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遊山散文隨筆

遊山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晨起遊山,不知不覺,已成一種習慣,山間的青石、綠樹、碧草,日積月累下業已結成了莫逆。爬山,對我而言,其實更確切來說應是,遊山。

遊山散文隨筆

秋天的早晨,放晴雨後,山上樹林像水洗般明秀,空氣沁人肺腑。暢吸着清新,悠遊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樹木青翠娛目,鳥鳴清亮悅耳。沿着青石路緩緩上行,滿山翠綠映入眼簾,山川勝景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山中禽鳥爭鳴,不時地從路邊喬木上發出婉轉清樂,輕撫耳畔;偶爾,還會遇到山坡樹叢成羣白鷳,發出“咕咕”和“啪啪”揮翅聲音,交相耳際,有如夢境。恰好一陣山風吹來,陣陣松風響起,松濤聲聲,更是悅耳動聽。在我看來,爬山與遊山二者迥然不同,爬之有負累,遊之心悠閒,因而,我喜歡遊山。當然,遊山還必須帶着心和情,山林泉水中有很多可觀賞的景緻,如不能神與物遊,心與物化,那麼終究是漫遊而卻無趣。

盤桓行走於幽靜的山道,可以無拘無束,四顧無人;可以不顧禮儀,脫去衣裳;也可以忽然仰天長嘯,聲震林木,引來遠處山中的人與之呼應。真可謂,各適其性,迴歸天地!

上山之路,必須一步一階,經歷艱難,揮灑汗水,有時還有閃跌、有荊棘,才能真正領略山中的無限風光。並且,遊山不在於一定要名山大川,幽趣不在於必須要有多少,其實,盆子大的水池,拳頭大的奇石,只要有心,都可以從中找出蘊涵的山水煙霞之趣;觀賞景色也不在於遠近,山路邊的一草一木也可是怡人而悠長的風月景緻。正如佛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世界”。

遊山有目標,山頂就是目的。但此時的目的並非絕對,在遊的過程中,亦可適時選擇放棄,捨得放棄也是一種智慧。蘇東坡《記遊松風亭》:“餘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蘇東坡寫的何止是一次小小的遊山,其實寫的是漫漫的人生之路。是不甘言敗,還是捨棄初衷?“良久,忽曰:‘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是文章的精魂,一念之間,頓悟禪機,一聲斷喝:什麼地方都可歇得,沒有什麼目標是非達到不可的!往往是執着太過才作繭自縛,自己將自己套牢。此文講的是人生也要學會捨棄、捨得。捨得,就可一切放下,“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令人茅塞頓開,如掛鉤之魚,重返自然,人生不堪承載的重荷,也就此卸去。

在山路上,遇到一友,招呼之間,友人言之:“我們沒有錢,爬山就是跟人家有錢人比命長”。友人的這番言論,我是既認可又不認可,認可的是,友人能夠換一種角度面對貧富,換一種追求去體味人生,不認可的是,友人其實還是有所放不開,放不開貧富之別,放不開生命的長短。民間有一種說法:仙家的時間是與凡人不同的,詩云“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所以爛柯山下六十年在棋盤只是半個時辰,哪裏會有日子太長之感。所以,仙人活了二百萬年也只抵及人間的四十春秋,世間百樣人,命運各不同,人生其實不必太過執着,正所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又何必去苦苦追求呢!

行走山中,上山莫躁,下山莫急,用心面對大自然的雄偉,可以感受生命的'渺小,宇宙的無垠,“渺滄海一粟”不外如此。體會這種感覺,個人覺得其實是一種修煉,是對自然的熱愛,對事的寬容,對人的友善,是“仁者樂山”的情懷,是以一種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

因而,我常常爬山,但在不一樣的心態下,它就是遊山。遊山可以體會爬山的辛苦,但更可以享受單純爬山所沒有的悠閒與快樂。邁着輕快的腳步,揣着遊山的心情,迎着徐徐升起的晨光,哼着《西遊記》一個巡山小妖怪小鑽風那句“大王叫我來巡山哪,咿兒喲哦咿兒咿兒喲”,我又圓滿地完成了一次遊山之旅,開啓了自己又一個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