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國學的作文

國學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的作文

國學的作文1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是我剛剛開始接觸的古詩。

小的時候,背的第一首詩——《靜夜思》。直到現在,我依然記得非常清楚,它是我翻開中國五千年國學歷史的開始。

還記得小時候,我嗲聲嗲氣的朗讀《靜夜思》;還記得現在,我有聲有色的朗讀《靜夜思》,一次與一次朗讀的感覺不同、韻味不同,每讀一次讀都使我心曠神怡。這首詩更是我的第一次啓蒙。

小時候,奶奶總喜歡抱着我,給我念古詩哄我睡覺。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古詩很美,很動聽。奶奶每次哄我睡覺唸的第一首詩都是《靜夜思》,而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瞻仰國學的魅力,欣賞古詩的詩情畫意。雖說奶奶每次都讀《靜夜思》但是我好想並沒有想象中的不耐煩,反倒是蠻喜歡這首詩的。後來,我自己要求要背這首詩,可能是因爲年齡比較小的關係,我背了10分鐘就不耐煩了,我扔下《古詩三百首》就跑出去玩了。在玩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告訴我他們都背了一首詩並要展示,我心虛了說:“換個別的玩吧”可他們就是不願意,看到小朋友們個個背得有聲有色,我不禁後悔了,當時我想着想着就哭了,我哭着跑回家,回到家中看到那本被我扔在地下的《古詩三百首》我的眼淚就像瀑布般流下來,我馬上把書撿起來抱在懷中,我的舉動似乎把奶奶嚇壞了,奶奶急忙跑來安慰我。那天,我抱着《古詩三百首》在奶奶懷中睡着了。晚上,爺爺就叫我到院子裏看月亮,看着月光灑在地上,真的好像霜,我情不自禁的背出了《靜夜思》,背完後我都有一些驚訝,而爺爺卻露出“意料之中”的表情。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講述了思鄉、月光。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

那個時候,我就邁進國學的大門了,陶醉在古詩的詩情畫意中了。

長大後,我漸漸讀出了詩人在古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了詩中的孤寂、傷感、欣喜、離情別意,有時當我的情感無法表達時,我會在日記中留下一些古人的詩句,和好友分別,我會記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考試失利,我會記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媽媽過生日,我爲她吟誦《遊子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媽媽淚光點點。現在在翻看這些日記,讀來別有一番情趣。是國學陪伴了我的成長。

現在我正面臨小學畢業,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重要抉擇。希望國學能伴我一路成長,感悟人生。

國學的作文2

經典如黑夜中的一顆明星,點綴了夜空;她又如沙漠中的一顆小草,點染了沙土;而在當今,她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們的心靈。——題記

經典誦讀,她好像是一位魔術師,變化莫測,委婉奇妙,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都能觸碰到她的芳蹤……

“漫步山間,潺潺的溪水踩着自然韻律的拍子,卷着紅紅的楓葉,擊打在凹凸不平的石塊上,叮叮咚咚、清清脆脆……”如此美麗的景色,如此飛珠濺玉的聲音!我認爲,這就是經典誦讀特有的委婉、奇妙。

自古以來,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立足之本,從小,我們便在孔融讓梨的故事中學會謙讓,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明白堅持,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懂得回報,在將相和的故事中理解寬容。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教會我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一個個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小故事,卻擔負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大使命。“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滴水穿石的堅持不懈,滋潤萬物的慷慨無私,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水,便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美德的最好詮釋。

小時候,我較爲喜歡做的事莫過於捧着那本《唐詩三百首》誦讀。詩詞中的蘊味總能讓我揣摩許久,我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更能體會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午後,絲絲縷縷的陽光穿過玻璃鋪在書房的地板上,好像是哪隻饞貓不小心打翻了蜜罐,灑了一地金燦燦的`甜蜜。我捧起《論語》,輕輕翻開閱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反覆地讀着,慢慢地領悟着。

不知不覺中,我沉浸在灑滿陽光的書房中,沉浸在那亙古不變的濃郁墨香中,流連忘返,無法自拔……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作爲中華千千萬萬兒女的一份子,就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將這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傳承下去,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量就會很大很大。將國學經典傳承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它是最璀璨的一顆星,照亮了中華文明。

國學的作文3

記得讀中學時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大家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

