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必備(15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必備(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必備(15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是誰來了?城市被裝飾得五彩繽紛;是誰來了?人們臉上都洋溢着掩飾不住的笑容;是誰來了?街道變得熱鬧非凡。啊!是我最喜愛的春節。

臘月的初旬,家家戶戶都開始薰臘肉,那從鐵皮中跑出來的嫋嫋青煙,飄散到每家每戶的門口,彷彿在向人們賀年。把薰好的臘肉洗淨,切開,那一片片色澤鮮亮、色香美味的臘肉怎能不叫人垂涎三尺?

不久,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都要祭竈王,家裏人會做一大桌子菜。奶奶告訴我:“今天送竈王上天,拍拍竈王的馬屁,竈王就爲咱家給玉帝說說好話,不讓他給玉帝報告家中的壞事。”煞是有趣呢!

過了二十三,除夕眨眼就到了,大人、孩子都在買新衣,爲迎接新的一年做準備。

大人們等着,孩子們盼着,除夕終於到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動的、興奮的。回老家的路上,我和妹妹一直唸叨着買鞭炮,毫不誇張地說,把爸爸媽媽的耳朵都念出繭子來了。

回到老家,經過一天的久久等待,終於開始吃年夜飯了。桌上擺着的各種美食,光是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飯。一聞到飯菜的香味,在屋子裏玩耍的'弟弟妹妹們,立刻兔子似的地從屋子裏跑出來,爭先恐後地說:“這盤是我的,誰也別搶!”“哇,看起來好好吃啊!”‘’哈哈,今天我要吃兩碗飯。‘’說完,又望向桌上的美食,口水嚥了又咽。吃飯時,孩子們這個抓滷翅膀,那個搶紅燒肉,一片歡聲笑語。爸爸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一邊說着賀語:“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大吉大利,萬事如意!”一邊舉杯暢飲,屋子裏一片祥和,團圓的景象。

吃過年夜飯,大人們開始觀看春晚,孩子們纔不管其他的,一直嚷嚷着放鞭炮,甚至在飯前就分配好了‘’這個是你的,這個是我的‘’。就在這個漆黑的小院裏,燃起了火龍一樣五彩繽紛的鞭炮,一炮接一炮,點燃了夜的激情。天空中,彷彿有一條條五顏六色的流星,劃破夜幕,把新年的美好願望寄託於天空之上。

我喜歡春節,因爲它是舊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是一年裏最熱鬧、最美好、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我們溧陽有個習俗,新年來臨前,家家家戶戶都“請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們會請“老祖宗們回家過年”,俗稱“請祖宗”、“做羹飯”,這是一種祭祖形式,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

“請祖宗”的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每年我都會跟着爺爺、爸爸一起“請祖宗”。爺爺告訴我,“請祖宗”是爲了祭祖、懷念祖先、先人。奶奶負責準備好祭祖的食材,有豬頭、雄雞、鯉魚、肉圓、豆腐、青菜、蘿蔔絲、小糰子、蘋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蠟燭一對、香一把、香爐……我和爸爸按照爺爺的指示,把八仙桌擺到大廳正中間,桌子上方放一條長凳,然後左右兩邊各放一條長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個草蒲團,磕頭用的。爺爺把食材、器具擺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擺放好了。我好奇的問爸爸爲什麼要準備這麼多東西。爸爸娓娓道來,準備的這些材料都是有講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食材一般是“三葷三素”,三葷一般是魚、肉、雞,三素一般爲豆腐、青菜、蘿蔔。還會有豬頭、豬手、豬尾巴,魚必須是一整條鯉魚,不扣腮、不去魚鱗,雞必須是雄雞而且要會打鳴的。我聽得全神貫注,不時的.點頭。

爺爺開始主持儀式,他先把香爐上的蠟燭和香都點着,大家要保持嚴肅不能說笑。接着,爺爺拿了幾個元寶在大門口點然,一邊點元寶一邊嘴裏振振有詞的說:“老祖宗們,回來吃年夜飯啦!”話音剛落,我看見爸爸開始給“老祖宗們”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個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頭,一邊磕頭一邊嘴脣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頭,我就立馬跟上去磕頭,一邊磕頭一邊祈禱老祖宗們保佑我們大家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酒過三巡,爸爸給“老祖宗們”添飯。我和爺爺在大門開始燒元寶,爺爺一邊點元寶一邊說:“老祖宗們,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寶放進去。爺爺說:“燒元寶時要虔誠,元寶要慢慢燒。不要用木棍去挑動元寶,否則會弄破元寶。很快元寶都燒完了,“老祖宗們”都拿到了。這時,我聽到爺爺在說“老祖宗們,吃完飯,慢走啊!”我擡頭看到,爺爺一邊說一邊在挪動長凳。

