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小學作文:孔子

小學作文:孔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作文:孔子,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作文:孔子

小學作文:孔子1

從古至今,東西方都有層出不窮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許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覺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爲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他的教育中,"信相近,習相遠"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着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現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老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爲教育的實施,爲正氣的傳播,爲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小學作文:孔子2

敬愛的孔子:

您好!我是蘇州市文昌實驗中學的一名學生,我叫吳譽。

您是儒家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您打斷了教學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3000人,其中有72名賢人。雖然3000與72之間的表面差距很大,但仔細琢磨,教育出一位賢人得花多少精力和心血啊!

論語》由您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您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您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對後人受益匪淺: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事例,北宋政治家趙普晚年對《論語》手不釋卷,每天退朝回家後總是關上門攻讀《論語》,他運用《論語》中所學的知識,面對國家大事時處決如流。當今社會,採用《論語》中的德治與法治像相結合,逐步使國家興旺。我對《論語》中講述的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也頗有體會,一次疏於學習,只顧玩樂,父母百般勸說,可我卻置之不理,固執的認爲:我的成績已經很好了,不需要在認真讀了,即使比有些人稍遜一籌,也是因爲他們太認真了。因此有幾次沒考好也漠不關心。可是自從我讀了你的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讓我深深的明白了,原來我錯了。孔子啊,要是沒有您,沒有《論語》,我不知還要沉淪到何時。

在天道觀上您不否認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對其持懷疑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在那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我認爲一些奇人異事的出現不得不使人們鬼神的存在,這並不是那些人無知,而是他們不具備探索的能力,這是精神上的寄託。

您的道德思想不僅時時刻刻影響着中國人,而且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爲“您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您的精神長存,並會伴隨我成長!

此致

敬禮

小學作文:孔子3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爲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爲孔子是一個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爲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困難並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過他那堅持下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也沒能阻擋住他思想的昇華!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爲了"全民有知"的民族,爲中華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孔子是每個人都瞭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爲聖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爲我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着呢!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他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爲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小學作文:孔子4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其所著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 人》一書中把孔子排在了第5位,名列入選的炎黃子孫第一位。

而他對孔子的評語是:"孔子學說只強調個人的責任而不是個人的權利。根據以這種哲學來保持國內和平繁榮所發揮的作用而論,大體說來,中國是地球上被治理的最佳的地區。"

小時候就知道孔子,所有見過我的長輩,他們都一味地讚美着這位歷史文化名人。然而在我的記憶中,也只有他的賢明,他的博大,他的多學。聽得多了,我在想,難道一個人的名聲永遠會流播嗎?難道真的有名垂青史的痕跡嗎?今日的我們對他的景仰難道會亙古不變嗎?

世界在我看來是不屑置辯的。過去的"孔聖人"是誰?是誰在置他人於空中?那是過分的推崇,沒有人可扭轉,歷史纔可說明它的存在與永恆。不單單是孔聖人,所有的墨徒都有後人的評說,都有他自身的價值

儒學是可敬的,它是厚厚的被子,讓我們的5000年都在承襲着。還有那"天朝物產豐盈,無須與外國互通有無"。儒學的"仁慈",相對於當今以及封建的"",不敢想象,如果我們不推崇儒道,會成什麼模樣。時今,不是有許多國家,也在用孔聖人之思想培植厚土嗎?

那儒學,是孔子。

心中的孔子,是位平和的老人,與世無爭的賢人,到世間普渡衆生。"仁"無可厚非,儒學也有其欠缺,但它不是孔子之過,而是封建意識的缺憾。武器沒有缺陷,然而武士有失誤。

武器匠真是值得同情,比武器匠更可憐的,那時天下民生。

孔子在我們心中難道不是這般嗎?亙古至今,他永恆在學校教育中,成爲一份精神的寄託。爲什麼有如此繁富的精裝《論語》專本呢?難道它是和《漢謨拉比法典》一般,只是一份懷舊的情思?

