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空氣凝固,風欲起而未能。屈原,您最終還是來到了邊。您臉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對無理的誹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您最終選擇了縱身投進的這條大江。下面小編爲您整理了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希望能幫到您!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 第2張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1)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樂平裏。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舊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裏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後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如今,名揚中外。

屈原,名平,楚國人,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他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聯齊抗秦。他的主張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詆譭。楚懷王聽信讒言,便疏遠了屈原、後頃襄王繼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於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爲屈原妹妹屈麼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糉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後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並延至今。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讓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去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洋溢着糉子的清香,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誰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我和爸爸搶着回答:“是端午節!”。“那麼端午節這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又問。我搖了搖頭。爸爸就此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創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他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從楚國放逐了。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都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沒有找到。人們害怕江裏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糉子扔進江裏餵魚。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定爲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糉子、賽龍舟。”

現在想起去年端午節的這個時候,爸爸跟我說的屈原的故事,我依舊非常的感動。這位爲國捐軀的愛國詩人,他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敬佩,多麼的偉大。我們應該敬佩他,向他學習!

  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3)

楚國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沒安好心,屢次三番勸過楚懷王,要他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終於聽了靳尚、公子蘭這一夥人的話,連自己的命都丟了。如今楚頃襄王做了國君,不但沒把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們。屈原看着這批人只圖眼前安樂,目光短淺,膽兒又小,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這樣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國早晚要亡在他們手裏。他心裏苦悶得沒法說。他痛恨靳尚、公子蘭這批人,以爲不能跟他們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辭職。可是一想到楚國的地位這麼危險,又不忍心就此走開。他勸楚頃襄王收羅人才,遠離個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好爲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他們這幾個人就怕屈原在楚頃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國的話,怕打起仗來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

屈原還是勸楚頃襄王去聯絡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蘭他們就天天在楚頃襄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靳尚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見屈原數落你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不報先王的仇,公子蘭不敢提抗秦,楚國出了這種不爭氣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吶?’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啊!”楚頃襄王問了問公子蘭,公子蘭也這麼說。楚頃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現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人排擠出去了。到了這時候,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着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在洞庭湖邊、汨羅江[在湖南省湘陰縣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歌兒。

屈原有個姐姐叫屈須。她聽說兄弟的遭遇,老遠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見他披頭散髮、臉龐又黃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淚來,說:“兄弟,您何必這樣吶?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您是忠臣?大王不聽您的話,那是他的不是。您已經盡到了心了。老悲傷又有什麼用吶?”屈原說:“我傷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裏象刀割一般!”屈須說:“可是君王不肯聽您的話,反對您的人又有勢力,您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怎麼鬥得過他們吶?您的脾氣太耿直,我擔心您會吃虧,如今果真落到這個地步。叫我怎麼放心吶!”屈原說:“我知道我忠心耿耿會招來不幸。可是我怎麼能夠眼看着國家的危險不管吶!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願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這樣兒下去,還不如死了好。”屈須搖搖頭,說:“別傻了!要是您一死,國家就能夠好起來,那我也願意跟您一塊兒死。可是您這麼糟蹋自己,對國家不但沒有什麼幫助,反倒還會帶累別人也這樣消沉下去。”屈原嘆了口氣,說:“那麼怎麼辦吶?”屈須說:“將來君王也許會明白過來,那時候您還可以給國家出力。”屈原在流放中,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寫詩,這會兒詩寫得更多。《離騷》這首有名的長詩,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

他憂慮國家的前途,常常夜裏睡不着覺。好容易睡着了,夢裏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來仍舊是一場空。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麼腐敗,這秀麗的河山總有一天會成了秦國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勸楚王。正好有一個朋友來看他。朋友勸他說:“您已經被革了職,回去也做不了什麼。現在楚王不用您,您爲什麼不到別的國去呢!您這樣有才學,不論到哪一國,還怕他們不重用您,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說:“一個人難道可以爲了自己的富貴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鄉嗎?”那個朋友說:“話不是這麼說的。現在楚王不用您,又不是您不肯爲楚國出力。您把自己的才華埋沒了,多可惜!”屈原說:“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頭還向着土山。我不能離開楚國。”屈原對楚國愛得這麼深,看着掌權的人越來越腐敗,國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國救民的機會。他痛苦到了極點,仍然只能寫寫詩歌來發泄他的悲哀,陳說他對朝廷大事的想頭。

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去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得放聲大哭。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願意眼看着楚國被毀,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敵人手裏,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去了。

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得到了這個信兒,趕緊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會兒工夫,好些小船爭先恐後地趕來了。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吶?他們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到了兒也沒把屈原找着。漁民挺難受,他們對着江面上祭祀了一會兒,把竹筒子裏的米飯撒在水裏,算是獻給屈原的。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夥兒想起這是屈原投江的週年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飯撒到水裏去祭祀他。到後來,人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糉子,劃小船改爲賽龍船,把五月初五稱爲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這吃糉子和賽龍船,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這時候,趙主父已經死了。當初,趙主父從雲中回到邯鄲,知道了趙惠文王怕得罪秦國,不敢收留前來投奔的楚懷王,就瞧出他沒有多大的出息,心裏挺後悔,打算立原來的太子安陽君爲代王。他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公子勝。公子勝說:“大王廢了太子,已經錯了主意。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經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內亂來。我看還是好好地輔導新君爲是。”趙主父又跟夫人吳娃商議這件事。吳娃是趙惠文王的母親,當然不贊成立安陽君。就爲了趙主父想再立安陽君,趙國起了內亂。一批大臣們怕王位一更動,自己的地位靠不住。他們不但殺了安陽君,而且把趙主父也鎖在宮裏,讓他活活地餓死。

趙惠文王爲了公子勝反對主父立安陽君爲代王,就拜他爲相國,封爲平原君。這位平原君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結交天下的各種人物,凡是投到他門下來的,他一概收留,供養着他們。這種收養門客的做法,當時成了風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樣收養着門客。他們每家都有幾千個門客住在家裏。連秦昭襄王聽說了平原君收養門客的事兒,都想跟他結交結交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