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打年糕作文(通用30篇)

打年糕作文(通用3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打年糕作文(通用3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打年糕作文(通用30篇)

  打年糕作文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臨近年關,村上每年都會打年糕,特別熱鬧,吃個年糕頭,討個好彩頭!

臨近冬至,奶奶家到處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馬上到打年糕的日子了!

到了冬至,寒風凜冽。我坐着車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早早地在門口等着,當然,來迎接我的不只奶奶一人,還有我兒時的寵物狗——咪兒。一進奶奶家的院子,便能一聲瞥到那巨大的石臼和常年放在裏頭的那根粗大的木錘。

進了屋子,我異常興奮,稍作休息,便和奶奶一起着手準備打年糕所需材料;先將清洗乾淨的糯米磨較細的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邊加水邊攪拌,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略微多些少些,都會影響年糕的口感。然後不停的揉,和和麪是相差無己,待糯米粉變爲黏乎乎的一團時,便可進入第三步。將和好的糯米粉團,整個放到鍋裏,下面添一點柴禾,倒一點水,蓋上鍋蓋,用小火蒸着,五分鐘打開一次鍋蓋,待水全部蒸乾亦被糯米粉團吸盡,便是出鍋之時。剛蒸好的糯米粉團比方纔更黏,好奇的我忍不住用手捏了一點。不想它卻調皮的黏在我手上,任憑我如何拔,它就是不下來。沒辦法,我只好把拉出來的長長的一條絲都挑下來,然後用水洗掉。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便是“打”!把糯米粉團放到石臼裏,便該爺爺上場了:舉起大錘頭,用力往糯米粉團上砸,一次又一次,砸了大約五十下,用奶奶將糯米粉團翻個身,然後爺爺接着砸,砸了大約三十次,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跑上前去,讓爺爺讓我打一次。爺爺笑着說:“好,讓你打。要用力打呀!”我接過大木錘,舉過頭頂,大叫一聲:“呵!”使盡全身之力,向石臼裏的糯米粉團砸去,然後再舉起,再砸下,舉起,砸下,舉起,砸下……重複了近二十次,直至我筋疲力盡。可惜這二十次中,有七八次都砸在了石臼上,沒砸到糯米粉團。看來這打年糕,也是講究技巧的。我把木錘還給爺爺,在旁邊靜靜地看着。又過了好一會兒,打年糕的“壯舉”總算是完成了!

我乘機拿了一小塊,撒些糖,吃起來,味道還不錯!美味!

打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2

小時候過年,最喜歡的,就是看大人們打米糕了……

習習寒風吹過,鑽過樹梢,吹紅了我的臉,吹乾了我的脣。家對面站了一堆人,熱鬧極了。我心想:一定又是打糕!我一個勁兒地往人羣裏鑽,仗着自己又矮又瘦的優勢,一下子就從大人的腿縫隙中鑽了過去。

兩個身材矯健的大人站在一個大石頭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塊白色的米糕上。石鋤不時地在我眼簾中上下躥跳着,一邊的大人揮得特別有節奏,另一邊的人便不停地抓一把水,往糕上抹,有時候還會幫米糕翻個身。他們速度特別快,你來我去地應和着。

隨着十幾分鍾過去,一塊米糕也打好了,我跑向外婆,想做第一個吃到米糕的人。外婆將一個個米糕捏成長橢圓形狀地,再小心地放進蒸鍋裏。

過了七八分鐘,飄來一陣陣大米清香。外婆將蒸鍋打開,一片白茫茫的蒸氣往撲鼻而來,我大手大腳地從來裏面抓了個“大傢伙”,一大口上去,就是一半。嗯……米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處,香甜軟糯的味道不斷地在脣齒間徘徊,這筋道的口感像是在嚼好幾個口香糖一樣。若咬得太大口,含糊在嘴裏嚼不動,連話也說不上了。

長大了,我對打糕的事更感興趣了,我便“採訪”了有打糕經歷的外公。

“打糕爲什麼要一直抹水呢?水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嗎?不能直接到水上去慢慢打嗎?”我問。“每次只要熱水一點點就夠了,目的就是爲了不讓米糕黏在石頭上。”外公回答。

我問:“那打米糕,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嗎?”外公說:“有呀!兩個人配合一定要好,一個忽快一個忽慢,可能就會一個打到對方手上,一個抹在對方石鋤上,哈哈!”

“一直不停地打米糕有什麼用嗎?不打直接蒸不行麼?”我好奇地問。“一直打是爲了讓米糕變得筋道,更美味可口。這就像做人,你如果不經受千錘百煉,怎麼會練成鋼?”外公說。

我最喜歡過年。

  打年糕作文3

說起年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快過年了,我們這裏有幾戶人家聚集到一塊,要開始打年糕啦!我和奶奶迫不及待地到鄰居家看打年糕。

那兒的人可多啦,大人、孩子、老人都簇擁在一起,有說有笑地聊着年糕。小朋友們蹦蹦跳跳,這裏看看,那裏看看,充滿了好奇心。

首先是搓粉。只見幾位大媽把糯米粉放在扁裏,加入一定量的水。這放水很有講究,放太多不行,放太少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憑老師傅們的手感了。原本一粒粒的小顆粒被“凝聚”在一起,真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雪娃娃。

接下來,就要把粉倒進大木桶裏蒸。一個大伯熟練地操縱着,周圍的幾位大叔忙上去幫忙。有幾處粉可調皮了,賴在上面不肯下鍋,但最後經不起地震似的搖拽,紛紛滾了下去。一位老爺爺負責把火。這時,人們紛紛轉移“陣地”,跑去看老爺爺蒸粉,“年味”和粉混在一塊兒,跑進木桶裏啦!大約過了半個小時,粉就蒸好了。大夥兒把充滿香味的粉放到一個大碗似的石臼裏,準備打年糕了。

終於等到這一刻了,旁邊的大人和我連忙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一瞬間。

只見大伯用手撥了撥粉團,拿起一把大錘子開始打。“咚!咚!咚!咚!”每一下都那麼有力,帶着濃濃的年味,彷彿是禮炮敲醒了“年”,迎接新年的到來。“咚咚!咚咚!”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一刻!這聲音敲進了每個人的心房,告訴大家:新年要來了!

打年糕是個力氣活,每打會兒,就換得個人繼續。換人的過程中,一個大叔就馬上過去把粉團翻個身,生怕粉團硬了。輪了幾個人後,粉團漸漸成型了,變得越來越糯了。大家又急忙把粉團搬到木板上,兩人一拉線,粉團就切成了一塊一塊的。年糕誕生了,香氣四溢!

我們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裏開心極了!它預示着大家新的一年“步步高”!