夜幕已經降臨,“請祖宗”也接近了尾聲。我若有所思,“請祖宗”雖然是傳統風俗,但是在舉家歡慶之日將老祖宗們請回家,是對祖宗先輩的孝敬之意和懷念之情。同時,爺爺和爸爸的祈禱,是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我們後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願。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年三十的夜晚,我被那“噠噠”聲給吵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月光朦朧的夜晚,看見外婆在拿菜刀在切着什麼。“咔咔咔”“呼呼呼”的聲音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沉睡中去。早上起來才明白是在做餃子,才明白明兒是大年初一我們這兒有吃餃子的風俗……!

初學會叫爸爸的大孩子,會出門叫車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鬍子的老孩子。提到餃子,敢說誰不是嘴裏立即生出一種香香的美味感覺的?它是由肉和各種蔬菜混合而制,光看那長相就好似一個個胖嘟嘟的“小女孩”。再聞聞那,香甜的味道。就覺得快要發瘋了口水,早已垂涎三尺了吧。再把他往那像嘆氣似的鍋兒裏一放,那一個個餃子好似在泡溫泉似的旋轉開來,它別提有多誘人,無時無刻都在引誘我。光看他那樣就足以咽上三口以上的吐沫了。更何況,他是大碗大碗的`裝着,大匙大匙地朝嘴裏塞灌呢!

聽聞早些年前餃子不叫餃子而叫“姣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_包上一些驅寒的藥物用來治病。爲的是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真有一點意思。餃子雖然好吃,但是想包好她還是有難度的。起初以爲只要把餃子皮一合就可以了,可沒想到一下鍋,餃子就與肉餡分離了,就好似牛郎織女,彼此思念對方,卻無法在一起。哎!一起“車禍現場”,而媽媽和奶奶包的卻十分挺立。像一個個“小戰士”似的,昂首挺胸,表現了守衛家鄉的英雄氣概。

終於要下鍋了。餃子一下鍋,就好似一個個小球似的,不停地翻轉着。你看它們有的好似在跳雙人舞。有的好似在冰上表演着雙人轉。還有的則在表演水上花樣游泳。一派歡樂自由的場面!終於餃子燒好了。我想包我不會,可是吃我在行啊。我把餃子一分爲二,只見皮裏面鑲着肉。肉夾着鮮嫩多汁的青菜。由從這些縫隙裏慢慢地流淌出來,餃子還沒有到嘴邊,我就感覺幸福到了極點。喜得快要發瘋了。

在大年初一的夜晚,明月高照,在天空之中星星一閃一閃的,一縷縷微風。從窗縫裏拂過。送來一個個祝福。在這一天裏,在這一個團圓桌上,我體會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風俗?什麼纔是真正的幸福?這就是我們的家鄉風俗。在點點繁星中結束了這場盛宴,哎對了,你們的家鄉風俗呢?也不妨說說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新年“派利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港臺地區非常流行,而我是從小在深圳長大的,深圳屬於廣東省,廣東省與香港距離非常近,故習俗都大同小異,我便從小就熟悉它了。“利是”又稱“利事”或“利市”,取其意爲大吉大利、好運之意,一般老人家則稱之爲“紅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壓歲錢”,而利是封就是裝壓歲錢的封袋。

在小的時候,記憶裏每當春節來臨之時,我們全家大大小小都要準備利是封,顏色以大紅爲主,也有金黃或其他色。利是封的外觀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長條形也用小方形。風格、寓意也是千變萬化,封面上有字有圖,文字都是祈福吉祥話語,圖樣有生肖、財神等,真是令人驚歎不已,佩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我最喜歡幫爸爸裝利是封了,我會按照爸爸要派給的對象進行裝袋,平常隨手要派的我會選擇小型利是封,一般裝5元或10元,特殊的會裝50或100元。5元或10元的利是封是最常用到的,基本見人隨手就派的。像爺爺奶奶出門買菜或爸爸媽媽開車出小區,見到小區的保安或阿姨,大家新年見面,都會說到“恭喜發財”,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派利是。爸爸也要給他的工人派利是,與熟悉的朋友見面也會派到利是。那媽媽呢,上班的第一天,公司的`未婚同事都會集體組隊到辦公室裏找已婚或領導一起討利是封,聽媽媽說,這是上班第一天上午的公司活動,現場特別有趣。此時的利是封的更多寓意就是大家新的一年都要行大運,同時也是感謝他們一年的辛苦付出。

而我,也會裝着小利是封,約好同學一起到小區裏,我左右環顧下,見大家都到齊了,鄭得地對他們說道:“今天,我們要成立一個小組,名叫‘利是隊’。有誰要參加嗎?”

