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通用24篇)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通用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通用24篇)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

什麼是文化?文化,人類的發展變化即文化。

文化主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記載傳承並呈現,文化主要體現於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主要表現在於人們對事物之思維習慣和生產生活之相關習性,對人,對人類社會,對大自然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行爲。

文化來源於生活,起源於人類社會生活。文化開始於人類將前肢從支撐身體平衡的作用解放出來進行生產勞動的這一時期,人類通過雙手勞動來改變生活的那一刻起,便開始了人類文化的進程,在人類文化的進程中,受制於自然生活條件,受限於地理地緣環境,在相領地緣之中,人們有相似的思考思維習慣和生產生活之方式,對人,對社會對世間之萬物有相似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行爲,這種相領地緣之相似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也是民族概念與觀念的形成。

文化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共同發展,彼此呼應又相互影響。文化因自然生活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的改變而發展變化着。我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從大篆到小篆,從隸書到楷書,從草書到行書到宋體,這些變化無不與生產生活方式和自然生存條件與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有關。

語言文字最能體現出民族的民族文化。我國祖先在生活中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創造了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最貼近自然事物和人類生活的文字,僅僅漢字本身就可以說是爲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漢字的發展演變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觀如出一轍,象形文字創造於人對實實在在的人類社會生活的感悟和對大自然之事物的感知的基礎上,每一筆每一畫都有她存在的道理和意義,是人類智慧的呈現,不是產生於空想虛幻虛無飄渺之中。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並不是指有沒有上過學或接受過教育的程度來判斷。一個人,那怕從來沒上過一天的學,但他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在社會中自立自強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表現,不能說這樣的人沒有文化。一個人,接受過國家的高等教育,但在社會中不但不能獨立生活,而且連獨立生活的能力都沒有,不但不知道每天吃穿用的來源,而且連一些洗衣煮飯簡單的生活事項都不會做,那麼這種人不算是有文化的人,這種人沒什麼用的。即便他記住了人類社會上下幾千年的歷年記事,那他的功用還不如一個500G的硬盤,即便他演算了一道他人無法演算的數學題,那他的功用還不如一個簡單的計算軟件。

在社會生活中獨立自主的生活生存能力是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文化的唯一標準。

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決定着這個民族的前途與命運。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2

所謂“仁文化”,便是那個神祕的村落——浩仁,她所獨有的文化。這天,我們跟隨着老師,來到了浩仁村,專門瞭解“仁文化”。從學校一路而來,路邊的美景都讓大家驚掉了下巴,然而他們還不知道,會有更多美景等着他們……

一踏進浩仁文化禮堂,莊嚴的氣息便撲面而來。不一會兒,浩仁的一位老校長來給我們講解了“仁文化”,那原本神祕的面紗被慢慢掀起……老校長仔細地解說,我們認真地做筆記,禮堂便被“唰唰唰”的寫字聲給填滿了。

老校長說,無論是來遊玩的人,還是本地的居民,都說浩仁有四好:這第一好指的是浩仁村上的山好,山上不僅翠色慾流,而且還是鳥兒和松鼠的遊樂園呢;二好便爲水好,浩仁村村民用的水都是大巖水庫裏的,雖沒有農夫山泉那樣精緻的包裝,水的質量可絕不輸給專門經過加工的礦泉水;三好說的是環境好,鳥語花香的景色在浩仁隨處可見;第四好是指浩仁的地勢好,山體滑坡也滑不到我們這邊,浩仁村上自己的山滑坡?不可能!浩仁村上的山又矮又結實,地震也不會帶來損傷,最多感到一絲絲震感罷了,還有梅雨季節也不會有洪澇。來遊玩過的人說,這浩仁還有第五好——村民好,他們熱情好客又勤勞能幹。

老校長還說,浩仁現居民有六百八十多人,戶頭兩百多戶,雖然村子不大,但是浩仁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也算得上是一個古村了吧。滕老校長解說的浩仁村的村名含義最讓我感興趣,“浩”——三點水加一個“告”,便是水大、水多的意思:“仁”——單立人加個二,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愛自己也要愛他人。“浩”“仁”兩個字連在一起,講的就是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精神,用“仁”的精神來教育、引導村民。

我自出生便生活在浩仁,卻不知道浩仁還有這麼多的歷史文化。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從七八平方的小平房搬到到了寬敞明亮的三層樓、甚至是小別墅式住宅。雖然隨着科技發展生活越來越現代化,但是我們不能把傳統文化拋在腦後,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基啊!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3

不知何時起,出現“蟹文化”一詞。什麼意思呢?蟹的文化,有關蟹的知識,還是別的什麼?“百度知道”的最佳答案竟然是:“抓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羣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爲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結果是把它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出得去。‘螃蟹文化’企業裏常有一些人,不喜歡看到別人的成就與傑出表現,天天想盡辦法破壞與打擊。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組織裏只剩下一羣互相牽制、毫無生產力的螃蟹。”中秋將近,報紙上“蟹文化”出現率增高,與“最佳答案”不同的是,這種“蟹文化”是“吃蟹的文化”、“賣蟹的文化”,借“蟹文化”爲蟹老闆做廣告,爲報紙收廣告費,爲有錢人做吃蟹指導,爲黃牛們作賣蟹券中介指導。

凡是談到“蟹文化”,就要介紹魯迅曾經說過:“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由此證明“中華民族是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你看,歐洲萊茵河裏螃蟹成災,卻毫無辦法。可見,中華民族不但勇敢而且聰明。

“吃螃蟹”在現代,功德無量,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何時爲“無腸公子”樹碑立傳,或者像孔老二那樣造個不鏽鋼雕像,矗立在陽澄湖畔?

有的人很有學問,居然知道:《周禮》中載有“蟹胥”,據說是一種螃蟹醬,可見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吃螃蟹了。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介紹醃製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提高了一步。後來,陸龜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譜》、高似孫的《蟹略》都是有關蟹的專著,中國人對蟹的知識更豐富了。

還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時代,巴解(陽澄湖壯士?!)是如何“發明”吃螃蟹的。最近,上海美女介紹吃蟹的視頻竟然達到1000萬次點擊。“蟹文化”簡直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應該爲巴解與上海美女發陽澄湖經濟學獎。

《現代漢語詞典》中,“文化”的定義:1、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2、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發佈地點爲轉移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3、指運用文字的能力與一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

有人問,不知“蟹文化”應該歸入哪一種?或許《現代漢語詞典》應該爲“蟹文化”增加定義。蟹教授馬上說:吃蟹是一種閒情逸致的文化享受,早在魏晉時期就有。《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晉畢卓(字茂世)嗜酒,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蟹教授說,這就是吃蟹人生觀、吃蟹飲食觀。文人學士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爲金秋的風流韻事,並且漸漸發展爲聚集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一起吃蟹,這就是“螃蟹宴”了。把吃蟹與賦詩結合起來,多麼有文化!

