入眼簾。

啊!今天的端午節可真是樂趣無窮。我希望下次的端午節也像這次一樣,充滿朝氣與樂趣!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奶奶一早就準備好燒烤的東西了,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今天我們全家自駕遊,順便燒烤!

我大喊一聲:“去鶴壁旅遊!”因爲那裏有淇河,風景優美,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中午太陽高照,我們終於到達了淇河。爸爸首先把車開到淺灘的河邊,河水非常清澈,河底有許多鵝卵石,如果不穿鞋子,會很硌腳。河水淺的地方沒過腳腕,深的地方可達我的膝上。

我們全家跳進水裏開始洗車,我洗車的時候總感覺少了什麼,我叫了聲:“爺爺!”可是沒有什麼答應,我向遠處望去,好啊!爺爺竟然偷偷溜到河對岸去釣魚了。我們把髒兮兮的車上的污泥全部都給洗掉了,可是我洗車灰塵都到我腳裏了,真難受啊!

我們洗完車爸爸說去找一個人少的河邊去燒烤,這一路一走就是一個小時,在山裏繞來繞去,不知什麼時候我就睡着了。我醒來後,發現還在繞圈,過了一會,就繞回到原來的地方。爺爺說:“就在這燒烤吧!”我說:“好呀!”

大傢伙烤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帶鹽,我心裏想之放孜然的羊肉串一定很好吃,我嚐了一口,真的很好吃,我一下子連吃了好幾串。過了一段時間爸爸到村裏買鹽回來了,還順便又買了包調料。我們吃飽之後,在河裏玩了一會,我在哪裏撿石頭,可是石頭在半路都掉了,最後一個忘在了燒烤的地方,但我心滿意足。就這樣我們開開心心的回了濮陽!

這是我拍的照片,由於玩的太投入,照片沒有拍幾張,但是你們要好好看一下哦!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4

“咚,咚,咚咚咚……”

一陣鼓聲伴着下課鈴聲傳出。“外面有人划龍舟!”不知誰先喊起的,一批愛湊熱鬧的同學們朝門外涌去。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個個趴在欄杆旁,湊熱鬧。

彎曲的河流,一叢綠草邊緣,“譁”地竄出一個龍頭。黃色的鹿角,橙色的獅子頭,在河水的襯托下顯得十分耀眼。

一根手指指向草叢,一個尖細的聲音傳出:“看看看!龍舟在那兒呢!”不一會兒,一條條長長的,五彩繽紛的龍身緩緩出現,水中劃出一道道明顯的波紋。“咚,咚。咚,咚”,鼓聲越來越響,鼓手越敲越起勁。“加油!”打頭的中年人大喊,水手們有力地划着。

“嘩啦,嘩啦。”

幾十把木槳劃過水面,激起一波透澈的水花。木槳前後划動着,水手們不時給自己鼓氣:“嘿咻!嘿咻!”“加油哦!”

邊上,幾十人同學的臉上洋溢着笑,還不時地雙手擊掌。呵,他們居然也容入了“龍舟現場”。

後面兩棟樓的走廊邊,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高個子、矮個子的同學,倚在牆角,正在欣賞端午前的景緻。也有一根根手指躍過欄杆,指向那條耀眼、閃亮的龍舟。

鼓手雙手緊抓木棒,有力地敲着大鼓。“咚,咚”,木棒不時地在空中劃過一條完美的“拋物線”。

我彷彿看見,每逢端午,古人都將三角形的棕子投向汩羅江裏,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一條條龍舟劃過,江裏的魚兒正向龍王施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邊,都掛上艾草菖蒲。親人們相聚一團,正吃端午宴……

端午節,你可曾回家和親人共度端午?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5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 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這首詩所描述的正是我國農曆五月初五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的風俗習慣。而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也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不滿祖國被霸,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希望世人得以清醒。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了。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幾天,爸爸就會把包糉子的糉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豆子、排骨、臘肉等。接下來,就輪到媽媽大顯身手了。首先,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然後往糉葉裏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賽龍舟。我的家鄉剛好在湘江裏四面環水的一個小島上,那裏每年都會賽龍舟。在端午節那一天,我走到湘江邊上,看到江中有一艘像龍一樣威武的船,龍頭精緻小巧,十分漂亮,龍尾上掛了一面正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湘江兩岸有許多煙花鞭炮,發出一陣又一陣巨響,那聲音震耳欲聾。龍舟上,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漿,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向前划着木槳。擂鼓的水手甩開膀子,使出渾身力氣,用力敲着鼓,爲隊員們打氣、加油,指揮着他們向終點衝去。“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也不甘示弱,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那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江面上此起彼伏,水手們士氣高昂,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隊員們劃出的水波快速向後退,龍舟像箭一樣在湘江上飛快地向前行駛。“噢,勝利了!”隊員們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深深刻入了每一個家鄉人的心扉。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媽媽親手包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6

