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精選11篇)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鄉周莊優秀散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精選11篇)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1

被譽爲“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以水多,橋多而享譽世界,每天都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去年暑假我也跟爸爸媽媽來到了周莊,領略了一下週莊的風采。

走進周莊,我一下子驚呆了:這裏真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啊!空氣裏瀰漫着水潮溼的氣息,處處拱橋橫跨,小船隨意地順着小河緩緩地蕩着,撐船的大嬸唱着漁歌,一切都被寧靜而祥和的氣氛籠罩着。

周莊的房屋都是依水而建的,走在古老的石板上,欣賞着古老的房屋,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周莊最有名的便是沈廳,也就是當年沈萬三居住的地方。走進會客廳,迎面是一張八仙桌,旁邊有一張鏤花的椅子,只有半個椅背,導遊告訴我們:“這張椅子是當年沈家小姐坐的,因爲她當時還沒有嫁人,所以沈萬三就做了這樣一張‘有依無靠’的椅子,意思是有父親依靠,卻沒有丈夫依靠。”

沈廳的正廳堂是“鬆茂堂”,足有170平方米,朝正堂的磚雕門樓,是五個門樓中最雄偉的一個,高達6米,正中匾額“積厚流光”,四周是“紅梅迎春”的浮雕,更給沈廳增添了幾分奢侈與豪華。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雙橋。導遊說,周莊有十幾座橋,而雙橋便是它們的代表,雙橋本名世德橋和永安橋。我順着看過去,只見一座橋是橫跨小河,另一座橋卻是縱跨小河;一座的拱洞是圓的,而另一座卻是方的,顯得十分和諧,別緻。我踏着石板走上了雙橋,微風吹拂在臉上,清涼的氣息撲面而來,也許正是因爲水多,周莊才顯得這麼涼爽,宜人吧!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迷樓。沿着蟲蛀的樓梯,走上迷樓,整個周莊便會盡收眼底。

走在周莊狹窄的小巷上,路旁總會有小孩探頭探腦地從屋子裏跑出來,好奇地看着我們,十分可愛。這也是周莊的魅力所在吧!我笑着想。

周莊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淺灰色,古色古香的窗戶和大門更給房子增添了一分神祕的色彩,房頂都是用灰色的磚蓋成的,一座座飛沿翹壁,頗有古代的韻味。

周莊是一幅山水畫,它用淡淡的色彩描繪着這古老的地方,它用濃烈的色彩描繪着這裏的風土人情,來到這裏,你一定會驚歎:世界上竟會有這樣的“世外桃源”!周莊,令我留連忘返!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2

周莊,夢中的縈繞。

第一次見她,有着清冷的北風,氣溫極度低下,雖有友人悉心呵護,卻終抵不住身內身外陰冷寒流的糾纏,瑟瑟之下,走馬觀花,悵然離開。一年過去,回憶中,竟沒有爲她落下文字的勇氣

而這次,再見周莊,記憶中的模糊逐漸清晰,才攸然驚覺,原來,她的容貌,已悄然沉落進我的心底。

站在周莊的大門,仰首望去,雨霧纏綿中,一顆心情不自禁的顫慄,那一剎那,我竟清晰看見了她深植於靈魂深處的寂寞和幽冷,與日月無關,與遊人無關,那是怎樣的一份寂寞和幽冷?

記得那時的周莊,我一路尋來,古鎮的清幽和淡泊在她身上不見。窄窄的街頭行人如織,青石板路的兩旁,店家的呦喝此起彼呼,有種傷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有些感嘆周莊也逃不脫商業經濟的圈點。而今,當我再次站在周莊,徜洋在她懷裏時,遺留在心底的嘆惋不復存在,彼時的周莊,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和喧譁,有的只是幽靜和孤寂。然,這纔是我夢中縈繞的周莊。

一路“踏”雨而行。

雨中的周莊有些安靜有些許的落寞,那份安靜和落寞竟讓人的心有些酸澀,有種想流淚的觸動。就在這時,一陣悠揚的琴聲驀然傳進耳裏,不自禁四下張望,就在前面不遠處,一羣人的圍繞下,一位老人正安靜地坐在小店內,神情自怡地敲打着揚琴,一向喜歡古典樂曲的我,見此不由得加快腳步,臨近店門時,圍繞着的人羣閃出一個空位,我擠到老人面前,與老人面對面,正好老人的目光望過來,接觸到老人的目光,我困惑了,平日印象中,見慣了街頭賣藝老人們的神態和眸子中的內容,而今,此時我面前的老人,眸子竟如清澈的河水,乾淨且淡泊,難道,緣於周莊的賦予嗎?困惑中,拿出隨身一直帶在身邊的採訪錄音筆和照相機,記錄下這一刻的感動。

左右張望中,步子越來越緩,不知是聞慣了見慣了周莊在豔陽下的熱鬧,還是此時周莊雨中的寂靜,有一種感覺漸漸成形且強烈,不知鉅富沈萬三和孤傲的三毛在雨中的周莊又有着怎樣的一份寂寥?

在身旁友人“這就是沈園”的高分貝聲音中,駐足,望向身旁的他,接觸到他雙眸,不由得輕笑。不料,剛跨進沈園大廳,來不及觀摩,就與友人們不約而同轉身倉皇逃離。沈園,四周充斥着導遊“聲嘶力竭”的解說,而圍在他們身旁的遊人,表情各異,有的露出無限嚮往的神情,有的一邊與身旁的同伴說笑一邊忙着拍照,而有的則茫然四顧……

這不是我心目中的沈園,沈園,是深邃封閉寧靜的。那麼,此情此景,惟有逃離,不想破壞心目中的斯人斯景。

有三兩的行人從身旁擠過。是的,擠過,周莊,古老的小鎮,永遠沒有變化的只有她的狹窄,除了窄窄的青石板路鑄就的狹小街道,還有什麼能讓我們一眼看到她的從前呢?