“紅學家”們不甘落後,立即引出《紅樓夢》中“螃蟹宴”的熱鬧描述,並且評定薛寶釵的詠蟹詩爲“食螃蟹的絕唱”:“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順姜。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可謂“小題目寓大意義”。由吃蟹而作詩,進而論及人生觀、人生哲理,的確是“文化”至極。還有什麼話?

“金學家”們也不甘落後,說:“《金瓶梅》第35回中就有螃蟹宴。”不過筆調大不相同,更加市井化,更加接近民衆。

“明史家”則引用劉若愚《明宮史》,大談明代宮廷內的螃蟹宴:“(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色蒸熟,五六成羣,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畢,飲蘇葉湯,用蘇葉等件洗手,爲盛會也。”《天啓宮詞一百首》之一,有詩記其事曰:“海棠花氣靜,此夜筵前紫蟹肥。玉筍蘇湯輕盥罷,笑看蝴蝶滿盤飛。”

“清史家”則說:“張岱《陶庵夢憶·蟹會》是專談美味甘旨的散文。”你看,文章不長,文采則佳:“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爲蚶,爲河蟹。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中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一到十月,餘與友人兄弟立蟹會,期於午後至,煮蟹食之,人六隻,恐冷腥,迭番煮之,從以肥臘鴨、牛乳酷、醉蚶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如玉版;果瓜以謝橘、以風慄、以風菱,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筍,飯以新餘杭白,漱以蘭雪茶。繇今思之,真如天廚仙供,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文人們屬於有錢有閒階級,還有知有識,吃蟹之餘當然要大談“蟹文化”,以顯示與衆不同。同樣是文人的曹雪芹,因爲又窮又忙,又思又感,所以借說劉姥姥的嘴說:“一頓螃蟹宴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這種話只有一貧如洗的曹雪芹纔會說。

近幾年蟹價格越來越貴,蟹廣告越來越多,蟹老闆越來越富,蟹黃牛越來越瘋,蟹實質越來越假。每年秋,螃蟹宴在各大酒家盛行。據說,2006年上海大閘蟹產地信息發佈會稱,當年大閘蟹入滬總量將超過5萬噸。2011年,陽澄湖大閘蟹上海專賣店一隻蟹賣要178元。據瞭解,陽澄湖大閘蟹一年產量在2500-2600噸,還有許多“洗澡蟹”,外地的大閘蟹到陽澄湖洗個澡,也戴上“陽澄湖”的品牌戒指。這爲“蟹文化”增加了新的篇章:如何識別真假“陽澄湖”大閘蟹。

自從大閘蟹出現“紙螃蟹”的中介,並且進入網絡電子商務,“蟹文化”增加了新的篇章:大閘蟹的電子商務、大閘蟹的黃牛文化。

從“蟹文化”推而廣之,就有茶文化、煙文化、傘文化、人蔘文化、蟲草文化、燕窩文化、花粉文化……而非食品類也可有手機文化、空調文化、電腦文化、汽車文化、旅遊文化……乃至狗文化、貓文化、屎文化、尿文化、蒼蠅文化、蚊子文化、老鼠文化、大灰狼文化……文化的變味真是無窮盡。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4

據報道,前一段時間,“超級女聲”年度總冠軍李宇春走進北大校園,僅唱了一首歌,便引起北大學子一片狂熱尖叫,造成場面混亂,以至原先計劃好的一些節目不得不臨時取消。此事在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也引發了人們對文化問題的深刻思考。有人認爲,北大校園是中華民族的一塊文化聖地,“超級女聲”走進北大,體現的是流行文化對傳統文化以及經典文化的巨大沖擊,甚至是對經典文化的褻瀆。那麼,既然流行文化在當今社會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我也在此淡淡談校園裏流行的課桌文化。

課桌文化,從一定角度也和“超級女聲”的流行歌曲一樣能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那麼,“課桌文化”的源頭是什麼呢?大家一定還記得魯迅的作品——《三味書屋》吧。魯迅爲了告誡自己今後上學不再遲到,就在書桌上刻了個“早”字,還貼了“君子自重”的字條。從此,課桌文化就誕生了。但是,在舊社會,敢在書桌上刻字的人微乎其微。可是社會發展到今天,課桌文化卻流行得很。課桌文化如今在學校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個“戰士”倒下了,還有千千萬萬的“戰士”衝上來!當你到教室或閱覽室裏去參觀,你會驚奇地發現,現在課桌文化演變之快,文化“內涵”之豐富,令人難以想像。你看,那課桌上的留言,語氣有的高昂,有的低沉;那留言所表達的情感,或莊嚴、或輕浮,或含蓄、或直白……但是,這些文字大多是學生爲了發泄對學習的不滿,或一時情緒激動時瀟灑刻畫而成的。他們恐怕忘了學生守則裏明文規定,要愛護公共財產,愛護課桌椅。

言爲心聲,當然,課桌文化中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同學們的“心曲”。仔細品味,課桌的情感,喜怒哀樂無所不有。從他們刻畫的內容上看,同學們的文化素質的確很低!我不禁想起前不久我在網上看的一則報道:在安徽省對全省範圍內中學生思想現狀的調查,其結果令人堪憂。當問及“‘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是否有道理”時,1835名中學生有760名認爲有道理……“考試時你是否作弊?”近500人坦言“想作弊不敢作”,17%人表示“別人作弊我也作”。這則報導和課桌文化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是一樣的',同學們的文化素養真有待提高。要是從此以往,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該怎麼辦呢?要知道,國家要富強,教育要先行。只有提高同學們的素質,才能爲國家人才成長提供有力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的學校和家長們,是否對同學進行思想教育,讓課桌文化趁早消失呢?

首先,要讓同學們知道,我們看事物要從現象去看本質。同學們在書桌上發泄的是個人感情,實際上是損壞公共財物。那些無聊的字畫完全玷污了整潔的桌面。孔子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當你情緒不好時,就要對課桌進行摧殘施壓嗎?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當你把內心世界在課桌上真實地“描繪”出來時,它既不會失傳,還能夠讓他人實實在在地去“觀賞”一番,去了解你真實的內心世界。說不定,你這樣的刻畫還能夠“流傳千古”,讓一代代的學生“觀摩鑑賞”。但是,你的這種想法是幼稚無知的。你不但傷害了課桌,還將影響不少學弟學妹!難道這不引起你的深思嗎?同學們,請你放下你手中的尖刀,別再讓課桌文化繼續蔓延吧!

