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熱門】融合的作文

【熱門】融合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融合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融合的作文

融合的作文1

不知怎麼的,想到了先聖孔子,或許是出於民族心理,每每想到融合,就自豪地想到逐漸興起的漢語學堂與聲名遠播的儒家文化。

正如文題所言,融合爲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從古至今,不外乎於此。而依我所思,融合二字,應是建立於,文化與經濟之上,又此而發,方可施爲。

時常於文言文中看到譬如蠻夷之輩的詞藻,至如今早已如煙雲飄渺隨萬史長河逝去,文諸君爲何,諸君必定答曰“融合”,是的,漢民族文化的包含性,吸納性與同化性是極強的,這不是靠着武力亦或其他強制性的外因,而在於漢文化中的禮、文、德,亦或君臣父子之綱等浩大的文化底蘊的存在。

於此我便想到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作者納蘭性德,憂怨如離殤,情濃如浩瀚的《木蘭花令》如今誰能想到是個善於騎射的滿族人所作,而到了康熙年代,則有律令,生爲滿族兒女當會騎射,善哉,甚至強烈反感官員們與漢人通婚,這是怕極了漢文化的那“溫柔而不知不覺中”的融合。文化融合之強,可見一致。

而在唐朝年間,更是早有了萬國來朝的“大融合”,除了文化傳播的.因素,便在於帝王們懂得且樂於與外交流。經濟上的商貿便得到極大發展,這些事我們耳熟能詳的,便不多綴述。而相比於清朝末期的閉關鎖國,孤傲自大,使得文化與經濟的停滯,從而引發了國難,這也是極有利的論證了文化經濟的交流融合的重要性。

至如今,東西方融合亦是大勢所趨,現代化的世界,文化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是驚爲天人的,大量文化涌入,無數理念的衝擊。雖然有優劣之分,但不可因微暇而掩其光輝。

而經濟的交流更是立國之本,唯有於外相助相輔,才能屹立於這片土地,孤家寡人,只能貽笑大方。

淡止於此,躊躇一番後不得不說,在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不可忘了“根”,唯有存在了特有文化,獨有的精神,一個只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心理”,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民族”,否則便不是融合,而是“被同化”。

我們的民族,因其古老,所以一直伴隨着憂患,到如今的安定,五千年的文明與經驗,相信足矣使我們很好地與世界融合,文化與經濟的充分交流更足矣與各個領域相融。

融合,乃大勢所趨焉!!

融合的作文2

喜歡看一杯小小的淡奶被倒入紅茶裏時茶色奇異而又美妙的變化,略顯生硬的茶色被溫柔的乳白色這麼一衝生成了好看的淺咖色。

這便是我心目中最能夠體現“融合”二字的東西了。來自古老的東方紅茶和來自現代的西方牛奶一旦相遇,便有了這麼一樣叫奶茶的東西。

這僅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在全世界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早已明白,光是一己之力是無法走在世界前列的',於是,就有了融合的概念。

在這一方面,與我們一水相隔的大和民族做得算是很不錯了。數千年前,日本便派出了遣唐使遣隋使來到中國交流學習,我國的使者也數次遠渡扶桑,這便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融合。別的不提,就說日本的茶道,日本人的茶雖然與中國茶有着些微不同,但不得不說他們很好地繼承了中國茶道,發揚了茶道精神。民族與民族之間有了融合,有了交流,便會各自取長補短,更上一層樓。但反之,自我封閉會給一個國家帶來什麼呢?閉塞,於是愚昧無知,夜郎自大,這樣的例子歷史早已血淋淋地展現給我們看過了。

遠的不說,就來說說20xx的上海世博會上,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在展覽會上大放異彩。中國館也是我個人最鍾情的場館,其實在它的身上,也將融合的概念發揮得淋漓盡致。首先是它的外形,酷似古代高官早朝時佩戴的帽子,“東方之冠”的名字也是因此而來;其次就是顏色,在最初決定色彩時,專家們也是煞費苦心,採樣了上百種紅色,從中挑選出最能代表中國的紅色。在各國爭相戰士高端產品時,中國也不甘示弱,但與此同時中國人將中華民族古老而莊嚴的文化以這樣一種方式自豪地展示在世界人眼前。這一切不都是一種完美的融合嗎?古與今,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嗎?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融合,才能更好地發展。但凡事有度,我們大力提倡的是融合,而非覆蓋,過度的注重新文化,棄傳統於不顧,對它食之無味而棄之可惜,這樣是不可行的,就像那個,想學異城人走路但又學不好,結果連自己原來的行走方式耶忘記的古人,將會可笑而又可悲。