我是從心中極度喜歡他的,從他的文雅名字和溫順的學說。那些對他不滿之人,歸於"人言可畏"啊!

孔子,不僅在過去,抑或在未來,還是永恆的。

他以他自己獨立着,發展着,沿承着。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們的借鑑。

小學作文:孔子5

孔子出生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曾先後請教過老子、郯子等人。有一次,孔子去廟裏燒香,不懂得那裏的規矩,就虛心地請教他人。這時,一個人看見孔子在問別人問題,就挪揄他:“難道孔聖人也有不懂得的問題,需要請教別人,這多麼失禮啊。”孔子卻說:“虛心請教、不恥下問,這纔是真正的禮。”那個人聽了,啞口無言。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夠看出孔子不恥下問,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孔子當時已經十分出名,他的地位不可爲不高,如果他十分驕傲,可能就不會請教他人。但是,他沒有那樣做,而是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虛心請教他人,而不像現在的一些人,自認爲博學多才,不懂得問題從來不去請教他人。在這點上,我們都應該好好向孔子學習,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不懂得問題要不恥下問,直到弄明白爲止。這樣才能從各方面提高自己。

膽識過人的孔子

孔子曾經做過魯國的宰相,在這期間,齊國的國君率領大軍前來攻打魯國。見到魯國被圍,孔子不懼危險,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禮勸退了齊國大軍,保全了魯國。看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佩服孔子的膽識。在當時那種情況,孔子隨時都有可能性命不保。可他並沒有爲自己着想,而是挺身而出,儘自己的最大能力,保全魯國那些平民百姓。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

讀書用功的孔子

孔子在晚年時期,經常讀《周易》這本書。他讀的很認真,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琢磨,思考其中的意思,而不是一翻而過。就算是這麼認真的讀書,他還要把書再讀許多遍,並說自己還沒有完全領會書中的意思。讀完後我不禁一陣感嘆,這才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哪像我,平時讀書的時候經常一掃而過。遇到我喜歡的內容,就慢一點讀;而我不喜歡的,就直接“忽略不計”。就是這樣讀書,我還自詡“認真”。我和孔子比起來,差距真是太大了,我真應該像孔子學習,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做讀書筆記,把書讀透、讀懂。

這就是孔子,一個不恥下問、膽識過人、讀書認真的孔子!

小學作文:孔子6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以後想在文學方面發展,並且要發展的有前途有未來的話就必須要去仔細研讀研讀經典。那種比較經典的文學著作對自我以後文學方面的素養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也認識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從幾個月前我就開始研讀孔子的言行著作《論語》,但劉某實在不才,沒有研讀出個什麼道理來。我領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膚淺,甚至死板。我甚至還認爲只是讀了一下這本書,關於裏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我讀孔子老生常談的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只簡單地認爲,哦,學習了後還要思考,思考的同時還要學習。我的認識就只到那裏爲止,再也沒有深入的擴展延伸了。愚以爲鄙人與大師教授們的區別主要在於,除了能讀懂文言文之外,大師們更多的會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他們的文學思維擴展很豐富,很有延伸性。他們能做到一個道理能夠具體反三。他們能夠把深邃的思想運用在我們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當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們眼裏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經專家教授們用孔子的思想一點醒,我才恍然發現,噢!原先還那麼有道理!