也許有人會說,課桌文化的一些文字包含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那某句“格言警句”曾激勵過或正激勵着一個個失意的學子,那某個標誌曾成爲監督你或他人的良師益友。但是你是否明白,要立志的話,你爲何不把“早”字寫在日記本里,或深深在刻在心上呢?這樣你既可以不用小刀,還能讓課桌經久耐用!豈不是兩全齊美吧!

再說,我曾見過在桌上刻“早”字的同學,他天天遲到無不例外,看到自己刻的“早”字一點不臉紅;我也看過在桌上刻“君子自重”的同學,他是日日搗蛋卻絲毫不懂反省,天天我行我素;我還發現有人在桌上刻“勤奮、刻苦”,可是每次那“瞌睡交響曲”就是從他那“勤奮、刻苦”的書桌裏傳出來的。另外,有些同學刻了“早”字,把“早”字當成了自己的座右銘,的確像魯迅先生那樣勤奮好學了,雖然他在書桌上留下了自己的心聲,卻丟掉了他做人最基本的良知,不遵守學校制度。他的行爲也和所有喜歡課桌文化的人一樣,就是在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產,給國家造成了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同學們,請大家行動起來吧,讓“課桌文化”在校園裏消失吧!請大家從我做起,講究衛生,愛護課桌椅,讓“課桌文化”趁早走下課桌吧!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5

現在中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與之成正比的是,課桌也變?quot;豐富“起來。於是,一種”新世紀的新文化--課桌文化“誕生了。

魯迅先生在桌上刻過”早“字,也在桌上貼過”君子自重“的字條,這也許是”課桌文化“的發軔之作吧。

插一句,倒也不是什麼諷刺對比--我曾見過在桌上刻”早“字的人,但他一星期遲到了三次;我也見過在桌上寫”勤奮、刻苦學習“的人,但每次的”酣睡交響曲“總是從”勤奮、刻苦“外傳來的。

相對的,現在課桌上的東西就有內涵多了--當然,除開那些歌詞、歌曲名以及”謝霆鋒我愛你“之類的崇拜派。這也分派?當然。如願派的”絕不讓拜仁慕尼黑的主力××勒×德打替補“,志向派的”克林斯曼能辦到,我也能辦到“,狂人派的”我歡呼我的殺氣/我痛恨我的上帝/我蔑視我的敵人/我感謝我的朋友“,以及抒情派的”風雨過後不見得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這個落款很特別,倒不是什麼阿牛阿馬的,而是一個近乎搞笑的名稱--文星監獄。

就是這種”課桌文化“,你肯定見過,說不定還在創造它。沒錯,它正悄悄地在學校中擴散開來,席捲着一切,於是”文化“從課桌上轉移到了課桌肚裏、椅背上、牆上甚至門上。

“課桌文化”是一塊心的留言板。那麼爲什麼要寫在課桌上?如果寫在牆上、門上,清潔工一來就“乾乾淨淨,不留污漬”;如果寫在黑板上,能“觀賞”到它的畢竟只有少數人;如果寫在隨筆本上,又要拿本子給人“鑑賞”,似乎有一點不好意思及班門弄斧的感覺。惟有寫在桌上,清潔工弄不走--他不可能鏟來桌面吧;惟有寫在桌上,似乎不經意卻又實實在在地給路過的人“觀賞”;惟有寫在桌上,不必擔心本子花落誰家,不會遺失--但有失傳的可能,它可不會“流芳百世”;惟有寫在桌上,可以讓更多的人甚至下一批下下批學生們“觀摩鑑賞”。那還有什麼不寫在桌上的道理呢?

它如同莽莽野草,在烈火燃盡後又不斷涌出。甚至青出於藍,數量不減反而增多--這好像違背質量守恆定律呢?

可曾想起過大禹?雖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一萬精兵打一個將軍,打不過就說過去了。在長江入海口處“土掩”,後果也可想而知。大禹治水,採取疏通之法,化整爲零,如同將一捆火柴解散再一根根折斷--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叫老師把同學一個個地叫出來說弄乾淨桌子否則怎樣怎樣,而是找出它“堵塞”的原因再疏通。例如弄幾個留言板,讓同學之間想互交流什麼的--但這官方的東西肯定不如民間的開放、自由、方便,所以這留言板也僅是個“招安”的幌子。

看來,“課桌文化”還是有它產生、存在和延續的必然性的。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6

兒時的夏夜,望着燦爛的星空,聽奶奶講“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故事,總會不自覺的沉醉在無邊的月色中;每年的3月,看紙鳶飛翔在廣闊的藍天,總會和小夥伴一邊瘋跑,一邊唱起“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寂靜的午後,伴爺爺聽“貴妃醉酒”的京劇片段,總會和他字正腔圓對上幾句……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了我兒時的記憶裏。

光陰荏苒,18歲的我卻更陶醉於“亞當夏娃”的飄逸浪漫,更迷戀於奧斯卡金獎的雍容華貴,也更沉醉於迪斯科的動感十足……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貴典雅,卻忘記了東方文化的深沉韻味。聖誕節的街燈,徹夜明亮;情人節的鮮花,到處飄香……異國文化的魅力如此巨大,我們的傳統文化在不知不覺地擱淺。

看着聖誕節的張燈結綵,看着情人節的浪漫溫馨,我心裏不禁感到一陣悲涼,不知道有誰還能靜靜地聆聽“牛郎織女”,有誰還在傾聽“貴妃醉酒”。中國文化,真的被我們慢慢淡忘了嗎?