不死心,依然尋覓,走進小巷深處。

周莊的雙橋又現。周莊的雙橋是有名的,著名的旅美畫家陳逸飛曾以《故鄉》使她蜚聲海內外,也讓多少海內外遊子觸景生情,魂牽夢繞故鄉的山山水水。此時,站在世德橋上,望着不遠處的永安橋,我在想,他們之間一定有愛情經典傳說的故事吧,只是被人不小心給遺忘了,所以纔有了今天雙橋形式的有名。

“沉甸甸的石頭,靜謐謐的水,老老的房子住過誰?……”

沉思中,來到三毛茶館,心,忽然不受控制地顫抖,淚,從眼眶悄悄涌出。友人們來到身旁的時候,我似不經意轉過身,不想被他們看到我此時的神態,因爲他們不會懂也不可能懂我此刻的心情。三毛,曾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不僅她的文字,還有她的性格。我的身邊有很多朋友如我一般喜愛三毛,他們曾說,我的性格像極了三毛,一樣的孤傲一樣的寂寞一樣的簡單卻勇敢,而我每每聽到,總會無言輕笑。三毛,世上又有哪個女子活得如她一般這樣隨意這樣灑脫這樣勇敢呢?

不知是否心靈感應,就在我默默站在茶館凝視裏面的空間時,身邊的他走過來,問我是否想進去坐坐,我搖頭,不知是否不忍看見我此時黯然的神情,還是否如他所言真不喜三毛,竟大笑一迭聲說那就快走快走不要被三毛靈魂附體,聞言忍不住低低嘆息,默然而笑。他又怎知,我是怎樣喜愛着三毛,那個孤傲一生不曾妥協活得執拗和勇敢的女子。如真有靈魂附體的傳說,我寧願被附體,那樣我就能與三毛進行心靈對話,那又將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呵!

風輕搖,雨絲兒不斷,坐在船頭,船緩緩行駛在周莊的腹地,兩岸垂柳依依,清清的河水託着船兒輕輕晃,船尾,船孃脆脆的嗓音伴着輕輕的划槳聲,古老的歌謠帶着我們走向記憶深處……

離開周莊的時候,已近半天光景。終有些依依不捨,發現自己竟悄悄愛上了這個地方。周莊的靜謐略帶感傷,清幽中帶着淺淺的寂廖,真的能夠讓自己憶起很多曾經來,那些遙遠卻依然清晰如昨的感受,那些天真單純的夢想,那些青澀難忘的愛情,那些白衣飄飄年少輕狂的年代。所以,離開的時候,回頭望,我看到的雨中周莊,正是我夢中縈繞的周莊!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3

或許,我曾輾轉設計的江南,就應該是這樣吧!

是錯錯落落的運河蜿蜒繞過一排排古老的房屋,是窄窄灰灰的一段段青石板路,是屋前低低矮矮的絲瓜棚,是朵朵黃花下斑駁的門板後走出的風霜老人,是深深雨巷裏撐着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

於是我在一個霧靄氤氳的清晨,冒冒失失地闖進了周莊,渴望依偎着她,融入她的祥和與寧靜。

總以爲自己是槳聲燈影裏悠閒的船客,縈繞着梨花帶雨的殘香,癡情地和着琴絃上流淌的《春江花月夜》。然而我卻是清醒的,我一夜飛渡十里秦淮,在月迷津渡的時候,輕輕掬一把運河的水,蘸上千年而下的靈氣,洗卻我一路奔波的風塵。而這時靜謐的晨曦裏,裊裊炊煙伴着慵懶的空氣,昭示着嶄新的一天。聲聲棒槌如小家碧玉的蓮步,叩着溼滑的青磚,悠長悠長。

一扇緊閉的大門,門前兩根歷經風雨的柱子,支撐着一方佈滿蛛網的黯淡的天空,若推門進去,能領略到那神祕的似水流年?是深深庭院,還是尋常百姓家?就這樣斜倚在古老的門上罷,靜靜期待夜的來臨:或閒敲棋子,看燈花飄零;或剪燭西窗,任心旌飄蕩;或斟上一杯菊花茶,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是不是每個迷濛的黃昏,都會有位年邁的老者也這樣倚着門扉,回憶比青磚還悠遠的往事?

門邊不遠處是江南的橋,小小一座拱橋,曲徑通幽,某個夕陽斜照的餘輝裏,有一位長裙善舞的吹簫女子,站在橋頭,用善睞的明眸盼着情郎的歸來。

而十步開外的那戶人家,屋前的絲瓜棚上閃耀着成熟的顏色,密密匝匝的覆蓋了結着青苔的石階。或許古樸的愛情故事就隱在石階的盡頭,故作神祕的讓忙於名利的我們嫉妒於斯、憑弔於斯吧!屋檐下居家的主婦悠然自得地坐着揀菜,用婉轉動聽的吳語招呼着奔跑的小孩。擡頭看那緊閉的木柯窗,隱約傳來了藤椅“吱呀吱呀”的聲響,該是歷經風霜的老嫗在休憩吧?

折過身來,驀然發現旗幟高懸,頓生行走江湖的豪氣,我信步就登上了這踩着河水的小樓,似樓臺,似歌榭,是可以攬月的地方。鏤字的木門,紅木的地板,還有硃紅色的木欄:憑欄聽風,數過盡千帆;倚欄把盞,邀清風明月。纖纖玉手,不經意遞來淡雅沁人的碧羅春。江南人家,不免有種我們豔羨的懶散,空氣裏溢滿了恬靜與超脫,讓人如何忍心走馬觀花地省略掉這久違的快意?

坐上一次烏蓬船,掌一回舵,搖幾把擼,小船就在你的導引下,飄飄搖搖的在清清淺淺的河裏輕柔的起伏,穿過一座又一座古舊的小橋,很多船客就這樣枕着婆娑起舞的春風,在曠遠的水鄉阡陌圖裏沉沉睡去了。

浮雲散,多少舊夢照人來,這三月的江南啊,水光瀲灩,山色空濛,是一位梳洗完畢的靈秀女子!或濃妝或淡抹,或低蹙或舒眉,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飛揚的文采和千古的絕唱。

夕陽尚未遠遁,晚風已然來襲,我想今宵酒醒處,撩人的月色會陪着我默默的吟詠:日暮周莊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經年舊約江南夢,臥聽吳楓半夜鍾。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4