隨後,他們紛紛舉起手,我馬上下達了任務:一起討利是!於是我們馬上開始行動,來到了平時人數比較多的小區遊樂場,見到相熟的奶奶或阿姨,我們就會上去說“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然後奶奶或阿姨們就會樂呵呵地跟我們說“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哈”,就會給我們派個利是封,收到利是封的小夥伴們,別提多開心了!派利是封的大人們,也因爲派了更多的利是而感到開心。因爲在廣東,利是封派的越多,也就代表來年會更發達更有福氣。

派利是雖然是小小心意,但代表了大大的寓意,各式討利是的有趣行爲,也更好地促進了大家的感情,給新年增加更多快樂的氣氛,我非常喜歡這個習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逢五月五,不論是剛升學的小孩子,還是早已工作的大孩子,誰不是嘴裏就立時生出一種甜膩膩的感覺呢?那擁有細膩口感的糉子,誰又不愛呢?

據說糉子可有着大來歷呢!傳說農曆五月五日,楚國大將屈原跳河自盡,河岸邊的百姓爲了防止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乘着船往河中灑下一種糯米做的食物,這便是糉子。

一般的糉子分爲兩種——甜的和鹹的。甜的加棗子、蜜餞或是豆沙。鹹的要加大肉。形狀則是千奇百怪,什麼錐形、長方形、圓形都不在話下。只有你想不出的,沒有你包不出的。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家都會包糉子。天剛剛亮,甚至連那層薄霧都還沒退去,爺爺就早把需要的食材一個挨一個的擺起來,活像個小型展覽會。大約吃過午飯,大家就陸續來了。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哪個遠房表弟,原本冷清的前廳,一下子人頭攢動,黑壓壓一片,活賽一百零八好漢在忠義堂聚義,只不過人家是討論軍事,我們是閒聊嘮嗑包糉子。差不多人都到齊了,爺爺端出一大盆白乎乎的`東西——是泡好了的糯米。大家都擼起袖子,連一歲大的嬰兒也照這模樣擡了擡手。先把糉葉過裹成錐形,倒米,加入大肉,再把葉子合上,一套動作一氣呵成。“啊,怎麼破了!”也不知誰喊了一聲,我手一抖,糉子栽了個倒栽蔥,裏面的米如沙子般撒了開來。“哈哈……哈哈……”瞧表弟那得意樣,我恨不得直接把糉子砸他臉上。不同人有不同的動作,但都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一個個糉子立在木桌上,似乎也有了生命在偷偷交流似的。

“砰”一個米團飛了過來,也不知是哪家孩子,把食材當飛鏢,但畢竟過節嘛,大家都樂在其中。不一會兒,米團便像長了翅膀似的,在房屋的上方飛來轉去。那個男孩早已成了“大花臉”,卻還麻溜的搓着圓球,朝着對面比他大幾歲的哥哥扔去,還不時扭動身子,躲避着炮轟似的攻擊,一旁的女人早已放下了手中的糉子,板着臉看着面前的“小聖獸”,可誰叫“過節呢,不然又有“好戲”看嘍。

“噗——”起鍋了。熱氣霎時間佈滿了整間屋子,一股濃濃的鮮香順着空氣漫入鼻子。糉子,寓意着祥和美好,也正是在這一天充滿了熱鬧喜慶的氛圍。吃着熱乎乎的糉子,一股幸福感和成就感猶然而生,那種軟糯糯的口感,在舌尖化開。也就不一會兒,大家的盤子便都空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在我的成長曆程中家鄉的風俗無疑是難以忘懷的,尤其是在外地讀書的這段時間裏常常回憶起家鄉的風貌,也許我的確是離開家鄉太久纔會緬懷這些吧,對我而言家鄉的風俗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自己的鄉愁,每當思念家鄉的時候總會想起各種有趣的風俗。

首先端午節這天用艾蒿洗澡的風俗是十分實用的,也許是在城市裏待的時間太長導致我對端午節的理解比較膚淺,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吃糉子以及電視上的划龍舟之上,至於門前掛艾蒿以及泡水洗澡的風俗已經是記憶中的`事情了,事實上這種做法能夠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至少在我經歷了這種風俗以後能夠感到很舒服,事實上後來聽家中長輩的講解才知道艾蒿的功效有很多,無論是辟邪的意義還是用來驅蚊或消毒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我不確定將來是否提到這個節日只能想到糉子,但對於其他出現較少的風俗不應該被我們遺忘,我也希望將來過端午節的時候能夠在城市之中看到艾蒿。