元宵節的龍燈,依舊熱鬧嗎?“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燒龍了!燒龍了!”古鎮小街傳來孩子興奮地吆喝聲。在這個華燈初上的夜晚,我們品着元宵,回味着過去的時光……

清明節的行人,依舊斷魂嗎?荒郊野外,芳草萋萋,鞭炮聲聲。一堆青冢一部書,一塊墓碑一絕唱。誰家的子孫,擎一顆虔誠的心,向長眠的先人,頂禮膜拜;掊一鍬黃土,覆一層哀思;栽一叢新枝,植一腔緬懷。清明,自在人心。

端午節的龍舟,依舊在劃嗎?又是一年糉飄香,沐浴五月細雨,品味香甜糉子,將那綿延千古的愛國情懷,一代又一代,繼承下去。賽龍舟不忘楚風餘韻,聞糉香尚思屈子忠魂。在那個憂傷的江畔,糉子只是懷念,艾葉飽含珍重。

故鄉的社戲,依舊在上演。君不見,新農村社區的壩壩舞正跳得紅紅火火;七夕節情人節的浪漫,剛拉開大幕。君不見,青山綠水,紅男綠女,四面山七夕節鵲橋相會浪漫之旅正如火如荼。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悠悠歲月中匆匆走過多少人?而我們的唐詩宋詞還在吟詠,我們的敦煌之路正在延伸。記憶中的文化,因其內含中華文化之骨髓,雖歷經千百年的磨礪,但依舊輝煌,依舊香醇。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7

要說起對廈門的瞭解,我比不上那些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來得深。我到廈門的時間有四年多了吧。這四年多前我一直在距離廈門不遠的漳州學習、生活.,而父親在廈的閱歷比我和母親多,或者也可以說是廈門吸引了父親而選擇了把家遷移到了這個美麗的城市。

還沒搬進廈門時,我最感興趣的便是每年中秋節的搏餅活動。這是很新鮮的廈門本地獨一無二的風俗贈習慣。記得每年中秋節晚上父親總面帶笑容,空不出手來敲門,在門外叫了聲,我開門見時總免不了幫他,接過他手中大大小小的獎品,心裏美滋滋的。

如今,在廈的幾年,每逢中秋佳節,賞月在我們一家人看來已經原“過時”,我們總要到超市上買些東西獨作爲晚上搏時用的“餅”,而那時超市裏也總是人山人海,大夥兒你一車我一筐在“搶購”,使人們感受到一種沈濃郁的節日氣氛。或許“搏餅”並不是爲了得到很多獎品,人們也並不是爲“狀元”而搏,而是爲團圓日子來之不易而慶祝,爲給久別重逄的親人一種回家的親膩感與溫馨感。這就是廈門人,充滿着智慧的廈門人,“搏餅”這種獨特的慶祝方式便是你們智慧的結晶。

廈門的小吃很多,也很美味,但對我最具吸引力的要屬廈門蓮花二村“王老二煎蟹店”裏的煎蟹和原校食堂裏的沙茶麪了。這兩樣在我心目中是不可取代的。要提起它們呀,我認爲它們具有的共同特徵是不講究美觀,講究味兒美:沙茶麪上點綴着幾根豆芽幾片葉兒,而橙黃色的湯看起來麻辣,喝起來可口;煎蟹就更不用談裝飾了,幾隻紅紅的煎蟹擺在面前,啥名兒?甭研究啦!忍不住嘗上一口??味香肉甜。這時我才知道:其實廈門人很講究實在,小吃店嘛,不必用菜單,也沒有菜名,總之能吸引顧客的是東西,那些文縐縐的東西還是免談爲妙。或許地靈人傑,還要加上人實在,才使得今天的廈門如此美麗。

走在路上,都依稀可聽到琴聲,廈門學琴的人太多了,這大概是一種傳統文化,文化起源於鼓浪嶼,我想那裏的人們聽慣了海水撞擊的聲音,也因此愛上鋼琴,因爲琴聲能彈出心中的澎湃,能和浪一同“鼓嶼”。

廈門的文化很獨特,然而它們不會衰敗,不會沒落,更不會消失,它們伴隨着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民走向更美麗時代,它們永遠是廈門人的最愛。而擁有它們的廈門人智慧、實在、熱愛生活,它們是我的最愛,我慶幸自己成爲他們中的一員?儘管是“盜版”的。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8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食大若天地,我們生活的基本都要靠食物來補充能量,獲取營養,維持生命。中國的飲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歷史,可謂是傳統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飲食在中國的文化上所佔地位之重。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味,每個民族的食品都各有千秋。我們家鄉就有一種獨特的食品——餃子。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古今中外讚美餃子的詩句也數不勝數,入“扁食捏似月牙彎”,但也許對它的來了還不太清楚吧!

餃子原名“嬌耳”,爲東漢張仲景首創。相傳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見很多勞苦百姓忍饑受餓,耳朵都凍爛了。他便用羊肉、辣椒等祛寒的藥材在鍋裏煮,煮熟後切碎,用麪包起來,救治人們。爲了紀念張仲景,人們便在大年初一的三十吃“餃子”,所以纔有了那句“今之餛燉,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現在的餃子什麼餡的都有了,而且成了大衆化的食物,但大都已不是手工做的了,但我們村在二十九那天,仍然是全家齊動員包餃子。包餃子應先把餡剁好、拌好,之後再和麪。把面和成麪筋,然後用刀把麪筋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用壓面軸把麪糰壓成皮,然後把事先和好的餡包在麪皮裏,煮出來的餃子鮮美可口,可真應了那句諺語“好受不如躺着,好吃不過餃子”。

聽爺爺奶奶說,那時候包餃子都不是用麪包,而是用紅薯麪包。裏面也不是餡而是一些爛菜和樹皮等。聽了餃子的發展過程,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它正是中華的精神所在,它包涵了十三四萬人的心願。

水餃這種傳統美食,不僅滿足了我們的物質需求,更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求。表現了我們中國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質!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9

正所謂“食在廣州”,而在這之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茶。廣州人嗜好喝茶,喝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的習慣。甚至早上見面問好就是問“飲佐茶未”,這是問候早安的代名,由此可見人們對喝茶的喜愛。

廣州人所說的喝茶,實際上就是上茶樓喝茶,不但要喝茶,還要吃點心。所以被視爲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和一般的茶館的概念也是不同的。它不但提供茶水和點心,而且建築的規模十分宏大,很富麗堂皇,這可是普通的茶館所不能比的。在這種地方喝茶,實在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而在喝茶的時候,點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廣州的點心種類很多,有100多種,如:蝦餃、幹蒸燒賣、馬蹄糕、糯米雞……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蝦餃了。在薄薄的皮中有又大又嫩的蝦仁。一口咬下去,非常美味可口,使人百吃不厭。也正因爲是這樣,廣州人把喝茶又稱爲“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就是享受的意思。這也許就是廣州的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廣州人喝茶並沒有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是在主人給客人斟茶的時候,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的時候,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了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然給隨行的僕人斟起茶來,因爲按皇宮裏的規矩,僕人是要跪受的。但爲了不暴露皇帝的身份,僕人靈機一動,把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便逐漸演化成了喝茶的一種禮儀了。

這就是最有特色的“茶文化”。這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豐富多彩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傳下去!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0

縱觀歷史長河,孔孟韋編三絕,留下中庸、仁愛和謙遜的倫理經典。士大夫爲民請命,含身求法,弘揚踐行儒學,成就時人道德標杆,古文觀止、增廣賢文的幼童啓蒙讀物潛移默化地使經典詠流不息。