融合,交融相合,是一種文化的分享,一衆精神的交流。現在的我們——不僅是人,也是國家,需要的不是獨善其身,而是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融合的作文3

人類的每一個領域中的每一項活動,幾乎都包含着“融合”。當一種化學藥劑與另一種化學藥劑相遇、相互反應並生成另一種全新的物質時,這就是物與物之間的融合;當兩個互相深愛着的人步入婚姻殿堂,許下諾言,開始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這應該是人與人,或者說是心與心之間的融合。當“地球村”這個概念逐漸被人們接受並深入人心,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人種之間、不同國家之間,甚至是不同社會形態之間的融合了。人類活動中有太多事例證明,創新、愛、和平這三大要素,無一不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融合後而得到的結果。化學實驗告訴我們,兩種物質從相遇到合二爲一,不過就幾秒或幾分鐘的時間;然而,兩個人從陌生到相知並相愛直至死亡來說,至多也不過幾十年時間,而這短短的幾十年的融合與整個人類歷史相比較又是何等的短暫啊!縱觀歷史,真可謂是“融合”無處不在、從不間斷。由五帝時期的無數個部落融合到周武王時期的“天子統天下”,再到晉魏時期的三國爭霸,直到經過幾千年分分合合朝代更替而形成這樣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新中國。

雖然世界上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是經歷了一個個分合融合的`過程才建立起各自的國家,但諷刺的是,這種創造了“和平”的融合,絕大多數都是借用“戰爭”這一手段達成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話固然不能說完全正確,但人類現在還是無法完全避免戰爭的陰影。這就說明了一點:和平往往是戰爭的產物。人們通過戰爭爭取和平、爭取融合。可以這麼認爲,除了一些小規模戰爭之外,整個人類依賴於二戰後形成的和平環境延續至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融合態勢。比如德國,戰後反省了德意志民族並不是可以凌駕於一切其他民族之上的!還比如我們中國,也是通過長期的戰爭,包括抗戰和內戰,找到了一個融合全國50多個民族大融合的方式,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是通過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相互瞭解,互相包容,才能融合在一起,才能達成一些重要共識。如今,放眼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包容及友誼融合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會深切感受武力融合的殘酷恐怖,只有生活在安全繁榮社會環境裏的人才會感受到相互融合的溫馨美妙。

作爲人類的一員,衷心地希望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愛,更多的融合。

融合的作文4

“民族大融合”“世界大融合”對我們來說並不是陌生的字眼,從小的歷史書上有,語文書上有,政治書上也有,對於“融合”,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某某東西融合了各處的精華。“融合”看似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凡是一提到融合,我們便會聯想到“多種特色”“兼具”等等,但我們應該瞭解,融合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也不是“取其長處,避其惰端”的取長補短,融合是一個不易掌握的複雜變化。

中國歷史上就有過多次“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時期,湖人佔領中原,中原地區的漢人自然是對其鄙夷不易,但事實已成定局,爲了避免人民內部矛盾日益激烈,孝文帝想到了“融合”。他帶領文武百官穿起了漢人的服飾,學起了“孔孟之道”,漢人也開始借鑑胡人的生活習慣,漸漸地,小馬紮取代了席地而坐,胡人的食物也開始出現在漢人的餐桌上。這是一次成功的融合,因爲這次融合使一個國家得到了安定的發展。

同樣也是少數民主佔領中原,清朝的統治者的“融合”就讓人唏噓不已了。一開始,他們強硬地推行“剃髮令”,一紙“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激起了本來就排斥外來入侵者的`漢人多大的憤怒!這種強硬的融合的後果只能是使兩個民族的矛盾愈演愈烈。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些本應在馬背上長大的八旗子弟也學起了漢人書生的樣子,但他們是貴族,他們有世襲的官位,因此他們不需要努力考個功名。也正因如此,他們就成爲了騎不得快馬,拉不開強弓的滿族公子哥兒。斗轉星移,經過兩百多年的失去本性的融合,一個偌大的清王朝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土崩瓦解。

由此可見“融合”談何容易?既不能通過強硬的手段一面適得其反,又不能失去自我。沒有一把標尺可以去衡量。以美國爲例,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陸的大肆掠奪與血腥屠殺是不爭的事實,而後來的黑奴買賣更好四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頁,儘管有了《解放黑奴宣言》,儘管種種法律相關條例規定不應有種族歧視,儘管馬丁路德金人人敬仰,儘管美國有了個黑人總統,凡此種種,儘管有了這些融合,但種族歧視仍然是一個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就是融合,對於產生問題和衝突逃不開,躲不掉。

