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家風的故事散文

家風的故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父親還是個毛孩子的時候,爺爺就去逝了。但是,那個靠勞動力吃飯的黑白年代,父親還是承擔了家裏最主要的勞動。只不過,爺爺爲他的妻兒老小留下了一間遮風避雨的“關門緊”老屋子,算是家人的最大欣慰了。

家風的故事散文

不過,母親與父親的善良誠實、勤勞簡樸給自己留下了最爲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記憶當中,雙親總是不停地忙碌。下田種地,一天到晚不休地輪轉。時常父親總在田間地頭不知疲倦地幹着,心裏總默唸着“幹完這些就回家吃飯”。而我,總會頂着炎炎烈日到處找父親,喊他回家吃早飯或是中飯。因爲家裏田畝相對少,卻要養活十來口人。可見父親的肩頭是多麼地重。

記得六歲大的時候,天還沒亮,母親就帶上我去趕集市。母親挑一擔大的籮筐菜。而我,則挑一擔用化肥袋子裝上的菜葉子。當時,我像極了一頭快樂的小毛驢,只走了一段路程就累得氣喘吁吁。同路的鄰居家伯伯不停地鼓勵我不要停下來。母親則心疼地憐惜我,叫我停下休息。鄰居家伯伯則說:“只准落一下擔子,喘口氣,馬上走。知道生活的艱辛了吧,以後啊,要好好讀書跳出龍門。”這是我記事起,懂得的人生第一課:勞動纔能有所獲。我們從村後的河堤上走,一路上經過了彎曲的小路,又經過了泥濘的沙子路,還趟過了有水的水草路,最後到了一片黑壓壓的人羣處停了下來,尋了個合適的位置把菜擺上。但是,當母親剝開手絹,站在風中數着一毛幾分錢的紙幣時,我卻看得出了神。這畫面真像蒙太奇的電影剪輯,真實而逼真。

還記得,我揹着母親用針線親手縫補出來的帆布書包,心情是無比愉悅的。直至讀初二的時候,纔在我的極力要求下買了個新書包。不穿縫補過的褲子也是在這個時候結束的。另外,也穿過母親製作的棉布鞋,外加一針一線納出的鞋墊。母親用自己的勤勞與細心,將這個清貧的家有條不紊地操持着。

最令人記憶猶新的是村中間的那口紅石老井與家裏的那間用土磚砌成的廚房。每天天剛矇矇亮,母親就挑着一擔木製的水桶朝水井走去。而我,在後頭跟着。當晨曦的微光映襯在水桶因晃動而溢出的水滴上,我的童年就此拉起了一首清純而動聽的歌。

父親是享譽方圓百里的鄉村醫師。最早的時候,父親是一名村裏的輾米工,因之父親的溫厚純善,被人慧眼識金拉了去從醫。清晰地記得一個病人折騰了父親大半宿,病人的家屬問父親,“多少錢?”父親說:“七塊一。”病人家屬以爲聽錯了,父親回答了他三次七塊一。病人家屬愣了老半天,接回父親找回的零錢,不住地感嘆,“菩薩心腸!”父親常說,醫者父母心,人要誠實厚道,方能立於天下。

就這樣,我家居住的老屋子就成了第二個診所,一天到晚都有四面八方的病人慕名而來。尤其是在清晨與黃昏,家裏就會被病人扎堆。因之房間與堂屋只隔着一塊大約一公分厚的木壁,時常我會被堂屋內傳來的交談聲及小孩子的哭泣聲吵醒。他們除了看病之外,也談及人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長得個子高高的操一口極富磁性嗓音的鄰村女子。她說:我啊,將頭髮往帽子裏一塞,把衣服裹緊,然後點上一支菸就大搖大擺地走在黑夜下的馬路邊。碰上來人就立馬以中性的嗓音迎上去,人家還以爲我是男兒身呢。說着,她還不忘記用手捂着嘴哈哈大笑了起來。

父親也常跟我講他出診時的所見所感。父親說,有的人家窮得就剩下兩隻老母雞。但是,看見父親的到來,真是親切無比,愣是下面煮三個雞蛋。父親說,看到人家家徒四壁,真不忍心下筷子,但又怕傷及人家的好心與自尊心。

父親最初是個赤足醫生,爲了考取醫師資格證,每日除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之外,晚上常常點着油燈看書到深夜。那個時候,父親卻意外地積勞成疾,得了嚴重的胃病。爲了治療胃病,父親不知道吃過多少偏方,母親也不知道操碎了多少心。還記得母親將辣椒蔸放進雞肚子裏,然後打水燉雞的情景。但終究父親還是走向了手術臺,開了兩次刀,將壞了的胃切除。在母親的.萬般呵護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下,父親慢慢地恢復了體力。

可是,在一個深夜,父親的房間裏仍舊點着燈,清輝映襯的牆壁上,倒影出一個看書人的身影。執着,告訴我人生的意義。

父親除了臨牀之外,還鑽研起了草藥,替人治些疑難雜症。他總是將細緻而縝密的心細運用到走路上,見了一花一草,就馬上叫我上前,教我辨認草藥。但我終究是個笨孩子,任憑父親怎麼教,就是記不住。

後來,隨着父親的年紀大了,眼力與手上的勁道大不如前,也就不再替人鍼灸與推拿了,但卻用些自己的草藥配方給人治些疑難雜症。父親戀戀不捨地從本職崗位上退了下來,又一門心思撲在了田間地頭上。聽人說種小香瓜賺錢,他學着每年都種;聽說鄱陽湖裏的藜蒿能自己種,他也學着自己種。總之,他老人家沒有一刻閒下來的。看着父親那副清瘦的瘦骨骼,姐姐心疼地勸道:“爸,別幹了,也該享享清福了。”父親卻生氣地道:“村裏的人跟我歲數一般大的都在幹,爲什麼我就不幹啊?”爲此,姐姐總是數落我的不是,說我是家裏的長子,卻沒有好好地安頓好父親。我只是笑笑,知道姐姐心疼父親,但我想:讓父親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比他悶悶不樂地呆在我的身邊要強。只要他不累着,幹什麼由着他。

其實,雙親的行爲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至今,我對穿着從不挑揀,只要不是破的就行,更不會去在乎衣料的光鮮。而我又甚愛學習,或許這遺傳了父親的基因。總結起來,應有幾點:第一,學習父親的慈悲爲懷;第二,學習父親的淡泊名利;第三,學習父親的進取精神。

進入公交,或許我與父親有一個相同的地方。父親的一生看慣了、品嚐了塵世的酸甜苦辣以及人情世故。而我在一個小小的公交車廂裏,也嗅慣了繁華世界的氣息,體會了世間的冷暖。出車的時候,我能夠體察到步履蹣跚的老人的渴盼。也能夠對理解司機職業者的感激。

那一次,一位乘客對我的服務提出了質問與謾罵,說我開的太慢,又不讓她從前門下車。我沒有言語,但她強行從前門下車之後,又繞到我的前車用手指着擋風玻璃下的我指桑罵槐。我真想不幹了。但一想到父親在逆境當中也不放棄對醫師職業的執着追求與敬畏,所以我又欣然起來,只認爲那位女乘客犯了一個可以原諒的錯誤。回到家,我也看書,準備進修“充電”,總認爲人要不斷地學習,纔不至於被時代被人生所淘汰。

於醫師職業,父親做到了魅力堅守。而我,對公交應該是既來之則安之的奉獻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