  打年糕作文4

隨着時間的消逝,延續至今的習俗很多都已不在了,但也有些人爲了懷舊重新將先前的習俗重溫一遍,“打年糕”的習俗仍在,但也並不常見,父母便商量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重溫一次“打年糕”。

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年年高升。我看着父母準備“打年糕”的工具,首先是將未成形的年糕製作好,雖然是未成形的,卻也需要十餘條工序。先將糯米用水浸幾天。把淘淨的米挑回,放進一個大木桶,在一口大鍋的沸水裏開始蒸,蒸成米飯後,把水份少許瀝乾。然後倒入石舀內,再準備一個榔頭狀的東西,就可以開始打年糕了。我握緊檀木榔頭,嘗試着掂量了下重量,發現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很多,怪不得能用來捶打年糕。

到了春節,掛春聯,貼倒福等習俗無不體現出這個節日的喜慶和特殊性,然而我一直期待的只有準備已久的“打年糕”,好不容易盼到吃完年夜飯,還沒等父母提起,我便直接去將檀木榔頭拖了出來,父母也從我臉上掩蓋不住的興奮得知了我的目的,於是期待已久的打年糕開始了。

我自告奮勇,第一個上前抓住檀木榔頭。當用力的時候纔想起它的重量,我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只能背水一戰。奮力舉起,還沒舉過胸前,便只能放下。我又轉頭看看父母鼓勵的目光,就明白了,破釜沉舟,即使沒有前進,也沒有退路。於是慢慢舉起,感覺到了極限高度之後,微微放下一點,用盡力氣猛的舉起,舉到頭頂,然後輕鬆放下。堅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困難總能迎刃而解的。

“打年糕”的習俗是因爲當時製作年糕需要應運而生的工序,因爲有了機器,無需人工,現在已經不怎麼能看見“打年糕”了,這也正好說明了我國現代的科技發展速度之快,讓我們感到自豪與驕傲。打糕機,洗衣機等機器都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還是享受習俗帶給我們的樂趣,同時學到更多,知道更多。

歡樂的氛圍依然籠罩着我們,在進入夢鄉的同時也會明白:這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開始,“打年糕”的習俗既給這一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又給了新的一年完美的開頭。

哦,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5

以前過年時,全村會聚在一起打年糕。

“都讓讓,上大傢伙了!”一位爺爺扯着嗓子喊道,隨後一口石臼被擡了出來,他們將石臼刷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過年了,休閒了一年的石臼終於派上大用場了。

一切準備就緒,竈火燒得旺旺的,竈上擱着高高的蒸籠,熱氣騰騰,蒸籠裏,是正在用旺火蒸的米粉。“好了。”一位爺爺掀開蒸籠,招呼另一位爺爺來搭手。兩位爺爺一起使力,將蒸籠擡起,快步走向石臼。“啪”的一聲,蒸籠裏的米粉便不偏不倚,落在石臼底。一位爺爺迅速拾起粘在米粉上的紗巾,另一位爺爺端起水盆,在米粉上灑涼水。

這時,走過來一位拎石錘的爺爺。石錘跟足球一般大,看起來很沉重。爺爺走到石臼邊站穩,就掄起石錘,利落地向米粉打下去。隨着一聲聲沉悶的“啪啪”聲,米粉越來越柔,越來越韌。十幾個回合後,米粉成了一坨大年糕。

爺爺們把這一坨大年糕擡上桌子,又拉又揉,很快,大年糕成了一條長長的“小路”,爺爺們又拿線,將這條年糕“小路”切成了一塊塊書本大小的年糕。我們巴巴地望着,小心翼翼地扯了一塊切時產生的年糕“邊角料”,吹了吹,輕輕咬一口,又軟又有嚼勁兒,好吃!

年糕打完了,分到各個家中,人們便開始捏花式年糕了,這是我最高興的時候。我扯了一塊,轉眼間就成了一隻可愛的小白兔,看着家人們都專心致志地捏着元寶、魚什麼的,我要與衆不同。我又拿了一小塊年糕,在手中搓,搓成了一條細長的“繩子”,我再將它一圈一圈地繞起來,點了兩隻眼睛,一條蛇做好啦。我意猶未盡,又扯了一塊,這次,我搓成“繩子”把它們拼成了一個“福”字。我對自己的年糕作品十分滿意。爺爺端着碗走了出來,用筷子蘸了蘸碗裏的紅顏料,點在年糕上,也點在我們重新創作的花式年糕上。

以前過年我們村總會打年糕,可現在,哎,不說了,不說了……

  打年糕作文6

今天去外婆家,我特別高興,因爲外婆告訴我,可以帶我去看他們打年糕。

外婆帶我到了稻田中搭的一座小房子裏。這座房子是臨時搭起來的,房子裏有不少人了,一些人揹着一袋袋米,在門外邊排隊,他們都是來請工人們打年糕的。有的工人正在用一個個大竹筐子淘米,這些筐子可真大,每個都足夠裝下我這樣一個人了。還有的工人在把淘好的米放進一個大鍋子裏去燒。很奇怪,他們是把整個竹筐子放進鍋裏去燒的,筐子就這麼大了,鍋子就更大得不得了。鍋子搭在一個大竈上,竈裏燒着旺旺的火,鍋子裏飄出一團團熱汽,整個房子裏真暖和呀。

外婆告訴我,打年糕用的米最好是糯米,把糯米燒得出現香味了,就說明糯米熟了,可以打年糕了。

房子裏還有一臺機器,機器的上面是一個“漏斗”,一個叔叔把燒好的糯米飯從漏斗裏倒進去,機器轟隆隆地轉起來了。過了一小會兒,外婆讓我看機器的另一頭。我看見那裏有個小小的“嘴巴”,從那裏,出來了一長條白白的東西。那就是年糕呀?怎麼和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呢?我正在納悶,突然發現“嘴巴”的前方坐着一個大伯伯,他手裏拿着一把刀,正在把那一長條白白的東西切成一段一段的,這樣,看上去就像我平時見到的年糕了。

工人們把切好的年糕放在一個個竹筐子裏,每5條疊在一起。我用手摸了一下,剛出來的年糕軟軟的,很像橡皮泥。

這時,阿龍爺爺走進來,原來這裏打得年糕是他的,他拿了一條年糕讓我吃,我咬了一口,軟軟的,粘粘的,暖暖的,帶着一點點糯米的香味和一絲甜味。阿龍爺爺問我好不好吃,我說很好吃。

在外婆家吃完晚飯,我們準備回家了。這時,阿龍爺爺進來了,手裏還拎着一袋年糕,原來是送給我的,他還告訴我,要把年糕浸在水裏,這樣,年糕可以保存很久。

  打年糕作文7

今天是寒假第一天,早上剛起牀,爸爸告訴我,爺爺在姨奶奶家打年糕,讓我一起去看一下。

來到姨奶奶家,我看見這裏圍滿了人,爺爺正掄着一個大木槌敲打着石臼裏的粉團。粉團軟軟的,正冒着熱氣呢!旁邊站着一位老爺爺,不停地往石臼裏甩水。不一會兒,粉團就變成了一塊大年糕,兩位老大伯把它擡到了一塊門板上,大娘大爺們一哄而上,把它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

這時,一位老奶奶問我要不要吃年糕,我點了點頭。她馬上切了一個年糕頭放到了我的手上。沒想到這年糕可真燙啊,我連忙大叫起來。爸爸看見了,馬上把我手上的年糕拿走了。我感到手上粘粘的,就用冷水洗了一下。這時,姨奶奶給我拿來了碗筷,碗裏面還放了白砂糖。年糕蘸着白砂糖吃,甜甜糯糯的,美味極了!

切好的年糕鋪在了竹匾裏,按照習俗,我拿起一根筷子,在每塊年糕的中間點上了一顆“紅心”。年糕拉回家放上兩天就會變硬了,到時候奶奶會給我們做“糖年糕”、“芝麻炒年糕”、“青菜煮年糕”……

  打年糕作文8

快過年了,爲迎接新年的到來,爸爸帶我和弟弟去老人院看打年糕。我一到那兒,人可真多。老人、大人、小孩都簇擁在一起。老人們坐在椅子上有說有聊,說的都是從前打年糕的事;大人們擼着袖子,好像隨時準備上去露兩手;小孩子們最興奮了,他們對打年糕充滿了好奇,蹦蹦跳跳地圍在一起,別提多激動了。