節日,並不是兩個簡單漢字組成的'普通詞彙,它的背後飽含着人們的希冀與豐富的內涵,如春節意味着辭舊迎新,中秋寄託着團圓美滿……但最令我感到記憶深刻的,還是熱鬧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可有趣了呢!你瞧那身形修長,體格魁梧的龍舟,隨着喊叫聲和銅鼓聲,在急速前進。船槳擺動得是如此得一致,如此得整齊。一艘一艘地龍舟從這頭劃到那頭,幾乎令我眼花繚亂!我可不止喜歡端午節的這些呢!

端午節還有包糉子的習俗呢!而且這糉子不是“無味”的,而是充滿了感情的糉子。我可喜歡包糉子了,有一次甚至把手割破了。如此說來,我與端午節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就來說說這件事吧。

這事發生在前年的端午節。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正是端午節,我一爬起來便高興地“大發瘋”……把牀上搞得一塌糊塗。開始包糉子時間,我們先從樹上摘糉葉,而且要挑長的。我們總算湊齊了做一筐糉子的葉子。把上等的米包在裏頭,再用手塑成一個立體三角形,捆緊,一個糉子便包成功了。我本想創新出一種更快的包糉子的方法,將糉葉不停在手中擺弄,不料卻劃破了手指,創新沒有成功卻把米灑了一地。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令我回味,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午,江河上響起龍舟鼓。咚咚咚,咚咚咚,鼓點穿越歷史震千古。尋找屈原的詩魂,抖擻華廈的精神。啊!龍舟鼓聲震山河,萬衆鼓舞!這首詩歌是用來讚美屈原的,其實,端午節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端午節真正起源於 龍祭 ,屈原只是恰好在此這天投江,民間以祛病除瘟、躲避兵鬼、驅除災難的方式將端午節給傳承了下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手繞足,用竹葉包米糉、採摘艾葉、菖蒲、取蟾蜍,塗飲雄黃酒。

端午節還俗稱端陽節、棕子節,龍舟節、重午節等等,另外,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他常用錢財來救濟窮人,他還關心國家的興亡,人民的疾苦。很受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由於朝廷的腐敗,遭奸臣陷害,他悲憤難忍,憤而投汩羅江自盡。。。。相傳人們在尋找他的遺體時,一路敲鑼打鼓,喊着號子,還沿江灑棕子,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這就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屈原一生寫了好多流傳千古著名的詩歌,他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上將下而求索 千百年來受到廣泛的傳送與引用。

唐代詩人劉長卿曾寫過一首詩讚美過屈原呢!你知道嗎?每到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窗戶上貼上 五毒 (指得是毒蛇、蠍子、蛤蟆、蜈蚣等)的窗花,目的是驅趕 五毒 保平安,還有,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插 艾虎 (艾葉)驅趕蛀蟲。到了端午節,大部分地區都會舉行划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看來屈原的名氣還挺大的呢!瞧!瞧!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划龍舟,還有的喊號子,多壯觀呀!他們每個人頭上都綁着一個英雄節,你見過沒有?

端午節,這是個有意義的節日,同時,也紀念了偉大的屈原,我好想對着汩羅河大喊一聲 屈原伯伯,你好偉大!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8

中午,鍋裏冒着熱氣騰騰的熱氣,飯桌上,我們正說說笑笑地吃着?談着。咦!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呀!我們正欣賞昨天的勞動成果—糉子哩!

糉子又香又甜,深受人們的喜愛。“糉子是怎麼來的呢?”我好奇地問媽媽。“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不滿楚王的殘暴的統治,憤然投江自盡。老百姓們爲了紀念他,就在每一年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節,人們包糉子投入江中,這個習俗一直沿續到今天。”媽媽語重心長地說道。

糉子出鍋時,還帶着一股清香。我的外公告訴我,這是糉葉的香味。糉子剛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解開長長的糉繩,剝開軟綿綿的糉葉,露出了裏面鮮嫩又光滑的糉肉。我用筷子夾起糉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裏。哇!一股甜甜地汁水立刻流了出來。酸酸甜甜,甜甜酸酸,還散發着陣陣清香。我張口阿烏阿烏吃了好幾個。外婆見了,笑我是個“饞嘴貓”。直到打了一個飽嗝,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飯桌。

端午話糉子端午節的風俗是吃糉子、賽龍舟、扎艾草、喝雄黃酒??我呀,最喜歡吃糉子啦!