然而融合仍是一項必須進行的過程,面對不同地區的差異,我們應該接受,那是他們驕傲的文化;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地區發展的差異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民族大融合,城鄉攜手發展“勢在必行”。融。融爲一體;合不僅是合衆,更要合適。在融合中,我們要注意方法,也不要失去自我,更要堅持到底。

融合的作文5

《三國演義》宮過數萬,開頭卻是“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縱觀我國曆史,每一次的“民族大融”之後,必是一個盛世;清廷閉關鎖國也難擋世界經濟融合的洪流,在炮火中叩開了國門。無論人力如何阻攔,融合並不會就此停滯。因此,融合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不爲外力所改變。

無行有常,天地運行自有其規律,不會無緣無故的創造或毀滅。融合也有它的目的。

融合的目的在於進步。世無完美,融合卻能使它更臻完美。漢武帝時期,政治融“禮”“法”於一爐,創造了一個盛世。“儒表裏法”,剛柔並濟,這樣的手段,比暴虐的“秦”,寬鬆的“周”更具約束力。漢雖然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消亡了,但只能說明他不夠完美,這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我們無法阻止融合,是否有什麼方法使融合變得更加柔和、輕快呢?

融合需要兼容幷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以其無雙的勇武,率蒙古鐵騎統領大片領土,卻不到百年已是分崩離析。歸其根源,是因爲森嚴的民族等級。只有兼容幷包、一視同仁,纔是融合。使用武力,強行拼接,那只是組合。組合是不會長久的,更不會完美。以寬廣的胸懷去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一切,試着去包容他,這纔是融合。

融合需要取長補短。世上稱得上偉人的並不多,但鄧小平絕對是一個,他以寬廣的胸懷,取長補短,將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加入到我國的體制當中,走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安於現狀,不去主動的行動,取長補短,卻去被動的接受,融合會變的亢長,無奈。使融合缺少動力與方向。

融合也不是海納百川,必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我們在吸收文明的同時,也吸收了詬病。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偉大與遺害是雙生子。”融合之中,必須去除有害物質,否則融合之後,只會是一個“更好”卻“更壞”的世界。

融合是絕對統一嗎?答案是否定的。君子合而不同。古老的八卦圖,太極生兩儀:兩儀四象循,四象生八卦。雖然它們融合,但它們不同,才衍生出無窮。融合中允許個體的不同,因爲這是融合的材料;因爲我們需要一次次的融合、一次次的進步。

融合,融之爲一,合之不同。

融合的作文6

油畫上的各種色彩,相互交織,融合成新的色彩,給人們奉上蒙娜麗莎神祕微笑,向日葵的絢爛之美,春江花月夜的靜謐。

一種色彩,一種色彩,又一種色彩,又一種色彩,保持着原有的特性,又改變着原有的特性,融合誕生了富有新特性的新色彩。這正如水加水,無論加多少水,終究還是水,鹽加鹽,無論加多少鹽,終究還是鹽。而鹽加上水,則誕生了鹽水。

新航路開闢以來,人們的世界觀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也逐漸意識到地球的另一端,有着與自己體態相近、思想認識迥異的另一個文明。當初的歐洲人,總以爲自己是優等民族,大肆屠殺土著居民,土著居民也只是無助、痛苦,其中一位酋長說“只要記住我們是大地之子”。那樣的純樸,那樣的坦然。歷史翻過了一頁又一頁,終究美洲大陸的文明與歐洲大陸的文明碰撞、整合、融合了,誕生了有別於前兩者新美洲文明。“你不能在世界上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誠哉斯言,是無數的不同構成了我們豐富的世界。然而也正是一個個不同個體之間的相互調和,才創造出耀眼的輝煌。我們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圍的人發聲各種各樣的關係。你是學生,就要和同學一起學習,一起遊戲,共同完成學業;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廠的生產任務;你是軍人,就要和戰友一起生活,一起訓練,共同保衛我們的祖國……總之,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也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別人的調和、融合。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調和呢?你一定在音樂廳或電視裏看到過交響樂團的演奏吧,這可算得上是人與人合作的典範了。你瞧,指揮家輕輕一揚手裏的指揮棒,悠揚的樂曲便從樂師的嘴脣邊、指縫裏傾瀉出來,流向天宇,也流進人們的心田。是什麼力量使上百位樂師,數十種不同的樂器合作得這樣完美和諧?我想,這主要依靠樂隊不同個體之間的調和,最終的融合爲一。可是,今天,還有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發生了,中國與美國因爲貿易,而發生了史詩般的摩擦。雙方互相指責,尤其是美國出爾反爾,一意孤行,高唱“美國優先”的論調,四處樹敵,不共存更談不上共生,絕沒有調和,當然也不會有百味生,只有戰爭硝煙的瀰漫。美國,不團結,不合作,只想着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回報,而不想着也給別人以應有的回報,你不容我,我不容你,哪來多彩的“百味”呢?哪來美妙的“融合”呢?