我也湊近了仔細瞧。打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糯米。只見幾位志願者把糯米倒進缸裏,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這放水很有講究,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憑他們多年的經驗。經過水的浸泡,一粒粒小糯米被凝聚在一起,像一個個白白嫩嫩的小胖子。接下來,就要把糯米倒進一個大蒸籠裏蒸。人們的視線就轉移了“陣地”,只見一個老人熟練地操作着。這時候桶裏邊還殘留着一些調皮的糯米,懶洋洋地不想下到蒸籠裏,他就一搖一晃地抖着桶,胖糯米們混合着“年味”,就這樣跑進蒸籠裏啦!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糯米就蒸好了。大夥把冒着香氣的糯米倒進了一口大缸似的石臼裏,準備打年糕了。只見爸爸把手放在水裏沾一沾,然後撥了撥糯米糰,旁邊一個人拿起大錘一樣的舂頭朝石臼裏的糯米使勁打去。然後爸爸的手再沾沾水,又撥一撥糯米糰,重重的一錘又落在了糯米糰身上。那個人打累了,就換爸爸這位大力士上場。“咚咚咚”,爸爸打得每一下都很有節奏。糯米變得越來越粘,也越來越難打,但是大家都非常賣力,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糯米終於被打蔫了,它已經變成了像麪糰一樣的白團子了。大家把打好的糯米糰搬到木板上。從糯米糰上扯下一小塊,把它按壓在模具裏,一條長長的熱氣騰騰的冒着香味的年糕就誕生了。

我們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裏高興極了!因爲這是大家一起勞動的成果,還因爲吃年糕預示着大家“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9

打年糕是我老家那邊的年俗之一。最近幾年,打年糕的場地都在我老家門口,我可以近距離地去感受一番。

今年打年糕的時間在臘月二十五。早在前一天傍晚,爺爺就淘好了糯米,不用瀝乾連夜去碾成粉,總共有三十多斤呢!

臘月二十五那天一大清早,打年糕的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趕過來。不一會兒,水就燒開了,而另一邊,篩粉的嬸嬸早已利索地在裝滿粉的大木盆裏挖了幾個洞,倒入四、五碗水讓糯米粉充分吸收,之後用篩子把粗粉篩細就可以了。

接着,要把篩細的粉一點一點灑入蒸籠蒸熟。雖然我看不清爺爺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可是他的動作很嫺熟,很快,軟軟的糯米糰就出籠了。

接下去就是最費力氣也是最關鍵的“打”的過程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大伯輪流掄起重重的石錘,一下一下地用力打下去,把它變得更軟更糯。我在一邊看,但是卻使不上勁兒,只能“嗨喲嗨喲”地給他們加油,或者在需要時幫着灑點水進去。

過了好一會兒,年糕終於打好了,等在邊上的兩位叔叔趕緊把打好的年糕拉長,“變瘦”,切成小塊,放在圓盤裏。看到熱氣騰騰的年糕,我等不及給它們點上紅點就偷偷拿起一塊美美地吃了起來。

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我覺得“年”的腳步更近了……

  打年糕作文10

早上,我們一家人去鄉下打年糕。

來到年糕加工廠,老遠就聽見了隆隆的機器聲。我們拿出事先浸泡過的大米,工人師傅把我們的大米稱重後倒進了機器裏,隨着一陣“咯噠咯噠”的聲音,不一會兒機器像魔術師一樣把我們的大米變成了粉。接着又一個工人師傅把粉拿過去,倒在了桶裏,往粉里加了一些水,用熟練的手法和粉,和好粉以後就把它放在蒸鍋裏開始蒸了,不一會兒,陣陣香味從鍋裏飄散出來,米粉就蒸好了。師傅把蒸好了的米粉倒入一個像模型一樣的桶裏,一按開關,機器的“嘴”裏就出來了像龍一樣長長的年糕,媽媽拿着刀等在出口不遠處,把它一條條切開,我們把年糕整齊地攤在竹盤上,過一會兒翻一面,再過一會兒翻一次,這樣年糕很快就變幹了,我拿起一塊年糕大口大口吃了起來,可香了!

今天的收穫可真大啊,我們滿載而歸。

  打年糕作文11

說到年糕,大家肯定都吃到過。可是,年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可能有一部分人就不知道了。

星期一,媽媽帶我去一位叔叔的店裏。他的店是做年糕,賣年糕的。我終於親眼看到年糕是怎麼做的了。

他們先把透明的大米磨成一粒粒又白又小的米粉,再把麪粉裝進幾個木頭材質的桶子裏,加熱幾分鐘。加熱完了,就把熟米粉倒進一個機器裏,一個人拿着鏟子,一個人拿着木棒,便開始工作了。只見拿鏟子的人把熟麪粉鏟到拿棒子的人那裏,拿棒子的人用棒子開始捶打。打好的米粉變成糊狀,從機器的出口流出來,送進另一個機器。另一個機器固定形狀後把米粉糰子從出口擠出來,然後過幾秒切一下,過幾秒再切一下,這就成了年糕。他們做的年糕是一塊一塊的,不是一條一條的,做完一個,就往旁邊的塑料袋裏放一個,裝不下了就換一個。很快,年糕就滿了。叔叔負責搬年糕,年糕滿了他就搬去附近一個小山坡上。山坡上全是塑料袋,塑料袋裏全是硬年糕。原來,那些硬年糕是由剛做好的軟年糕風乾的。

聽了我的介紹,你知道怎麼做年糕了嗎?

  打年糕作文12

年以前,我終於還有機會去外婆家打年糕了,這要我激動不已!

吃了午餐,我也在靜靜的等候。姥爺幫她們洗打年糕用的物品了,我也來來去去跟在他的臀部後邊,害怕跳開了哪一階段。但是,半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除開姥爺在繁忙,別人卻一點聲響也沒有,父親垂釣未回,小舅剪髮來到,僅有我與媽媽在家裏。哎,我認爲有點沒趣,便回了屋子。過了一會兒,聽到母親着急的步伐聲,迫不及待地喊到:“打年糕啦!”這時候,我如一陣風一樣跑以往,幸虧並沒有錯過了哪些。

打年糕開始了,用的糯米粉是用檽米碾成的,最先把糯米粉放在大洗面盆裏,再放一點兒涼水,揉成小顆粒,隨後就可以去蒸了。蒸熟後,放進打年糕的番禺大石碗裏,用大錘子沾幾滴水,用勁打,那響聲振聾發聵。打得差不多了,得有些人拿用開水洗後的溼純棉毛巾,擦番禺大石碗,並把年糕翻一面,不斷大概三、四次,就可以了,把年糕拿出來,放在一塊專用型白毛巾上,包起來,用木棍碾成正方形,放在上邊,涼一會兒,隨後在扁下鋪一個整潔的編織袋,把放年糕的那片佈讓兩人各自把握住兩邊,擡起來,甩在扁上面涼,這方面年糕就打好啦。

看完了全部打年糕的全過程,吃着熱烘烘的年糕,好像對年糕也擁有新的瞭解。打年糕是大家新年的一種習俗,代表着過年啦,聽母親說現在有打年糕的早已很少了,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把這個習俗承傳出來。

  打年糕作文13

每到春節來臨之前,奶奶家村口的年糕房便又開始忙碌起來了,遠遠的就能聽到年糕房中傳出的打年糕的機器聲。年糕房整天整夜都冒着熱氣,就像是一塊巨大的年糕在蒸籠裏蒸着,還飄着濃濃的稻米香。

這個星期天,我們家也要去打年糕。吃過午飯,我就和奶奶、二奶奶一起扛着一籮筐在水中浸泡過的米走進了年糕房。嗬,年糕房裏的人還真不少,打年糕也得排隊。我一邊耐心地等待着,一邊目不轉睛地欣賞着他們打年糕。

原來打年糕的工序還真不少呢!你瞧,機器先把浸泡過的米碾成粉,接着再把粉送到另一臺機器上用蒸汽蒸熟,使它膨脹變成糕花。熱氣騰騰的糕花味道可不錯哩,香香的、勃薪的、軟軟的,就像棉花糖似的。糕花用蒸汽加工過以後,便用機器把它擠成條狀。真是厲害,糕花從一個小小圓洞裏鑽進去,隨着機器的嘶嘶聲,沒過幾秒鐘,像變魔術一樣,那細細碎碎的糕花就變成了乳白色的還噴發着香氣的長條年糕,只見它源源不斷地從機器的“大嘴巴”裏溜出來,