其次則是大年三十這天需要給逝去的親人“點亮”,即類似於掃墓的形式在墳前放置花朵以及蠟燭,要確保徹夜長明從而帶來保佑平安的意義,後來爲了環保將其改成了塑料花和電子燈,雖然不知道其他地區是否在這個時間段有着這樣的風俗,但在我小時候的確和父母以及家中的親戚經歷過這種風俗,雖然不知道是否會在將來消失在歷史之中卻有着曾經存在的證明,也許在下次回家過年的時候也會參與到這項風俗之中吧,年紀越大的長輩越是重視對風俗的遵守,也許這種做法的確能夠讓我們的內心有所寄託吧。

家鄉的風俗並不只有上面的兩種,但由於我平時關注較少以及在外地上學很長時間了,這也導致我連家鄉的方言都僅僅停留在能聽懂的層次上,似乎只有和家中長輩打電話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家鄉的那種氛圍,我覺得每種家鄉的風俗都是值得我們保護的珍貴事物,一方面要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明白家鄉有哪些風俗,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從而去除風俗之中的一些陋習,不知道長大以後家鄉的風俗是否還是兒時記憶中的模樣。

我會珍惜現在的校園生活並在以後努力學習,希望將來回到家鄉以後能夠再次和家人們體驗記憶中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日,包餃子;年初一,過大年”。這媽媽家鄉過年時老人都會這樣告訴小孩的過年風俗。

媽媽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個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規距,在臘月初八時,春節就差不多開始啦!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臘八飯,俗話說得好:“吃完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在吃完了那極具特色的臘八飯後,大人們開始忙碌了,他們必須預備過年所有的東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時最自由。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竈餅,竈餅分爲兩種:甜的和鹹的。甜的餡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鹹的則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說到這個,整個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來了。想想那個味,好像就在鼻間縈繞。每到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開始和麪,發麪,等到面整理個髮好已是下午。她又把準備好的餡包進面裏,做成餅狀,一個一個的先放在鍋裏把兩面炕成金黃色,然後再放進蒸鍋蒸二十分鐘,這樣竈餅纔算做好。按照風俗,第一個竈餅,我們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丟到竈裏,敬竈王爺。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在農曆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清除室內積塵,俗稱“打堂廊灰”,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都是在爲過年的年菜做準備。

“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農曆二十七日時,每家每戶都要炒花生、玉米一類的東西,到那時,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幾個來吃。農曆二十八與二十九日,每家每戶都要蒸饅頭、包子,留到過年吃。

“年三十,包餃子。”包餃子要包“元寶”,這樣表示來年財源廣進。以前,在年三十還有兩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一個是燒炭火,三十晚上,火盆裏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燒着。另一個是打好水,水缸裏的水必須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滿缸才行。

這些都是老一輩的風俗,理應流傳下來,但卻因一些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一些傳統逐漸成爲了歷史。我們作爲新時代的主人,應該把這些傳統傳承下去,讓過年更有年味,讓傳統節日保留傳統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有這樣一種風俗。農曆二月半,人們會在這天舉辦慶典迎“伏虎禪師”,並且邀請親朋到家中做客。

這個節日的來歷啊,可是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個羅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他取火回來,便以身飼虎。他捨己的精神感動了上蒼,觀音菩薩點化了他成爲“伏虎禪師”,老虎成了他的坐騎。人們也把二月半這天定爲伏虎禪師的紀念日。

農曆二月半這一天,是我除了過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陽纔剛掀開雲彩,探出頭來,廟會裏已排起了長龍,人山人海了。年長的爺爺奶奶爲我們化妝,有扮成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的;有扮成肥頭大耳的豬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幗不讓鬚眉的穆桂英:臉上化着大青衣的妝,身披紅衣,頭戴帥盔,英姿颯爽的樣子!

