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長安的散文3篇

長安的散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長安的散文篇一:我最喜歡的散文

長安的散文3篇

  在路上

我一直在走,一直在走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我曾在柳暗花明的叢林中穿行,曾在落日熔金的大漠中跋涉,曾在雲蒸霞蔚的瀚海邊奔跑,在亂石穿空的峯頂俯瞰。

一直在走,一直在想。

這路上究竟有沒有未知的仙境?又還有多少衝霄的險峯?是否在晶亮的清溪下還涌動着污濁的暗流?

我願寄情山水,逍遙紅塵,但我更願在孤旅的求索中無怨無悔。所以,我選擇艱行。我願在楓林白露間與神鶴翔舞,但我更願去感受滄海一聲笑的震撼。所以,我選擇飛渡。千年輪迴,歲歲年年,浴火涅磐,寒暑易節。這一路不乏淺草亂花,和風細雨,山明水秀,亦有虎穴龍潭,險象環生,風狂雨驟。

何必怕前方有艱難險阻,相信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需要去流連於蜂蝶凌舞的玫瑰叢,或許能夠平步青雲的天賜良機就在曙光處招手。

也許曾經在鳳凰臺上神遊,而今卻牽着瘦馬在西風古道上逆行。黃埃散漫,長風蕭蕭,形單影隻,天涯斷腸……

又何妨!

唱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世豪情,任它東西南北風,皆作過眼煙雲,拂袖盡散。

生活的智者,必能在一路上靜觀紅塵,拈花微笑,在平靜中拾起遺落的滄桑,記錄下苦旅中的化蛹成蝶,葉落歸根。

蒼山不語,尚倚紅日傲風雲。

殘陽滴血,猶作清泓向碧心。

這些是人生路上奇美的景觀,是自然中緘默的語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生的道路上絕非坦途,化苦痛爲成功前的血與淚。不要歇腳,人生的滄海沒有寒流,一直走下去……

 論求知

(英)培根

求知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爲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呆子。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僞。

悲傷,於穿花拂柳中感悟人生的華彩流韶,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爲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爲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爲了尋找真理,啓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覆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隻限於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爲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爲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爲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胡楊

①胡楊生於西域。在西域,那曾經三十六國的繁華,那曾經狂嘶的烈馬,騰燃的狼煙,飛旋的胡舞,激奮的羯鼓,肅穆的佛子,緩行的商隊,以及那連綿萬里直達長安的座座烽臺……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禮得蒼涼斑駁。僅僅千年,只剩下殘破的驛道,荒涼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駱駝,三五杯血紅的酒,兩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飄忽在天邊如泣如訴的羌笛。當然,還剩下胡楊,還剩下胡楊簇簇金黃的葉,倚在白沙與藍天間,一幅醉人心魄的畫,令人震撼無聲。

②胡楊,是我平生所見最堅韌的樹。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嬌豔,能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鹽鹼,不怕鋪天蓋腦的層層風沙,它是神樹,是生命的樹,是不死的樹。那種遇強則強、逆境奮起、一息尚存、絕不放棄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兒血脈賁張。霜風擊倒,掙扎爬起,沙塵掩蓋,奮力撐出。它們爲精神而從容赴義,它們爲理念而慷慨就死。雖斷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鐵錚錚的風骨;雖痕傷累累,仍顯現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③胡楊,是我平生所見最無私的樹。胡楊是擋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後是城市,是村莊,是青山綠水,是喧鬧的紅塵世界,是並不瞭解它們的芸芸衆生。身後的芸芸衆生,是它們生下來、活下去、鬥到底的唯一意義。它們不在乎,它們並不期望人們知道它們,它們將一切浮華虛名讓給了牡丹,讓給了桃花,讓給了所有稍縱即逝的奇花異草,而將這摧肝裂膽的風沙留給了自己。

④胡楊,是我平生所見最悲壯的樹。胡楊生下來一千年不死,死了後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

年不朽。這不是神話。無論是在塔里木,還是在內蒙額濟納旗,我都看見了大片壯闊無邊的枯楊。它們生前爲所摯愛的熱土戰鬥到最後一刻,死後仍奇形怪狀地挺立在戰友與敵人之間。它們讓戰友落淚,它們讓敵人尊敬。那億萬棵寧死不屈、雙拳緊握的枯楊,似一幅悲天憫人的冬天童話。⑤然而,它們身後的人們卻將這些真正神聖的勇士砍下來燒柴。短短几十年,因濫砍濫伐,中國4.2萬公頃的胡楊林已變成1.4萬公頃。