倘我是子思,必堅定回答,要堅守,亦要舍離,要繼承,亦要融入時代洪流。青年一代,更應肩負文化傳承使命,奮發砥礪前行。

儒學看似迂腐古老,在現實中難以有用武之地,實則不然。古之儒學精神早已深入國民骨髓。

儒學教人修身以嚴。古有“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堅定,今有弘一法師內省於身,自剖善惡,心湖徹於明鏡。古有其身正,則音容俱正的教誨;今有兄友弟恭,以冰霜之操自勵,以孝悌之心動人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儒學教人待人以寬,古有各讓三尺又何妨的六尺巷美名,今有以穹隆之量容人的鄰里故事。

儒學是中國的亮麗名片。吳清友秉持儒學精神,連鎖不復制,二十年虧損仍堅守於文化產業,打造精神地標。孔子學院承許國人期待走向世界。謙遜,包容,踏實成爲華夏人的民族氣格和民族風度。古老文化的連綿傳承使文化信念、文化自信、文化信力構成了文化信仰體系。

堅信儒學的價值所在是回答這一問題的前提,然質疑迎刃而解的關鍵在於面對現實的尷尬,如何在道德與變通中尋求平衡?

首先,擠公交車的現象,路怒症的猖狂,插隊的習以爲常是規則意識的欠缺,是文明素養的缺失,是隨大流的理所應當,是法不負衆的心安理得。面對比比皆是的不文明現象,儒學不能退後,不可讓步。由儒入法,以法律進行行爲的強制,由道德進行行爲的自律,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方能構建文明的現代社會。

而我們需堅信,堅持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道德普及,終歸人們會以禮約束自身,明白自身的權利是他人的義務,權利的邊界需嚴守不逾。那時看到的將是衆人排隊,而無擠公交的現象。在堅持的初期,哪怕只有自己約束自身,,也應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

但儒學的堅守並非一成不變,迂氣十足。面對儒學形式上的繁瑣,大可捨棄,以現代文明禮儀取代。面對過於退讓至懦弱,應以進取的時代精神武裝自己;面對倫理法律的衝突亳不猶豫地堅守社會主義法律,面對男女歧視的迂理,應當有探索真理的決心。

堅持文化的自信,弘揚儒學的現代價值,去除不合時宜陳規,你會發現現實與儒學不再衝實,公交前儼然按秩序排隊的圖景。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1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它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京劇、剪紙、書法……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工夫茶。

週六下午,我看見家裏來了八位客人,爸爸馬上衝工夫茶給他們喝。只見他拿出了三個杯子,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家裏來了八位客人,應該要拿八個杯子纔對吧?”說完,我把手中的五個杯子遞給了爸爸,可爸爸卻把五個杯子放了回去,對我說:“喝工夫茶都是用三個杯子喝,先把第一杯茶端給歲數最大的人喝。喝完一杯就用茶水衝後給下一位客人喝……”我聽了之後點了點頭。然後爸爸開始沖茶。爸爸先把杯子放好,把茶水倒入了杯子,我們喝茶的時候,我一口喝完了,但爸爸太慢了,得三口才喝完。我笑着對爸爸說:“你太慢了,我一口喝完,你三口才喝完。慢死了,學學我,喝快點。”可爸爸不緊不慢地對我說:“喝茶,用三口喝完。第一口:先小口抿,不可大口喝;第二口:可以大口一點,就是不能太大,讓茶在嘴裏留個味;第三口:就一口喝完,這樣你才能品出茶的香。”

今天,我知道了工夫茶的小知識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太有趣了。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2

又是一個歡樂的中國年。春節的風俗各地不同,春節的文化內涵豐富,現在就讓我帶你感受一下新年的氣氛,一起走進年文化。

家家戶戶開始忙着置辦年貨。除去準備吃的以外,就是要買些新衣服了。有些人家還要蒸年糕、做炸食準備過年吃。到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開始大忙了。一般到了二十三,每天都有新的說法: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戶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卅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過年前那幾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託在過年上了。一到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了,全家老小,裏裏外外,都要換新衣服。

一派熱熱鬧鬧的場景。長輩給小輩壓歲包,晚輩給長輩送健康祝福禮。老老少少,團團圓圓……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3

“歡歡樂樂迎新春,熱熱鬧鬧過元宵。”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大街上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綵。外婆家也掛起了大紅燈籠,一串下來好幾個,好像一串串冰糖葫蘆。

元宵的味道是甜的。“要煮湯圓嘍!”我被媽媽的叫聲吸引到廚房了。只見媽媽先把水燒開,然後把一個個圓得似球的湯圓放入水中,白白的湯圓一個個悄悄地鑽入了水底。大約過了幾分鐘,白白的湯圓變得晶瑩剔透,像是換了一身新衣瓽,安靜地躺在水面上。湯圓熟了,有芝麻餡和花生餡的。媽媽盛了一碗湯圓給我,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哇!軟綿綿的,甜滋滋的,好吃極了!

元宵的味道是絢爛的。“走,去放煙花囉。”舅舅拿了幾根菸花棒帶我們到小溪邊放煙花。“咻”一道道煙花像一隻只掙脫出人們手掌心的小鳥似的,一飛沖天。有的像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菊花,有的像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還有的像一朵朵七彩的雪花。煙花炸開以後,真像一顆顆五彩斑斕的流星,頓時,天空中變得光彩奪目,璀燦無比!我們高興地叫了起來……

元宵節,是甜蜜的,更是快樂的!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4

我國有許多傳統工藝,比如:陶瓷、戲劇、國畫、剪紙等四種工藝。

我最喜歡的是剪紙,剪紙又叫窗花、剪花。我試着剪了一張窗花,可是剪不像樣。我學了幾天,終於,剪得窗花像樣了,我拿給媽媽看了看,媽媽說:“你可要加一把勁,一定要把窗花剪好,過幾天后你就比賽了!”我就每天早上剪窗花,每個星期要剪七張。就這樣,我剪窗花的藝術越來越好。去年,媽媽讓我和我一樣大的小朋友比賽剪花。在兩分鐘的時間內剪出一張牛羊窗花,貼在窗戶上。

比賽開始了,我和那一個小朋友都拿起一張紙,飛快地剪了起來。最後,我剪出了栩栩如生的牛羊圖。我的爸爸媽媽都歡呼了起來,我也高興地蹦了起來。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文化——剪窗花!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5

一到初三,教室後面的黑板就不再按學校政教處的要求迎合時令節日的要求更換得那麼頻繁了,尤其是過了中考百日誓師大會之後,愈益帶上了勵志的色彩。

有各科科任老師讓課代表抄寫的學科知識點,各類中考典型試題。觸目所及,一股股知識的清風撲面而來,彷彿中考衝擊的號角時時吹響,學生身處其中,耳濡目染,焉敢懈怠?