接着就被三把刀片給“碎屍萬段”了,年糕也由此而誕生。

輪到我們家打年糕的時候,奶奶說:“現在多方便啊,以前咱們的年糕都要靠雙手一捶一捶打出來,白天捶年糕,到了晚上,一雙手臂酸得擡也擡不起來。現在有了機器可省力多了。”

聽着奶奶的話,我心想: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要買吃的很方便,但像打年糕這種民間的傳統活動還是不能拋棄,要讓它長流在以後的歲月長河中。

  打年糕作文14

俗話說得好“打年糕雖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在我外婆家,每年都會打年糕。從小外婆就告訴我們,過年時一定要吃年糕,這寓意着“年年高”。而自己親自來打年糕,老天爺會發現你的努力,一定會把福先送給你。於是,這便成爲我們家年年必不可少的習俗。今年,我們和舅舅一起完成了打年糕這個重大的任務。

清晨,我就被某種香味所吸引。“好香啊!”這個香味悄悄地飄過來叫醒了我,“是糯米!外婆,你在幹嘛呀?”我辨出香味後,開心極了,立馬跑去廚房。外婆在廚房裏小心翼翼地把剛剛蒸好的糯米飯舀出來,只見碗裏有着顆粒飽滿的糯米,色澤晶瑩透亮。要說這個糯米的乾溼程度,還不是特別好掌握。要是蒸出來的糯米太乾,則吃出來的年糕就會幹巴巴的,一點兒也沒有年糕的味道;要是蒸出來的糯米太溼,那就會影響口感。所以蒸糯米時的溼度也有要求,一定要看上去水分充足,而壓下去時不會有多餘的水出來。

“思綺,你把你舅舅叫過來,今天我們要做年糕嘍!”外婆說。

舅舅把盆子端到了他們家門口的大石臼旁,“幫舅舅把糯米都放進這個大石臼裏,你妹妹都擦乾淨了。”沒過5分鐘,爸爸把兩個打年糕的大錘子拿來了。我和妹妹趁着大人們不注意,偷偷地嚐了兩三顆糯米。還熱乎着,糯糯的,甚至還有些粘牙齒。舅舅弓着步,彎着腰,不停用錘子砸向石臼裏的年糕,他把錘子高高地舉起,然後腳一蹬一用力,把錘子狠狠地砸在年糕上。年糕凹了進去,可不過兩秒鐘,又調皮地恢復了原樣。而爸爸就在年糕凹下去的時候,用狗刨的方法,把缸裏的年糕翻一跟頭,然後和均勻。兩位大人就這樣周而復始,一遍又一遍地打着年糕。只見一顆顆肉眼可見的糯米經過這三十幾分鐘的“打壓”已經變成一個比較光滑的白白的大面團了,那些糯米好像長了腳似的,一個影兒也沒見着。

打好年糕,外婆便開始忙碌起來。她先是湊到盆跟前,聞了一下打完後糯米的味道,有一股淡淡的糯米香摻雜着木棰子本身的木檀香撲面而來。再用手輕輕地戳了一下,外婆滿意地點了點頭。嘴裏還時不時地說着“不錯,不錯。”然後把打好的年糕上鍋蒸熟。對於年糕該如何蒸,外婆也十分講究。要是你直接蒸,你吃到的年糕就特別粘牙,並不適合老人吃。這時候你需要把年糕放進一個容器裏,容器內需要鋪上油紙,這樣就變得服帖許多。等待水開後大火蒸制三十分鐘後,再將年糕輕輕取出,便開始切塊了。

外婆把蒸好的年糕切成小長條,有些裏面還會鑲嵌着一顆顆的堅果,隨後在年糕上撒一些紅糖、黑芝麻……我悄悄地吃了一塊小年糕,一口咬下去,年糕的味道在嘴裏如煙花般綻放着,“年糕,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15

“砰砰砰”一陣急促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傳進我的耳中,震得牀發抖,把我從睡夢中拉出。

我將腦袋探進“砰砰”直響的廚房。只見奶奶正拿着一個較大的木槌子,用力地敲打着盆中那一團東西。我瞧見這玩意兒,不禁用手指戳了戳它,那可真黏稠。

“奶奶,這是什麼呀,這麼黏?”我眨巴着眼睛問道。“哦,孫女,”奶奶用木槌指了指盆中的東西,笑呵呵地答道,“這就是咱們過年時吃的那些年糕呀!今年咱們要親自打年糕,這纔有濃濃的年味嘛。”

奶奶使盡全身力氣向盆中砸了一錘又一錘,那粉團攤在盆中,用槌一打就黏着木槌不放,像極了一個靦腆的小姑娘,總愛黏在別人後頭。

一錘打下去,那麪粉團便黏着,越黏越多,越打越費勁。奶奶滿額汗水,有些枯瘦的手使勁地敲打着盆中,砸得盆“咚咚”響,砸得整個房間都在震。奶奶說:“這打年糕呀,就得用力,這樣打出來的年糕纔有勁道,好吃。”不過,這麼用力打年糕,不累嗎?

我歪着腦袋,問奶奶。奶奶指着盆中那快成形的麪糰,擦了擦額頭上緊布的汗珠,對我微笑:“傻孩子,這年糕打得好,嚐起來好吃,心裏都高興了,怎麼還會覺得累呢?”話音剛落,“咚咚”聲又響了起來,房間又震了起來

望着奶奶勞作的背影,看着累影下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我想,這就是新年中,年糕帶給人們的歡樂與喜氣吧。

“砰砰”的打年糕聲是新年中美妙的讚歌。那震耳欲聾的聲響打開了新年的幕布。

  打年糕作文16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每到臘月廿十七、八,村裏就會組織大家打年糕,作爲年末最後一次集體活動,無論大人小孩都是非常期盼,踊躍參與。

今年打年糕的場地設在了我們村靠河邊的一個雜貨鋪前面的場地上。石臼、木錘、蒸箱等裝備就緒。首先上場的是幾位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老漢。只見其中一位老漢搓了搓手,拿起了那個有我身高那麼長的大木錘,上下錘了幾下,試了試手,2接着點了點頭對前面的黑臉老漢說“好了,開始吧!”

只見黑臉老漢用手沾了沾身後那盆熱水,起身走過去把鍋裏熱騰騰的麪糰搬了出來,放進那個粗超又老舊的石臼裏。

我好奇地向蒸籠那邊望去,蒸籠裏熱氣騰騰,什麼都看不清。後來問了幾位爺爺,才知道麪糰是由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磨成麪粉,然後加入合適的水進行調和,蓋上紗布,最後放進蒸籠蒸,無論是水的多少和蒸的時間都是極其講究的,沒有多年打年糕經驗是做不了這個工作的。

我回過頭,只見剛剛的老漢一邊喊着“嘿咻、嘿咻”,一邊有節奏地掄着木錘打年糕,對面的黑臉老漢此時配合木錘的節奏快速翻動着年糕。

經過幾輪的錘打,中間還換了一對年輕小夥上陣,這鍋年糕終於打好了。那一團一團的年糕被均勻地搓成一個長方形,接着我的爺爺拿出了一根棉線,用線將年糕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我目測,差不多每塊都是20釐米長度,10釐米寬度,高3釐米。最後爺爺還用年糕2頭不規則的邊角料做了一對“元寶”形狀的年糕,這也是爺爺的拿手絕活。到最後幾乎每家都會讓爺爺幫忙做一對“元寶”,在大年三十祭祀祖先時用,意寓新的一年財源廣進。