融合,不是刻意地拋棄自己的特性,而是共存下的共生,共同誕生出新的世界。

融合的作文7

記得曾經玩過這樣一種遊戲,裏面有一張被稱之爲“融合牌”的卡片,它的作用是將兩隻不同的“怪獸”進行融合,從而生成一隻更優越的“怪獸”,從中不難理解融合的定義——取多物之精華,形成全新一物!

如今風靡世界的飲料之一—奶茶,不就是融合的一樣典範嗎?它並不只是牛奶與紅茶的一種簡單混合,而是取了兩者優點:紅茶之濃郁與牛奶之醇厚,將其完美融合,形成的產物不僅兼具了濃郁醇厚的特點,而且還有了而這所不具備之優點,有了一種奶茶獨有的香味,正因如此,這件融合的作品纔會在世界上廣爲流行,深受人麼喜愛!

我想這便是融合之美吧,融原物之優點於一體,合其精華成新味,既保有了原物之優點,又增加了新鮮感,我想這也是如今混喝飲料,混合食物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融合,從某一層面而言,是事物的一種進步與發展,然則所有的融合都是積極的嗎?我不敢苟同。

如今的電視劇爲爭搶有限的市場資源,無所不用其極,一部電視劇可能融匯了現代,古裝,愛情,宮鬥,穿越等等元素,宣傳初期可能是能製造不少賣點,看似是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融合,但如果看了這部電視劇,可能評價只會變成四個字——不知所云,過多元素摻雜其中,實在讓人品不出味道來,看似五味俱全,入口卻淡若無味,何故?

融合貴精不貴多,取物之精華進行融合方成大效,將各種食材扔進鍋中不加選擇的亂燉,味道能好嗎?因爲它最多隻能被稱爲“混合”,而遠非我們所言的“融合”,它做不到取精華形成新特點,一味堆砌,結果只能是一敗塗地,無法真正留住其特點。

如今的中國,面對每天大量涌入國內的新鮮事物,眼花繚亂的同時,能否抓住其中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我們本國優秀事物相融合,形成既能滿足國內需要,又能打入國際市場的'好東西,這一點上,我們還很不夠,因爲國際市場上很少有叫得響名號的中國產品。

中國風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戲曲與歌曲的融合,中式與西式的融合,民族之間的融合······這些成功的融合背後,兩樣事物都具有可以互補的特點,而融合之後其本身的特點也不會消失,這是融合之最高境界!

當然,大多數融合都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也要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發現,期待我們趕上世界融合之大流,讓“融合”真正爲我們服務!

融合的作文8

改朝換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過程,有牧野之戰建立的西周;有戰敗羣雄,商鞅變法建立大一統的秦朝;也有農民揭竿起義,建立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明朝,而在這樣巨大的變遷中,唯一不變的是無盡的融合;是超越時間、空間,一刻不停又瞬息萬變的融合,它滲透在方方面面,亦成爲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宗教,是人靈魂的信仰,自三世紀開始向世界傳播的佛教卻使不同地區的人擁有了同一個信仰,不論是在緬甸、泰國亦或雲南、越南,我們都能聽到“菩薩保佑”、“佛祖顯靈”等祈福話語。因爲宗教信仰的相同,因爲世界融合的腳步,人與人被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商貿,是一個國家強盛的象徵,自西漢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茶、瓷與西方的珍珠玉石作交換,東西方貿易的往來便拉開了序幕。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機遇和發展。隨着時代的變遷,商貿的融合愈發嫺熟,現代中外合資企業的蓬勃發展正向我們昭示了融合“一刻不停”的時代特徵。

文化風俗乃一個國家立國之根本,唐時貞觀開元,遣唐使絡繹不絕,他國使者學習東方風俗,吸收東方文化,使中國幾千年積澱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的崛起與興盛,這樣的文化融合直至今日仍在繼續:“滬臺夏令營”、“歐洲遊學”等活動,在如今的社會中十分普遍,認識新朋友的同時,更加強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認識與融合,加快了世界前進的步伐。