研讀了孔子這麼久了,此刻我盡力地搜腸索肚昔日自學的那些關於孔子的思想學術道理,可是搜索結果竟寥寥。所以,《論語》我根本就沒有研讀透徹,甚至都不叫研讀,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地過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讀《孔子》時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風姿,甚至還制定了一系列研讀孔子的步驟。先是讀一本比較權威的原著,然後看看一本介紹孔子生平的書籍,再然後閱讀閱讀專家學者們對於學習《論語》的感想與領悟。一系列的步驟還沒有循序漸、有條不紊地進行完就因爲索然無味的研讀而中途輟停了。因爲此次的打擊,我都不敢再貿然去研讀什麼書籍了。有時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沒有讀研的必要。對於這個問題,我早已下定決心了。斬釘截鐵地去考研。不後悔,不退縮。光是爲了一個碩士學位證和一個更好的大學的畢業證,我就應當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應對它。

研讀《論語》,我終究是沒有研讀出個什麼名堂。既然踏出了細心的第一步,雖然不成功,甚至能夠說徹徹底底地失敗,可是我還會踏出殷實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邁地更加沉穩有利。

小學作文:孔子7

孔子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歷史的塵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學高峯。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孔子是個謙虛謹慎的人。

《列子·湯問》中曾經出現了兩小兒辯日,當兩個小孩詢問孔子關於太陽的大小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與謙虛謹慎的品質。他是位在當時就享有“聖人”名號的人,完全可以對這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所說的話不予理睬或搪塞過去,可他不,爲什麼?因爲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在學習上有獨到的見解。《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等更是連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雖與老子等各派掌門人物有着不同的觀點,卻總是不遠萬里地驅車前往他們的住處討論學習。

孔子倡導以仁服人,固守君子節操。一次,在陳斷絕了糧食,許多孔子的學生倒下了,子路生氣地質問孔子:“你見過這麼窮的君子嗎?”雖然孔子也餓極了,卻還是對子路說:“君子在窮困時仍能固守節操,但小人在窮困時會做出傷害仁義的事;君子犧牲自己恪守仁義之道,小人因爲窮困而做出違背仁義之道的事。”孔子的話讓子路一愣一愣的,爲什麼?因爲他是孔子,是“有殺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他可以說是在歷史中有着承上啓下作用的人,他不僅加快了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而且還推動了後中國的發展。他創始的儒家學派至今仍然興盛,他教導出的學生都是具有仁德、禮節的君子,他還是個具有親民意識的“至聖”,注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哪怕見面禮只是一串乾肉,孔子也會“笑納”你爲他的學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規模幾乎就能與官學媲美了,爲什麼?因爲他是孔子,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纔出一位的偉人,他是代表中國文化的靈魂工程師。在他的啓發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充滿着墨香與仁義禮讓的美德。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小學作文:孔子8

從古至今,東西方都有層出不窮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許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日,我想和大家一齊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覺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應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爲一位教師,他的智慧也體現他的教育中,"信相近,習相遠"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着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教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能夠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爲教育的實施,爲正氣的傳播,爲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日依然煥發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小學作文:孔子9

春秋晚期,有一位聖人。他有“仁”的思想,有“儒”、“道”的精髓。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幸福的標誌。雖然我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孔子。孔子在我心中有野心。那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在這個世界上,皇帝失去了美德,王子們爭奪霸權,不禮貌行爲崩潰,人民痛苦不堪。所有的學者都在尋找拯救國家和復興的方法。在這個時候,孔子誕生了。孔子說:“至少我便宜,所以我可以更輕視事物。”雖然他只是一個平民,但他在15歲時立志學習,30歲時取得了成功。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他逐漸成長爲一個志向遠大、勤奮好學的年輕人。這說明雄心壯志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這樣的例子真是無窮無盡。

我心目中的孔子很有才華。51歲時,他正式成爲一名官員。他的官職越來越高。他做了“代總理”,幫助魯定公有序地管理國家。孔子的貢獻是,齊國佔領了魯國的幾塊土地,並將其歸還魯國。司馬遷用了八個字來形容:“路上沒有剩菜,男女分開走”,這樣一個有着卓越管理能力的人不正是當今社會真正需要的嗎?

孔子在我心中是頑強的。晚年,孔子周遊世界傳播他的思想,希望君主能夠實行仁政而不是戰爭。然而,在春秋時期,世界的混亂是所有國家欺負弱小、奪取世界的好機會。誰會採納孔子的非戰爭思想?但孔子既不謙虛,也不傲慢,他繼續四處旅行,推薦自己。如果是我們中的一個,我們早就退縮了!