我在旁邊看着也躍躍欲試,最終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爺爺終於答應在打我家那份年糕的時候把“印花”這個任務交給我。我拿了一個印花章,沾了沾杯子裏紅色的水,輕輕地摁在年糕的中間,那一朵朵小花給乳白色的年糕增添了幾分靚麗的色彩。

  打年糕作文17

年糕可算江南一大特色美食了。可你別以爲我什麼年糕都愛吃,我只喜歡吃奶奶親手做的年糕,又糯,又甜,又餈,還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真叫人脣齒留香!味道比黃天源米糕可香多了!因爲奶奶的糕是純手工製作,而別處賣的年糕是機器製作,這樣一來,工序上的細心程度就使年糕口味有了不同。

每年一放寒假,我就巴望過年。因爲每到過年,奶奶就會做很多年糕,我也就能大飽口福了。大年三十前幾天,奶奶就要張羅做年糕了。氣氛完全可以用宋丹丹的話來說:“那場面,那傢伙,是相當壯觀!”因爲做年糕不是小事,不是一個人隨便揉揉捏捏就可以完成的,要把街坊、鄰居,約摸五六家樣子叫齊,大家一起做。

這天一大清早,爺爺就先開始做準備。他搬來一張大長桌,一張大白布,一副扁擔,還有幾根粗線,要求得絕對乾淨,這可是做年糕的主要工具。待到人都到齊,最興奮的時候就到了!讓我們一起見證年糕的誕生吧!

等糖呀,桂花露呀,全都備齊了,大家便忙活開了。燒水的燒水,揉粉的揉粉。先聲明一下,揉粉可不能馬虎,年糕美味不美味,全靠揉粉。你想,揉粉時水放多了,年糕就太軟,沒嚼頭;水少了,年糕就太硬,沒韌性。所以揉粉工作就由奶奶高手來承擔了!

等粉差不多揉好了,爺爺就把它裝在一個大蒸籠裏,恰好這邊水也開了。這個蒸籠就被放在大鍋上蒸。我死死地盯着它,恨不得時間開始加速,可我卻發現,時間好像跟我作對似的,一下子變慢了。此時,我聽到奶奶在叨咕些什麼,轉眼過去,奶奶在燒紙元寶。我很好奇,就去問奶奶爲什麼要燒紙元寶,奶奶說:“不燒元寶,竈王爺就會生氣,年糕就不好吃了。”我一聽,趕緊幫奶奶一起燒元寶,年糕怎麼能不好吃呢!

過了好一會兒,米粉被蒸成了鬆軟的米糕,爺爺把蒸籠搬出了廚房,一股濃香撲了出來,我只能在一旁看着米糕,慢慢地等待它成爲年糕,太痛苦了!米糕被倒在長桌上,熱氣騰騰的,很燙的樣子。兩位阿姨把白布鋪在米糕上,然後在年糕上灑水,想幫米糕降降溫,她們用扁擔用力地擠壓着米糕,熱氣卻仍然從布的縫隙中流出。終於,米糕被擠壓地又糯又餈。爸爸和媽媽繼續加工。他們把米糕弄成了很長的一條糕,然後用粗線把它割成一個個長方形,現在就有了年糕的基本形狀。可是,它還不叫年糕,該我了!我小心翼翼的在年糕上點紅點,這才能叫它年糕。

等了一天,我終於可以品嚐美味的年糕了!大人們擦去頭上的汗,開始嘮些家長裏短,好溫馨啊!我的脣齒間粘滿了甜糯的年糕,情不自禁地說:“此糕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食!”迎着淡淡的桂花香,濃濃的年味隨之襲來……

  打年糕作文18

“開蒸嘍!”隨着三太公響亮的嗓音,一年一度的春節打年糕又開始了。大人的笑聲,孩子的叫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頓時響徹雲霄。裏屋裏有人高聲應道:“來嘍!”只見一位身戴白色大圍裙的老伯雙手提着一口木頭蒸籠快步來到走廊上,把蒸籠裏的米粉倒到一個很大的石臼裏。霎時,熱氣瀰漫了整個走廊,一陣陣糕香在風中飄蕩。兩個叔叔各拿了一個一米左右的大木榔頭,你一下,我一下地打了起來。

我和奶奶也忙活起來了,我們量米,淘米,磨粉,然後把米粉擡到做年糕的地方。那裏早就人聲鼎沸,長凳上坐滿了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本村的,還有外村的。放米粉的籮筐從竈間一直排到外面,我一放下籮筐,就跑到竈間去看,只見裏面熱氣騰騰,人都快看不清了。一位阿姨把水和米粉拌勻後,由老伯把它倒進木頭蒸籠裏,然後拿到竈裏蒸。

我又跑到外面,正趕上一個高個子叔叔在打年糕,只見掰糕的掰一下,高個子叔叔往手心“呸”一下,雙手一搓,拿起木榔頭,高高舉過頭頂,人遠遠地退後兩步,又飛快地跑上來,一榔頭打下去,整個人向上一擎,嘴裏高聲地叫着:“咻!”頓時引得周圍一陣喝彩聲。高個子叔叔越打越起勁,周圍的喝彩聲也越來越響。

一位叔叔把打好後的糕放在桌子上撳平,攤成圓形,然後用紮成把的竹殼在洋紅裏蘸一蘸,給年糕點花紋,許多人在給叔叔出主意:“這裏點點!這裏再點點!”。奶奶和幾個老人坐在凳子上熱情地攀談,一個說今年哪家親戚送幾塊,另一個說手工年糕就是不一樣,又軟,又滑,又香的。

下午四點多,我家的年糕做好了,一位叔叔還給我做了一塊小年糕,奶奶挑着大年糕,我捧着小年糕跟在後面,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打年糕作文19

今天是臘月廿四,爸爸說:“剛收到老家小隊長的微信,明天打年糕。寶寶,你想不想去看看,你還沒有見過呢!”看得出爸爸充滿了期待,我就滿口答應了。

第二天,我們驅車45分鐘,從武康來到了爸爸的老家——新安鎮城頭村東兜組。一下車,就看見人們已經忙碌開了,爸爸拿出相機就一陣狂拍。我呢,面對老家人的招呼還有些羞澀。打年糕的地方安排在一處房屋前的空地上,儘管寒風刺骨,但似乎人們的熱情更加高漲,我也細細地觀察起來。

第一道工序是蒸粉。空地上,兩座由磚頭搭起來了竈頭正不斷地冒着白汽,負責燒火的老爺爺面色紅潤,跟燒得正旺的柴火非常般配。據說,這些柴火都是各家自己帶來的。兩位年輕一點的伯伯負責蒸粉,他們把由粳米和糯米碾成的米粉分批灑在一個特製的蒸籠裏。這個蒸籠是竹編,呈圓錐形,上面鋪着一層紗布,米粉就一層層地鋪灑在上面。我湊過去想看看清楚,大伯說,“以前小孩子是不能看的。”“爲什麼?”我好奇地追問原因。大伯回答說:“怕小孩子看了蒸不熟。”到現在我還不知道這奇怪的風俗到底是什麼原因。爸爸告訴我,蒸粉可是技術活,不是誰都有這個資格,一定要選對火候掌握地很好的人,爺爺以前就負責這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打糕。米粉蒸熟後,一位伯伯把米粉團揉成一團,放在一個石臼裏。忽然,他揪起一塊“年糕”往我手裏塞,說道:“‘雪糕’很好吃,那邊還有白糖,去蘸蘸吃。”我嚐了嚐,雪糕鬆軟香糯,味道還可以。接着,兩位中年壯漢每人拿起一個石頭錘子。這個石錘是圓盤形,直徑大約25釐米,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工具。兩位伯伯商量好各自擊打的部位後,就掄起石錘開打了。他們高高舉起,穩穩落下,你一錘,我一錘,發出“砰”“砰”的敲打聲,旁邊的人都注視着這個核心步驟,彷彿被這場景吸引定格了一般。大約20錘後,負責翻年糕的大伯又上場了,他把年糕從石臼裏翻了個身,旁邊另一位叔叔往年糕上灑水,新一輪的敲打有開始。大約這樣3個回合後,年糕已經不再是鬆軟的樣子了,變得很有彈性,顏色也從原來的“雪白”變成了“玉色”。

