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的習俗作文

端午的習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的習俗作文

端午的習俗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們去趕五毒廟會,一路上,人山人海的,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走走看看,有一些小女孩在戴香囊。

中午到了,媽媽給我戴了一條五色絲線,我奇怪地問媽媽:“爲什麼要戴五色絲線?”“因爲端午又稱重五,用紅、黃、藍、白、黑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爸爸又用雄黃酒灑在地上,我又奇怪的問:”爲什麼要灑酒呢?“”因爲這樣可以殺死毒蟲,防止毒蟲孳生。”爸爸望着我說。

這時,看着我吃糉子,媽媽深情地說:“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是楚國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可是秦國想滅了楚國,他看破秦國的陰謀,一次次的去向楚王進言,但是楚王不聽。最終楚國被滅了。

屈原在流放時聽到這些,想救國卻救不了,在五月初五的這一天,自己投汩羅江。江邊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自盡,唯恐江中的魚蝦吃愛國詩人的身體,便拿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並且在江上划龍舟,想嚇走魚蝦。從此,年年如此,這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的習俗作文2

“ 五月五日五,贈我一枝艾”這是宋朝詩人文天祥的一句詩。你知道端午節習俗的來源嗎?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議聯合齊國一起對抗秦國,卻遭到貴族子弟們的強烈反對,他們甚至還在懷王面前說了很多屈原的壞話。懷王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把屈原趕出了都成。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愛國詩篇。後來秦國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至極,在五月五日那一天,寫完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

傳說,屈原投河後,百姓紛紛到汨羅江邊憑弔。漁夫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尋找屈原,想把他打撈上來。有人把飯糰等食物丟進江裏,爲了不讓魚、龍蝦、蟹去咬屈原的身體,他們拿來一罈雄黃酒,說是要灌醉蛟龍以免傷害屈原。

以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在這一天人們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或者艾草,都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更加了解端午節呢?

端午的習俗作文3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楚國的忠臣屈原,當時秦國攻打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亡。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人拿出準備的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葉子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前奶奶就開始忙活開了,早早地着手準備好了糉葉。奶奶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再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碩大的菱角。包好以後,再放在鍋裏煮上一會兒,滿屋子都瀰漫着糉葉的清香。輕輕剝開糉葉,咬上一口,粘粘的,整個人渾身都沉浸在香味中。我多麼盼望着端午節快快到來呀!

端午的習俗作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吃糉子。糉子裏面有包紅豆的,還有包肉的,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包。我每次吃糉子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包,然後外面再撒一層白糖,我最喜歡吃這種了,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不過有的人把糉子往河裏仍,那是爲什麼呢?據說,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就叫屈原,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因屈原受冤不得志,而楚國也面臨國破的危機,自己又無能爲力,他不願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而抱石沉江。人們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將食物扔進江中來保全屈原的屍身。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感人的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還要划龍舟,比賽誰劃得又快又整齊,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打着鼓,振奮士氣,這時就感覺到他們好似風一樣的速度勇往直前,劃得可帶勁兒了!

據說,端午節還要買艾草,據說可以把鬼趕走,可以辟邪,鬼是什麼東西?誰也弄不清楚……

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每年的端午,都會這樣度過,我也希望這樣有特色的習俗能一直延續下去。

端午的習俗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

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端午的習俗作文6

我心中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五月初五,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了端午節文化。

端午節又有“端陽節”、“龍舟節”等二十多個名字,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扒龍船,也就是龍舟競渡。還有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放紙鳶、遊旱龍、打馬球、拴五色線等許多風俗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好吃的糯米糉子,還去東區龍子湖觀看了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呢。這場比賽真是熱鬧呀,湖兩邊彩旗飛舞、人山人海。湖面上一排停着六艘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穿着不同顏色的隊服。他們在船頭擺好大鼓,一個人站在鼓前,雙手揮舞着鼓槌,其他幾個人兩人一排坐在船身,雙手握緊船槳,雙腳蹬緊船底。只聽一聲清脆的'槍響,六艘龍舟倏地駛過起點,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向前。敲鼓聲震耳欲聾,吶喊聲此起彼伏,身穿紅色衣服的紅隊暫時領先,他們的隊員動作整齊,身體一起向後仰,再向前傾。手裏的船槳上下翻飛,讓我看到他們鬥志昂揚。但是黃隊緊隨其後,氣勢上一點也不差,彷彿拼盡全力也要趕超紅隊。我的心也跟着激動起來,不由自主地給他們加油助威。我想,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我認爲端午節是很有意義的節日,它是我們國家的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節日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