有張貼着開學來歷次模擬考試成績的。各科分數,平均分,班級排名,年級排名,學生進步退步,一目瞭然。雖然在初二的時候分數都讓換算成等級,淡化競爭色彩。可是到了畢業班,升高中還是要看分數的。雖然學校三令五申不讓老師把學生的成績公佈上牆。可是初三似乎是個特區,可以例外。班主任都將成績上牆當做鞭策先進,批評落後的不二手段,這是初三頗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有的老師巧思迭出,創新工作方式。黑板報搞得像央視表彰感動中國人物。黑板中間赫然寫着三個啓功體的大字“光榮榜”,左有“班級功臣榜”,右邊寫着“羣星燦爛”。這也算賞識教育,是對學生的激勵吧。只是考上一個高中就成了班級功臣了,進入高中大門就成了熠熠閃光的羣星中的一顆了。那麼榜上無名的就是班級罪人,他們的人生之路就會註定漆黑一團?在某些老師眼裏,我們總是對成功理解得那麼狹隘,成功的標準總是那樣淺薄單一。我們雖然是跨世紀的信任,人才觀總是顯得那麼迂腐冬烘,不合時宜。

更有的教室裏的板報就不僅僅是激勵,更是學生有意識的自嘲和反叛了。比如有的學生就在中考倒計時的大字旁邊,赫然寫着“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雖是戲謔,但是也多少反映了即使在高中接近普及的今天,升學壓力並沒有隨之減輕,反而愈加繁重——學校不僅要升學率,還要優秀率,想出更多的優秀生,不這樣拼命行嗎?

所以有的時候,教室後面的黑板就像一面鏡子,它多少可以折射出一個老師的教育理念,一個班級的班級文化,一個學校的辦學境界。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6

談到中國,人們感嘆中國的發展迅速。而談到中國文化,人們更是驚歎: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但現在中國文化又去哪裏了?

中國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有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明清時期的古典小說等,讀起來都令人回味無窮。

而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也變得越來越物質了,無止境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忽視了精神世界的提升。中國的國粹—京劇,已經漸漸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庸俗,不入流的通俗歌曲。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又有誰會注意在角落裏哭泣的中國文化呢?

隨着中外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大量外國商品、文化等涌入中國,出現了不少“崇洋媚外”的現象。現在人人都知道“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每到這個時候,大街小巷都會特別熱鬧,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但誰又能想到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重陽節”呢?很少很少。

許多外國人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深深地被吸引,不斷學習中國的文化,甚至還設立了“唐人街”和“孔子學院”,許多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學生都紛紛前來遊玩和學習,我們在感到高興和欣慰的同時,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己對待中國文化的態度呢?外國人都能體味到中國文化的獨到之處,爲什麼我們就不去體味呢?

一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說,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過頭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

中國偉大的學者孔子、老子、莊子都世界聞名,國外的孔子學院更是相當熱門,可是現在的中國人誰又真正的瞭解孔子的儒學思想?誰又能掙得明白莊子的“逍遙遊”呢?

朋友們,談起心中沉睡的文化大門,中國文化會永遠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巍然不倒。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7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節日,在雲南傣族,每年清明節後的第七天,是他們盛大的潑水節。

這一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傣族人認爲,在節日裏誰被水潑得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關於潑水節,傣族人民有着這樣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惡魔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它。惡魔還霸佔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爲民除害。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祕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纔會熄滅。於是7個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勞,輪流舉着惡魔的頭,並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傣族人民舉行潑水節儀式就是紀念這7個姑娘爲民除害並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

潑水節,讓我們來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潑一盆吉祥、幸福的水,讓快樂浸透我們的每一個毛孔……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8

舉世無雙的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於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到19120平方米,足有50幾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7000多個。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很多,個性鮮明。將軍俑身材威武,頭戴金冠,身披盔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面,像是在指揮身後的軍和士兵前進。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車兵俑則分爲yu手和軍士。yu手居中而立,駕駛着戰車,軍士分別列在戰車兩邊,保護yu手。馬俑跟真馬大小一樣,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發達。

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i,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車陣排,生動地再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能力和氣概。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19

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

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爲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

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歡樂,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冬至吃餃子(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東漢時候,有個名醫,叫張仲景。

他的醫術高明,不管什麼病,都能手到病除,人們稱他是醫聖。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退休回鄉,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風刺骨,雪花飄飄散。

他看到那些爲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單薄,不少人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很難受。張仲景回家後,心裏總掛記着那些爛耳朵的人們,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陽找了一塊空地搭上大棚,砌上大鍋竈,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煮,等煮好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一隻只耳朵形狀的東西,再放在鍋裏煮。

到冬至那天就專門送給凍傷的人吃。張仲景把這種治傷的藥叫“祛寒矯耳湯”,吃過以後的人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傷都治好了。

以後,每到冬天,張仲景都做“祛寒矯耳湯”,到冬至那天,送給大家吃,預防和治療凍傷。過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

爲了紀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戶戶包餃子吃,並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直到現在,有些地方餃子叫做餃耳呢。

(無巧不成書,張仲景的忌日也正好是冬至,人們爲了紀念他,冬至包餃子成爲風俗。)。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20

有關與剪紙,年夜飯的: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

今天,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剪紙吧!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

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慶賀。剪紙所刻畫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先來看看這張“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態各異,舞姿翩翩,她們的手臂上纏繞着輕盈而柔滑的絲帶,正隨風輕輕擺動。再看這張“松鼠摘葡萄”。

只見它搖着蓬鬆的大尾巴,小眼睛緊盯着紫瑩瑩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動物給搶走了。剪紙中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呢!這幅剪紙講的就是“老鼠娶親”的故事。

瞧!小老鼠們擡着大花轎,新郎得意洋洋,大花貓在一旁羨慕得不得了。原來,故事是這樣的:鼠爸爸想給女兒找個好女婿。

鼠媽媽說太陽最棒,太陽說雲最棒,雲說風最棒,風說牆最棒,牆說老鼠最棒。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多麼精美的剪紙啊!真令人愛不釋手!過年了,民俗又火了:扭秧歌,掛花燈,貼窗花……在諸多民間藝術中,民間剪紙可算是最易讓人接受的一張“喜慶貼”了。每每看到那一張張剪紙點綴、美化着人們的生活,對剪紙的那份愛又涌上了心頭……我喜歡上剪紙,最早還得從美術薰陶說起。