在這一週裏大家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大家爲之而動容。後來在課外,讀了王勃的《藤王閣序》,更是愛不釋手,其文章情文並茂,奔放自然之勢,讀來攝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是千古絕唱,讓我感山川是那麼的壯美,意境是那樣的深遠,有一種想投身於大自然中,去過閒雲野鶴般生活的衝動。

後來,我成了一名語文老師,把我喜愛的文學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們,讓他們去享受這份美,不斷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當我有孩子後,那時社會上掀起了學《論語》的高潮,提出半部《論語》走天下,孩子五歲時,我和她一起聽《論語》的光碟,她雖聽不懂,但多聽幾遍後就能背誦,而且背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我一邊聽她誦讀,一邊看文中註釋,我深感古人是那麼充滿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爲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講得那樣精深、透徹,充滿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古,也同樣適用於當今,乃至於永遠。

學校大家又開展了“誦國學經典,傳華夏文明的”的誦讀活動。而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5000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着鼓舞大家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學生還小,我給他們推薦的是《三字經》和《弟子規》。早讀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拍手誦讀,班會課上。大家選一些淺顯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讓梨》、《昔孟母擇鄰處》等來講或看這一類的故事碟,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些句子深奧,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網查資料,自己消化後再講給孩子們聽,一學期下來,我覺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禮,讓我不自覺地規範着自己的行爲。真是潤物細無聲。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進去是不夠的,我也應該讓我的學生通過對國學的誦讀與理解,然後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規範自己的'行爲,學會知書達禮。謙讓、勤儉、善良等。這是大家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大家應該學習和具備,只有不斷地學習優秀的東西,不斷地糾正自己,完善自己,大家所培養出的學生才具有華夏的風範,要讓大家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下去,而學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徑,只有讓國學走進課堂,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受到洗禮,纔可能使大家的民族精神成爲大家的信仰。

國學的作文4

在小學的時候,我就已經和國學有過接觸了。在那時候,我的嘴裏整天嘟囔着《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因爲還小,根本不知道背得這些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老師讓背,背過就能得到表揚。

上了初中以後,開始學習《弟子規》。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里面的意思,只知道背。可是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一些事,讓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一天,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部手機躺在地上。開始我喜出望外,並忐忑不安,我不知道應不應該撿,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怕別人看見,到時要有多尷尬呀!我看了看田裏正在幹活的農民,發現並沒有人注意到我,這時懸着的心才慢慢放下來。於是,我馬上拾起手機放在包裏,迅速地“逃離”現場。回到家,看見家裏沒有人,情緒慢慢穩定下來。可是我的心也害怕了起來,因爲我怕失主來找我。果然,不一會兒,就聽見“噹噹”的敲門聲,我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上。我小心翼翼地打開門,原來是我的一個鄰居。我說:“我爸爸不在家,等我爸爸回家了,你再來找他行嗎?”我剛想關門,他卻一把推住了大門,一臉焦急地對我:“我剛纔在幹活回家的路上把手機給丟了,我聽地裏幹活的.人說,看見你好像下來撿什麼東西,那是不是手機呀。”我一聽這句話,我心裏更加忐忑了。

我到底不應該把手機還給他呀?我要是給了就真的“一無所有了”——“手機、面子……”此時我的心裏亂極了。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有心非,名爲錯;無心非,名爲過;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我不能一錯再錯!

“我確實撿了一部手機,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的,不知道是不是你的?”“這是你的嗎?”他看見手機以後,臉上露出了微笑,他跟我說:“這就是我的手機。”還不停地跟我說着“謝謝,謝謝……”我看到他那麼高興,那麼感激我,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我覺得自己好偉大,我也好開心呀!

還有一次,我背課文背了好長時間,都沒背過,心情煩透了,都要放棄了。於是我扔下書跑出去,放鬆心情了,嘴裏嘟囔着:“這麼難的課文誰能背過呀!”可是一想,怎麼着也得背過,要不又要挨罰了。那我怎樣才能背過呢?心裏着急地想着。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我想起了,前幾天在《弟子規》中背了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於是我興高采烈地跑回家拿起書本,用手堵住耳朵,閉上眼,用心去背。果然,沒一會兒我就背的差不多了。

以後,我知道我還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相信,和國學經典牽手一直走下去,我定能走得更高更遠。

國學的作文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爲祖孫後代留下了許多國學經典,如:《唐詩》《宋詞》《論語》等,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