二十年前的一個暑假,我應兒童文學作家袁大令老師的邀請赴周莊度假。那時,周莊作爲一處典美的江南水鄉剛剛開始揭開神祕的面紗,一杦由萬國郵政聯盟發行的《故鄉的回憶》以介紹中國的周莊雙橋而名聲雀起。那時,周莊真的是一張古色古香的照片,水鄉絕版的風景,沉浸在一片古的純撲、清亮、濃墨重彩之中,令每一個踏上這個傍水小鎮的探訪者都會驚奇得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好友大令的家就靠在古鎮的十字河旁,這是一條名叫中市的石皮街,東面靠近南社詩人柳亞子迷樓,西面沒過多少路就是圍鎮河。這是一幢二層木結構的小樓,與衆多人家的屋牽依在一起,開南門就見清悠悠的十字河,北靠涼爽的小銜。那時,遊人稀少。住在屋中,打開了小窗,便有清涼涼的感覺。大令老師常以與柳亞子迷樓作伴而自豪。他曾告訴我:小時候的他,常常聽老人講當年南社詩人們如何來到周莊,喝茶會友,吟詩作畫的……他自小在這個寂寞的小鎮上轉悠長大,捉魚、釣蝦是他小時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所以一談到十字河,他就笑口常開,回憶起往事和經歷就滔滔不絕。

中午吃飯時,共享大令燒煮的老蝦,還有自制的米酒。鮮美爽口的飯後打開南門,沿石階下得河道水中伸展的石板,頓覺清涼誘人。這石板被周莊人稱之爲水橋石,是沿水位高低鋪在水中的石頭。赤着腳在清水中浸着,享受着城市裏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清涼。於是乾脆坐在石階上,背靠在河邊的一棵小樹上,讓清水在腳上悠悠流過,頓覺有一種詩意濃濃的感覺。坐在石階上眺望,可以看到古鎮十字河裏的小漁船在不遠處的碧水上游弋。對岸小作坊裏有鐵匠在鍛造耕耘的工具,不時看到爐子的火苗在窗口跳動,時有叮叮噹噹的聲音,似奏着音樂一般。透過這古鎮的手工作坊,透過斑駁的花窗,聽到了一種古的餘韻,並在耳邊響着,周莊的古也許就可以從這一扇扇窗可以悟到。

正當我看得入神時,腳上突然像有東西被刺了一下似的,有點疼痛。定睛一看,原來腳邊圍着七八隻老蝦,它們的膽子也真大,面對着我還在移動的腳,竟還敢舉着火柴桿大小的螯在水中咬我,似在抓着癢癢。看着這渾身上下黑黝黝的大蝦,還真的有點威風,它們在水中的石板上一字兒排開,慢慢地遊着、爬動着,看那蝦,忽然想到齊白石先生筆下畫的水墨畫,蝦的形狀幾乎是一模一樣,我驚呼起來了,驚呼這似詩如畫的水橋石,這一幅畫面競和先生的畫如此相似。大令老師見我站在水橋石上,趕忙從屋裏奔出來。“蝦—”我十分欣喜。大令見我那個希奇的樣子,就說:“別緊張,這老蝦不會咬傷你腳的,它們每天要來這裏好幾次哩。”“爲什麼?”我不解地問。大令笑着,指着河裏的石扳說:“這裏的石板常年浸在水中,我們每天在這裏要淘米、洗菜,一些米屑和菜葉什麼的就會落在石板上,這些野生靈一聞到味就來這裏尋食了,它們是這裏的常客。”

看着水中那些膽大的黑暗色的蝦,我忽然想起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情景。那時,故鄉的河道也是清澈見底,河裏的水石板上也有這樣的大蝦,我們常常從地裏挖來蚯蚓,掛在線上,用以釣蝦。那些水中的大蝦如果餓着了,看到蚯蚓就像小貓見了魚一樣,饞得不顧一切。它們會舉着大螯來搶咬線上的蚯蚓,常常在水中展現出一幅爭奪食物的美麗天然圖畫。這時,我們就輕輕地把釣線提起,然後又用網兜把它們套住。那時家裏生活貧困,常常把釣到的蝦放在黃瓜裏燒湯吃,很是鮮美。後來,隨着城市的擴建,許多河道都不見了,即使回到故鄉去找到河道,也看不到小時候那些老蝦的影子。所以,在周莊看到這樣久違了的大蝦,真的是喜出望外。

細細地品着大蝦,無限的追憶在心中盪漾。大令見我沉思,笑着:“怎麼樣?這蝦引起了你的回憶和聯想。”那一刻,我笑着把童年時記憶的故事和盤托出。大令笑着說:“你是在想釣蝦?好的,由我來陪你,保證會釣到大蝦。”我聽了,開心地笑了。釣蝦,試一下也行。我知道,釣蝦必須要挖蚯蚓。大令卻笑着說:“不用蚯蚓,我有一個法寶,保證會釣到大蝦。”說着,他走出門去。大令出門了,我卻奇怪了,不用蚯蚓,他去取什麼法寶?

沒一會,大令手裏拿着兩根骨頭進門來了。骨頭能釣蝦?我奇怪了,這是什麼?他笑了笑。原來,他在小街上的羊肉店裏要了二根羊肉骨頭回來。他說:“這是上好的釣蝦餌。”我將信將疑,心裏在笑他不會釣蝦。他見我愣着不動,一邊用線扎住骨頭,一邊說:“這玩藝比蚯蚓強多了,小時候的我常常在這裏用蚯蚓釣蝦,是我獨特的專利,昨天聽到你要來,是我用這骨頭釣了老蝦迎接你。”想到午飯吃的蝦,我點頭笑了。稍息,他說:“用蚯蚓那玩意兒常會脫鉤的,一天釣不了多少蝦。有一次,我無意間把一根羊肉骨頭扔在了水石板上,沒想到引來了一羣蝦,圍着不肯離開。後來,用羊肉骨試釣,還真成爲了一種無意中的新創造……”從談話中,我知道他是在偶玩中發現釣蝦這個祕密武器的,他講得很是內行。大令見我想得木楞着,又笑開了:“那蝦在水中聞到羊肉味,還會成羣結隊地趕過來,趕也趕不走哩,你嘗試了就會知道……”他這麼一說,我笑了,決定跟着他試試。

