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最初的味道散文

最初的味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奶奶癱瘓在牀將近一年,終於安詳離世了。

最初的味道散文

癱瘓—是最折磨人的,老人走到這一步,無論生前多麼自尊獨立,到這時所有的尊嚴廉恥幾乎也不得不放棄了,兒女們即使孝順,也還需天長日久的耐心。所幸奶奶有五個子女,還都算孝順,每家輪一個月,大家也都無怨言,輪到誰家,做兒女的都盡心盡力,經常給換貼身衣褲、棉衣棉被,冬天抱出去曬太陽,走親戚也不厭其煩地車接車送,兒女在側,孫輩繞膝,也算享受了天倫之樂。

爺爺在世,在家裏獨大,奶奶從來都是忍氣吞聲,童年的印象裏,凡事只要爺爺開了口,奶奶即使再有不同意見也只會默默走開,從不會張嘴反駁,或許是忍辱負重久了,及至頭腦甚至行爲動作都越來越慢,終日見她在屋子轉悠,也不見忙成一件事,腿摔折之前,偶有客人到,還客氣地招呼吃飯,往往一頓飯忙乎很久還沒上桌,可見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此後大家也自覺地不再叨擾。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拼命回憶奶奶的往昔,可無論怎麼用力,童年關於她老人家的印象真的少之又少,少得甚至都不知道從何說起,因爲家庭歷史緣故,我既沒享受到她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沒有傳授過我一星半點人生的道理,僅僅就是一些破碎的片段維繫着這段並不深厚的祖孫情。

還是說點吃的吧。口腹之慾往往最銘心刻骨,就像我其他什麼都不記得,卻偏偏記得奶奶柴火大鍋的鍋巴稀飯。儘管很少去奶奶家,每次去也並沒有什麼好吃的特意留給我,只是記得夏季天熱的早晨,總是遇見奶奶用煮飯剩下的鍋巴加上米湯熬上一鍋稀飯,濃稠的米湯熬得起欠、焦香軟爛的鍋巴卻不失脆爽的嚼勁,在鮮有美味可以吃到的年代,這對我來說稱得上是樸素的美味,每每我都會蹭上兩大碗。

還有一道可以上得了檯面的硬菜——煎蛋餃,奶奶動作慢,可不知道她偏偏喜歡做這道麻煩耗時的菜,首先得剁餡,不像如今魚肉餡豬肉餡菜市場絞肉機立馬成型,奶奶用的是肥瘦相間的臘肉,肥肉的比例還適當多一點,先切成肉粒,再用刀慢慢剁成更小的肉粒,而不是肉泥,加上一點姜蔥蒜調味,如此餡便備好了,然後拿出積攢了好久的自家母雞下的蛋,五六個調勻,竈底小火,鍋底一勺油,燒熱,一勺蛋液加一勺肉餡,鍋鏟將一邊即將凝固的蛋液掀起、對摺,像包餃子一樣對邊壓實,待蛋液凝固,再翻面將兩面都煎的金黃,一個漂亮的蛋餃便完成了,在當時還在燒柴的年代,做這個菜時是務必要兩個人配合,一個時刻掌握着火候,該適時增添柴火,一個掌勺完成鍋裏的動作,每每做這道菜時我便自告奮勇來添火,奶奶掌勺,一勺蛋液一個蛋餃,一盤蛋餃要花上好長時間,這道菜也是唯一一道和奶奶通力合作的事項,儘管我自告奮勇的目的只是爲了竈間能偷嘴。奶奶的'蛋餃剛出鍋時最爲美味,咬上一口,脣齒留香,外層的雞蛋皮被油煎的起酥,內裏的肉餡肥肉已出油,加上臘肉特有的鹹香一粒粒在嘴裏爆開,這也是爲何奶奶堅持要自己剁餡的原因,不同於絞成的肉末,肉粒在嘴裏仍自成一體,更有嚼勁,這道菜如今看來特別油膩,裏面的肉餡也多是肥肉,外面的蛋皮也是油煎出來,可在那個物質仍不算豐足的年代,這足夠油葷的一道菜恰恰滿足了缺少滋養的味蕾。

還有奶奶自己醃的豬肝、辣醬炒土豆都是童年時候印象深刻的美味,及至到後來,自己成家,在現代化的廚房裏試着做這些想到就垂涎欲滴的菜式,卻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種當初的味道,或許那滋味就只能是存在於童年的,離開了特殊的時空,沒有了那雙親手操持的手,更沒有當年如飢似渴的食慾,美味就只能空留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