科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標誌,融合在這其中也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明朝外國傳教士利瑪竇與中國官員徐光啓合譯《幾何原本》,拉開了西學東漸的序幕,到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練兵制器,富國強兵,融合使一個國家用創新造就了整個世界的進步,不論在工業革命中發明的電、光、蒸汽,都成爲了國家科技的福音。

商貿科技在進步,文化風俗在發展,人類由在黑暗中摸索到在電與光中遨遊,融合見證了這一切;人們由馬車出遊的舟車勞頓到汽車飛機旅行的便捷舒適,融合促成了這一切;學生由生硬難懂的應試八股到學貫中西的自主學習,融合成就了這一切。

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融合毋庸置疑地成爲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不論宗教、商貿、文化、科技,融合都深深的在他們的身上烙上了自己的印記。

世界變小了,人們變親近了,融合卻一成不變但又瞬息萬變着,從未停息。

融合的作文9

融合是各類事物兼容,集並的過程,亦有程度加深的效果。企業間的融合叫合資,共同處事的融合叫合作,有甚於歌曲裏的融合是合唱……融合已在各個領域之中發揮着微妙、獨一無二的能效。融合創造出了這個世界的美。自古至今,對自然讚歎敬仰的哲人、文學家不在少數,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李白之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無不是感受品悟了自然之奇,而這些難道不都是人的才思與大自然融合創造出來的美嗎?

萬物由元素組成,縱是無形的空氣,風,光那也微觀粒子所成,在元素經歷時間的流轉,就變成了由碳、磷、氧、氮等元素所融合而形成的蛋白質,脂質,這些都是生命的必需的物質,由此鋪寫了這個世界的傳奇。融合成爲這個時代的科學核心。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諾貝爾獲獎得主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紛紛出現了合作完成科學探索的現象。無可厚菲,他們思想的融合確實加快了這一前進的步伐,許多獲獎者也指出沒有夥伴在工作上的融合,他們也許研究兩倍的時間也未必成果。

連這個時代的精英,專心潛習的人都以融合爲重,更何況我們呢?回眸現今,電視里耳熟能詳的便總有那些中西合璧的醫藥廣告,在中國的現代醫學中,中西之間的相融也已成爲主流意識,集中醫藥之功效於西方之科學之中。更有在中國的另一邊,橫渡太平洋的美國硅谷,在這方科技發展的熱土,中、印、美三國的人才,智者彙集於此,在演算實驗與創新思維裏,各自分工又相併學習從而造就了微軟,甲骨文等許多世界知名軟件公司的輝煌。歷史上的各民族大融合,在許多人眼裏,融合成爲了發展前進的助推劑,然而這助推劑又是否給予我們難以預料的後果呢?

融合違背前進路途的根本目的。融合往往是不同層次,和而不同的交匯,它往往成就一方,敗壞一方有甚多方。前期發生的`高鐵事件與上海地鐵相撞事故,一部份原因還是中國鐵路技術與德國發達成熟的科技融合,但卻產生了這樣多起事故。中國企業的不斷合資,甚至收購,這樣的融合只能讓本有的燦爛化作一種空虛。同樣的,還有惡與惡的融合,官與匪的融合,奴與隸的融合卻阻礙了中國曾經走出封建主義社會的腳步,這樣的融合又予我們帶來了什麼?融合也有善惡,不論集並之中的“同而不和”或是“和而不同”,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利弊。在現今社會發展的路途上,讓融合真正成爲造福與美好的理念乘載,才能讓世界自然彰顯它的氣魄、它的皓美!

融合的作文10

當世界成爲一個各國共同參演的大舞臺,融合的意義已不僅浮於表面。這種理念已滲透進每個領域。於我之言,最成功的融合乃是將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的結合起來。

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下,並不意味着侵蝕古代文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蘇州的園林......一些文化古蹟接連遭到破壞。這一現象不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並提出質疑。難道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當真就水火難容,無法相調劑融合麼?

北京四合院象徵的是一種樸實、正氣。在寒冷的冬季,滿地的陽光中,怕是更別有一番滋味了。青藤順着殘、殘垣破壁往上攀爬,向外望去,則是滿目的空寂蒼穹。此等蒼廖豈能被破壞?北京作爲我國首都,亦是政治經濟的中心,發展固不可少。但是在忙碌中留有一方心靈的淨土,也不失爲一種完美的融合啊!

上海的石庫門,坐落於一條條用石板鋪砌的小巷中。它有着詩人一般的情懷。尤其是下着綿綿細雨的天氣,霧氣環生。思緒便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不遠處走來一個穿着旗袍的女子,手中是繡着碎花的皮包以及帶有油墨香氣的油紙傘,哼着天涯歌女的小調漸走漸遠。這是一種婉約與精緻的結合,不也正與這大城市的繁榮相得益彰嗎?