小時候,我住在老家時,爺爺也總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讀《唐詩》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這一老一小的聲音總是從老家書房裏傳出。後來,在我四歲時,父母把我接回了城裏。我在那裏沒有朋友,爸爸媽媽怕我寂寞,便給我買了很多少兒版的書籍。從此,書成了我童年時期的重要夥伴。隨着年歲的增長,讀書已成爲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逐漸也把書從少兒版變成原著。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意思是讀書要懂得複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更深的知識。我小時不動這個道理,經常看書只是一看而過使我對這些知識映象並不深刻,但在看《論語》時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從書中得到了不少東西。

《唐詩》是唐代的一部詩歌總集。裏面的詩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單看這裏面的詩就可以看到大半個中國的宏偉景象。

每當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一輪明月,便會不禁唸到“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爺孫,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爺爺,快看快看!盤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爺爺聽了孫兒的話大笑了起來也不作解釋。看到這一幕我也想起當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概每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會把月亮當作盤子吧。

詩描繪了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都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出了春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見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紅,水的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都是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從詩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秋天的楓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朵還要紅,還要豔。

“忽如一夜春天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當一場飄飄灑灑的雪花落下來,那細小的雪花落在樹枝上,彷彿是梨樹一夜之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

國學是進步的階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識;國學是一杯香茗,讓我品嚐到知識的香甜;國學是一位良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國學是一本教科書,讓我提高寫作能力,開闊視野……

國學的作文6

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領風騷。傳承文化,學習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經歷過全盤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後,我們應思考傳統文化對於當今中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當代人對民族文化的精神與特點的認識,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味,構建未來中國的民族文化。

這週週五的晚上,我抱着極不情願的心態觀看了山東少兒頻道的“國學小名士第三屆誦讀大賽”。剛看時,我十分心不在焉,想着趕緊看完好去睡覺,可漸漸地,我便被這個節目深深的吸引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王澈的自我介紹。他雖然年僅十一歲,但卻知識淵博。面對他,我自愧不如。當十二道題目全部結束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竟然只對了3道題目。看完這期節目,我的感受頗深,我深刻的領悟到了中華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時我們學習古詩,僅僅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古詩原文及註釋背過,卻從來沒有認真的體會過古詩之美。我們讀一首古詩,不僅是把它記住,而是要體會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含義,做到身臨其境。當我再次翻開課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詩,看到的並不是乏味的方塊字,而是詩人作詩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畫面。從詩中,我體會到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曹操的宏大抱負、毛澤東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氣息與岑參的英雄氣概。在那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古詩的獨特魅力。

誦讀古詩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性情,可以使我們更加富有內涵。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古詩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堅持讀一首古詩,一年下來就會掌握365首古詩。假如我是風箏,那麼古詩就是風,帶着我在藍天下飛行;假如我是一個在夜晚迷路的人,那麼古詩就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當我們的國家失去了靈魂,會是怎樣?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而我們作爲一名初中生,就要肩負起爲國家注入靈魂的責任。我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古詩之美,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國學經典繼續在更大、更閃耀的舞臺上放射光彩!

通過這次的觀看,我領悟到了很多。作爲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學習國學知識,讓祖國的國學知識長流不息,永不磨滅!

國學的作文7

許多人會問國學是什麼?許多人又會有其他不同的解釋。其實“國”就是中國,“學”就是學問,那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是外國人所沒有的。原來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四大文明除了中華文明以外,其餘三大文明古國全部都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銷聲匿跡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巴比倫王國,早已經消失在沙漠中了。古埃及除了留給後人幾座謎一樣的金字塔和解不開的文字之外,再無任何曾經輝煌的文明的跡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經過異族的侵略和摧殘之後,已經滅絕。中國的古文化傳承下來,國學也傳承下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爲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這就是國學的美麗,這就是我們的魄氣!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那我們更應該傳承下去,春秋戰國時的《論語》《孟子》,司馬遷的《史記》,李時珍的《草本綱目》,唐詩宋詞元曲……都需要我們這一代去傳承去發揚。

國學像是一杯茶,清幽淡雅,茶的味道是品出來的。國學的味道也是品出來的,讀多了,讀懂了,味道自然來了。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的作文8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絢麗多彩,歷久彌新。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象徵着民族的崛起,更是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這舉世燦爛的歷史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一直綿延至今。

古人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好像體會到了古人宏偉的政治報負,熾熱的愛國情懷;感受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必趨之”的報國情懷;彷彿看到了古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發現了古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一句又一句象徵着古人美好胡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作爲青少年,作爲中華民族的.孩子更應該學習和發揚。