在我看來,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奉行的教育政策使平民能夠上學,促進了社會發展。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正是由於孔子的思想,他創立了自己的私塾,創立了儒家學派。在董仲舒的政策下,他廢黜了數百所學校,只尊重儒家思想,只有今天我們才能在學校過上幸福的生活!

論語向我們講述了很多孔子的教義。孔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孔子的偉大形象都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小學作文:孔子10

時間就像一個導演,安排着各個歷史人物按程序的出現、行事,然後逝去。經過歲月的沉澱,歷史人物都已經不存在,但他們的精神卻被傳承、發揚和廣大。—題記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已經離去,但我能從他身上學會了熱情待客,明白了學習要時常複習,知道了不應該應爲別人的不理解而生氣,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應爲什麼而樂,不應爲什麼而生氣,保持平和的心態。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從孔子身上,我又學會了學習時常注意學思結合,不斷鑽研進取以品德高尚的人魏標準,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並且在溫習舊知識時獲得新知識。從孔子的身上,我學會了一些學習上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從孔子身上,我還學會了爲別人出謀劃策要忠誠,和朋友交往時要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需要時常溫習,並且無論做人、學習都要誠實,不能受污濁環境的干擾,堅持做一個品德端正的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一生見識教書育人,創辦私塾,收受弟子無數。他看人不論出身,只論品德,他認爲大多數人皆可教育。孔子曾經周遊列國,宣傳西周的分封制度,但是苦於沒有成效。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被封建君主視爲正統學說。儒家傳承兩千多年以來,教育和影響了許多人中國人講究禮儀,溫文爾雅,這都與儒家學派分不開,與孔子分不開。

我只是芸芸衆生中一個微小的孔子的崇拜者,在他偉大精神和道德涵養的籠罩下,我不斷成長,不斷完善自己,應爲有這個偉大的航標,所以我絕對不會害怕迷路。

從孔子那裏,我學會了很多。瞭解、探索、學習孔子,我的道路更平坦。

小學作文:孔子11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七年級的中學生,冒昧的給您寫信,請您見諒。我學過歷史,在歷史中接觸到過一些關於您的資料,對您也有了一些瞭解。您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推行的是“禮”與“仁”的思想。您不論是貧窮還是困苦都廣收門徒,這爲不少人提供了學習機會,而且您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育我們學習就要會思考,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誤入歧途,“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也是您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您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作爲四書之一的《論語》記錄了您的言行,其中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求知的一些名言警句猶如一盞盞明燈給我們的學習指引方向;宛如一杯杯清茶,讓我們細細品味人生百態。通過反省,我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點,這些缺點,不僅在我身上有,在其他同學身上也有:以前我們上課總是走思,不認真聽講,但是,當我們想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時候,我們便會集中精神,一心一意聽老師講課,學思結合起來,課堂效率提高了,我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還有以前我們聽完老師講課之後就沒事了,對於不懂得問題根本沒有及時找老師把它解決,更不進一步思考,只是老師講什麼我們就記什麼,根本不過腦子,對有的問題,不懂裝懂。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同學,他們平時什麼也不幹,不學習只知道玩,等到最後考試的時候就作弊,自欺欺人。您教我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老師也經常用這些話來教育我們,讓我們樹立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和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們都記住了,謝謝您的教誨!

孔先生,您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在當時,您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部小小的《論語》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發揮着如此大的作用,它讓陷入迷茫的學生看到了希望,讓厭世的人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讓厭惡學習的人們找到學習的快樂……您是偉大的,我爲中華歷史上有您這樣偉大的人物而自豪!

