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陶土的味道散文

陶土的味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中國傳統陶藝製作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漫長曆史,而今依舊盛而不衰,縱觀歷朝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時代風尚的不同,以及人們審美傾向的不斷變化,在陶藝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國內外許多學者、藝術家都非常重視對永昌傳統陶藝的研究。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這門集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於一身,凝聚和沉澱着河西各民族審美歷程的傳統陶藝的研究和傳承上,往往只停留在製作簡單的生活用具這一初級層面上。但是,我認爲"傳統"不屬於舊規範化的別稱,而是意味着一種工藝和藝術體系的個性化文化特徵。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藝上併產生獨特的民族風格,而且已演變爲一種極具魅力和藝術展現形式的文化現象。作爲金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永昌紅山窯製陶,其技藝和手法更是富含厚重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地方特色,這種特有的工藝技術和藝術形式,還在顯示着它自已的獨特風貌和文化氣質,它是河西地區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永昌文化的典範和深刻內蘊的集中體現。

陶土的味道散文

  傳統的製陶記憶

永昌縣紅山窯製陶工藝,據永昌舊縣誌記載在宋、元時期,已經是很有規模的手工藝製品。歷史上當地民衆把燒製陶瓷的窯叫“白窯”,把供燃料的煤窯叫“黑窯”。尊“太上老君”爲祖師,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和六月十五日獻祭“老君爺”。民間相傳,明初紅山就有平窯、文家窯等黑、白窯,而清代乾隆時期的王家窯陶瓷曾一度在甘、涼地區很有名氣。在永昌紅山窯製陶發展史上,也出現過許多能工巧匠,一些手藝高的師傅能燒製佛像,八洞神仙像、獅子、老虎等靈動形象的動物造型陶瓷。但大宗產品爲缸、盆、壇、罐和碗盞。紅山窯燒製的陶瓷,多爲粗陶或彩陶,也生產瓷碗、瓷瓶、瓷磚等。瓷器以黑瓷爲主,沿底薄厚均勻,繪有單色花紋,輕巧受看,兼具實用性和觀賞價值

永昌是絲綢之路的一座古城,歷史悠久,文化綿長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已有人類在此生息。商周時期,爲西大戎牧地,春秋戰國至秦,月氏族駐牧於此;漢初,屬匈奴休屠王轄地。從西漢武帝起,先後置鸞鳥、番和、驪軒、顯美、焉支等郡縣,歷經興衰更替,元設永昌路,明置永昌衛,清改爲永昌縣至今。新石器時代的河西堡鴛鴦池、金川區三角城等地便出土了許多生活類陶製品,出土的陶罐、陶盆具有獨特的馬場陶的情韻風格。所以說,永昌製陶歷史悠久,她仍紮根於人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之中,通過千年的傳承和創新形成了永昌特有的陶文化內涵,她集中積澱了無數製陶藝人的共性化智慧和個性化創造力,經過歷史不斷的錘鍊,形成了粗獷、厚重的陶藝技藝,它也貫穿着河西地區各民族的性格,各民族的感情,體現了西部各民族不同的審美,代表着河西各民族的精神實質。永昌的陶藝前輩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和形成了一套豐富的經驗,創造了種類繁多又精彩紛呈的工藝技法。正是這一套制瓷的優良傳統,歷代相傳,不斷髮展,使得永昌陶藝幾千年來一直成爲人們生活生產密不可分的用具,並對河西文化的傳播起着深遠的影響和恆久的潤澤。

  保護傳統根在藝人

永昌陶藝的發展伴隨着陶土的挖掘和產生而不斷髮展,永昌製陶源於紅山窯,紅山窯有厚重的製陶歷史,它首先是爲了滿足人類自身實用功能的需要,同時在實用的基礎上,加以造型裝飾和泥釉火焰又寄予了原始的樸素美,繼而發展爲實用和欣賞兼備的民間藝術品。如今在金昌市文化館在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金昌製陶傳習所,老藝人李海東所製作的產品大膽突破紅山窯陶器的實用功能,從純精神的感情需要爲出發點,開創了一條純藝術的創作道路。作爲一種文化體系的藝術創造,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凝固的,而是處於不可遏止的發展狀態之中,也將伴隨着人們不斷進步的審美需求而發展進步進而日臻完善。

同樣,永昌紅山窯製陶也不例外,翻開中國陶瓷發展史,在每一個朝代的任何一個歷史階段,幾乎都有陶藝的新品種的不斷更替,新工藝和新風格的漸次呈現,每一朝代,她都有時代特徵:宋代的秀麗,元代的渾厚,明代的精工,清代的精緻,這些都無一不彰顯着陶藝發展演變的漫長經歷和光輝歷程。永昌紅山窯製陶早在明洪武年間就有“黑”“白”窯生產,即煤窯和陶瓷窯。清乾隆年間,紅山窯陶瓷業比較興盛,當時最有名的是王家白窯。同治年間因戰亂災荒,白窯倒閉,至光緒初年又逐漸恢復。1949年解放後,工人們分得了土地,紅山窯陶瓷業陷入停頓,直到1963年,才正式恢復生產,當時主要是以製造民用粗陶爲主。而製陶是一個高耗能多工序的行業,它的生產週期雖不長,約在20天左右,但保險係數不高,破碎率較大,加之現在已缺乏優質原料,很難全窯成功。現在每窯可裝陶坯4000個左右,而最終燒製的成品只有3600左右,成品率在90%左右.

  破“器”而立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寶貴的製陶工藝,到了近代卻淡化甚至失傳。這的確是陶藝文化的一大憾事,因此,保護和傳承永昌傳統陶藝的製作工藝和技法,並不純粹只是一個管理問題。而是關係到永昌陶藝是否能永葆藝術青春,甚至關係到金昌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整體形象,更關係到陶藝這一精美而獨特的民間製作技藝的藝術生命。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和傳承永昌陶藝義不容辭也毋庸置疑,而且任重道遠意義非常。

筆者認爲,中國人固然不缺少對陶的感情,然而確實談不上他們對現代陶藝的深情,因爲大多數人對陶製品的看法都停留在傳統的普遍觀念上。再加上傳播不力,欣賞者的口味自然很難調動起來。這也是,目前陶藝文化不爲人們厚愛和熱衷的根本原因。

陶器作爲一種生活用品,從產生之時開始,就和藝術密不可分,無論是器形還是紋飾,都是藝術的模仿加工或靈活創造。也許,沒有一種材料能像陶一樣在每一個時代都參與了人類的'生活。而在當今的現代生活中,沒有陶藝術是不可想象的,這一古老文明爲現代人的生活、文化增添了無限趣味,也給人們帶來了獨特的視覺美感和藝術享受,更豐富和美化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往在人們的觀念中陶器只能作爲一般的日用品看待,無形中就制約了陶在藝術領域中的地位。現代陶藝的作用在於它擴大了原有陶藝的藝術屬性,使陶藝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審美和價值批判領域裏自由馳聘。它既可以在原來的傳統領域裏繼續有所作爲,又可以充分發揮其藝術家的天性,針對現實進行有價值的創作,涉足到雕塑、裝置等衆多裝飾領域,從而提升紅山窯製陶的豐富內涵。

所以對於傳統的紅山窯製陶要想發展傳承下去,必須打破"器"的約束,脫離對"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賴,真正走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使之真正體現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也讓這一源遠流長的陶藝藝術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體顯自己別具特色的藝術特色,並能夠真正成爲一種兼具工具性和藝術性的文化象徵。爲厚重綿長的祖國文化展現自己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