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通用6篇)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山裏人的中秋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通用6篇)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 篇1

老家在深山老林裏,偏僻得只有幾十戶人家。山裏人每年只過四個節,就是大年、清明。端午和中秋,春節自然是最熱鬧的,其次就是中秋節,此時正逢秋收來臨,每家每戶都是喜滋滋的,節當然就過得像模像樣的。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山裏人與山外人略有不同,山外人說月宮裏有個叫嫦娥的女人,不但長裙廣袖,而且長得漂亮迷人。但山裏人卻說,月宮根本就沒有嫦娥,卻有一個漢子叫吳剛,一顆桂樹和一隻玉兔,還有一個三條腿的蛤蟆被稱爲“金蟾”。

爲了證明這一點,村裏有個白鬍子老先生翻開詞典,指着年輕人的鼻子,不無炫耀的說:蟾宮折桂,成語,蟾宮指月宮。就是攀折月宮桂花的意思,懂不?

據他說,當年吳剛學仙離家三年,因犯錯被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重新癒合,他就只能天天做着這種徒勞的無用功。吳剛之妻阿女憐憫吳剛,就叫最小的孩子飛上月亮,陪伴他的父親,這個孩子溫順善良,就變成了小白兔陪伴父親。

與憨厚的吳剛不同,那個嫦娥卻不地道,她是偷吃了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裏要來的不死藥,把丈夫孤零零地拋在人間,她一個人飛進月宮的,大概是西王母懲罰她的過錯,就把她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傳說歸傳說,在山裏人的心目中,吳剛爲人老實厚道,兔子和金蟾又是十分的親切與和善,於是,到了中秋節時,善良的村民們總是要供上新鮮的水果和月餅,熱熱鬧鬧地祭奠一番。

一般來說,村子裏的祭奠很特殊,是有着嚴格區分的,大體分爲拜月和賞月,拜月是女性的專利,中秋夜裏,在窗臺設上香案,擺上西瓜、蘋果和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是絕對不能少的。待到皓月初升時,女人們便開始當空禱拜。

在村子裏的女人看來,月亮裏的神,是主司婚姻和主管繁衍後代的神,是村民心目中天人合一的神。因此女人拜月,是在祈禱着自己的美好願望。待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找一個好夫婿,新婚少婦則是把“求子”作爲一個祈禱的主題,其它的女人大都是期盼閤家團圓。

這個習俗如何來的,已經說不清楚。村子裏的老人籍貫大都在山東,是當年“闖關東”時來到大山裏的,推測這個習俗也是他們帶過來的,對此他們有些沾沾自喜,談起來更是津津樂道。

他們說,山東有個東平縣,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是水滸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水滸傳》作者羅貫中的故里。在東平縣城東3公里的龍山腳下,有個很大的無鹽村,村裏有個姑娘複姓鍾離,名春,又名鍾無鹽。

無鹽姑娘相貌奇醜陋,大額頭,深眼窩,高鼻樑,還呲着兩顆齙牙,幼年時便虔誠拜月,期望着有朝一日能改變容顏,長大後亦癡迷不變。後來雖以才華入得宮來,始終因相貌問題未被寵幸。

時年八月十五,齊宣王來到東平湖賞月,忽然,一襲白衣映入眼簾,很是驚豔。月光在她的臉頰上泛光,深深的眼窩滿含嫵媚,厚厚的的嘴脣盡顯性感。

莫非是鍾離春?問話者熱血沸騰。

正是醜女無鹽!回答者眼含秋水。

於是,齊宣王把她引進寢宮,無鹽脫卻華服,盡顯古銅色肌膚,那別類的美,也一樣的傾國傾城。

如靈魂出竅一般,只這一夜,齊宣王便喜歡上了鍾離春,遂立她爲皇后。國人聽之,無不紛紛效仿無鹽拜月。中秋拜月就由此而來,一段離奇的故事也代代演繹了下來。

老人說的痛快,年輕人卻大爲不解,後宮佳麗粉黛比比皆是,齊宣王卻爲何被無鹽所折服,不解歸不解,這個月夜邂逅的故事還是流傳着,只不過拜月的程序簡單了許多。

拜祭之後,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還要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這儀式也就結束了。

但相對女人拜月來說,山裏的男人一般是不拜月的,他們只是“賞月”。一方面月亮主陰,男人主陽,哪有陽拜陰之說,即使是陰盛陽衰也不能拜。另一方面,月亮皎潔明亮,金蟾的背後竟然是美麗的嫦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男性們難免會對她情有獨鍾。因此男人不拜月就沒了“男女之嫌”。

