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燕支山散文隨筆

燕支山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瘦長的河西走廊,祁連山、龍首山是它高低起伏的邊框,凸顯着走廊絢美的畫卷,燕支山在兩山間綿延,山丹河、石羊河像流動的花邊,鑲嵌在山的兩麓。河西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燕支山的冰霜還未解凍,山上的積雪依然冰清玉潔;夏日山上冰雪融化,清流緩緩而下,彙集成渠,化爲山泉,送來季節的清涼;秋天鮮紅如火、粉霞藍靛的燕支花兒漫山遍野,燕支山顯得絢爛多姿奼紫嫣紅;冬日,燕支山在溫暖的氣候中沉睡,從黛藍雪白的燕支山遠眺,羣峯玉削的祈連山在舒展他的懷抱,逶迤着潔白的身姿向西北東南擴展。燕支山坡上唐將哥舒翰修築的寺廟,已經譭棄,山下叱吒風雲的漢將霍去病屯兵之處,戈戟如林,吹角連營的景象已寧靜很多個世紀,歷史的煙雲已被山風吹散,曾經人聲鼎沸、戰馬嘶鳴的山只留下殘破的歲月足印。

燕支山散文隨筆

燕支山,消逝的匈奴語中一個美麗的稱呼。焉支山、焉脂山、刪丹山、燕脂山、胭脂山這衆多的名稱,顯示不同民族、不同人羣對你的不同理解,流動着他們在這裏繁衍生息的故事。胭脂草,又叫紅藍花,葉子像薊,花冠像蒲公英。漫山遍野覆蓋着燕支山,染紅了山脈,湛藍了谷壑。愛美的月氏、羌族、匈奴女子,在花盛開的季節,走進繁茂的山野,摘下整朵整朵鮮豔的紅藍花,放於石鉢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做成鮮豔的紅色染料,塗染自己的臉頰、眉眼和口脣,在燕支山清風白雪的滋養沐浴下,風姿綽約,秀麗漂亮,成爲北地的美女。匈奴單于、各部落藩王爲燕支山美女所迷,紛紛娶來做爲自己的妻妾,而單于更是取其諧音,把自己的妻妾稱爲閼氏,暗指自己妻妾容顏的美麗。張騫出使西域,從長安出發,在燕支山沒忘記帶上這天然的護膚品,一路西行,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留下燕支山的美麗,從此世界文化中多了胭脂一物,匈奴語言中多了閼氏一詞。

燕支山,中國歷史長河中無法迴避的景緻。河西走廊、祁連山、燕支山,匈奴人攻打中原的側翼前哨,他們退守休養的根據地和大後方。公元前121年春夏,年輕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隴右,拉開徵伐匈奴開闢河西地區戰爭的序幕。驍勇的將軍兩出祁連兩出燕支,千里躍進居延海,最西遠達敦煌,縱橫馳騁所向無敵,徹底驅逐西羌、小月氏人,全部殲滅了祁連山、燕支山中的匈奴,匈奴渾邪王,這燕支山的主人,殺了休屠王,率衆歸降。自此匈奴徹底失去了祁連山這塊生存發展的基地,再無力構成對漢王朝的威脅。燕支山在一次戰役中見證一個民族傷感的遠徙。

匈奴失燕支,走在敗逃的路上,遠眺家園,捶胸頓足,痛哭流涕,杜鵑啼血般唱出心中的哀痛: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首匈奴絕唱不知由誰創作、由誰唱起,但卻像水一樣蔓延,渲染悲涼,渲染悽楚,浸透一個民族低沉的情緒。四行詩句,是哀惋的眼神,目送這個遊牧民族倉皇逃遁的背影,在河西走廊、燕支山麓逐漸消逝在雲煙深處。敗逃的路上,有人不願離去悄然留下,他們反覆吟唱着這支輓歌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歷史的燕支山蒼涼、遙遠、凝固、血腥。文學的燕支山浪漫、寫意、美輪美奐。充滿幻想,散發勃勃生機和醉人的芳香,是昨天的燕支山呈給人們的另一副美麗的容顏。“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流露遠嫁匈奴的`王昭君濃濃的思鄉之情,有些淒涼,有些孤獨。“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花色”盡顯匈奴失燕支山之痛,少了俏麗容顏,少了歡愉心情。“燕支黃葉落,妾望白登臺”、“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抒寫那漫長歲月中的閨中之愁,無人可知,無人可懂,只能登臺遠眺,空留落葉中瘦削的身影。“瀚海欲空青見月,燕支未染白如瓊”展現燕支山夜晚的潔淨、晶瑩,銀月、雪山,澄澈一體,實在是良辰美景。“漢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間”表現燕支山對漢王朝鞏固北部邊疆的重要,有多少征夫離妻別子,在荒涼的大漠戈壁染一身守邊的風霜。

燕支山的位置,燕支山豐饒的綠洲、牧場,燕支山的多彩多姿,賦予文學太多的靈感,中國文學像中國歷史一樣,無法避開這座山脈。於是留下詩意的描述,留下悲喜,留下思考。沒有泰山的博大宏偉,沒有黃山的秀麗深厚,沒有普陀的佛意重重,沒有許多名山的聲譽與影響,燕支山像紅藍草一樣沉默,但那曲悲歌、那數首古詩卻使燕支山名垂青史,成爲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承載太多的與西部、與歷史、與戰爭、與民族、與榮辱興衰、與女性容貌有關的信息和內涵,在塵封厚重的典籍深處閃爍迷離。燕之山貯藏的故事,又使後人在閱讀它時感覺到一座寂靜之山所帶來的豐盈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