第三道工序是切糕。打好的年糕被放在一塊長方形的門板上,被一件很奇特的工具一分爲二。這個工具其實就是一根稍粗的線,兩端繫着兩根筷子,就是這個“筷子線刀”,一下子就把年糕分開了,留下了一道整齊的切口。6位叔叔阿姨齊上陣,分別將年糕揉成長條狀,再蓋上紗布,不斷地撫平年糕的表面,不一會兒,兩條圓潤的年糕條就展現在大家面前。這時,“筷子線刀”又出場了,一個人把長條狀的年糕切成寬10釐米左右的塊狀年糕,另一個人則快速地把小年糕放在一個鋪了尼龍紙的竹匾裏。

第四道工序是美糕。一位老婆婆將調好的“紅汁”裝在瓶子裏,用筷子頭微微蘸一下,再往年糕中央點一下,這樣,每塊年糕就都有一個紅色的“胎記”了,就像小孩子眉心的“點紅”一樣。一位經驗豐富的阿姨負責將年糕做成“豬頭”和“元寶”,象徵吉祥如意,財源廣進。做好的年糕有專人送到每家每戶。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老家的“打年糕”,雖然沒有機器的快速,但靠人力的合作也形成了一條生產線,這條生產線不僅生產嚼勁十足的土味年糕,還生產了快樂、和諧、熱鬧和十足的年味。明年,我們再去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20

寒假前的一個星期天,我們全家人去幫外婆打年糕。

一路上,寒風凜冽,我和年糕坐在爸爸的三輪車上一起開往年糕廠。

來到年糕廠,啊,好熱鬧!原來是村子裏的很多爺爺、奶奶都來打年糕了。廠裏面的一臺小機器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有兩片像電風扇一樣的葉子,更奇怪的是它的上面掛着一根滴着水珠的小皮管呢,真像是在掛鹽水呢!

輪到咱們打年糕了。外婆把米放到一臺機器上,不一會兒,米就變成了粉。打年糕的工人把水倒進粉中,攪拌均勻後就把粉放到鍋裏煮了起來。最後一步就是打年糕了。那工人把煮熟的粉放進一臺機器的肚子裏。不一會兒,機器的嘴裏便吐出了一條長長的年糕。這時,那個掛鹽水的小機器可忙壞了,它轉動兩片小葉子,把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的。

這時,媽媽和外婆把一段段的年糕放到一個小竹排上,爸爸把木排拿到裏屋的大竹排上。我也幫忙搬運年糕,還吃了三塊年糕呢!

打年糕可真有意思,可真忙啊!

  打年糕作文21

打年糕嘍!打年糕咯!全村的孩子聽到打年糕的消息,都不約而同地衝向村裏的曬場。

曬場中央,一口大鍋上放着一個大大的蒸桶,蒸熟的米粉冒着熱氣,散發着香味。大人們將米粉倒入米臼之中,身強力壯的大人們拿起木錘使勁地打年糕,一下又一下,可有勁兒了。我們小孩子一邊看着,一邊頭也跟着木錘晃,嘴裏還學着大人的樣子喊着:“嘿喲!嗬喲!”曬場上一片吆喝聲,好不熱鬧。

每次大人們打得差不多了,也會讓小孩子去打一打年糕。輪到我們的時候,大家一擁而上,圍在米臼旁邊,輪流着拿起木錘,你打一下,我也打一下。最後,熱乎乎的年糕打好了。小孩子們都眼巴巴地看着年糕,大人們就會給我們每個人揪一塊。我們興奮地接過年糕,熱騰騰香噴噴的,我咬了一大口,真有韌性,真有嚼勁!

我問爸爸:“爲什麼要在過年時打年糕?”爸爸說,打年糕是村裏的一項傳統活動,年糕的意思就是年年高,也寓意着人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原來做年糕還藏着這麼美好的心願啊!

  打年糕作文22

打年糕是我們桐鄉的一個傳統習俗,聽爸爸說,過了臘月二十,在過年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打年糕,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現在有很多人家都偷懶了,直接到街上買年糕過年。但我們家還是喜歡自己打年糕。

在打年糕之前,我們要先做好準備工作。奶奶很早就買好了糯米,將糯米在水裏浸泡一段時間後,就拿去加工成糯米粉。

到了約好要打年糕的那一天,我們家、三爺爺家、五爺爺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忙活起來。擺放好一個鐵竈臺,上面放一個大鑊子,裏面倒滿水,鑊子上放上一個蒸籠,蒸籠裏墊一塊紗布,把準備好的糯米粉均勻地在紗布上鋪上一層,蓋上蒸籠。爺爺在竈裏燒起火來,把火燒得旺旺的,直到把蒸籠裏的糯米粉蒸熟。

過了一會,奶奶說:“時間差不多了,該熟了。”爺爺站起身來,把蒸籠掀開,哇,只見一團熱氣沖天而起,糯米粉的香氣也隨着熱氣瀰漫開來。爺爺用筷子在糯米粉裏插兩下,點點頭說:“行了。”說完,爺爺就雙手揪起紗布的四角,把糯米粉裹住拎起來,拎到早就擺放好的木板上。

奶奶開始指揮爸爸打年糕。奶奶說,以前都是她打的,現在她年紀大了,打不動了,就讓爸爸繼承這項工作。我們這裏打年糕也不用工具的,爸爸用雙手把糯米粉揉在一起,反覆地揉按,擠壓,拍打,慢慢地把原來鬆散的糯米粉揉成了軟軟的、韌韌的、很有彈性的一團。然後,他再把這一團揉好的糯米粉壓扁,拉長,一塊年糕就做好了。

年糕白白的、香香的,很可愛的樣子。我們把做好的年糕放進鋪在地上的匾裏。然後我和弟弟用筷子蘸了紅色的顏料,在年糕上面點幾朵梅花。白白的年糕,鮮紅的梅花,看起來更漂亮了。

外面北風呼呼,很冷,但是屋裏熱氣騰騰,幾家人聚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熱熱鬧鬧的,一點都不覺得冷。爸爸說:“這就是過年的味道。”

我們把所有的年糕打好之後,剩下的一點糯米粉就搓成小圓子,放水裏一煮,大家蘸着白糖吃了。那味道也很不錯哦!

聽說北方過年要包餃子吃,我們這裏沒有這個習俗,我們就是吃年糕。打好的年糕浸在水缸裏,可以放很久,過年的時候,祭祀要用。過完年,我們慢慢吃,可以一直吃到元宵節之後呢。

  打年糕作文23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我早上才起牀。我父親告訴我,我爺爺在我姑姑家玩年糕。讓我看看。

當我來到我姑媽家時,我看到周圍有人。我祖父正在用一個大木槌在灰漿裏打麪粉球。麪糰又軟又熱!站在一位老人旁邊,不停地往砂漿裏潑水。過了一會兒,麪糰變成了一個大年糕,兩位老人把它擡到一個門口。老太太和老人衝了進來,把它切成小塊。

這時,一位老太太問我要不要吃年糕,我點了點頭。她立刻刪掉了一年的蛋糕的頭在我手上。沒想到年糕真的很辣。我急忙叫了起來。爸爸看到了,立刻從我手裏接過了年糕。我覺得手粘乎乎的,就用冷水洗了。這時,阿姨給我拿來一碗筷子,碗裏還放了糖。年糕蘸糖,甜糯,好吃!