那麼,同在中秋的一輪明月之下,男人幹什麼呢?古人當然要在月下對月飲酒,對酒吟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沒喝得蕩氣迴腸,詩卻寫得餘香嫋嫋。現今村裏的男人不懂詩歌,瞅一眼月亮,燉一鍋小雞燉蘑菇,喝一盅苞米小燒,不一會就摟着月光睡着了。

而今,離開了山村,生活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裏,看月亮的視線總是被高樓所擋着,難以找回童年賞月的心境了,但山裏人的情懷依舊不變,一江明月一杯酒,醉了月夜,也就醉了心情,那情景,雖沒有詩意,但有着濃濃的鄉情。

其實,管它用什麼形式拜祭,無非都是以此寄託着對未來的嚮往吧……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 篇2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題記

不知蘇軾寫這首詩時有沒有想到那在月宮中懷抱玉兔滿目孤獨的奇女子嫦娥,有沒有品嚐那風味獨特的月餅,有沒有擺上供桌拜過月亮之後再飲酒大醉,作此篇。

不知蘇軾再異鄉的中秋風俗和現在我們的風俗是不是一樣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若親人團聚,定會特別珍惜眼前這月光下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光,永遠記住這皎潔之月,懷念着嫦娥奔月的傳說。賞月,品餅,月下之景已成定格,成爲永恆。如若不能團聚,遙望同一輪明月,恐怕不會有東坡這樣豁達開朗的胸襟吧。思念始終就如不合時宜的雲一般籠罩心頭。擡頭,看月,即使品餅,我想也會索然無味。月下,思鄉人的淚掛在腮旁,如嫦娥那孤寂的眼神,悽,清。

而那月中的嫦娥哦,是不是也正在月中看景呢?左眼是親人團聚,美好時光,左眼是倆地分別,苦愁孤寂。嫦娥看看左邊,看看右邊,看看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砍伐桂花樹的吳剛,看看懷抱中的小白兔,再看看孤獨的自己,淚,無聲滑下,左邊的叫喜,右邊的叫悲,混合再一起,叫做愁。嫦娥默默地合起秀手,向世間傳達最淡漠卻又最純真地願望—凡塵中地人們啊,讓笑常住心間,哪怕眼裏含着淚。

一如在月下看月地小小地我,眼裏全是思念。忽然,我笑了,雖然,眼裏,有淚。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 篇3

在我們這兒過中秋節,對於我們少年來說,吃月餅,賞月就成了最大的樂趣,記得每年過中秋節,總會想起童年的往事。

製作月餅

猶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吃的月餅,是我吃到的最美味,因爲它是我和我的家人親手製作的。一團面,一桶水,於是,開始了我們的“戰鬥”,放一些雞蛋,放一些甜食,我們迅速地“結束戰鬥”,放在鍋裏蒸熟之後,放在室外,等到月餅涼了之後,我們把月餅放回屋裏,開始了我們的“大掃蕩”,不一會兒,月餅便被我們吃得“所剩無幾”了。我們吃着我們自己製作的月餅,臉上的笑容如花苞般綻放。

吃團圓飯

天色漸晚,到了該吃晚飯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中,我看到了父母漸漸蒼老的容貌,心中不免多了些傷感,童年稚嫩的我,在那時,終於明白了父母的辛苦,所以,從那時起,我會竭力的去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過晚飯後,我們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賞月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辛勤的人們在此刻歡聚一堂,我拿着所剩無幾的幾塊月餅,爬上屋頂,呆呆的望着月亮,“爲什麼會這麼美呢?”我心裏暗暗發出這樣的聲音,“或許是嫦娥在的緣故吧!”,我望着皎潔的月光,心中泛起了層層漣漪,心中也如明月一般清澈,忽然一陣涼風襲來,烏雲擋住了月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不禁心裏這樣想。

那年的中秋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揮毫一筆,它就是一幅雖短小而又完美的山水畫。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 篇4

中秋於我,就像記憶裏那輪飽滿圓潤的月亮,始終帶有一絲寂寂的思念和淡淡的鄉愁。

少年時候的每一箇中秋,都是和母親一起在家門口晾穀場邊那棵巨大的梧桐樹下度過的。月到中秋,分外圓潤明亮,默默地凝視着人世間的團圓美好和幸福。母親微笑着忙裏忙外,在小方桌上擺放她不知什麼時候準備好的糕點和水果。我們幾個孩子猴急猴急地跟着母親,嘻嘻哈哈地吵鬧,推推搡搡地等待分享一桌子的'好吃的。

不多的幾塊月餅,被母親分割成幾個小牙兒,一牙兒給奶奶,一牙兒給父親,然後我們幾個孩子再一人一牙兒,除了水梨是一人一個外,大紅蘋果也是分割開一人一牙兒的。就着溫婉的月光,一家人圍着小小的桌子,吃得津津有味。飽滿圓潤的月亮,月餅的香甜,水果的甘甜,這便是中秋了。