記得從四、五歲開始,多才多藝的爸爸經常給我畫小動物,寥寥幾筆就能將各種小動物勾畫得活靈活現,那時,爸爸在我心目中真是棒極了。後來,爸媽由於工作忙,將我送到奶奶那兒。

奶奶有一雙巧手,常常是隨便幾剪子就能將一張紙鉸出不同的花樣來,那泛黃的紙,失去光澤的剪刀,精緻的圖案,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許從那時起,我就被藝術的魅力所征服,也許正是這種家庭氛圍,使我對美術有了最初的朦朧的認識。

在我上高中時,偶然的一次機會,美院的朋友送給我兩本關於剪紙的書。我被書裏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

通過這兩本書,我比較全面地瞭解了剪紙,它那巧奪天工的表現手法徹底折服了我,於是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剪紙Fans。因爲我有美術基礎,學起剪紙來就如魚得水。

不過剪紙是個細緻活兒,心急的人做不來,往往一件作品馬上就要完工了,卻因爲一不小心剪斷了一根線條而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說起來,這剪紙還能修身養性呢。

只有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奧妙,才能使作品順乎自然,質樸清新,拙中見巧,粗獷處大刀闊斧,細微處行雲流水。對我來說,剪紙是一種享受。

雙眼盯着花樣,一剪一剪,像是用剪刀剪出心裏的話兒,那剪刀鉸紙時發出的輕微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在這美妙的音樂裏,可愛的動物“活”了,美麗的花“開”了……以前好動的我總坐不住,自從喜歡上剪紙後,竟然可以頭也不擡地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朋友說我有點兒“癡”了。時間長了,家裏人也受了我的影響。

有一次,一件作品才完成一半,我放下忙別的事去了。回來後發現不知誰動了剪紙,而且將作品弄得不成樣了。

逼問小妹,小妹不招,媽媽倒招了,她說她試着刻了刻細微處,沒想到沒有掌握好輕重,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儘管心疼自己的作品被損,但看到家人也被剪紙感染,心中卻充滿了喜悅。我非常喜歡一首讚美剪紙的詩:蔡候造紙蔚丹竹/巧女擇來繪錦圖/天地風光皆展現/人間姿態盡留足/刻刀有韻勤裁入/畫筆凝神細剪出/撒下仙花一朵朵/彩雲飛向萬家屋。

我想,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愛這個世界,你只要熱愛生活,生活總會是美好的。到目前爲止,我已經剪了不少作品,主要有《踏雪尋梅》、《晴雯補裘》、《孔雀女》、《猴子撈月》、《慶十·一》、《十二生肖》、《菊》、《鶴》、《捐贈》、《秋天的童話》等,這些作品,有的被朋友要去了,有的又讓我送了同事,留在手中的很少了。

眼下,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要來到了,在這鑽石昂貴的年代,我們不妨送朋友一幅精美的剪紙,看是不是一樣可以珍藏到地老天荒……剪紙你們可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我最拿手的是剪紙。只是你們不要以爲我只會剪什麼動物、字、花等圖案,我是想要剪什麼就能夠剪什麼的,而且你們還不要說我還剪得有點像模像樣的,非常逼真。

怎麼樣,你想要看看我的手藝嗎?好吧,我就剪一個給你看一看。只是,不巧,你不能夠到我這兒來。

現在我只能夠用文字告訴你,看了以後你一定也會感受到、欣賞到的。我先找來了一張白紙,裁成一個正方形。

然後,我按照自己想剪圖形的樣子去摺紙。我斜着對摺,然後再斜着對摺一次。

好了,現在這一張紙成了一個三角形了,好象一座小山。接着,我就動手剪了起來。

我東邊一剪,西邊一剪,然後彎了下去,再翻過一個身來往中間剪過去。我又彎來彎去地剪了一會兒,很快我就把紙花給剪好了。

然後,我把紙翻開。啊,這時你就可以看到一幅漂亮的剪紙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當然,如果你在現場看到我的剪紙的話,一定會更加興奮。而且還會立刻動手也想自己親自剪一剪呢!不過沒有關係,你只要自己動手試一試,多試試,就一定會摸索出一套經驗來的,而且會越剪越好的。

好了,我不跟你多說了,你趕緊去按。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21

我攙着顫顫巍巍的奶奶走在故鄉的馬路上,父親拎着一個袋子,後面跟着大小親戚。這個在故鄉過的春節,不知是家裏爲祖上燒紙的第幾個年頭,抑或幾十年了吧。

火升起來了。火苗藉着風勢竄得老高,擺舞、翻動、無聲地怒吼。我將天堂銀行的鈔票擲入,火舌被短暫地壓下去,收斂一些;鈔票在烈焰中捲曲、湮逝,飛向另一個世界,於是火舌又翻騰起來了……

一陣輕咳,堂弟拉着我的衣角:“哥哥,好嗆啊,下次我不要來了”。我嘆口氣:“不行,你太小,還不明白……”記憶的潮水淹沒了我。

那年,比堂弟大五歲的我,同樣地對燒紙甚不瞭解。不能說是迷信,可也不知道爲了什麼,只在大人忙着燒紙時背身低聲咳嗽,敷衍了事。

那年,燒紙統由爺爺負責。回到家裏,爺爺已經累得癱倒在沙發上。我有些心疼:“爺爺,注意身體,下次別去了吧。”爺爺依然堅決地搖頭:“別看你爸爸一直跟着我,他心裏頭纔不想去呢。我要是再不去,誰還記得祖上啊。”爺爺有些傷感:“哎,我過去之後,咱們家可千萬別把這事忘了啊。那是咱家的根!看看他們,就想起了過去的苦日子,想起我的爺爺奶奶、父母對我的好,想起他們對我的各種囑咐,可惜啊,現在的好日子他們沒過着,都沒有享到福。孩子,你能懂爺爺的心嗎?”我沉默着,點點頭。爺爺撫着我的頭,頓了頓:“好孩子,交給你了。等我不在了,可別忘了每年看看我,給我燒點紙,爺爺可是一直惦記着你呢……”

“哥……哥!”我回過神來,又想到今年爺爺因身體不適未能前來,眼眶有點溼潤,隨着對親人離去的不捨,我漸漸明白,燒紙是我們對故人最深切的懷念和祝福,也是對過去的一種反思,爺爺把這重任直接交給了我,而這份責任也快落在我的肩上了。我俯下身將紙質小汽車交給弟弟,看着他稚嫩的小手將其拋入火中,我的心中充滿了莊嚴、肅穆之感,彷彿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會慢慢傳承給弟弟,他也終會理解的。