切好的年糕鋪在竹匾上。按照習俗,我拿起一根筷子,在每個蛋糕中間放了一個“紅心”。年糕拉回家兩天後就會變硬。到時候,奶奶會給我們做“糖年糕”、“芝麻年糕”、“青菜煮年糕”

  打年糕作文24

打年糕是老底子迎接新年的傳統,一般從臘月初開始直到臘月廿七。

村頭,寬敞的老樟樹下石板橋堍,一眼四季清澈的老井旁。當老樟樹上的鳥吊足了嗓子時,主事的人會把從天南地北迴到家的四鄰鄉親都請到一起,一則幫忙相助,二則分享年味。釅釅的霞光熨展了老人被歲月揉皺的臉,映紅了年輕人朝氣蓬勃的臉,撲潤了小孩兒稚嫩的.臉。

先請一位大媽用溫潤的井水把石臼翻起來,裏裏外外沖洗乾淨,一邊晾着。石臼的壁很厚,有兩塊磚那麼厚,高不到小孩兒肚子那裏。口徑比家裏用的土竈鍋子還要小上一號。還要再請一位泥瓦匠師傅搭一個臨時用的竈臺,用磚塊一層層砌上去。當砌到八九層磚時,逐層收口,大概有十三四層,竈臺算是砌好了。最上一層抹上一圈從湖底挖起來的淤泥,在開口處貼上瓦片,再抹一層淤泥,坐上一隻大鐵鍋就好了。

將晚上淘洗晾乾的糯米和晚米在井水中浸泡一袋煙的功夫,用大火將水煮開,放入一些甘蔗段再架上蒸籠。蒸籠裏面像古時候官員戴的紅纓帽那樣中間凸起,鋪一層溼紗布倒上按比例摻好的米,隔一段時間翻動一下,再灑上一點水。半個小時後香糯的米蒸煮好了,取出,倒入石臼中。大夥兒圍攏在竈邊,冬日的初陽染紅了乳白的蒸汽,乳白的蒸汽裏蘊足了紅紅火火過日子的熱情。

打年糕是個技術活。打得不好,年糕不易存放,容易開裂,吃起來也不細膩。木杵頭重把輕,很難控制好方向。打年糕也是個體力活。木杵打下去,糯米黏在一起,黏在石臼上,提起來十分費力。大冬天,赤膊上陣,也會渾身冒汗,活力四濺。當年糕變得細膩起來,看不出有顆粒的感覺時,想體驗打下去容易提起來難的人,也可以上去杵上幾下。

最熱鬧的環節還是吃年糕。當金紅的陽光鋪滿面板,風裏浸滿糯糯的香時,將細瓷滋潤、晶瑩光亮的年糕放到抹乾淨的面板上,切成小條,用模具印出不同的圖案,點上點兒紅,算是討個彩頭,也有的做成元寶狀用來供奉。主家會請鄉鄰們圍坐桌旁,一人一小碟,品嚐年糕,預祝衆鄉鄰來年百事順遂步步高;小孩兒們圍在面板周圍,伸手掐一小團年糕,蘸點糖自己開吃,也不管燙不燙口,牙齒黏不被黏住。

打年糕洋溢着鄉鄰們的和諧情結。打年糕基本是在外出的人歸來,村人都在家的時候舉行的。只有大夥兒分工明確,協調合作,才能把年糕打出膩糯,打出香味來。

打年糕也是瀰漫着親情的時刻。從山南海北迴來的人聊着奇聞異事,發表着對事件的見解,抒發着對生活的情感。村裏人平時的小恩小怨,打上一場年糕也就和解了。高興時,二叔還會弔起嗓子吼起野灰調,俚語野情,撩得大夥兒或隨調狂吼,或捧腹笑翻,把即將過年的熱情引燃了。

年糕,黏的不僅是牙齒,更是鄉情。

  打年糕作文25

今天,媽媽和阿姨帶着我來到了鄉下看打年糕。

我們拿了一筐由10斤糯米和30斤大米組成的“米筐’,來到了年糕廠。

我們先稱米的斤兩。然後把米一點一點的倒入一個大機器中,把米磨成粉。機器在運作時,我感覺整個大地都在顫抖。很快,一粒粒米就變成了“米粉”。米粉通過一根大管子來到了一個盒子裏。

我們拿着盒子,來到了真正做年糕的地方。我們把米粉倒入機器中,還需要把剩下的米粉給刮乾淨。我剛想站上石頭做的臺子上,就被負責把米粉裝進桶裏的師傅給制止了。因爲那個地方有刀片,可能會把手給弄傷的。接着,那個師傅在米粉裏均勻地灑上水,然後我就看見我們的米粉如“瀑布”般傾瀉而出。

下一步就是把米粉蒸熟了。師傅把放着我們米粉的木桶放到蒸熟的地方,然後又去接下一桶米粉了。

我們看着蒸熟的“糕花”再一次被放入一臺大機器中。另一位師傅把糕花推入一個洞裏,只見兩條長長的年糕辮子從機器裏出來了,阿姨和媽媽趕緊手忙腳亂地去拿年糕,而我卻悠閒地看着一塊小刀片均勻的分着年糕。

拿完年糕,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吃了。年糕很燙,咬進嘴裏軟軟的,有點像在吃棉花糖。總之,味道就是很棒啦!

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個環節了——把年糕攤涼。把年糕攤涼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不讓年糕粘住。

打年糕真好玩兒!

  打年糕作文26

年糕,大家應該都嘗過,可是打年糕你們見過嗎?今天,就讓大家瞧瞧打年糕。

下午,爺爺來電話說:“佳佳,等一下,我要來接你去看打年糕。”話音剛落,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那裏,我走進去一看,地面上放了一個大大的石缸;旁邊有一個寬大的盆子,盆子裏放了許多磨碎的粉;盆子旁邊有兩個大錘;兩條長板凳上有一塊板子,板子上有一塊很大的布和一塊毛巾。

開始打年糕了:先把粉拿去鍋上蒸,大概蒸半個小時。蒸完後,把它放到石缸裏。之後就開始打了。首先,兩個人拿着錘頭面對面按着順序你打一下,我錘一下。打時不能打得太重,也不能打得太輕。如果打得很重,就會打出一個洞。然後把它翻一個身,用毛巾擦一下石缸,防止被粘住,然後接着打。打完後用布把米粉團全部包住,之後用木棍輕輕地在上面滾來滾去。最後把它放在旁邊。這樣一塊又大又白的年糕就做成了。

後來,爺爺用一把刀從剛打好的年糕上切了一塊給我。我感覺這塊年糕十分好吃。現在你們知道怎樣打年糕了吧!爺爺還告訴我年糕表示節節高的意思,吃了年糕,明天的幸福生活會更加美好!

這次看打年糕,讓我明白了:年糕就是這樣做成的。以後,我一定要觀察其它點心,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我希望明年的學習成績也要像爺爺說的那樣節節高。

  打年糕作文27

過年了,大家都喜氣洋洋的,家家門上都貼上了"福"字,貼上了對聯.我們大家都急匆匆地排着隊去打年糕.剛進門,一陣喧鬧地聲音進入了我的耳朵中,原來呀,是師傅們在敲打年糕呀,人雖少,只有兩三個人,可熱鬧地氣氛一直飄浮在我的眼前,走到竈頭旁能感受到那溫暖,那是年糕正在蒸了.我們的米粉已經準備做年糕了.