蘇州的園林中,山山水水可謂是醉人啦。而觀其歷史就更能知曉那股韻味從何而來。就拿滄浪亭來說吧,官場失意的蘇子美泛舟來到蘇州,在此建了這亭子,紓解其壯志難酬之情。白天,與一羣朋友享享如斯美景,吟詩作對;夜裏,品一壺美酒,月下獨酌,更是別有情調!這是千百年來歷史的.積澱,這種經歷過歷練而留存世間的文化應得以保全,而不該被現代文明侵蝕。

此等例子,枚不勝舉。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實力不應該僅僅是經濟的蓬勃發展,還體現在其文明的保存。只有珍惜其自身所持有的文化纔有面向世界的資本。因此,將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是一個社會多元化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的前提。

我衷心的希望,我們的後世子孫能夠實現這一種融合,是中國成爲一個融匯着古典韻味與高度現代化的國度。

融合是一種趨勢,更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境界!

融合的作文11

還記得那些弄堂裏的故事嗎?上海的弄堂也是上海的一大特色,但隨着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建立,真正能稱之爲弄堂的事物也漸漸消失。只是曾經住在弄堂裏的人還在,那些人也搬進了高樓將那些文化融進了鋼筋水泥的世界。

我還記得住在桃源坊的那段時日。“桃源坊”是一條弄堂,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那時間,整條弄堂里門對門,窗對窗哪家裏住着哪些人都清楚的很。晚上時,一棟樓裏,一家人起了油鍋,上下樓層的都能聞見。又是兩家人家在一個廚房裏燒飯,許多瓶瓶罐罐的混淆着放在一起,不必區分這瓶醋是哪家的,那瓶油又是哪家的。或許因爲一條弄堂的人都像一家人。沒有血緣的羈絆,也拉不開坦誠相見的鄰里情。

至今想起來,仍是對那種時光想念的很。它被我放在記憶中,然而卻彷彿不能再現了。後來我們搬離了那裏。在離開的那天,我看着來來往往的陌生面孔,看着慢慢關上的窗戶,揮了揮手。我一位再也看不見它們了。

搬進了高樓間,心間那一塊空地似乎不能彌補。我曾認爲或許永遠的。它將空在那兒。

直到那一天,我在家中練習着鋼琴,門卻忘了關,叮咚的聲音傳了開去,在風中輕輕的飄揚,着陸在鄰家一位小妹妹的耳朵裏。等我一曲奏罷,稀拉的掌聲引得我回過頭去看。那妹妹瞪着一雙善良的眼睛從門外望着我,一會兒眼骨碌一轉有看向鋼琴。那興趣盎然的樣子讓我毫不猶豫的打開了門請她進來。那一個下午。她和我玩了很長時間,離開時,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要學琴,也是那一天我的心被填滿了。隔了兩日,她帶着她爸爸來到我家,和我媽媽聊了許多關於鋼琴的事兒。再後來?在又來我和她們家便熟絡了起來。

原來要讓曾經美好的鄰里情回來是如此的容易,只要打開了那扇門,就有的.時光就會融入新的時光,人在心在,文化間就會滲透打破那層冰冷的玻璃。

因爲這件事,我開始放眼觀察那曾經一位再也不會有的細節。每次看見那對父女,我都要揮一揮手,笑一笑,彷彿是在慶祝與它的重逢。那一扇們便再也斬不斷那些鄰里情。

其實融合已然成爲一種驅使,但它仍是離不開人,脫離了人又談何融合,沒有了記憶,沒有生機的文化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要人在,即使時過境遷,那些舊文化,包括弄堂文化,亦或是那種鄰里情就會改變它的模樣,融入新的文化, 然後在跟隨着人類的步伐進前,等待下一次的改變。

融合的作文12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古人以睿智的目光看透了萬物互相包容的道理,更昭示了當今社會的特質——融合。隨着現代化的高歌猛進,融合已成爲一個國家、一片區域、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融合能讓人取長不短。北魏時期,孝文帝決意通過改革來富國強兵,自上而下開始改姓氏、着漢服、習儒家文化,並頒佈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民衆學習漢族文化。果然,民族融合給北魏帶來許多益處,而孝文帝的舉措歷來被推崇爲明君的典範。每個民族都有其優劣性,中華民族的炎黃之孫勤勞踏實,德意志民族嚴謹慎思,法蘭西民族熱情奔放……這些無一不是良好的美德,我們在融合的過程中將其嫁接到自己的土壤中,必定會長出枝繁葉茂的大樹,在風雨中巋然不到。

