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5篇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導語:清明節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其中一個,又叫“寒食”節,有掃墓和吃艾餃的習俗。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關於清明節的散文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5篇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1

清明是要有雨的,洗淨繁華,洗去浮誇,還大地一個清新明淨。這雨不似夏雨般磅礴而傾盆,而是有春雨般細膩婉轉又夾雜着些秋雨般的空靈蕭索。這雨綿長而不扁,潤澤卻不圓,但足以拂去凡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時候去祭拜先祖了帶上一把掃帚,伴着細雨拂去墳前灰塵,刨幾把新土,覆於墳上,輕輕鋪好,拔去舊草,插上新枝,倒上幾杯清酒,往事如煙,只話傷心,雨紛紛,淚亦綿綿。在這千古同悲的時刻,霸王是否會重回烏江,卻又不肯渡去?尾生是否又會在橋邊等待那女子的到來?寧採臣的畫中人是否又會重現?這些都隨着幾下輕掃,若干細雨籟籟離去。可人們的心卻已變得淒涼迷亂了。

清明的雨確是不可太大的。正值春季,萬物勃發,是要予以鼓勵而非打擊的。雨勢小,是會出去走走的。不必打傘,那是一陣柔雨,給人一種淡淡的,如同柔軟溫和的鬚髮掃過肌膚的感覺。岸邊的新出柳枝在微風中輕盈地飄蕩,於是令人感到那鬚髮又是真實存在的。在那一條條柳枝上,整齊卻又雜亂地插着青翠的嫩芽,這是柳樹有心卻又無意的佳作,是什麼使柳樹如此分心呢?是空氣的清新,天地的明淨,還是這柔和而又輕盈的雨呢?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2

今天計劃是要畫畫的,但一起牀便被濃郁的祭祖氛圍給包圍了。

很多時候得感謝古人們創造的文化,詩意中歡樂和憂傷相互交織。端午節因爲屈原沉江,於是人們以吃的方式記念他,包棕子,煮棕子,世俗生活的談笑中紀念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中秋節,因爲民族性格的陰柔特性,也因爲驅逐韃擄,人們相約月圓之夜吃月餅。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我門懷人、品茗、看月呆坐。

清明節和寒食節時間相近,是以移植了寒食節很多習俗,固千年後兩節已融爲一體。蘇東坡曾寫一帖<寒食帖>這帖雖非爲清明節所寫,但跟清明節能粘上一點關係我就喜歡上了,‘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就連病也要病得有詩意,於苦雨中臥聞海棠花。可惜現在這屋大小雖如漁舟卻不漏雨,不免遺憾了點。

東方傳統節日情與景交融不可分割,只有有了空庖煮寒菜的心方能體味那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似有似無的細雨裏,上墳就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追思不起來,天空抑鬱,縱使天性樂觀的人也會低頭前行,默默燒香。但初春新綠,沒有冬的蕭殺,山川浸透着清新迷濛之美,上墳的人亦不會傷感甚深淚如泉下。此時的傷感是唯美的。

清明時節,桃花開了又落,杏花謝了匆匆,霏霏細雨將斑竹梨樹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氣裏,蓑衣拌雨剪影於阡陌桑田中。墳在潭邊,祭祖是內容,掛青是形式。燒了紙,放完鞭炮,找一根合適竹杆將青掛上,該回家了,當女人小孩快快樂樂回去的時候,那年我掉在後面,猛然回頭,一座孤墳靜臥當地,墳前雜草莊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熱鬧愈加襯出亙古的淒涼。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3

清明時節,心裏總是慌慌的、悽悽的、寂寂的,一種惶恐悵惘的憂傷。

不知什麼時候起,天空下起了雨,淅淅瀝瀝的,浸溼了我的眼眶,浸透了我的衣衫,一滴滴雨水,穿過我寒戰的軀體,彙集在我的心房,波濤洶涌,洋洋灑灑,匯成了一條思念的河。把我帶到了生離死別的現場,那一幕幕一樁樁的往事,像風鈴般,在我耳畔迴響。難忘,銘記的殤。