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來了,慶典開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請出的“伏虎禪師”;後面緊跟着聲勢逼人的軍鼓隊,鼓聲如雷、震天動地;腰鼓隊的奶奶們鼓槌飛舞、綵綢翻飛,極富感染力;還有一支由小朋友組成的小號隊,號聲嘹亮、意氣風發;再後面就是我們了,我們這個方隊最有意思,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騰雲駕霧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當然還有我的穆桂英掛帥。我和“花木蘭”、“楚霸王項羽”一起坐在特製的車上宛如騎在馬上,後面還跟着坐轎子“大家閨秀”……最後一個方隊是由全村人舞着彩旗、舉着香組成的,有年過七旬的老人、有血氣方剛的少年、有活潑踊躍的'小孩……遊行結束後,會向村民們分發水果、禮物,這還有多層意義呢!希望大家平安長壽,這是第一層,第二層是紀念“伏虎禪師”的捨己精神,第三層是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年都能得到守護和祝福。

這時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們在舂粿,女主人們在做美味的菜餚:燒牛肉、紅燒魚……客人們一邊幫忙,一邊聊着天,大家在一起度過這愉快的一天。

這風俗節日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着豐富多彩的家鄉特色和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更美好的家鄉,把家鄉的風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區不同不僅僅口音有差異、春節習俗的差異之大也令人驚歎。今年春節我們一起回媽媽家鄉——四川,那裏的飲食習慣,風土人情真讓我這個安徽人徹底震撼。

一下車,街道上的餐館不是火鍋就是串串香,幾乎沒有農家樂、麪館之類的。最具特色的是這裏的人們頓頓都離不開辣椒,由此“愛吃辣”成了四川人的標籤。我們剛走進餐館,外公就拿着裝滿辣椒醬的調味盤向我走來:“相宇,這個好,多吃點!”我看着滿滿的紅紅辣椒,頭皮發麻,連忙拒絕,可是外公十分熱情:“你看,四川人的娃娃,哪有不吃辣椒的呀?來來,嚐嚐嘛”講的我不得不接過盤子。咦?桌上擺着鴛鴦鍋,四周還擺着四個細長的有底的洞,這是幹什麼的?裝垃圾的?我正就準備向投垃圾。外公攔住我,向我解釋說:“我們吃的是串串香,這些是放籤子的,而這個鴛鴦鍋是用來燙串串的。”“燙串串?”我又收穫到了一個新名詞。強忍着,吃了幾口油碟,外公似乎很滿意。沒想到第二天,手上、胳膊上突然長了紅色的疙瘩,奇癢無比,真令我難受,於是看了醫生,醫生卻說是這裏的溼氣太重,要多吃辣。我終於明白,四川人爲什麼愛吃辣了。

終於到了新年了,我迫不及待穿上新衣帽,準備給外公外婆拜年。廚房已經熱氣騰騰,沒想到他們初一必吃的'粑粑(湯圓)就等我們了呢!我心想,這可怎麼吃慣呀,外公又一把攔住了我,只見外婆端上一碗湯圓粑粑(超級超級大)遞給我,家裏每個人都端上一碗站着一排,最後舅舅拿上一半的柚子皮,拿上三根點燃後尖尖的蠟燭插了上去,接着外婆雙手合十,嘴裏叨叨絮絮說着什麼,外婆說完,外公也照做了一遍。我十分不解,悄悄問:“這是在幹什麼?”媽媽神祕的說:“這是在請過世的家人們回來一起過年,你也去拜拜吧。”我只得照樣子做了做過了關。

過年要發紅包的真有意思啊,必須要說四川話纔可以接紅包,看着長輩們手裏鼓鼓的紅包,想着入鄉隨俗嘛,於是現場學着他們的口音,說出蹩腳的四川話,看着全家人哈哈大笑,我也樂在其中,多麼美好的一天呀!

在長久的歲月裏,一代一代人傳承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而我無論是四川還是安徽,都有我的親人,我便熱愛那裏的土地和風情。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你聽說過吊錢兒嗎?那可是天津過春節獨一門的傳統風景。成對的吊錢兒,往玻璃窗棱上一貼,在陽光的映襯下,紅得鮮豔,紅得耀眼,那真叫一個漂亮!我姥姥家在天津,我自然對吊錢兒不陌生了。