融合能讓人內心豐富,從個人的角度而言,“交換一個蘋果,每個人手裏還是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每個人就擁有兩種思想。”與人溝通,在盈盈燭火中傾心長談,不覺夜已深。因爲思想的海洋如此深不可測,每個人拾取得貝殼也不盡相同,與其獨自欣賞,不如拿出來,與朋友的放在一起,看到的就會是更多更美的`貝殼。不只思想可以融合,見聞、感悟、藝術都是能從外界信息中獲取的。一個人的心胸、氣度便是這樣培養出來的。馮友蘭先生回憶起初見蔡元培先生的情形,說從他身上感受到一種光風霽月的氣象,大抵就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吧。

融合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違反趨勢必遭欺凌。清末朝廷的閉關鎖國便是最好的例子。當洋人的大炮、**以破竹之勢打開舊中國社會的大門時,有識之士終於奮起反抗,“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有先學到敵人的技術,纔有資本去剋制他們。融合的作用可見一斑。

當然,融合並不是指把白絹丟到染缸裏去浸染,而是在素色絹布上點綴幾筆以美化本身。一味地照搬他人,只會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圍城》中寫裁縫仿製西服,“在長褂上釘一排無用的鈕釦”,可真是貽笑大方。上海的海派文化,以融合多國文化風俗見長,但又保持了一部分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使海派文化成爲標新立異的代表。由此可見,我們追求的是你“西化”而非“同化”。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古人或許因爲距離、交通的限制而無法靠近。但如今的我們已不會被這些客觀因素約束,所需要的,只是心靈的接納。敞開心扉,擁抱世界,終將發現這是一個多麼絢麗的萬花筒。

融合的作文13

兩顆水珠,彼此靠近,一經觸碰便成爲了一體,再難以分離——融合最初的,也是最純粹的體現,就這麼悄聲無息地存在於世間。在這樣平靜而又平常的表象之下,融合,作爲一條自然規則,有着不爲人知的力量。

或許是生於這樣的自然之中,人類,作爲自然之子之一,有着使用並且嚮往融合的本能。從最初的人類將紛繁的金屬煉成瑰麗的青銅,到資本主義引導的經濟全球化;從大航海時代之前各地區文明之交匯,到大航海時代之後全球貿易、信息的大爆發,一切都本能地一步步向融合邁去。

所有紛繁的物質融合,構成了這個世界;而一切無形之物的融合,則成就了人類的發展史。自從人類降生於這個世界,就被賦予了兩顆種子;而人類今後的發展,則與它們的萌芽與融合密不可分。

第一顆種子,我們稱之爲情感。人生來有情,而每個個體的情感又是如此不同——時而熱烈,時而冷漠;時而開放,時而閉塞……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而正是這種各異的情感,將我們這個種羣緊密聯結在一起,難以分離。

水滴的融合,需要觸碰;而感情的.融合,我們稱它是——愛。

這種融合,可以跨越許多阻礙,不論是地域,甚至於種族。大愛,這種神奇的融合,將人與人連在一起,同悲同喜,患難與共;將人與動物連在一起,生活在同一星球,相互保護;將人類與植物連在一起,它爲我們提供生命的寶貴養料,我們去栽培愛護它們。

另一顆種子,我們稱之爲思想。思想的存在,讓我們走上了物種的頂峯;思想的融合,則讓我們發展。

其實,思想的融合並非易事,往往需要通過覺醒來完成。正如100年前的那次輝宏革命——那時閉塞的中國好比什麼都吃不進的硬石頭,但因有了那些志士的覺醒,使得各式偉大思想跨越了國界,跨越了迂腐與傳統,植入、融合,不可磨滅。而有時,思想則由共鳴而融合。書本中的文字若缺了那珍貴的共鳴,既可能永遠也進不了我們的思想中,那麼前人的思想與我們間斷,我們的思想也自然無法傳遞下去——這樣的人類,應是早該滅亡了——但由於思想的融合,我們存活了下來,並且活得光榮。

最終,這兩顆萌芽並且茂盛了的種子的枝葉交融在了一起,從現今望去,已然是青蔥一片而不分彼此了。而正是這樣的融合,本能而亙古不變的,成就了“相互矛盾卻又高度統一的,人類的容顏”,讓人類這個奇蹟存在下去。