⑥胡楊不能倒。因爲人類不能倒,因爲人類文明不能倒。胡楊林外,滾滾的黃沙埋下了無數輝煌的古國,埋下了無數鐵馬冰河的好漢,埋下了無數富麗奢華的'商旅,埋下了無知與淺薄,埋下了驕傲與自尊,埋下了伴它們一起倒下的枯楊。讓胡楊不倒,其實並不需要人類付出什麼。胡楊的生命本來就比人類早很多年。這悽然無語的樹,只想求人類將上蒼賜給它們的那一點點水仍然留給它們。上蒼每一滴憐憫的淚,只要灑在胡楊林入地即乾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騰的熱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氣,就能讓這批戰士前赴後繼地奔向前方。

⑦我站在這孑然悽立的胡楊林中,我祈求上蒼的淚,哪怕僅僅一滴;我祈求胡楊請它們再堅持一會兒,哪怕幾十年;我祈求所有飽食終日的人們揹着行囊在大漠中靜靜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爲那些仍繼續拼搏的戰士而哭,我想爲倒下去的傷者而哭,我想爲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讓更多的人在這片胡楊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許這些苦澀的淚水能化成濛濛細雨,再救活幾株胡楊。然而我不會哭。因爲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愴,更不是傳教士的無奈,因爲胡楊還在,胡楊的精神還在,生命還在,蒼天還在,蒼天的眼睛還在。那些傷者將被療治,那些死者將被祭奠,那些來者將被鼓勵。

⑧直到某日,被感動的上蒼猛然看到這一大片美麗忠直、遍體鱗傷的樹種問:你們是誰?烈烈西風中有無數聲音回答:我是胡楊。

 心泉

①初讀王維的《山居秋暝》時,我浸在晶瑩的碎得滿地的月光中,尋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傾聽清澈的聲音潺潺地淌過石頭,然後又隱隱約約地流向遠方。從此,這一澗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處。

②泉是古詩文中極富韻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詩宋詞明清小品裏,耳畔不時傳來冷冷的泉聲,眼前晃動的是一溪甘冽鮮潔的清泉,以及觀泉、聽泉者的身影。這身影,雜夾着青石、鳥影、梅枝,摻和些月光、清風、鬆色。

③我曾許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綠色透明的藤蔓,不時地從腳下的石縫裏爬出,從頭頂的峭壁上掛下來,或滴珠,或一線,或幾綹,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時,隨時隨地會把不同形狀的山體的不同情態,用水質的聲音演奏出來,像琴,像笛,像鍾,像磐。發出的錚錚泉水聲是人間最美的音樂。立於澄澈的泉邊,讓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飲泉入腹,以泉爲鏡,發現微澀的一張臉已?水色?豐足。

④東山魁夷說:?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結婚、生子、柴米油鹽等等淹沒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緊的是心間不能沒有一泓清泉。清泉從地層深處噴涌而出,歷盡了脫胎換骨的磨礪,只剩下一

身的清白。它是塵世間最純淨的東西。從古到今,它不間斷地流淌着,閱盡世間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它何曾因風霜雨雪而萎縮移易,又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適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應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於清貧,甘於寂寞,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個腳印的攀登,不變心性;也纔能有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澆灌真善美之花。他們爲人類留下了夾着熱血帶着體溫的生機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璣的楚辭;李白氣概奇偉的詩歌;東坡閎肆奔放的散文;司馬遷的傳記,黑格爾的哲學,莎士比亞的戲劇,貝多芬的鋼琴曲,梵高的繪畫……這些歷盡磨難的藝術家以精神的清泉賦予人類文明以尊嚴與高貴。也有一些心中有?聖泉?的人,以其化育萬物的慈愛熔鑄一個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釋加牟尼,還有聖雄甘地。