我相信,在您的教育和指引下,我們會享受學習的樂趣,感悟生活的美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滿懷憧憬,不斷提高自我,把祖國建設的越來越好。

此致

敬禮

小學作文:孔子12

日月星辰,滄海桑田。回望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瞻仰中華大國五千年的先人,哲思與智慧孕育了一批批偉大的人才。他們用辛勞與智慧凝成的結晶,在現代化的今日依然如鑽石般熠熠發光。而這些偉人中,對當時的時代和此刻的中國影響深遠的,當屬萬世師表-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

孔子一生信奉仁義禮智信,更爲了國家,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孔子雖出身貧賤,但他一向十分勤奮,孜孜不倦,拜老子爲師。中年被魯軍驅逐出境,一生顛沛流離,直至晚年才又回到他的故鄉魯國,終年73歲。

他有許多很著名的格言,十分發人深省。例如: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意思是蘭花生長在冷清偏遠的山谷之中,卻不因缺少他人的觀賞而停止芬芳開放,品德高尚的人修生立人,不會因窮苦的境遇而改變自我高尚的品節。說明了君子應如蘭花,堅持高尚情操,即使應對窮困也不會動搖自我的崇高品性。告誡人們要堅持潔身自好,不應隨波逐流,丟了氣節。孔子在他的一生中也經常以此要求自我。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他都一向堅持高尚的情操,從未丟了氣節。

孔子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齊,要取他們身上的優點,來學習從而提高自我,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我改正自我的缺點,以完善自我。其實,每個人都有長處,我們應當學習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短處來激勵、要求自我。

讓我們走近孔子,去傾聽梅花在風雪中傲放的氣息,去聆聽水滴在歲月中滴穿石頭的聲音。讓我們向孔子學習,學習他那虛心、好問的品質和始終堅持崇高氣節的秉性!

小學作文:孔子13

敬愛的孔子先生:

您好:學了您的《論語十則》我受到許多啓示,對您的高尚品質與爲人我十分敬佩,想向您學習探討。

學而不思責罔,思而不學則殆。數千年前的您就十分注重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可見思與學的關係密不可分,可此刻的學生,大多數只學不思。就拿我來說:相同的課上時間,相同的教師講課,有些認真思考的人總是課下也把教師的課程看一遍,再熟悉一次,我卻把教師講過的課程看一遍,再熟悉一次,我卻不在乎此,結果往往是我的成績遠在他們之下,我總是很迷惘,爲什麼呢?學了您的話,才恍然大悟。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記得有一次,教師講了一道很複雜的數學題,講完後還特意問我,會了嗎?我敷衍了事,說會了。然而在考試時,應對基本相似的題,卻一點思路都沒有,只得望題興嘆。我十分後悔,當時爲什麼不求甚解?這纔是我體會到誠實的重要。尤其是在學習上: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纔是智慧。而明明不會,卻也不懂裝懂,只會害了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由此可見,自我反省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夠幫忙人們找出並改正許多錯誤。孔子先生:您明白自我反省的好處,可像我一樣的許多人,多是犯了錯才明白您的觀點的。我以前朋友很少,卻不明白爲什麼,所以每一天都很苦惱,學了您的話,我開始冷靜下來反省自我,雖不是每日幾次,卻也有頗多的收穫,我漸漸的認識了自身的不足,也努力加以改正,相信不久便會有更多的朋友。吧。

孔子先生:說了這麼多都是在您的啓發下才明白的,相信您的話作爲我的座右銘,時刻牢記。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踐行您的思想,使自我取得更大的提高,按您的經驗爲人處事,少走彎路,更要找到自我的不足,盡力做到三日三省吾身,改正自我的缺點,使自我具有更多長出,重塑一個完美的自我。

孔子先生願您的理論學說得到更多的認可!