微寒薄涼的北風從我耳旁掠過,呼嘯搖曳,像是在嗚咽,像是在詠唱:清明時節桃李笑,野地荒冢話淒涼。烏啼鵲噪昏喬木,陰陽兩隔誰斷腸。一聲聲哀嚎,一聲聲低泣,彷彿來自蒼穹,彷彿在耳邊迴響。

我遙望天籟,夜幕,籠罩了一片有生機的氣象,黑絲絨般的夜空中懸掛着顆顆閃爍的星星,像是一滴滴晶瑩的淚滴,顆顆璀璨,滴滴欲墜下。像是在訴說一個個遙遠哀婉的故事,聲淚俱下,痛不可抑。

我彷彿看見千里之外,荒涼的枯山峻嶺旁,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籠罩了萬家冢院,荊棘雜草悽迷在肅穆的墓碑旁,斷魂哭泣的人們,跪倒在祖先旁,燃起一炷香,點燃心中無限的哀思和惆悵,許上一個個心願,讓天地永存,讓死者安息,讓活着的人們,背起行囊,不辜負前人的重望。

媽媽,女兒不孝,到不了你的身旁,就在這十字路口,能夠通往天堂的方向,點燃心中的思念,把我心裏滾滾的思念之水向你流淌。

風瀟瀟,飄蕩着濃濃哀思,雨綿綿,淋漓着靡靡悲情,我劃亮手中的火柴,幽蘭的火苗,迅速在寄託中蔓延,冥幣飛舞,火焰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像是我心中滴落的淚滴,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

祭拜的香火在半空中嫋嫋升起,直達我遙望的方向,媽媽,你在天堂,還好嗎?是不是一樣在把我們牽掛,媽媽,在淒寒霜凍的夜裏,別忘了把棉衣穿上,媽媽,有爸爸的陪伴,你們的家園,是不是陽光明媚,燦爛輝煌。

媽媽,我思念你,我把思念的苦水,匯成了涓涓的河流,在夜色裏發光,我把思念的甜蜜,釀成醇厚的米酒,散發着醉人的芳香,我把思念的旋律,譜寫成一首歌謠,在寂靜的深夜爲你歌唱。

月光下,清明的細雨,像是串成竄的珍珠,紛至杳來,遠遠望去,像是密密麻麻的銀線,在天際閃耀,猶如積蓄在我心頭,無限的想往。剪不斷,絲絲纏繞,悱惻心田。

雨纏綿,風哀泣,任憑狂風暴雨,媽媽,我也跪拜在你幽魂的面前,任眼淚滂沱流成河,依然向你訴說着我無盡的緬懷和思念。看着冥幣一點點化爲灰燼,我不忍離去,不忍離開你的身旁。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4

不知覺間又到清明,又見清明,如古龍在小說裏面所言"飛刀又見飛刀"飛刀一出,必定封喉,也就是說,總會有人倒下,總會有生命消逝。死人總是一件讓人哀痛的工作,無論大好人是也好照樣壞人;身後也就是一把骨灰、一掬黃土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滅亡是一個永恆而又古老的話題,沒有人能逃避,死者已逝,存者當哭,也許死亡是成爲傳承文化的一種體例,也許掃墓、祭奠僅僅是眷念過往的另外一種手段。對於回家掃墓的事情我總是心懷愧意與忸怩,哥前天給我留言說他跟嫂子已經告假回家憑弔過了。

到如今爲止我已經很難說清晰前次在家掃墓是五年前照舊六年前更仍是七年前,許久沒有歸去過,恍惚間人已亂七八糟。清明節省墓家族裏的人往往會比過年的時刻都要熱鬧,良多在外面打工的親戚在春運很難以回家,所以到了往後一些年份,家裏的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阿姨城市選擇在這個時辰回家投親。