⑤這些源於高貴的心靈的精神清泉,汩汩流進我的心靈,源源不斷地滲入我的肌膚與內臟,在我的血管裏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渾濁,還我以潔淨;它沖刷我骨子裏的怯懦,還我以剛健;它撲滅我脾臟裏的躁火,還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脈,打通經絡,以便我更和諧靈敏地感應大地與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氣與浩然正氣。清泉流入我的身體,我會從心靈深處聽到絮絮低語的泉聲。每逢在人生的曠野上迷失,我會觀照着流泉的走向,尋找前進的方向。

⑥奔波於萬丈紅塵中的芸芸衆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塵世的瑣碎,生活的紛雜,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無泉之痛,真正優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現代人的心靈缺少清泉。這種清泉是要自己去創造的,就像愛。我等凡俗之人,當用淡泊寧靜的心懷澄清心泉,用心泉沖刷人慾物慾,用心泉滌盡如塵的煩擾。

⑦觀照心泉,讓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純淨;傾聽心泉,讓生活愈加鮮活,愈加豐盈。更重要的是創造心泉,創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於此。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爲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金色花

(印度)泰戈爾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爲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麼?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裏呀??我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着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裏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雨之歌

([黎巴嫩]紀伯倫)

我們是上帝從天上撒下的銀線;大自然將我們接住,用我們來美化山川。

我們是從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的美麗的珍珠,早晨的女兒搶走了我們,將我們撒遍大地。我在哭,一個個小山丘卻在笑;我往下掉,花兒們卻高高的昂起了頭。

烏雲和大地是一對戀人,我同情他們,併爲他們傳遞書信。我傾注着沖淡了他們倆中間的這一個強烈慾念,撫慰了另一個受創心靈。

雷聲和閃電預示着我的到來,天空的彩虹宣佈了我的終結。生活就是這樣,他從憤怒的雷電腳下開始,然後在安謐的死亡的懷抱裏結束。

我從海里升起,在太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麗的花園,我就下降,我去親吻鮮花的嘴脣,擁抱樹木的枝條。

萬籟俱寂,我用纖細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這聲音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靈沉醉。大氣的炎熱生育了我,我卻要趨散這炎熱的大氣,正象女人一樣,她們總是從男人那裏取得了征服他們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嘆息,是蒼穹的眼淚,也是大地的微笑。愛情也是這樣,它是感情的海洋裏發出的

長安的散文篇二:春的散文

 春風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舟》

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3、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袁枚《春風》

4、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風。——蔣錫震《梅花》

5、連夜深山雨,春風應未多。——惲格《曉起》

6、紫恨紅愁千萬種,春風吹入此中來。——沈固《折花仕女》

7、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于謙《除夜宿太原寒甚》

8、相看莫厭秋情薄,若在春風怨更多。——徐賁《雨後慰池上芙蓉》

9、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10、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1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

12、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楊萬里《蘭花》

13、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楊萬里《臘前月季》春雨

1.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2.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8.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9.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10.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1《詠柳》——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來自::長安的散文)似剪刀。

2《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唐)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4《絕句》——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5《江畔獨步尋花》(選一)——杜甫(唐)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の散文

 我們的季節——春

春季,花季,雨季——我們的季節。

路旁飄着白色蒲公英,溪邊吐着柳枝,山上綴滿着粉蘭的桃骨朵

兒……她們用特殊的花語訴說着隱藏的祕密。陽光、雨水和空氣,混合着泥土的氣息,埋下種子,在春天裏萌發……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羣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機萌動,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傳遞着春的氣息!啊!春,我們的季節!

淅瀝的雨絲,像那六絃琴,在春風撫弄下,叮叮咚咚,是那麼動聽!班駁的樹影,像夢的森林,引領我走進,五彩的神祕。那裏真的好神祕:那裏滿是春的氣息,滿是花季的芬芳,滿是雨季的清新,因爲那裏是我們的季節!

春天像星期天的早晨,春天像紫色的夢幻,春天像愛說話的眼睛。她擁抱着風,把雨絲灑向我美麗心靈,將我清洗得灑脫,從此不會有煩惱;春風滿載我黃了的笑聲,飛向大海,飛向藍天,飛向世界!把歡笑帶去,把理想放飛!

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們可愛的季節,色彩滿天滿地,把春天聊成話題;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們可愛的季節,芬芳滿天滿地,閉上眼睛吮吸,伸出雙臂,擁抱着春,擁抱着大自然!