端午的習俗作文7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糉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說,“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說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打開了它。它說:“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賽龍舟是爲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放進河裏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糉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糉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端午的習俗作文8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着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跟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爲了包糉子呀,因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爲佩香囊跟包糉子最爲盛行。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衆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的習俗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午或端陽,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那一天,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關於艾草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太上老君有一次下凡,他變成一個乞丐的樣子到一個男人家請求住一晚,可男人卻不客氣地將他趕走了。太上老君回到天宮後,將此事告訴了天帝,天帝大怒,命火龍在五月五日火燒村子。人們耳聞後,紛紛躲進山裏避難,一個小孩子走得很慢,人們都很爲他着急。太上老君見了,就告訴小孩插艾葉能保家。小孩聽了,就割了一些艾草,在每家每戶門前都掛了一株,一場大火下來,沒有一個房子被燒燬。從此家家戶戶到了這天都在家裏插艾草來保佑自己的家。

在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是主要的.活動。說起糉子,它的形狀跟口味各不相同:有三角的、四角的、六角的;有鹹肉味的、香腸味的、紅豆味的……

在我國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鹹鴨蛋黃、黃瓜、黃豆瓣包的糉子及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在這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並佩帶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的習俗作文10

端午節來啦,來告訴大家我知道的端午節習俗吧!

習俗一:包糉子。

包糉子少不了這三樣東西——糉葉、糯米、繩子,先把鮮糉葉在鍋裏用水煮軟,撈起用涼水沖洗乾淨,展平,放上泡好的糯米,包成三角形狀,用繩子捆好,這樣糉子就包好了,煮熟就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更豐富,可以在裏面包上紅棗、花生、百合,甚至還可以包上肉或者鹹鴨蛋黃。

 習俗二:賽龍舟。

賽龍舟時,二十三個人先坐在一條裝飾有龍頭龍尾的長船上,他們中二十人是運動員,一個舵手,一個鑼手,一個鼓手。舵手在船頭控制龍舟前進中的方向,比賽開始後,大夥按着鑼手和鼓手敲出的節奏用力地向前劃。

習俗三:戴香包。

香包是用薰衣草和玫瑰的乾花瓣或者艾葉、丁香等中草藥用鮮豔顏色的'布縫成各種各樣好看的形狀,再裝飾上繩釦和各種小擺件。香包可以避邪、祈福,還可以驅蚊,現在我們買香包主要是用來當着小禮物送給別人。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習俗。雖然我沒有參加賽龍舟,但是我包了糉子還戴了香包,還是覺得這個端午節過得很充實。

端午的習俗作文11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糉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爲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糉和涼糉。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爲糉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爲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爲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爲後世典範。

端午的習俗作文1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爲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廣大漢族地區,壯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於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1、紀念歷史人物;2、划龍舟;3、吃糉子;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5、遊戲,如玩鬥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器具、製品有龍舟、糉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鍾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隨着社會的進步,端午節漸漸發展成爲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由於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端午的習俗作文1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個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故鄉的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讚頌。

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的習俗作文14

端午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就把糉子投入道河裏不認讓魚吃到他的屍體,屈原投河自殺的那一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所以,人們就把那一天叫做“端午節。” 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且聽我娓娓道來吧!

我們的習俗分成四類,分別是賽龍舟、包糉子、搶鴨子、洗艾草澡。我先說賽龍舟,賽龍舟可比賽艇強多了,它油一個龍頭,一條尾巴,大大的尾巴上可坐十來個人。每當裁判吹響口哨,就像運動員聽到槍聲,特工聽見命令一般,一溜煙功夫地劃了過去。陸地上的人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划龍舟的人也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一個個用盡全力往終點劃。

然後說包糉子,先找大片竹葉。糯米密封四十分鐘左右,然後在糯米里放進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接着放進鍋裏煮半小時,煮好後打開鍋蓋,嗯!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看就很好吃。那時的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去吃,注意要先等它涼了才能吃,如果你想吃,不聽勸告,等着燙傷吧!

接着說搶鴨子,當裁判員吹響口哨,運動員紛紛劃到河中央,一手划槳一手搶鴨,折騰了一番河裏的'鴨子通通跑到運動員的手裏。

最後說艾草澡,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洗,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端午節蟲子特別多,洗艾草澡是爲了驅蟲,我們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端午節的習俗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呢? 端午節啊!端午節,我愛你!

四川省新津縣鄧雙學校三年級一班:楊樂添

端午的習俗作文15

我國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富的國家,其中也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吧!

爲什麼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呢?那是因爲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這天定爲“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有很多民間習俗:大家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吃糉子。可口的糉子香飄滿屋。

另外,家裏的小孩身上都要掛“五糖葫蘆”。我問媽媽:“爲什麼小孩都掛着‘五糖葫蘆’呢?”媽媽說:“爲了祈求孩子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雖然這些只是習俗,但卻是我們家鄉的一種文化。”還有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草。我又問媽媽原因,媽媽回答說:“因爲插上艾草蚊蟲就會遠離我們,讓家人都健健康康。”

此外,還有在小孩的脖子、胳膊、腿上接五色線,既美麗又富有節日氣氛,這一天也會舉行賽龍舟比賽,可熱鬧了。

端午節雖然只是衆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