很可惜的是我一向飄流在外,二叔差不多十幾年沒見過,前幾年說堂弟娶親,生了孩子,堂姐嫁人目下當今有也兩個孩子,這些弟妹、姐夫、侄子、侄女我卻一直無緣見着;甚是遺憾。

小時候清明去掃墓的很多情景老是在心裏無法落下,印象最深是就是每年都是那幾日雨下個一直,難怪杜牧會有這樣的感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受在我們年小的時候是一直無法感觸感染到的。一羣從兄弟在泥濘路上你追我趕,那時候穿的是膠鞋,長度可及膝,老家管它叫“筒子鞋”。

可是伶俐的'鄉平易近卻總能找到有用的方式來看待各種在生涯中泛起的問題。補鞋跟補自行車輪胎是一個道理,先用鉸剪剪下一個比縫隙大少許的一塊橡膠下來,外形大多半是卵形,會有少數是圓形的。

把鞋子上的縫隙四周用銼子矬去一層,剪下的那塊也是,然後在各自上塗上膠水,先晾一會,最後緊緊的貼在一路就完成了。

當然這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險,不能包管一勞永逸,修補這樣一雙鞋子得頻頻修補,直到不能用爲止才換,幾塊的器材在農村非得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樣子,非得用到不克不及再用爲止,到了這個份上還捨不得丟棄,先擱放在家裏看看日後能不能派上其他的用場。

說其實話 有差,不小獲於改現長,和而管行和了。我是不怎麼喜歡穿鞋的,一般情況下除了冬天之外都喜好光腳行走,這樣更自由一些。

然則去掃墓不得不穿鞋子,怕有違怙恃的號令,別的一個就是要到山上去摘杜鵑花放在親人的墓碑前,所以不得不穿鞋。掃墓的時候大人用鋤頭挑着一個大籃子,籃子裏面裝着:石灰、紙錢、冥幣、酒、肉、酒杯、鞭炮、噴鼻、燭、刀還有一隻生公雞。

凡是環境下是他們走在後面,我們這些小孩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但距離不會拉開很遠,因爲路上有蘑菇可拾。

那種蘑菇叫“尖子葉菌”,這種蘑菇是所有野生蘑菇裏面最早出現的,過了清明到了五六月份就會出現野生蘑菇的極品“天鵝菌”,不過野生菌子的岑嶺期是在九、十月,那段時候天色熱,雨水多,風向也好,蘑菇很快的就能繁衍。

對照好吃、數目也大量的就是“高腳菌”“綠豆菌”“米菌”這三種蘑菇的名稱是我此刻對照我們何處的方言直譯過來的,高腳菌就是因爲其菌腳遠遠高與其他的野生蘑菇,大約有5寸,才叫高腳菌;至於綠豆菌與米菌是因爲它們蘑傘上的顆粒長得像綠豆跟米的緣故才叫如許的名稱。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5

年年的清明歲月,年年的紙飛花開,年年的沉甸甸思念,年年的雨水紛紛漸上你的臉……沉思、悲哀、躊躇放不下感恩的情懷;留戀、哭啼、嚎叫擋不住前進的時空;躺下去的也許沉浸在夢裏,站着的更應堅強的面對生活;清明的黃昏總有孤單的飛燕,清明歲月放飛生命向上的風箏!年年的清明歲月,年年的歲月輪轉,年年的經歷有苦有甜,年年的漂流總有不歸的愁腸……遙望、祈盼、祝福留不住生命;

在分離的種子下面又有根的氣息,讓傳承、發展、寄託成爲你夢裏的無眠;不要讓眼淚再把衣衫打溼,我們走在大路上。清明歲月總有太陽升起,展開雙臂,清明歲月擋不住時空泥土的掩埋,慢慢地我們每個人成爲清明歲月祭祀的人,清明歲月把哭泣化作生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