一批又一批的中華瑰寶涌入歷史,四書五經:四書分別爲,《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分爲《詩經》、《禮儀》、《易經》、《春秋》,這些都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不僅是道德根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道、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孔子的《論語》今我印象最爲深刻,由孔子的弟子們所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要有技巧,不能只記不背;“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告訴我們讀完書必須要複習,才能將知識牢記於心;“言必行,行必果”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信守承諾於他人,“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告訴我們如何交益友……這些經典名句揭示了我們的學習日常生活應該如何完善,也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值得品味和學習。不過,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也做不到!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人生教材,仔細翻閱會感覺像是開啓了一道又一道的智慧大門,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熱愛文學,那麼這個社會中便多了幾百個,更多的是幾千個幾萬個心中充滿文學的人,何樂而不爲呢?

所以,從此刻開始,每個人都接近文學,都感受中華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吧!每個人都有責任都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讓更多人感覺到文學的傳播!

國學的作文9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閱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閱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三字經·弟子規。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麼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爲如此,孟子從此發奮學習,成爲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後什麼事都無法去做,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爲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該及時迴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常因爲一些事情會和媽媽鬥嘴,現在我明白作爲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爲言語謙和,說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通過閱讀,我懂的瞭如何成爲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閱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爲真正的"讀書郎"!

國學的作文10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穿越歷史偉岸的長廓,在沿途踏遍古代聖賢的足跡,閱讀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在行行墨香裏品茗人生的真諦。手捧中華五千年的書卷,感受到悠長綿遠的文化,讓我的人生充滿馨香。

我讀到了《論語》。孔子,作爲一代聖人,他飽讀詩書,博學多才,睿智聰慧。這樣一位聖人,卻從未自視清高而目空一切,相反,他卻能“不恥下問”,虛心求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以虛懷若谷的心胸,容納與接受百科知識,終成就一代大師。春秋時期,天下無道,戰禍四起,民不聊生。他深感百姓疾苦,爲救天下蒼生於水火,坐着木車,搖着木鐸,宣揚仁政。他遭遇了接連不斷的失敗,甚至一度被逼入糧絕兵圍的困境,可他始終沒有放棄,而是以“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繼續他的列國之行。

於是,我懂得了要以謙虛謹慎的心態對待他人,更要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迎接困難的挑戰。

我讀到了《史記》。這部傾注了司馬遷一生心血的史家絕唱,至今仍如高懸的日月,光芒萬丈。《鴻門宴》《項羽之死》這些篇章,淋漓生動地再現了一代梟雄的悲劇命運。曾幾何時,這位西楚霸王壯志凌雲,豪氣沖天,末了卻淪落到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悽慘境地。項羽的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甚至狂妄傲慢,斷送了他的江東子弟,也斷送了他的江山美人。

於是,我懂得了“不可沽名學霸王”,我們應善於聽取他人意見,更要善於把握機會。

從經久不衰的國學經典中,我只不過窺見了些許最淺顯的道理,但已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要提升自我修養,明白了黑白是非。但當今社會,一些青少年卻狂放自大,目中無人,還有些人玩物喪志,沉迷娛樂,似乎他們已在漸漸遠離飄着書香的經典,長此以往,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可能要在不久的將來,出現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媒體上常報道中國遊客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爲,難道這不是對我們的一種警示和諷刺嗎?

在國學中徜徉,在經典中漫遊,是我們這代人的高尚追求,也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國學是我們的國粹,經典是我們的精華。守護國學,熱愛國學,傳承經典,傳承文明。

我堅信,國學的精華會滋養中華後人茁壯成長,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和風貌,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國學的作文11

“國學熱”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詞眼,從易中天到紀連海,從於丹到王立羣,從《三國》到《清史》,從《論語》到,《史記》,我們深深感覺到國學正脫去古老的外衣,穿着新裳向我們走進,或從我們傳承的血液中走出來。也許國學從未消失,它一直埋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一旦觸及,全體炎黃子孫們都將響起同樣的共鳴,這就是國學。

也許易中天的如日中天很大原因要歸於老少皆宜的選材上——三國。三國是一段歷史,並不僅僅是小說的演義,無論真實的歷史是否如羅貫中筆下那麼傳奇,神氣,驚險,我們都樂意被這位講者吸引,站在肅穆的講臺上,這個總是穿着樸素中山裝的老先生用他幽默而不失嚴謹的語言將我們深深抓住,久久駐足。是他,讓我第一次看完了《三國演義》,也是他讓我首次隱約觸到國學的裙邊。每每看到他講課,總覺得那些紙上的人物都一躍而起,爭吵,打架,言和,結盟,不得不佩服他的三寸不爛之舌。