春天,彎着嘴角,無預警地向我們笑;春天,竟然先對我們這羣可愛的花朵示好。噢!原來花開的燦爛需要春風、春水的滋養,還需要園丁的培養!

約會春天(散文詩)

揮手作別昨夜的寒冬,給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與春天約會。

約會春天。是哪隻春鳥,首先喚醒昨夜冬眠的心。揉着惺忪的睡眼,便聽到輕輕叩門聲。從門縫裏,漫近一股暖流,挾着釅釅的芬芳。打開門,推開心扉,和煦的陽光跳躍,舞進屋裏,朗照着陰鬱已久的心空。捧幾掬鳥語,灌進孤寂的心屋,滋潤那乾涸了一個冬季的心田。邁開雙腳,一腳剛跨出門檻,便發現青青的小草從我的門檻出發,沿着通往春天的小徑走去。是它在爲我帶路麼?!

我猜,春天在着急地等這我呢!我可不能怠慢了春天,否則她生氣了,不理我,我該什麼安慰她?而且她已經爲我準備了一匹駿馬。聽,我的馬在輕喚着我!於是,我翻上馬背,騎在風的翅膀,飛奔而去。一路上噠噠的馬蹄,輕輕踏平我昨夜心傷的餘痕,聲聲安慰,伴隨着整個旅程……

到了,到了,到了相約的伊甸園。

她正用她的羞澀迎迓我。她年輕的雙眸正躲在飄散的黑髮下,深情地望着我。但,長髮不能掩蓋住她淺淺的笑靨和淡淡的紅暈。

在這裏,我期待許久的燕兒也南歸了,她在呢喃着稔熟的語言,只有我才能聽得懂的語言。在這相約的地方,含羞的蓓蕾,在窺視我虔誠

的雙眸。小樹也偷偷地探出綠色的小腦袋,偷窺我年輕的心。小溪從我的腳下發源,在歡唱遠行,帶着我年輕的心去遠方流浪……

在這相約的地方,晴空爲我們綻放着朵朵白雲。那輕翔的白雲一定是天空的翅膀。我問了問藍天,藍天捧出蔚藍的笑容,向我點點頭默應。原來,我找到天空的翅膀啦!

在晴空下,在我與春天約會的土地上,種下夢的種子,還有年輕的心。在心裏,也把春天種植。這樣,它便在一場濛濛的春雨萌芽,在汗水的滋養,生長在四季……

春來了,不知不覺得到來。樹木還沒有綻出新芽,枯草也沒有點綴新綠。但是迎面而來的卻是一縷輕柔的春風了。就象一個生命的初生,輕柔有力地緩慢成長。這時候,希望,夢想,愛情,友誼,生機勃勃的力,都隱約的夾在春風中迎面而來。漫長的冬季就要過去。在冬季,我已忘了歲月的更替,四季的變換,心上生了厚繭,默默的辛勤勞作,對周圍的世界早已熟視無睹。奮鬥着,進行着不求成功的默默耕耘,面對着追求未來與理想的艱險之路。

但是春天來了,空氣中有了一絲溫柔甜蜜的氣息,隱隱的你可以感到世間萬物的誕生和律動。再往後,陽光會漸漸溫暖,空氣中會慢慢瀰漫了甜蜜。樹木會變得翠綠,青草會接到天涯。很快,鮮花到處開放,柳絮也開始惹人愁腸。大街上,色彩會變得鮮豔,陽光爬上人們臉龐,歡聲笑語處處。大自然真是一個奇蹟啊。生命也是一個奇蹟啊,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循環往復,象一隻深沉優美的旋律,跳動不息。

長安的散文篇三:古典散文

愛蓮說《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作品,選自《周敦頤集》,是一篇議論散文。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遊雩都(今江西省於都縣)羅巖,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創作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爲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愛蓮花。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爲人所傳誦。

一年以後,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講學。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爲後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月明露冷無人見,獨爲先生引興長。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

這也是他爲官的經驗總結,因爲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爲,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爲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節。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就是作此感嘆吧。

周敦頤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爲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作品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1]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爲洪州牧,宴羣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創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爲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爲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滕王閣序》全稱《秋

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爲《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的註釋解說採用後一種說法。《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爲:?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