天津的吊錢兒,是剪紙藝術的一種。起源於唐朝,一直延續到現在。吊錢兒的顏色古代有五種:大紅、粉紅、黃、綠和藍,現在只有兩種紅色和金色。吊錢兒的.形狀是一尺多長、半尺多寬的縱向長方形,上面刻着聚寶盆、花鳥魚等一些精巧的圖案,中間刻着金玉滿堂、閤家歡樂等一些吉利的祝語,字與圖案中間用古錢串、魚鱗紋等相連,最下面剪成一條條小幡。貼吊錢兒,和中國傳統的貼對聯、貼福字一樣,象徵着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記得有一年,如果沒記錯,那是我第一次迴天津過春節。充滿好奇心的我,自然對天津過春節的習俗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吊錢兒。媽媽和姥爺上街買了很多吊錢兒,回家之後,我便自告奮勇要貼吊錢兒。媽媽認真地說:“貼吊錢兒,很有說道,必須貼在門窗玻璃上方的橫棱上,不能將吊錢兒的整個畫面都粘上,而是隻貼吊錢兒的最上端。這樣開着門窗,小風一吹,任其搖擺,所有的祝福和運氣都吹進來了。還要謹記一條,吊錢兒必須是雙數,意味着好事成雙。”原來如此。我開始貼吊錢兒了,可是身高不夠,只能站在椅子上面貼,結果貼得歪歪扭扭,幸虧媽媽幫忙把吊錢兒貼正。一陣微風吹過,火紅的吊錢兒輕輕搖擺,屋子裏立刻增添了過年的熱烈氣氛。

轉眼間,到了正月二十五,我在屋裏玩,忽然聞到了一股香味,便跑了出來。只見媽媽和姥爺正站在窗戶前,揭着年前貼的吊錢兒。我看着心疼,着急地詢問:“媽媽,爲什麼要把吊錢兒揭下來呢?我們貼錯了嗎?”聽見我幼稚的問題,媽媽笑了,“當然沒有!今天是正月二十五,天津叫‘填倉節’,都要把吊錢兒揭下來,放在櫃子裏保存,填倉嘛!天津還有一句俗話,‘填倉填倉,乾飯魚湯’這不,正燉着鯽魚湯呢!”我高興得拍手叫起來:“怪不得這麼香呢!”

“京津百里遠,別是一鄉風。”貼吊錢兒,是天津獨特的傳統風俗,是中國寶貴的文化精粹。明年春節,記着貼吊錢兒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節日風俗和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我們可以不斷地從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營養,從而受益匪淺,瞭解頗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一個鮮爲人知的節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大特別圓,所以這一天象徵着家好月圓人團圓的美好日子。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神話和傳說。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戶曉的,最具代表性的關於月亮的故事。話說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連天。有一個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準,他體恤民情,挺身而出決心要拯救蒼生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讓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拯救了萬代蒼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絕代美人,夫妻倆十分恩愛,有一次後羿向王母討得了靈藥,一吃就能立即昇天成爲神仙,但他捨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靈藥,一天後羿去打獵,之身嫦娥一個人在家,一個心術不正的下人起了壞心,企圖奪取靈藥,嫦娥沒辦法只好當機立斷吃下靈藥,突然間立刻飛奔到了月宮,從此開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來後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絕,仰望天空長嘆見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於是他將妻子最愛吃的餅擺在院子裏,許多人見了紛紛效仿於此來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節。

“嫦娥奔月”真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我的家鄉壯族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飯菜特別的豐盛僅次於春節。飯後將月餅供奉給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團團圓圓、健康快樂。祭拜完祖先接下來精彩的時刻即將到來,把圓圓的大月餅切成每人一份,預示着一家人永遠團圓,缺一不可。一邊吃月餅一邊悠哉悠哉的賞月,聽着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趣事,還舉行成語接龍或講謎語,猜對了就獎賞月餅,在皎潔的月光下,歡聲笑語下吃着香甜的月餅,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令人流連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來自全歸各地的朋友們,我們雖不曾相識,但在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們能普天同慶,伴着一樣的圓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圓月,陷入沉思,是它牽引着我們的思緒,進入暢想……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老家的春節,總是讓我很愉快。

老家是可以放鞭炮的,這也是我喜歡春節在老家過的一大部分理由了。

春節期間,老家大街小巷都有賣煙花、鞭炮的,我經常買一大堆回去玩。有一次,我們喜歡上了用腳踩地上的摔炮。不知是誰先想出來的主意,把摔炮鋪在陽臺門口,當時正是晚上,陽臺沒燈,黑漆漆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更別說腳下了。一切準備就緒後,便讓弟弟喊媽媽過來。沒想到,由於我們一直在一旁”不懷好意”的壞笑,媽媽覺察到了什麼,轉身走開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們只好悻悻地自己去踩“雷”,當鞭炮的火光四射伴着我們的腳舞動的時候,剛剛的一點兒不“如意”已經煙消雲散。我們就這樣在陽臺興奮地玩了一個晚上……小的鞭炮我玩過,大型煙花我也喜歡。有一次,買回來了幾大箱煙花。大人們手裏拿着打火機,把引線點燃後便立馬跑開。過了一會兒,五顏六色的煙花便在天空開了花。正當我看着天上的煙花的時候,突然有人喊了一聲:“看,降落傘!”我向天上仔細一看,立馬發現了有什麼在向下墜。啊!好多美麗的“小傘”呀!原來這種煙花衝上天還帶着一團軟軟的紙絮,當火藥在天空炸開後,這些紙絮也如仙女散花,從天空旋轉而下宛如降落傘一般,漂亮極了,浪漫極了!