不知是百家講壇造就了易中天,還是易中天唱響了百家講壇,想必是個雙贏的局面。

偶爾回想起第一次看百家講臺時,驚歎於它的廣告之少;而現在,當易中天一炮打響後,悄然發生的變化便是廣告的隨着而來,想到此,心中便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不過,仍然會時常慶幸,在節目氾濫的今日,仍有一方講臺留給那些有熱情,有知識,有能力的講師們將國學娓娓道來。國學的確需要這樣一個載體,將她從遙遠的古代帶回現代,讓現代的人們偶爾逃離喧囂和浮躁,偶爾瞻仰,甚至觸摸國學的一角。感謝這些講師,毫不吝嗇地將他們有限的.知識傳播無限的人,將他們有限的能力拋磚引玉出全體國民內心深處萌動的國學衝動。也許不該稱他們爲“國學大師”。因爲我們深知“大師”不是三尺講臺就能造就的,而“國學大師”更是百年一遇,也許裴松之算上一號吧,用一句易中天很喜歡用的話來說:其實我們都是裴松之,陳壽的粉絲。

而在這些講師們名利雙收的同時,不同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也許那些所謂專家真的有話要說,也許他們只是不甘心。不論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他們的出現是及時的,也是必要的。將國學平民化的道路上需要他們來提醒我們。莫將國學當成通俗文學,即使我們能觸及她的裙襬,並不意味着我們瞭解了國學,我們必須深知,講師們有限的知識在國學面前就如滄海一粟。

無論如何,當國學撣去身上厚厚的積灰後,向我們走來時,難道我們不該張開雙臂,膜拜着擁抱她的歸來嗎?

國學的作文12

《水滸傳》作爲四大名著,它有着理所當然的過人之處。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並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和編排。關於施耐庵的生平材料極少,不過可以知道的是,他並不只是一個作家。元至正十三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起義時邀其爲軍幕,爲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的計策。或許也是有着這段經歷,他才能更加貼近真實,創作出《水滸傳》這樣流傳千古的名作。

《水滸傳》主要描寫了108好漢在腐朽的朝廷統治下被小人排擠與誣陷後走投無路最終走向反抗的故事。其中宋江、林沖與武松這三個人物最令我印象深刻。

宋江,我認爲他直到最後仍然是一個沒有反心的老實人。宋江是非常正直的,他能不顧危險包庇梁山的好漢。但是,在我看來他並不是作爲反抗者領袖的這塊料,因爲他一心想着的都是招安,可以說他一直是膽怯的,沒有反抗到底的決心,這也是起義失敗的原因,在安分守己與兄弟之間,他一開始選擇了兄弟,最後卻又選擇了安分守已。

林沖,他是一個膽小鬼。作爲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超的他,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妻子,面對高衙內,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在我看來,他有最雄厚的資本,可他卻什麼都不做,選擇了沉默,選擇了逆來順受,這不是膽小鬼是什麼?

武松,這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強者。面對不平,他沒有沉默,而是用盡全力的吶喊,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什麼叫“以牙還牙”。在我看來,在那時的社會上,應該多一些這樣的人。

《水滸傳》中雖然一字未提當時的社會環境,卻通過對各階層人物之間關係的描寫,給人一種再明瞭不過的感覺。出自底層的好漢反對招安,文官出身的吳用主張有條件的'招安,而從前任職軍官的林沖等人則殷切地希望招安。小說通過不同階層人物對待一件事的不同態度,凸顯了北寧波的各階層的意願,所以說在梁山的108好漢中,他們各有各的想法,他們的心真的齊嗎?