小學作文:孔子14

陣陣雲濤,我選那片最傲得,滾滾洪流,我取那最狂的巍巍羣峯,我愛那座最峻的,茫茫古今,我仰望那捲最燦爛的——那就是承載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

殘陽如血,晚風輕拂。他站在峯頂,衣服飄飛,陽光留戀地灑滿他的面頰,山風輕輕地填滿她臉上的皺紋。曾幾何時,他登泰山長吟“登泰山而小天下”。率弟子三千遊說諸侯,一心想推行“仁政”可山風颳碎了他的理想,大地已被金戈鐵馬佔滿,沒有地方讓他馳騁夢想。

他“學而優則仕”的願望沒有實現,只因仁愛在諸侯那裏沒有價值,連“執鞭之士”他也沒有做成。

日漸西沉,他凝視夕陽的眼裏有一些迷惑,爲什麼人們都要“不以其道”去獲取那富與貴?夕陽下他的臉上的溝壑更加分明。“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去也。這不是自己以前的宣言嗎?他豁然開朗。於是“他執筆著《春秋》,編《詩經》。最後他贏得了“聖人”的美譽。我心一顫,在歷史中,也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他就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孔子。

月黑風高,昏燈昏暗。他端坐在桌前,奮筆疾書。燈光頑強地在紙上嘆息,筆桿悄悄的在紙上投下影子,他就是司馬遷。

曾幾何時,他任翰林之職,伴君王左右,盡進忠言,一心只想國家強大,可燈芯的火燒燬了他的夢想,皇帝已被李陵降敵的消息氣瘋了,聽不進他半句話語,反而對他處以宮刑。

燈光漸暗,他握着筆的手有一些無力。爲什麼直言相諫會有這樣的下場?一點清油注在燈中,燈驟然變亮,整張桌子的每一個角落都分外明亮,若千秋史書,不是他最大的願望嗎?其他的事情又算得了什麼呢?他豁然開朗。

於是他執筆奮書。最後他留下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於離騷”的《史記》,恆爍古今。我心一顫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

古人不遠,他們一直都在我心中,他們的命運讓我憤怒,他們的風采讓我敬佩,他們的事蹟流傳千古,他的思想無時不刻在影響着我,讓我做一個充滿正義,勇敢,仁愛的人。古人不遠他們一直在伴隨着我成長。

小學作文:孔子15

身死魂存的孔聖人:

君安!

千年之後,沒想到還能與你對話,不知您是否能聽懂我的話,但願您能受教育的機會。認真聽閉。

您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高峯時期,那時百家爭鳴,處在道德境界的您和老子簡介主張出現分歧,正因如此,您的一生十分辛苦。

您一生提倡人的思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這個時尚的二十一世紀中都有熱播唱過這樣的歌。《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秦明,在止於至善。”就是我們要親民,也就是您仁者愛人的意思。人指的是別人,無論他和你有無關係,都有混響關愛,不正是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嗎?這“仁”比耶穌的觀點早了五百年,所以還有人說孔子是耶穌的祖師爺,應該把聖誕節改爲九月二十八日——孔子的誕辰。我不禁讚歎您了。

不過,要讓我說,還是您在教育上的功績最斐然了。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情況,使貧民有教育的機會。現在講素質教育,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能用一種方法教學,不能千篇一律。那時沒有應試,您通過素質教育,改變了死板的教育方式,還有許多教育思想對今天都很有借鑑意義。像現在應聘者寫論文,作家寫小說,動輒蘇霍姆林斯基說霍某某總統說,啓示有孔聖人說就已經足夠了。

在您去世後,您的弟子整理了您生前的語言,編訂成了傳承千秋萬代的《論語》。這樣,您的儒家思想不斷髮揚,成爲後來歷朝歷代的指導思想。但也因爲這本書,讓您死後不得安寧。人們遇事總是習慣性的“子曰、子曰”,談天說地中也不失文雅之氣,誰有點事就把您拽出來,要不然就燒香,要不然就上板磚,不過這不正體現了人們對您的崇敬與愛慕嗎?!

我文采不佳,智慧還不能與您相提並論,此信只能略表我的敬意,願此信能儘快送送到!

祝“健康平安”!

  二十一世紀初中學生

  20xx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