融合的作文14

世界的發展昂首闊步般日新月異地更迭着,新穎前沿的理念層出不窮。但任其有那般看似如何高深莫測的改變趨勢,融合卻是永恆不變的唯一主基調。

融合,好比是熱衷於牽線搭橋的好事者。他將獨立單一的模塊夫妻,苦口婆心勸說他們重歸於好,從此緊緊捆綁,使其密不可分。結果雖不免遭到市場的冷落,但更多的時候會收到意料之外的可喜的社會效應,是使其愈發多元化盛行的根本所在。

融合的理念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像被大地寵愛着隨風飄散的蒲公英種子,充滿着能量與希望,漫野都可見它散播的可感產物。

其中有觸手可及的便利。在電視、商場、公交車上每天滾動播放的各種獨樹一幟的廣告,其實就是通過一種有影響力的媒介,大肆宣傳,將其與某產品緊密融合。反之,每一件產品,其實都是融合的產物,它包含了工人的勞動力,資源,物力,經營管理等各種不可或缺的因素。較有知名度的產品,更要經歷推銷,包裝各個環節的整合,才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其中有無形可感的知識。文化產物也經歷了長時間的融合和鍛造。我們如今汲取的知識,字裏行間的一字一頓,都是經過細緻慎重的篩選與過濾的。在茫茫無垠的學海中,課本上所呈現的,只是弱水三千中的一瓢罷了。另外,可追根溯源的知識也是跨時代的`產物,它是悠久歷史的沉澱,是多代人致力研究的真理,是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源泉。而我們,擁有了這份幸運,去感悟那些經歷考驗,融合多代人勞動成果的知識。

其中有引以爲傲的盛事。去年夏天的那場狂歡,如今仍歷歷在目。世博會如期在上海召開,上百個國家的參與組成了無可替代的“地球村”。每一個形態各異卻獨一無二的主題館,集各種先進設備與高端技術爲一體,給我們以強烈的衝擊感。慷慨相助的志願者的盡其所能,蜂擁而至的觀光者的友好守序,酷暑難耐的夏日中的貼心設計,一點一滴的微小的細節凝聚融合在一起,所有的付出,厚積而得到薄發,是衆望所歸濃墨重彩的一屆世博。

融合,正在順應整個世界發展的大背景,一步步走向不可揣測的巔峯。其大跨度的伸縮性,點綴了發展的各個領域,亦逐步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就讓其蓬勃生長,共同見證閃爍着融合的光芒的嶄新時代吧!

融合的作文15

融合,它不僅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精神。

我們都知道在四大古國中,中國是唯一沒有被歷史的河流沖走的國家,屹立千年不倒,靠的是什麼?有容乃大。五十六個風格迥異的民族在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完美的融合,用一顆顆火熱赤誠的心包容他人,熱愛祖國。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二戰時期耳熟能知的猶太族,猶太族一向以他們的孤僻,獨特的嗜好被人不理解,排斥。他們流浪在世界各國的每個角落,然後又遷移,奔波。直到他們來到了中國,他們被這裏的和諧,友好征服——人們的笑容是那樣友好,人們的內心是那樣善良……漸漸地,猶太人民被我們所同化,有了同樣的信仰,同樣的文明。

還記得去年的世博會麼?上海吸引了數百萬的遊客前來參展,國外的旅客更是絡繹不絕,對此有關部門便頒佈了一項新指令,世博家庭。電視臺專程採訪的片段剪輯成一部小短片,我們看見那些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與頭髮白花花的老太學包餛飩。他們的雙手佔滿了麪粉,笨手笨腳的用筷子挑起餡放在麪皮上,眼神專注又認真。老太太一手操作着,眼睛彎成了可愛的小縫,笑眯眯的'看着他們。末了,老外與老太太同坐一桌,對着鏡頭豎起了大拇指,用他們不太字正腔圓的發音:“中國,真可愛!”那一瞬間,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融合,文明的融合……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昨天的一起新聞便徹底震撼了我,少女被車撞倒在地,十八名路人走過熟視無睹!這是爲什麼?爲什麼他們這樣冷漠?!爲什麼他們這樣自私?!他們就忍心看正值花季的少女這樣無助的臥倒在馬路,看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去!何其殘忍。冷漠,無情,自私矇蔽了他們的雙眼,他們的內心硬如石塊,毫無溫度,只有麻木。這樣的人要怎樣才能被感動,怎樣才能融合?融合是一種精神,它是樂於助人的精神,心存善念摒棄浮躁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合。它也是心與心的貼近,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交融。是的,融合,它是一種至高無比的精神。

唯有融合,人們纔會由心而發的感到幸福;唯有融合,社會纔會溫暖,纔會有人情味,纔會發展;唯有融合,才能使國泰民安,社會安定。是的,唯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