關於梁山所分的36天罡與72地煞,在我看來是有害的。他們以天的名義,表面上策封諸位好漢,其實是在排除異已。孫立救出的解家兄弟,只漁夫與獵戶,卻都位列36天罡,而孫立作爲原登州兵馬提轄卻只是72地煞。或許就是從這裏,他們就不再團結了。

儘管《水滸傳》仍受了時代的影響,但了描寫了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明的形象。作爲開創了我國白話章回體先河的作品,在我國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名聲遍佈世界。這種底蘊深厚的作品,正是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國學的作文13

讀國學能使人明智,讀國學能使人思辨,讀國學能使人進步。每一個青少年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

今天在《國學經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叫曾子的,他的妻子要去街上買東西,但曾子的兒子鬧着也要去,他妻子就說:“你要是不去的話,我從街上回來就把家裏的豬殺了給你吃。”他的兒子就沒有鬧。他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看見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便馬上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哄哄小孩而已。”曾子就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年齡小,不懂事,處處都學習父母。你今天欺騙他不就是教他說謊,欺騙被人嗎?”妻子聽了很慚愧,於是和曾子一起殺豬燒肉給孩子吃。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發生的事……

那天,我不小心把爸爸經常用的茶杯打碎了,那可是爸爸的心愛之物。爸爸常說有了這茶杯,喝嘛嘛香,一向不愛喝茶的爸爸,如今可是杯不離手。這次我居然把它打碎了,要是怪罪下來,不是要吃頓虧麼?於是我就偷偷地把它扔到馬路對面的垃圾池了。很快,爸爸一進門就到處找茶杯,見找不着就召回我和哥哥質問,我可不敢承認,看爸爸那鼓起的青筋就叫人膽寒。爸爸看我和哥哥都不承認,很生氣的出門了。我心裏忐忑不安起來。

在這種不安中我度日如年,當今天看了《曾子殺豬》這篇故事,我頓時明白了:做人首先要誠實,言而無信,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了他人,讓人與人之間相互失去信任,如何和諧相處呢?爸爸再怎麼嚴厲可怕,當他面對誠實的孩子的時候,他難道不懂得寬容和愛護嗎?這樣,我就不用再這樣惶惶度日了。中午回家,我就向爸爸承認了打碎茶杯的事,一向粗暴的爸爸變得如此和藹,他語重心長地說:“打碎杯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承認錯誤、敢於擔當的勇氣,一個不誠實的`人是不值得愛護的。我很高興你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雖然茶杯打碎了,但卻教會了你誠實,值!”聽了爸爸的一番話,我哭了。

《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是《國學經典》讀本讓我明白了要做誠實的學生,是他把我帶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使我修身養性,教會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是他教會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事物中,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

《國學經典》讓我健康成長。

國學的作文14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爲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好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裏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着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夠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夠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纔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裏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複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夠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裏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

國學的作文15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暑。多年來我已成長了許多,亦變化了不少,但始終未曾改變的是:我依舊踏着國學的腳步,走着屬於我的道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於兒時與米飯作鬥爭的我來說,簡直是是私人訂製一般。每當我想拋棄碗中剩飯時,這首詩便會不經意間在我耳畔迴響,讓我着了魔一般將飯塞進嘴裏,緩緩吞下。從其中我學會了節儉和珍惜。

初中時,我離家百里,到縣城裏去求學,心中總不免有些苦澀。人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但在那時我卻深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一種這樣的傷感。

大抵也是在那個時候,由於深患“獨生子女症”,我根本找不到一個朋友,總是一個人形單影隻。正值無奈之際,《論語》和《中庸》卻突兀地從書櫃角落走進我的生活,帶我走出了這無人問津的境地。一個告訴我“直兩用中、不偏不倚、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纔是處事之道;另一個告訴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纔是爲人至理。於是乎我漸漸交到了一些知心好友,漸漸遠離了孤獨。

三年初中生活一晃而逝,三年的同窗終究是要走散。在那時我終究是領會到王維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時的.傷感;也終究是領略了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放灑脫。

驪歌彷彿還在耳畔迴響,我卻已然踏進了高中的大門。也依舊是離家甚遠,雖是已不復往日的憂傷,但身邊卻充斥着喧囂,內心充斥着迷惘。正值迷茫之際,似乎是受了那文藝範十足的老師的感染,我又重新捧起了那一本本已然放下的國學經典,開始細細品味起來,去尋覓那錯過的風光。雖然時間不長,但那一本本經典卻如同那蓋不住的茶香,在我四周散開了,縈繞在我的身旁,洗淨去那些喧囂,拂去那些迷惘。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遮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寂的時候她就默默地發出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國學經典不就像這夜明珠一樣嗎?當我們心靈嘈雜而無法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將它忽視,從而無法欣賞其美麗。而當我們心靈的灰塵沉澱下來,騰出一片安靜的時候,它們就會散發出迷人的光輝,引你走向光明。它們就像是一把把古色古香的撣子,爲我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帶着一顆已然純淨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詩經》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在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這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願輕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於我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