第一步是揉,這揉的程度不能太大,大了便成了麪糰,而要小一些,輕輕地將米粉分成一個個像像皮悄那般大小才行.開始了,兩位婆婆先將米粉放入盆中,一邊用手揉,一邊加水.這米粉十分細膩,用手觸摸一下彷彿是輕柔、滑嫩的水。過了5分鐘,米粉己大部分成爲小球狀了。我拿了一顆,用水捏了一下,發現這小米粉一點也不團結,彷彿一粒粒米粉都結了仇似的。

第二步是蒸。蒸是先將米粉倒放木桶中,接着點起火,等待着它熟了。開始蒸了,火一直燃燒着。過了十幾分鍾,一位爺爺將一些又一些的米粉放木桶中,燒火的公公婆婆一直不停地拆柴。在後來的十幾分鍾之間,大家都各忙各地。不久,又有許多人家來打年糕了。

第三步是打。打是由兩個師傅輪換着用一個重10千克的木捶朝石缸中的年糕打去。剛倒出的年糕一點也不團結,一粒粒都分着,開打了,其中一位強壯的師傅拿着捶子使出了吃奶的勁打,在打的時候,這調皮的小年糕經過了那麼久,便不安分起來了,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要去欣賞一下外面的世界。可它們的壞脾氣沒改,依舊那樣不團結一心,紛紛揚揚地往外跳。經過了5分鐘的敲打後,年糕煥然一新,團結了起來,緊緊擁抱在一起,從仇人變成了朋友,從仇恨轉化成友誼。在打的過程中,我們將他們捶的數一一記下來。叔叔阿姨們笑哈哈地對我說:“小朋友,現在你成我們的監督員了!”

第四步是整形,切割,兩位師傅用力將年糕用布擡起來放在桌上,用手搓揉,形成一條好像蛇的年糕,身上滑溜溜的。然後,他們用一條線來切割年糕,將切好的年糕裝上車運回家。

我拿了一小塊年糕粘上糖放入嘴裏,十分有嚼勁,十分地柔軟,吃完後,依舊回味這味道.

  打年糕作文28

每到農曆十二月下半月,我們老家桐鄉鄉下,除了購置年貨,還必定要打年糕。

說起年糕,有這樣一個傳說:

在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之後,整日沉湎酒色,大將伍子胥預感必有後患。因此伍子胥在建蘇州城牆時,以糯米制磚,埋在地下。當吳王賜劍逼其自刎前,他對自己的親人說:“我死後,如果遇到饑荒,可在地下掘地三尺覓食”。伍子胥死後,吳越戰火又起,城內沒有糧食了,此時又是新年來臨,鄉親們想到伍子胥的話,往下掘地,果真有糯米磚。這就是最初的年糕。伍子胥救了全城百姓的命。人們爲了紀念伍子胥,從那以後,每年過年時都要做年糕。

臼打年糕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前一天,人們把糯米浸泡在水中,然後磨成米粉備用;把閒置了一年的石臼、石錘和蒸桶拿出來清洗乾淨,還要洗乾淨一塊麪板……

打年糕是技術活。首先是上粉。竈上用大鍋大火燒水,鍋上架一個木製蒸桶,蒸桶上尖下圓,底是通的,桶裏底部有活動的竹蒸架,蓋上蒸布。一人用大碗盛好粉,把粉均勻地撒入桶中,哪裏蒸氣大往哪裏撒。沒一會兒,整個屋子便熱氣騰騰了。慢慢地,粉上到了桶口。等最後一層粉熟了,兩個身強力壯又富有經驗的男人擡着蒸布,“砰”地一聲把熟粉傾倒在石臼裏。接下來便是錘粉團了,這得兩人配合才能做好。“咚!”一個人掄起石錘砸下去,當石錘擡起來的間隙,另一個人迅速在手上揉點粉,把石臼中的粉團翻一個面,一手在石臼裏撒點水,那人剛把手縮回,石錘又砸下來了……兩人配合十分默契。錘粉團,翻粉團,這要有經驗的人才能幹好,石錘不能砸在石臼上,否則石臼會碎掉的。石錘越砸,粉團越黏,漸漸地變成了一個Q彈的大粉團,伸手朝大粉團按下去,如果按下的地方能恢復原樣,說明已經錘好了。

最後一步就是切糕。錘好粉團,兩個人把大粉團搬到面板上,把大粉團按扁拍平,抹上蜂蜜水。最後,拿一根鐵絲,把大粉團割成一條條年糕,爲了增加過節的喜慶氣氛,還會拿紅顏料點幾個紅點或寫上“喜”字。

看到我們走過去,爺爺會揪一截給我們吃。放進嘴裏,既有蜂蜜的甜味,又有年糕的清香,甜而不膩,糯而不粘,Q彈Q彈的,回味無窮!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的早餐變成了:糖炒年糕、油炸年糕,烤年糕……

雖然現在超市裏一年四季都有年糕,可在我看來,怎麼也比不上我們桐鄉鄉下的臼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29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冬至前後,村子裏到處散發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嘍!瞧,家家戶戶都像趕廟會似的,或肩扛,或車載,把一袋袋糯米陸續運到村頭。

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進碾米機裏,碾成糯米粉來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進了一個個小木桶裏,白花花的、軟乎乎的,沾點兒放到嘴裏,淡淡米香中夾着一絲甜味……

米全部碾好後,家裏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爐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個人的臉都被爐炭映得紅撲撲的,個個喜氣洋洋。

不一會兒,蒸糕師傅喊了一聲:“出鍋嘞!”人羣立刻開始騷動,小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氣騰騰的米粉被倒入米臼中,“可以開始了”,話音剛落,孩子們就一擁而上,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年輕人也不甘示弱,挽起衣袖,拿起木槌使勁砸。孩子們玩着鬧着,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小花臉,還有的小饞貓們則當場狼吞虎嚥地啃了起來。村子裏到處洋溢着歡樂和喜慶的氛圍。

打好年糕後,阿姨們就拿着菜刀,嫺熟地將一大塊年糕分成許多年糕段。吃上一口,香滑軟糯,誰嚐了都會嘖嘖稱讚。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靈手巧的奶奶變成了小兔子、小鯉魚、大元寶……成了孩子們手中最心愛的玩物。

過了一會兒,家裏人就把年糕一塊一塊整齊地擺在竹蓆上,再把竹蓆託舉到通風的竹架子上,等風乾後,就能帶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嚐的是鄰里之間的那份溫馨,感受的是鄉里鄉親的那份情誼。

  打年糕作文30

做飯,炒菜,我可是最不在行的,家裏做飯的工具我每一樣都不會使,平常媽媽在做飯時我常悄悄地看着,看着看着才慢慢地懂得了一些。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媽媽和她的朋友準備去杭州玩一天,我想:呀,糟了,我不會做飯怎麼辦?後來我想起了媽媽在上午給我的二十元錢,可是我覺得用錢太浪費,還是自己炒年糕吃好了。

於是我走進廚房學着媽媽炒年糕時的樣子,我先從桶裏拿出一條年糕,再拿出菜刀將年糕一片一片地切下。這年糕可真難切!每切一刀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年糕終於切好了,我把年糕先浸在水裏洗一洗,再拿出媽媽昨天剛買來的小青菜,一片一片地摘下來,在水中洗一下,然後再拿起洗過的小青菜,一刀一刀地切下來。最後我開啓煤氣竈,我先開大火將鍋燒熱,再往鍋中倒適量的油,等油燒熱再把小青菜倒入鍋內,用鏟子來翻炒,再往鍋內加入適量的鹽,等鹽在鍋內消失了,再倒入已洗過的年糕,繼續翻炒,等年糕的表面已經黃了,就代表年糕已經炒熟了,最後再加入適量的味精,一份炒年糕就完成了。沒想到原來我看着媽媽怎麼做炒年糕也可以學會做炒年糕!

傍晚,媽媽從杭州回來了,一看見我,就問我中午吃什麼?我連忙從口袋裏拿出二十元錢交給媽媽,還朝媽媽神祕地一笑,媽媽一看,忙問我:“你是不是沒有吃飯?”我神氣回答:“我吃了自己做的炒年糕。”媽媽驚訝地睜大眼睛說:“真的嗎?真是自己做的嗎?”後來,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眉開眼笑,不停地誇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