現在想來,那些年中秋,似乎從未看見母親吃過月餅。母親的眼裏心裏裝滿了我們,而我們的眼裏心中卻沒有來得及裝下她。子欲養而親不待,再也沒有這樣的中秋,這樣的團圓了。

在母親離開後的二十多年裏,我擁有過各色漂亮的,香氣撲鼻的月餅,可是吃到嘴裏卻再也沒有當年母親分發的小牙月餅那麼香甜,那麼讓人感到刻骨銘記的滿足和幸福,完全找不到當年的味道了。

月圓的中秋有回憶,有幸福,也有巨大的遺憾和捨不得。那些相聚的快樂時光,相愛的幸福歲月,相守的機遇緣合,讓我們珍惜!唯有珍惜,纔不至於辜負守護我們生命的那輪圓月。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 篇5

是誰揉碎了千年的古韻,升起一縷塵煙?是誰拂去了秋日的霜痕,驚醒了沉睡的靈魂?歲月的年輪早已湮沒了伊人輕輕淺淺的足跡,卻將相思的紅豆撒進了心田。紛飛的落葉舞動的是誰人的傷悲?鏡水西岸,斷橋離人,縈繞了思緒。惹醉了暮鼓晨鐘。一滴清淚,待何人歸?

素衣淡妝,小徑吟唱,輕語一曲癡情。爲君執筆墨染,揮灑一地離殤。中秋夜裏,打翻了悽婉的詞句,獨自淺唱低吟。菊花香中,君可念起一葉飄零?冷寒宮內,嫦娥爲誰撫琴?沾染了塵唸的靈魂,只爲與君共賞晨昏。

深秋的邊緣,荒蕪的萬物裏,是否還存留着夏日裏一抹嫣然?盪漾在心靈的絲絲縷縷,景依舊。寒露染芳鬢,人面全非。一杯濁酒,醉了伊人意,思念悄無痕。耳邊喃喃囈語,淚溼鳳枕。午夜的寒月冷落了星辰,一語承諾,醉了伊人的溫情。

露滴清寒,月影當軒,思念撩起了誰人悽楚的淚眼?繡簾微卷,俯首窗前,紫陌紅塵中誰人的香魂哽咽了世間?徘徊在記憶的彼岸,皎潔的月光能否將思念帶到君的窗前?不語誓言,不言永戀。紅塵卻躲不過註定的情緣,流年卻抒不完纏綿的詩篇。借中秋夜,纖纖玉指,爲君譜一曲,一世相伴。

古道花已去,秋日葉傷殘。紅燭幽影,繡枕星寒。遺落一世的繾綣,演繹了離合悲歡。君可知,你的胸膛溫暖了伊人的冰冷,卻留一地的相思濃了墨染。無韻的詩篇醉了月圓,迷了伊人的雙眼。一抹柔情,一縷思念,擾亂了金秋的夜晚!

山裏人的中秋散文 篇6

中秋節快要來臨,可是天氣還是那麼酷熱,似乎是在煎熬着一顆顆赤子之心思念故土懷念親人。

最近,出差多了點,把原來的手機關掉,換上一個新的號碼,很多朋友說我從人間蒸發了,我沒有否認,因爲我很想那樣,隱居在某個角落,讓自己的心靈洗滌一下往日的回憶,即使那段記憶是那麼短暫,那麼慘烈,那麼不值得自己眷戀。

家庭的和睦與否取決於中秋過得是否隆重,是否值得紀念,兄弟姐妹之間的坷坷坎坎,夫妻婆媳之間的點點滴滴同樣牽掛着中秋之夜是否寧靜,我很感觸目前的境況。

對於團圓的奢望已經有些日子了,我始終認爲這是一種合理的念頭。

哥哥和弟弟之間的誤會本來可以緩解了,可是還是出現其他的問題,我作爲中間人已經努力了。

媽上了年紀,說話當然有些過頭,不過沒有人會理解,只能是誤會。

今年的中秋節怎麼過?我想,媽跟我過了,妹妹遠在武漢,弟弟也在外地勞務,弟妹心事很多,哥哥在老家倒是經常能見到,因爲我去基地管理的時間還是比較多。其實,這是家事,不想寫出來,但是又不能對很多人說,算是在心裏憋不住的話吧,沒別的意思,只是想讓自己繼續支撐這個家庭,不再出現意外,我還是鼓勵妻子忍耐一些,算是積德吧,什麼事都擔待一些,忍讓一些,默默地祈禱吧,爲這個家族,爲每年的中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祝願所有的家庭都和睦,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