一切準備就緒,我和大令提着小竹杆,頭戴一頂草帽,坐在屋邊的一棵老樹陰涼下里開始了釣蝦。我的心裏在想,這蝦到底會不會來咬羊骨頭?看着羊骨頭沉到水下的平展展的石板上,就着急地希望有蝦會趕來。可等了好長時間沒動靜。正在我感到失望時,我發現從水下的石板邊爬來了一隻大黑蝦,它在石板上轉了一圈後就溜下水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我似乎有點失望。大令輕輕地告訴我:“這蝦是羣蝦派來的偵探子,下面肯定有一羣蝦等着哩,他天真得像個孩子。“現在,它探到了真東西就回水下去彙報去了。”大令話剛落音,石塊上突然冒出了一羣蝦,它們一起探頭探腦地游上石板,轉了一個小圈就拼命地去咬羊骨頭,那樣子像是餓透了似的。它們舉着細長長的大螯,用力拖着,爭相搶奪,一下子亂了原來的秩序,它們擺着尾巴,把羊骨頭圍得嚴嚴實實。有的咬住了骨頭邊的肉,有的還相互爭搶着打起架來了。蝦們拖動着羊骨頭,我忽然感覺到手上的小竹杆變得沉沉的。這時,只聽大令一聲喊:“提—”我和他手中的釣竿線立刻離開了水面。那羊骨頭上掛滿了大黑蝦,少說也有三四隻,而且咬得緊緊的,直到把它們提到房間裏的水桶邊也不肯鬆口鬆手。就這樣,大蝦們一隻只都成爲了我們的俘虜。這樣釣了不到一個小時,大蝦已釣着了三十多隻。它們在水桶裏划動着,用扇尾擊着水花,那擊水的聲音,似乎有了後悔一樣。看着它們的那股傻勁,我們不禁笑了。

釣到的蝦,除了公蝦,還有懷着身孕的母蝦,它們成爲了俘虜。母蝦也稱作爲仔蝦,它們的螯比公蝦短而且小,肚子上躲滿了一粒粒奶黃色的仔,最多的一隻大約要有一百多粒。大令說:“這是懷孕的母蝦,那些仔都是未來的小生命,把這些母蝦放到河裏去,來年還有釣不完的蝦。”他哈哈笑着。於是,我們在桶裏分揀了一下,把十八隻大肚子蝦放進了水中。看着它們離開石板的那一刻,大令又笑着說:“這是生命的放飛。”我一聽,知道其中含義深長,不禁也點頭笑了。這時,我看到了大令從線上摘下了羊骨頭,忽然又扔進了石板下的水中。說:“剛纔這些母蝦們受了驚嚇,現在要慰問慰問它們”。他說的話和做的事都很有童趣。原來釣蝦的過程中也融匯了他一顆悠悠的愛心。

傍晚,我們把釣來的二十隻公蝦蝦煮了放在大盆裏,還配了調料。然後,每人又小酒一瓶,邊吃邊談,美不可言。鮮美的周莊河蝦,充滿着濃濃的鮮美的清香味,沒有一點泥土味,完全是一道純綠色的天然貨……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了,大令先生身患癌症離世也近四年了。每每看到蝦,常常會想到與他在一起用羊骨頭釣蝦的一幕,眼前總有一種神奇在閃動,就像喝過的老米酒,歷久而迷醉。每每看到蝦,就會想起和大令先生蹲在水橋石上,用羊骨頭釣着那烏黑的大蝦……

是呀,釣蝦不用蚯蚓作釣餌,這看上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其實是內藏了一種智慧和來自心地的創造。可不是嗎?!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5

周莊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漢文化的瑰寶。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爲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爲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爲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爲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爲周莊鎮。

周莊鎮爲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

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爲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爲一體,造型獨特;石橋牢固而又質樸,建於明代,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樑橋組成,橫跨於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錯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鎖將兩條小河緊緊地鎖住。沈廳爲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樑,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爲“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的風味食品

周莊有許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萬三愛吃的肘子和豬蹄,它起源於明代沈萬三家,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餚,當地叫萬三肘子和萬三蹄。做法是用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極爲講究,要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爲主。煨煮熟爛要適度,過爛了易碎,破壞原形,煨煮好後皮色醬紅,整隻蹄膀可保持原狀。吃的時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細骨代刀。當地的餐館中都有出售,當地的居民在過節時也都吃萬三蹄。

其它特色食品還有萬三糕、童子黃瓜、蝦糟、三味圓及當地的水鮮等。周莊還有一種水生植物蓴菜,用來煮湯,鮮美可口,西晉文學家張翰比喻懷念家鄉的“蓴鱸之思”,就是指蓴菜和鱸魚做成的“蓴菜鱸魚羹”。

特色餐飲

元末明初沈萬三成爲江南首富,特聘名廚烹調各式佳餚,冠以“萬三家宴”。其宴講究時鮮,選料精緻,色、香、味、形俱佳。特色菜有:萬三蹄、三味湯圓、清蒸鱖魚、蒸燜鱔筒、蓴菜鱸魚羹、薑汁田螺、塞肉油包、百葉包肉、燉豆腐乾、焐熟荷藕等。品嚐“萬三家宴”可以去沈廳酒家。它位於富安橋,沈廳邊上,至今保留着明清風貌,典雅別緻,臨河傍水,是極具地方風格的菜館。

水鄉周莊,珍饈水產四時不絕,其中最有名的是“蜆江三珍”:鱸魚、白蜆子、銀魚。周莊還出產鰻鱺,“稻熟鰻鱺賽人蔘”,這句鄉諺盡人皆知。此外還有甲魚、河蝦等。

周莊美味不止於此,江南特產的醃菜莧、青團等也深受遊人喜愛。

數不盡的糕點熟食,猶如四季不敗的花市: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鹽糕、青糕等。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6

其實我早就聽人說,玩周莊就是玩夜晚。於是我和夫人也就在傍晚到了周莊。一進周莊本想先找旅店安排好住宿,可是那熙熙攘攘的遊客,不乏文雅的笑語,那略略泛黃的夜光,小河中隱隱來往的遊船一下就陶醉了我。我也就本能地夾雜在遊客中漫步而行了起來。

邊走着,聽見小河上傳來了輕柔的小曲聲,

“春季到來綠滿窗,

大姑娘窗下繡鴛鴦……”