過年最喜歡的還是紅包了。以前都是拜年的時候,小輩跟長輩討要紅包,長輩們圖開心吉利也很爽快大方。但說句心裏話,這種“討”要紅包的方式真不如這幾年在手機上“搶”紅包快樂。一到了過年,家族羣裏就開始活躍了,我們也會拿回被爸爸媽媽關“禁閉”的手機,加入到搶紅包的行列,無論這些三姑六姨,叔叔,舅舅在哪裏,只要他們有手機,在線,我們都可以通過手機送去語音祝福,最後總不會忘記關照:“賞個”紅包唄,只要紅包一出,就看誰的.手快,網速快並且運氣好,緊接着就是截圖曬誰搶的多~有時候一連幾個紅包同時上,激動地你都不知道搶那個,有時一連幾個紅包你都慢半拍一分搶不到,開始懷疑人生~一個小小的微信紅包,也許就是幾元錢,但在除夕夜把我們整個家族聯繫在了一起,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熱鬧”。

這就是我在老家過的春節,我最喜歡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剛拉的官地窪大西瓜,撒蜜蜜的甜,不甜不要錢草長鶯飛,春回大地,這幾天,耳邊又迴響起了商販們的吆喝聲,家鄉招遠各地農村大集紛紛開集,又恢復了往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景象。

一大清早,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興高采烈地向集市匯聚而去,彷彿去晚了自己心儀的物品就會被別人搶先一般。琳琅滿目的商品,從街頭一直蔓延到街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此起波伏的吆喝聲,不絕於耳;還有那撲鼻而來的各種小吃香味,令人回味無窮。賣家極力地推薦着自己的貨物,買家東走西瞧挑選着自己喜歡的物品,處處熱鬧非凡,處處都能聽到人們的歡聲笑語。

集市上,瓜果蔬菜、服裝鞋帽、日用百貨、農副土產、各色小吃一應俱全,在這裏可以買到更多商場超市買不到的東西。紅彤彤的糖葫蘆總是最能吸引我,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糖葫蘆,如箭矢般插在陽光下,一顆顆紅彤彤圓滾滾的山楂,外表彷彿裹了一層金光閃閃的糖衣,散發着迷人的光芒每次一到集市上,我都會迫不及待的買上一串,咬上一口,酸甜軟糯甜到心底,跟在爺爺奶奶身後,邊吃邊逛,嘴裏會不由自主的發出快樂的聲響。

走累了,逛累了也不要緊,集市上又各種各樣的小吃,到處都散發着誘人的香味。初春時節,乍暖還寒,這時候來一碗熱氣騰騰羊湯,可以驅走我們所有的疲憊與寒意。每當趕集臨近中午時,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走進一家羊湯攤鋪,坐上接地氣的小馬紮,盛上一碗鮮香濃郁的羊湯,表面漂浮着翠綠的香菜葉,淋上香醋和胡椒粉,配上一根焦黃酥脆的炸面魚兒,一口面魚就着一口羊湯,整個人彷彿都清爽起來,真是色味雙美,令人回味無窮!

趕集,不僅可以買的物美價廉的商品,還能加強人們之間的溝通,在集市上人們可以相互交流,討價還價,聊聊家常,可以結交許多新朋友,它不僅方便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更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放鬆自己的娛樂場所。即使現在城市裏大型商場超市林立,外賣網購也越來越便利,人們仍然深深地熱愛着趕集這一傳統民俗活動。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傳統習俗,趕集作爲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有着極其重要的社會意義,我們應該充分意識到它的內涵與文化價值,並將其永遠地傳承發揚下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我的家鄉,xx,是一座富有“煙火氣息”的城市。與別地不同,這裏的早餐被稱爲“過早”,它種類豐富,而且每一種單獨拿出來,都可以當做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大餐,可謂是xx的一大風俗。