多麼希望,將來我能帶着我的妻兒燒着紙錢,在黃昏下面對西邊的殘日——祖上的方向,深鞠躬;多麼希望,將來子孫們能將其代代相傳,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偶爾回首,尋找那家的方向。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22

到希臘雅典,參觀之中,有兩點留下很深印象,一是對文化的尊重,一是愛國主義傳統。

第一,在希臘,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處處受到尊重。古希臘文化爲人類文明發展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說: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特別是希臘神話可以說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由於希臘神話的廣泛普及,當今世界許多著名的品牌都在希臘神話中找資源,藉助希臘神話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如美國宙斯盾級戰艦的名字取自於希臘神話中宙斯之盾;愛馬仕品牌與希臘神話的商業神赫耳墨斯相同;耐克的英文原意指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名稱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名字,等等。

有人說,希臘的特點是4S:SUN太陽,SEA海洋,SAND沙灘,STONE石頭。石頭,就是文物古蹟。對於自己的悠久燦爛的文化,希臘人民引爲自豪,充滿禮敬。無論什麼時候,都把保護文化遺產作爲第一位。當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衝突時,寧要文化而不圖一時經濟利益。比如,爲舉辦2004年奧運會,雅典進行大規模地鐵擴建。但雅典地下處處是文物,這就出現瞭如何對待文物的棘手問題。雅典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文物的舉措。一是寧可耽誤工期也要保護文物,所以地鐵施工過程中一停再停,就是給保護文物讓路,直到將文物完整挖掘並很好保護才能繼續推進工程。以至於有的工期延後兩年時間,直到奧運會要開了才修好。二是保護文物並不是將文物搬到博物館去,而是就地保護。在文物出土處,將挖掘地清理出來,然後將文物用玻璃櫥窗裝幀起來,癲癇病屬於什麼科室,使文物有一種原始、原貌感。三是在原地不僅僅是簡單地保護,而是建成小型博物館,配有文物說明,配有文物挖掘過程的圖片,並建有簡樸但齊全的參觀設施,這就出現了雅典的獨特景觀即地鐵博物館,南通治療癲癇病最好的醫院。在地鐵站內就地建立博物館。這是希臘政府的一個創意,也成爲希臘雅典的一個特色。在地鐵站裏,一旁是地鐵,一旁是展覽館。人們乘坐地鐵,都會在小型博物館裏徜徉、逗留,感受文物,感受文化。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到地鐵站來,腦癱症狀,並不乘坐地鐵,就是來參觀地鐵博物館。這樣,雅典的地鐵就兼有兩種功能,既是交通工具,又是雅典的文化名片。希臘人對文化的尊重是從小培養的。在希臘雅典,小學的第一課,一定要到雅典衛城去上課。因爲,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羣,集古希臘建築與雕刻藝術之大成。讓小學生到這裏來上第一課,就是要讓公民從小就記住希臘文化,熱愛希臘文化,傳承希臘文化。

第二,在希臘,愛國主義是一種鮮明的文化傳統。希臘有兩個國慶節,都與愛國主義有關。一個國慶節日是3月25日,這個國慶日來自於1825年3月25日爆發的反抗土耳其統治的武裝起義,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鬥爭,1828年希臘獨立,1829年土耳其承認希臘獨立。另一個國慶日是10月28日,這個國慶節日來自於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向希臘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希臘允許意大利軍隊進入希臘,希臘政府勇敢地以不加以拒絕,當日意軍進攻希臘,希軍頑強抵抗並擊退了意軍,由此10月28日成爲希臘第二個法定國慶日。所以,這個國慶日又稱爲說不節。

希臘的愛國主義也強烈表現在追討流失的文物上。19世紀初,在希臘仍處於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之時,英國埃爾金勳爵用28個大箱子,將衛城山上的大理石雕塑精品運往英國,轉手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對此,希臘人一直認爲是國恥。1982年,時任希臘文化部長的梅利娜邁爾庫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體會議上提出一項議案,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被世人稱爲埃爾金大理石的文物。從那時起,希臘人甚至全世界的希族人都在爲這些文物歸還希臘而奔走吶喊。在2009年對外開放的雅典衛城新博物館裏,有一層空着,就是用來等待大英博物館埃爾金大理石的迴歸。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23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我們歡快的笑聲充滿了這輛大巴車,那歡快的歌兒撒滿了我們走過的“陽光大道”。要問我們爲什麼這麼開心,當然是因爲我們又要去知識的海洋裏探索、遨遊。

1月21日,我們走進了青龍古鎮,探尋了晉商輝煌,追尋了農耕文化,領略了晉劇瑰寶,近距離的感受了《紅色福爾摩斯》,享受了文化的薰陶。

首先,我們去了青龍鎮農耕博物館,觀看了各種各樣的燈,大小不一的鎖,形狀不同的水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農耕工具了。耱,用荊條等編織的一種農具。耕作時,讓牛拉上在地裏走來走去,挖出一道道溝渠,以便播撒種子。三尺耬,也是播撒種子的,只是種子不同,它撒的是麥子……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恰好遇到了《紅色福爾摩斯》拍攝組,我們小記者還親身體驗了民國時候的粗布麻衣,也許是因爲新奇的緣故吧,穿上後感覺特別舒服!

這次的文化之旅不僅讓我們學到了農耕文化,還學到了很多從前不知道的知識!收穫好大!

文化與民族文化作文 篇24

隨着信息技術的普及,知識在日新越異地積累丶更替,各種文化在急速地交融、碰撞,新的經濟階層催生新的政治要求。由此,我們神思:現代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呢?

在世紀之交的幾十年裏,中國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而以傳說文化爲基礎的社會文化心理已經隨着社會的變化而逐漸土崩瓦解。在這時,有人以西方文化爲座標,衡量中國文化;有人振臂高呼“文化迴歸“。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以西方文化爲座標,每一種文化的誕生既有其時代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之處。所以,全盤的以西方文化爲標準來衡量我國文化必定是不合理的。那種以爲推嵩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被稱爲“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這種的理是不利於文化發展的,必須予以克服,才能保證文化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西方文化中有優秀的部分,也有落後的部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鑑和吸收外來文化。這樣我們才能在文化發展中提高文化思辨。

有人振臂高呼“文化迴歸“在我國的文化中,有落後文化,腐朽文化和優良文化。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後文化。而落後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落後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丶殖民文化、“功”、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於腐朽文化。這些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優良文化是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其前進的方向。

所以,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思想文化總是相互衝擊、交匯、融合,我們更應該提高文化思辨能力,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只要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百花園中不懈耕耘,我們才能享有充滿陽光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