我知道這是賀綠汀的《四季歌》。這首曲子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是民間的,親情的。循聲望去,飄出歌聲的小船正好劃過我面前的小河。唱歌的是搖擼的船家女。透過夜色中的光影,我隱隱看見船家女腰繫青花土布圍裙,頭披青花土布方巾。那小船在夜光下緩緩地向前,船上的人恍若在仙境中顯得十分飄逸。我知道船家女的小曲是應景而唱,然而《四季歌》委婉如訴的旋律,卻讓我在這熱鬧的街市中有了一份清淨的思緒。

《四季歌》是一首感人的愛情歌曲,唱的是男女之間有了愛情,卻被棒打鴛鴦各一方。雖然如此,這對相愛的人仍然對他們之間的愛情忠貞不渝。愛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恆主題,中國的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無一不是述說愛情的。這首《四季歌》就涉及了《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說的內容。雖然音樂的旋律如訴如泣,但卻不乏透出感受愛情的幸福。看着小船上坐着的人,幾乎都是一對對的男女,我似乎有點明白爲什麼人們會說“玩周莊就是玩夜晚”了。我也十分的佩服船家女們,真能應景唱出這首有江南水鄉風味的小曲來。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7

一般來說,旅遊景點有好看好玩的,也有好吃好喝的。儘管我們安頓好住宿出來已經較晚了,但是小河兩岸的街道上依然十分熱鬧。我們茫然地站在了一家酒店的門前,酒店門前臨河的餐桌上食客也都坐得滿滿的。這時一位中年女子走過來對我們說,我看你們在這站了好一會兒了,是要吃飯嗎。我說你們生意真好,餐桌都坐滿了。中年女子說,看你們年紀大,要吃飯的話我馬上給你們安排座位。我擡頭看了一下這家店的'招牌,稻花坊酒店。一看這招牌我有了興趣。這時我問中年女子,店是你開的吧。女子回答說是的,我就叫她老闆娘了。我問老闆娘有豬蹄嗎。老闆娘高興地說,有啊,我們的萬三豬蹄是正宗的。於是我們決定在這家店吃晚餐了。老闆娘便在臨河給我們安排了座位。

稻花坊,這店名也給了我遠古的清新。在古代,文人騷客寫詩作詞總喜歡以“稻花”入詩詞。諸如“千里稻花應秀色”,“稻花香裏說豐年”,“村南村北稻花明”等。稻花之所以讓詩人們喜愛,就在於稻花不像有的花那樣大紅大紫的耀眼,也不像有的花那樣濃香撲鼻。稻花呈現的是淡淡的米黃色,淺淺的米香味。稻花一開,就像那江南水鄉的女子一樣,讓人感到清新,讓人感到希望,讓人會產生一股內在的朝氣。在這稻花坊的餐桌旁,又是臨河而坐,肚子也餓了,酒菜還未上桌,我已是食慾大增。這時老闆娘走到我們的餐桌前對我們說,一份豬蹄很貴,分量也多,你們又點了其他菜,我照顧你們,你們就來半分豬蹄,如你們吃完嫌不夠,就再加半分可以嗎。聽着老闆娘的話,就像家人的關懷,我們滿口答應。要知道在餐飲店誰會這樣做生意啊。

酒菜一上來,那濃濃米香的周莊酒,那略帶甜味,入口即化的豬蹄肉太誘人了。喝一口周莊酒,含在嘴裏久久捨不得吞下去,咬一口豬蹄肉,抿在嘴裏久久捨不得嚥下去。越喝越吃,小河上的遊船在我眼前就越來越朦朧了。雖然離夜深還早,我卻不勝鄉酒的酒力。帶着微微的醉意,我們回到了旅店歇息。

晚上依河酌飲,依河枕眠,周莊古鎮的所有陶醉了我。睡在夢裏水鄉旅店的客牀上,想着稻花坊的酒菜,我不覺低聲抒懷起周莊的夜晚了。

船家的小曲,

無法蓋過遊客的笑語,

鼎沸文雅的人聲,

無法遮掩槳擊小河的碎音。

一張小桌,

一橫小橋,

一疊小菜,

一壺小酒,

流水人家的往昔,

在胡思亂想中飄零。

水鄉女人的鄉情,

在清新淡泊中嫣然。

太陽剛下山,

明月又升上了天空,

分不清是黑夜還是白天,

也不知眼前是假還是真。

只覺得淡淡的醉意,

讓我深深地遺夢。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8

在從江南歸來的日子裏,我寫了了許多有關江南的文章,卻單單沒有寫周莊。朋友問:爲什麼不寫周莊呢?周莊多美啊。

是的,在去江南的一個多月裏,我參觀遊覽了許多地方,歸來陸續寫了一些文章發表。但寫得多、寫得順手的是無錫太湖。因爲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一直居住在太湖邊上一座山崖上的飯莊裏,每天早晨起來的時候,我都要長時間地佇立在陽臺上瞭望煙霧濛濛的太湖;每晚都要沿着太湖邊上散步,看到遠處隱隱約約的燈光輝煌如星,感受到陣陣晚風襲來,聽到湖水嘩嘩作響,知了叫着,蛙聲悅耳,讓人好不閒適愜意,文思自然如泉涌。夜裏入睡前,再把散步的感觸一筆筆寫在日記裏,返回新疆後沉澱上些日,修修改改,一篇、兩篇文章順順利利地就出手了;但對於只去了一次的周莊,而且是匆匆忙忙地瀏覽,這讓我怎麼也找不到寫作的感覺。舉世聞名詩意化了的周莊,人人遊覽歸來都說那裏好,愛好攝影的拍攝了不少圖片發在報紙和網頁上,引來嘖嘖讚歎;是作家詩人的,歸來寫了不少詩文發表,不枉走了一回,贏得不少讀者爲之神往。

遠的不說,就說著名散文家王劍冰吧,他寫的《絕版的周莊》真可謂是鉛華洗盡,情思似淡卻濃,於樸素中跳躍着一支古典清曲,詩意盎然,餘音繚繞,被周莊人刻印在了石碑上,這讓再來周莊的文人墨客輕易不敢動筆。十幾年前著名作家趙麗宏的《周莊水韻》,可以說把周莊的“水”寫絕了,因爲周莊的文章本來就在於一個“水”字,把“水”字寫好寫活寫絕了,詩人騷客們似乎就不敢再在“水”字上做文章了。