走在街上,許多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早餐在吃。有的蹲在地上,大口嚼着他們的“過早”,雖然看上去有些粗俗,但這恰恰是xx的“煙火氣”所在;有的走在大街上,在趕路的同時,手中還不忘拿着一份早點一一這也練就了xx人“邊走邊吃但滴湯不漏”的本事。雖然公交車明令禁止在車上吃東西,但在“早高峯”的車上,仍能經常看到人在車上“過早”,手捧一份熱乾麪或豆皮,吃得忘我。

來到餐館,裏面雖然大,但也坐滿了人,密密麻麻,還有不少人站在座位旁。一張張方桌上,擺着各式各樣的小吃:泛光的熱乾麪,隔着多遠,都能聞到芝麻醬的香味;金黃薄脆的豆皮,使它的樣子十分體面;清甜淡雅的米酒,飄逸着清甜的米香……還有許多我叫不出來的小吃,它們一碗碗碼在桌上,使我垂涎欲滴。這不是早餐,而是一場盛宴。

憑藉經驗,點了份豆皮與一杯豆漿,便靜坐等候。豆皮外面的皮被炸得金黃酥脆,細薄的皮上映着油光。誘人。輕咬一口,皮碎了,露出裏面的餡來。香菇、肉丁、糯米……豐富的餡料勾起了我的胃口,尤其是那糯米,顆顆都浸了油。入口,是記憶中的味道,油而不膩,鮮香爽滑。豆漿一如既往的清甜,正好能去除豆皮的'油膩。臨了,我擦擦嘴上的油。肚皮也填飽了,還解了饞。在武漢,這類價格親民而營養美味的“大餐”,可是隨處可見。

回到小區,小區裏的爺爺奶奶們便迎上來,問我奶奶:“過早了有嗎?”親切,淳樸。我和奶奶都不由得曬然一笑。“過了,您吶!”隨即又簡單而親切的聊了幾句,便告辭了。一天的好心情,從這一刻,萌芽而生。

我不知道那麼多種精緻的“過早”是誰發明的,但我透過這些早點,看到的是咱武漢人對生活的不將就。哪怕只是簡單的一頓早餐,也要吃好、吃營養,吃出一番滋味。大抵xx的人,都很熱愛生活,纔會這樣換着花樣“過”早。

這,大抵便是我家鄉的風俗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逢春節,家家戶戶包餃子、貼春聯……而我的家鄉卻有一個特別的風俗——趕集。

在除夕前幾天,集鎮上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門前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街邊兩側商品琳琅滿目,有對聯、燈籠等節日裝飾品,有款式各樣的新年服裝,還有農民伯伯自家種植的農產品和醃製品。這個街道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來趕集的人們更是喜氣洋洋,歡聲笑語。

大人們在集會中會根據家裏需要挑選着過節需要的物品、食品。而小孩們就不管那麼多了,只顧着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他們就不會管什麼需要,什麼不需要,只要自己喜歡就嚷嚷着央求爸爸媽媽滿足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大門們滿載着各式各樣的年貨,小孩們一手拿着自己吵着要買的.玩具,一手拿着好吃的,臉上帶着滿足的笑容。

記得有一次和爺爺一起去趕集,初次來到集鎮,眼前一片繚亂,什麼吃的玩的應有盡有,先跟着爺爺去買年貨,貨板上新鮮的豬肉,籃子裏有活蹦亂跳的老母雞和剛下的雞蛋。還有各種醃製的香腸、鹹鵝等等。爺爺一會兒買豬肉、一會兒買老母雞。我就問爺爺買這麼多年貨吃的完嗎?爺爺樂呵呵的說:“過年了,孩子們都回來了,一家人團聚多準備些年貨。”我不禁陷入沉思,孩子們長年在外工作,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團圓,是父母最期盼的日子。這時耳邊傳來吆喝聲:“賣窗花嘞!”我拉着爺爺的手跑向窗花鋪前,一個個精美的圖案,讓我愛不釋手!有生肖牛、年年有魚,各個栩栩如生。我和爺爺挑選了幾張精美的窗花回家裝飾。

陪爺爺買完年貨,我們便來到美食區,有又大又圓的冰糖葫蘆,裹上糖漿,紅的發亮,風一吹,包在外面的糖紙便隨風舞動,彷彿在向我招手,爺爺看出我這個小饞貓了,便給我買了一串。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純手工製作,味道確實不一般。看,那邊在蒸着又大又軟的饅頭、紅糖發糕、包子等等。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讓我忍不住的咽口水……爺爺給買了我最愛的紅糖發糕,不知不覺,時間到中午了,我的肚子已經吃的飽飽的了。於是我和爺爺滿載而歸。

趕集,我家鄉的特別活動,它向人們展示着生活的和美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