糉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一種糉子叫迷你糉。迷你糉小巧玲瓏的非常可愛,糉子的葉子碧綠碧綠的、細細長長的、尾部尖尖的、就像綠色的絲帶,又像花朵散發着陣陣清香。我的奶奶包糉子可真有一手啊!她先把幾片糉葉靈巧的圍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向裏面塞上糯米,接着向變戲法似的裹了幾道,最後把線紮好,呀!一隻香噴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左看右看真想咬一口,糉子的餡可豐富了,有豆沙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呢!我最喜歡吃豆沙的,因爲它非常甜。

過端午節真快樂,我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五五端午,爲紀念大詩人屈原而設定的一個傳統節日。

相傳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入河中,人們怕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肉身,而向河中投入糉子,在河面賽龍舟。千百年來,吃糉子,賽龍舟,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端午,奶奶手工糉子的味道。

小時候,每逢端午,奶奶都會自己動手包糉子。爸爸媽媽不准許我吃現成飯,總讓我給奶奶打下手。洗糉葉、調糉餡、包糉子、綁糉子……。媽媽幫着調餡,奶奶負責包糉子,而年幼的我則端着一大盆水洗糉葉。“一片一片慢慢洗,小心別弄溼衣服了。”“知道啦。”身後總傳來奶奶不放心的叮囑。洗完整齊放進小鵬子裏,我打起了幫奶奶包糉子的鬼主意。“奶奶,我來幫你。”“好呀,來這邊坐,我來教你。”我擼起衣袖,打算大幹一番。“丫頭喜歡那種餡啊?”“就光包糯米的。”“先拿着這片糉葉。”……。只見奶奶手中左轉一下右轉一下,一個大大胖胖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學着奶奶的模樣,剛塞好餡,葉子一滑全散了,媽媽看見我笨手笨腳的小模樣不禁笑出聲來。

媽媽也加入了包糉大軍的隊伍。

“先這樣在這樣,好啦”……我開始認真的學着。雖然包出來的糉子形狀特別,不成模樣,但這一個個奇形怪狀的糉子卻包含着來自一個家人的愛。端午未至,糉香卻早已傳遍千里,甚有端午的溫馨氣氛。又是一年端午,卻與爺爺奶奶相隔千里,莫名懷戀故鄉。

年幼時的美好畫面被糉香勾起,一幕幕浮現在我的腦海,時光有情讓糉香悠揚;歲月無情讓兩鬢斑白。想吃糉子卻又覺得無味,是因爲這沒有愛的味道嗎?我想,是的吧,奶奶的手工糉子總有這濃濃的愛的清香。

糉香飄飄傳千里,思戀遙遙萬里傳。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9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我情不自禁地朗誦起張耒的《和端午》,因爲今天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每家每戶都一大早起來忙和,而我也早早地被媽媽叫醒了,媽媽把蒿葉紮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裏面放進糯米、綠豆、葡萄乾,然後右扎一下,左扎一下,一個有着風度的綠戰士就出現在眼前。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了起來,可包出來的糉子,總有一個“將軍肚“。經過媽媽的巧手改扮,小糉子們總算減了肥。

該賽龍舟了,村子裏的大爺們都鼓起幹勁,等龍舟到了,他們便爭先恐後地把龍舟擡下河。要選賽手了,入選的賽手個個身強體壯,欣喜若狂;被淘汰的選手起初垂頭喪氣,但看看瘦弱的自己也頓時釋然了,一刻不閒着地爲賽手們加油、助威……

當然,端午節是絕對少不了喝雄黃酒的。我們村子每一個老少爺們都放開了喝,平時討厭他們喝酒的那些姑娘們,今日也都拿起酒罐子呼呼大喝,就連小孩看着也都嘴饞。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大人們都給自己的孩子講端午節的來歷。故事豐富多彩,有屈原投江、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在我們村裏,最廣爲人知的就是屈原投江了,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我不禁又朗誦起這首詩,深感端午節這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0

年年家歷5月5日爲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划龍舟,吃大棗糉是端午節的重點活動。端午節前夕,我家裏面便喧鬧起,媽媽籌措着父親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糉子葉,奶奶呢,把煮開的糉子葉疊好。

我湊過去看了看,材料是又大又肥的牛肉,晶瑩錫透的糯米實在令人口水直流。“小饞貓!還未漸漸就想吃啦?”,奶奶溫和地講。

我朝奶奶吐了吐舌尖,搬來凳子坐下開始包糉子。奶奶又開始講了:“糉葉折成漏斗形……”“懂得啦,您包糉子時我瞧得可認真呢!

“沒等奶奶講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張羅着邊開始包糉子。

拿起幾張糉子葉,折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拿幾塊牛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繞了幾下,終於吃上了自己包的大棗糉,這個端午節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