我喜歡的作家遲子建就很聰明,她於2006年寫就的《周莊遇癡》,巧妙地避開了“水”字,自己營造出了一種歷史的氛圍,筆墨跳躍,空靈鮮活,讓人在詩意靈動的語言裏走進了周莊,忽而聽到九百年前周莊水韻的船槳聲,忽而在三毛茶樓上聽到巷子裏的叫罵聲,忽而沉浸歷史歲月的深處,忽而又回目到眼前的現實生活裏,讓人在情景交融的陣陣悲涼裏扼腕着人生歷史的滄桑。我看過許多人抒寫與周莊有着密切關係的沈萬三,但像遲子建那樣輕鬆而空靈地把一個歲月深處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娓娓地寫得那樣生動鮮活,鮮有少見。

因而我想,自己乃一業餘文學作者,豈敢提筆書寫周莊呢?何況我在周莊匆匆忙忙地就呆了兩個半小時,且是炎熱難耐的夏日,遊人如織,“阿拉”聲不絕於耳。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王劍冰前前後後去了周莊十多次才提筆書寫了《絕版的周莊》;趙麗宏生活在上海,動筆之前,也前後三次去過周莊。遲子建是在冰天雪地黑龍江的北極村長大的,南方與北方的水韻差別實在是大,且又是蕭紅般的作家,在周莊待些時日,自然是下筆不凡的。

於是我想,周莊不是寫出來的,是這些有才學的作家們多次深入生活在那裏細細體驗,調動起了自己多方面的知識和才藝,尤其對那裏產生了悠悠感情之水,自然流出來的。

試想,周莊能寫得出來嗎?當你乘着大巴車駛入周莊的時候,你會產生那種乘着一葉扁舟,借一彎明月,搖搖晃晃地進入周莊的感覺嗎?沒有了那種感覺,你能尋找到唐詩宋詞的詩韻情思嗎?當你步入周莊,在現代化的水泥路面上悠閒地度步,看到的是一個個戴着各色墨鏡,舉着各色輕巧花傘的一堆堆擁擠的人羣,你能找到遠逝的周莊那種清靜閒適的感覺嗎?

沒有,肯定找不到,至少我找不到。我感觸到的周莊是川流不息的人羣,是層出不窮的嘈雜聲,是你來我往熙熙攘攘的看客。他們匆匆忙忙地來,又匆匆忙忙地去,把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聲音留在了周莊的水韻裏,也把一身身酸楚性的汗漬味留在了狹小的巷道和低矮的屋子裏,肆意瀰漫,嫋嫋升騰。這讓我實在找不到愜意閒適,找不到悠悠情思,更找不到月兒搖着扁舟行的寫作感覺了。

所以,我寫不出周莊。寫不出來,就翻閱在周莊買回來的幾本書寫周莊的小冊子,但看了許多,沒有留下幾篇印象深刻的。不是說他們寫的不好,一色的周莊水韻,周莊雨意,周莊月色,周莊歷史,看着就乏味,這一切彷彿都離我十分遙遠,且文辭筆墨風格幾近相同,缺少性格的情緒和思想的色彩。

我厭倦了。但我一個人瓜待的時候,尤其是陰雨綿綿的雨天或雪花飄飄的冬日裏,讀着枕邊的唐詩宋詞,我又確確實實想念周莊,想念周莊那波光瀲灩的水,想念陳逸飛筆下蒼顏斑駁的雙橋,想念銀子浜粼粼波光的水巷裏悠悠盪着的一葉扁舟,覺得要在時下的世界裏尋找到唐詩宋詞裏的餘韻,恐怕非周莊莫屬了。

然而由於我地處偏遠,難以一次次去遊歷周莊尋找什麼寫作的感覺,於是就看畫。我從周莊是帶回幾幅畫回來的。

那是我在一狹小的書畫店裏買的。作者是畢業於安徽美術學院的一位三十餘歲的女畫家,中等的個子,氣質不凡,膚色娟秀似玉,晶瑩透明的眼鏡片後面,一雙眼睛宛如深秋清澈的江水,忽閃着靈靈的光,於樸素典雅中透着清秀與熱情。她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獲過大獎。我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幾幅碳素筆寫意的畫作。幾幅畫一派晚秋後的周莊景象,清清淡淡幽幽雅雅的,雖不見濃濃的綠意,但也絲毫不見有蕭瑟之意。總覺得潮水一般的遊客已經退去,不再有白日裏的喧鬧,不再有摩肩接踵的擁擠,有的是靜靜的小橋流水人家悄然沐浴在暈暈的月夜裏,還有一羣寒鴉像是被什麼聲音驚醒掠空飛起,在月夜下盤旋着鳴叫着,又像是無聲的韻律,罩着古樸寧靜的周莊。人家的屋頂上似有爐煙嫋嫋升起,房檐下的水也似乎蕩着幽幽的柔情。夜泊的小舟,在月牙似的石拱橋邊,靜悄悄地等待着什麼;一條快船像是從遠方駛來,一葉扁舟又要駛向遠方,船頭上立着一書生,揹着斗笠,目視着遠方,船後有一船伕撐着竹篙,依依不捨地望着一扇扇依然沒有打開窗扇的人家。還有一幅像是冬日裏的周莊,灰色的屋頂上落滿了白絨絨的雪,四五棵枝葉枯乾了的樹木,從人家屋後的院牆裏倔強地伸出遒勁的枝椏。雪,靜靜地覆蓋住了一切,連人家屋檐下的臺階也是一層白絨絨的……

我知道,這是畫家畫夢境裏的周莊,也是唐詩宋詞裏的江南。她把唐詩宋詞裏的江南,用畫筆淡淡地釋然開來了。(此照片爲博友項麗敏所照)

我極喜歡這幾幅畫。在寫不出有關周莊文字的日子裏,我索性將朋友送的幾幅精美的攝影圖片從牆壁上取下,將這幾幅畫細細地裱了,鑲在鏡框裏,掛上,朝夕相對,滿心風雅,家裏的一切也彷彿沉浸在江南水鄉的幽幽夢境裏,沉浸在一派煙雨蒼茫的唐詩宋詞的嬌韻裏。我於是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周莊是用筆寫不出來的,真正的周莊只能在夢裏,在唐詩宋詞的古韻裏;而現在的周莊,我只能遠遠地看它,卻不想再次走近它,假使真要走近了,我依然願意去那個狹小的書畫店裏,買幾幅畫回來存着,想念的時候,就打開畫來細細地看,看着看着,就覺得周圍有了輕輕搖曳槳櫓的聲音,有了一灣清水靜靜地在我心中流過……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9

河流彎彎,絲草彎彎,水夢彎彎。我也彎成一尾魚,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穿過文字,拐進溼漉漉的春天,遊進水淋淋的江南,鑽入如夢似幻的周莊水墨畫中。

千年水鄉周莊屬於外婆的莊子,一副舊時代的打扮,900年時光悠悠地流走了,顯得有點滄桑,卻依然戀着水,依然波俏。名叫周莊的外婆睡在水上,水是她的眠牀。牀很柔軟,有時輕微地晃盪兩下,那是外婆變換了一下睡覺的姿勢,仍舊睡得很沉實。清澈的流水柔成肌膚,雙橋的鑰匙掛在腰間,尖尖舟楫是她放在牀前的尖棕鞋子,高高粉牆是她愛穿的白竹布襟,鱗鱗屋瓦黑得凝重,是她裹紮的頭巾。早上,晨霧中河屋閣樓上的花格窗子被次第打開,是外婆醒了,睜開惺忪的睡眼。外婆清清喉嚨,一聲吆喝,宛轉成加花的江南絲竹,把巷子拉得又細又長。屋前那串懸掛的大紅燈籠還亮着,是外婆給孩子準備的一串糖葫蘆,發出甜蜜的光芒。

周莊的故事屬於外婆的,外婆的故事浸泡在水中。船孃一槳一櫓地翻動河流,如翻動史頁。槳櫓上滑下去的是流水與時光的碎片,撈起的是段段陳年往事。吳國太子的搖城、周迪功郎的佛舍、因鱸魚蓴羹而掛印的張季鷹一一疊印於水中。張翰、劉禹錫、陸龜蒙、柳亞子代代墨客騷人亦浮出水面,因水流而鮮活起來。撐油紙傘、挎細竹籃的羅衣少女,走在幽深的雨巷裏,飄嫋在窄窄的小橋上,是競誇鉛紅的吳娃越豔,是空結丁香雨中愁的唐女,還是剛下迷樓的阿金少寡?一羽北方口音的明燕哼唱着,穿出萬三的沈廳,飛過三毛的茶樓,落在陳逸飛的雙橋上。燕子,時空的梭機,你穿越千年風雨於一瞬,曾記否,19年前的今天,浪遊世界不曾停步的三毛來到這裏,終於找到根的感覺,摟住周莊熱淚滾滾,沒日沒夜地跟周莊嘮叨。三毛離開時親了親黃黃的油菜花,那是周莊外婆遞給她揩淚的黃手帕。三毛站在雙橋上說還會再來的,可惜她永遠也不能來了。陳逸飛也一樣不能來了,他用激情的筆觸,將銀子浜的雙橋畫進《故鄉的回憶》,周莊這顆散落民間、差點被遺忘的明珠,從此走出塵封的歷史,走進現代人懷舊旅遊的視野。

枕河臨街的周莊人家,一戶戶青磚瓦房重脊高檐,翹角飛挑,背水而立。屋前桃花粲笑,屋後垂柳拂風。一個個河埠碼頭延伸到水裏,女人挽籃沿埠拾級下到河邊浣衣洗菜,一路嫋娜出吸引眼球的水邊人家風情。過街騎樓,穿竹石欄。穿行在幽暗的弄堂僻巷,仄步於高高的磚牆夾道,在石橋與小巷的方陣裏猜謎一樣地遊走。看石板連着石板,店鋪挨着店鋪,老屋站立的地方陰影沉重,我似乎能感覺到它們陳舊的呼吸。腳踏玉潤晶瑩的青石板,一襲寒涼升起,直抵我的腳心。我突然感覺到時光在倒流,水巷深處,哪家屋門開啓,走出蒼髯老者或纖秀女子,那是葉楚倫出門還是畫中村姑重現?玉燕堂裏手撫石柱,指尖上礎石渾圓的滑感,讓我體悟到時間的堅硬無比,連石頭也被時間磨損。相形之下,生命是多麼脆弱與短促。

品味周莊要進茶樓。周莊本身就如同一把雕刻精緻的內畫茶壺。井字形交織的水巷石橋、深宅大院的綺樓繡戶是古色古香的碧螺春,30條河流的上等好水煮沸周莊。周莊的乾坤便日復一日地在茶壺中起伏沉浮。尋了個臨水的閣子,坐到靠窗的八仙桌邊,要一杯青花瓷杯盛着的“阿婆茶”慢慢品飲。於白白茶氣與淡淡茶香中聽笙管絲絃齊發、吳音肉聲媚好,那糯溶溶、脆生生的蘇州評彈,將你撩撥得連骨頭也酥軟。窗外陽光靜靜地流淌在石巷,響亮地敲打着對面的馬頭牆,在一些灰暗發黃的舊事上閃亮着。水的靈氣詩意着周莊,滋潤着老屋的牆根,亦滋潤着遊人的情懷。河面上槳聲欸乃,搖船的櫓娘一槳一朵花地飄移過來,那一份水做女子的秀逸,那一角水鄉特有的恬淡與寧靜,能不令人留連神往嗎?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10

早在很久以前,便從文人墨客的文章中瞭解到周莊的美,王劍冰的《絕版周莊》、餘秋雨的《周莊》、陳逸飛的畫作《故鄉的回憶》,每一次拜讀他們的作品,心靈深處的弦都被輕輕撥動……

穿過“貞豐澤國”的大牌坊,便走進了素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周莊,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猶如穿過時光隧道,一下子回到幾百年前。

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走進周莊的街道,發現古老的周莊沒有一處是相同的,房屋高低參差不齊,但錯落有致,各具風格;街道忽窄忽寬,小巷四通八達,真是孩子捉迷藏的好地方!街道是彎的,小河是彎的,小船是彎的,柳樹是彎的,飛檐翹角是彎的……沒有僵硬的線條,沒有高樓大廈的氣派,周莊卻猶如端莊安詳的女子,自然、樸實,經久耐看!

在周莊,不管是街道,還是河流,兩邊都是古樸的民居,粉牆黛瓦,飛檐翹角,精雕細琢的木門樓、木花窗,牆灰剝落後,青色的牆磚透露出古色古香,無一不洋溢着濃郁的江南水鄉氣息。我驚歎於古人聰明的建築智慧,這些建築爲明清建築,幾百年後,仍然不倒,甚是神奇!

每一扇油漆剝落的門窗,每一片青磚璃瓦,都演繹着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鉅變。周莊最有名的民居爲張廳和沈廳。張廳爲明代修建,“船自家中過,水在窗下流”,好一派江南水鄉風情!沈廳是沈萬三後代所建,共有七進廳堂,百餘間房,走馬廊道通連每間房舍,大廳雅緻美觀,廚房大而實用,讓人遙想起當年水鄉的富庶生活!

最喜歡的是周莊狹小幽長的小巷,在車上導遊說過,在周莊很容易與團隊失去聯繫,尤其要看好小孩,開始不明白,怎麼會呢?等到走進狹長的小巷,進了小巷裏的小店裏轉了一圈後出來,忽然發現熟悉的人全無,都不知鑽到哪個角落裏去了。總算想通了,周莊的小巷太多,估計大家都鑽進不同的小巷了,所以一下子全部失蹤也就不足爲怪了。小巷很多,每個小巷裏的風景都不相同,大家都喜歡在小巷裏穿梭,發現尋找藏在巷子裏面的風景。有的小巷窄得只能供一人走進,穿過小巷,你會發現別樣的風景:一口古井、一棵古老的銀杏樹、幾隻釀酒的缸、一堵別緻的籬笆牆、一座讓人小憩的亭子,一座明清時代的燒磚窯洞……一個個小巷實際就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縮影。

周莊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代的石橋14座,其中八大名橋就是雙橋、富安橋、通秀橋、梯雲橋、報恩橋、太平橋、全功橋、福洪橋等“八大名橋”!古橋相望,橋橋相連。你可以駐足在橋上欣賞垂柳依依,輕舟搖擺的怡人美景;也可以坐在船上體味在畫中游的絕美意境,船伕只輕輕地將櫓一搖,船便緩緩向前駛去。聽着清清的流水聲,欣賞兩邊古老的房子,從已屹立了幾百年的橋下穿過,頓時有了《搖呀搖到外婆橋》的別樣感覺。當然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也是其中的一道風景!

周莊里居住的人物各色各樣,有賣烤魚的小販、有編制竹籃竹筐的老人,有隱居的畫家在工作室裏作畫、賣畫,也有當地老人靠在躺椅上曬太陽、打牌,我想他們居住在這裏的理由也是各不相同的。世代居住的居民當然捨不得離開這裏,周莊的古老建築風格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到處是濃濃的人情味;名士雅人喜歡來這裏尋求古樸、清靜的生活,也許是他們厭倦了城市裏喧鬧與淡沫的人情。而更多的人是被這裏的古樸風景而吸引,懷着尋舊的目的而來,看到周莊似曾熟悉的美景,頓時像久別重逢的友人!

在祖國的大地上,拆遷隨處可見,中國的古老韻味正在日益失去,而周莊越來越讓人留戀、回味……

水鄉周莊優秀散文 篇11

又到了潑墨濃雲布,漫空雪意懸的冬日,彤雲密佈的天空中雪花紛紛揚揚,這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憑窗遠眺,我的心頭忽然閃出姑蘇才子唐伯虎的兩句詩:太湖三萬六千頃,渺渺茫茫漫雪影。江南初冬時節的湖光、山色、溪影在我的眼前慢慢鋪展開來,我的神思也情不自禁地飛到那久違的江南

每一個水鄉的故事裏,一定都離不開清澈的溪水,那歡暢流淌的小溪穿行於江南大地上的一座座古鎮,它們伴着古樸悠長的石街,營造出蒼苔盈階、落花滿徑的曼妙景色。一葉一葉漫步在溪街上的小船,在冬日湖光的鱗片中隨波起舞。

儘管常往江南,我仍會時時驚詫於水鄉的石頭竟然如此親近,水浸繞着石頭,石頭泡在水裏,更確切地說,石頭就像是從水裏長出來一樣,長到上邊就變成了房子,一叢叢的房子擁擁擠擠地站在水中,將自己的影子投射開來,在水的深處再種下一疊疊石頭和房子。每當有微冷的清風拂過,水面上碧波輕搖,石頭彷彿也有了生機,正所謂波搖石動水縈迴。

離姑蘇城不遠的周莊是一個被水包圍了的古鎮,與北方的冬天不同,入冬後周莊的水中依然有小船的悠閒地飄搖,溪水透着淡淡的綠意,只是水波變得更加柔淨。水的中央仍能看到些許水草,秀氣得像是女兒家好看的手指,水草在溪水中緩緩地舞動,彷彿水底也颳起了微風。而溪水中的魚兒們卻少了奔忙,宛若一艘艘整裝待發的潛水艇,等待着春天的又一次起航。

經歷了千年歲月洗禮的石街狹弄裏,飄散着煎襪底酥的香味,迴盪着天南海北的遊客對周莊小混沌的由衷讚美,還會時不時地傳來歡聲笑語,那是生活在太平盛世裏的水鄉人心靈流淌的最美音符。

初冬時節的周莊,夜晚萬簌寂靜,沒有鼓譟的蛙聲、沒有悅耳的鳥鳴、沒有美妙的螢舞。你簡直無法用文字形容出那種靜,那是一種沉靜、一種寂靜、一種幽靜,是李太白,蘇東坡的生花妙筆也無法描繪出的詩情畫意。

在周莊冬日的水色月光下,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們並不願意早早地上牀睡覺,他們在石頭街上悠悠地負手行吟,感受着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優美意境,儼然變成了穿越時光隧道的古人。

其實他們錯了,若要真正在周莊做一晚古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走上嘎嘎作響的木樓梯,倒在戲臺一樣的老式紅木牀上,吹燈睡覺,一夢酣甜。

在周莊的日子,我常常幸福地陶醉於江南澤國升起的新景色中。周莊已不再僅僅是從前那朵盛開在水中的蓮花了,石頭壘成的房子和街,儼然變成了一座座樹木蔥蘢的小島,原來的環溪升過了飛檐,鳥兒曾經飛過的路徑,現在已變成了魚兒自由飛翔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