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消失的土著散文欣賞

消失的土著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不知道他是否清楚,他給當地人帶去的除了世界的新鮮空氣,更多的就是隨後而來的毀滅。

消失的土著散文欣賞

今日與昨結識的旅伴約好去檳榔溝,爲了養好精神,我們選了9點多出發的班次,旅遊大巴離開大海,一路走進山中,直達一座老寨子。寨子門口就是大大的圖騰,完全把人的造型符號化以後的形象,這些不立文字的少數民族居然一直把語言與習俗傳承了下來,一個又一個詭異的符號也許是他們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和圖騰形象的傳承之物。

這個寨子是海南的原始土著——黎族與入侵土著——苗族合居的一個寨子,兩個曾經打過仗的民族居然住在一起,還一直延續下來,並且各自保留自己的文化習俗,未被同化,也不通婚,好奇怪的相處模式。苗族住在熱帶雨林山頂相對好一點的部分,黎族居於山下,據導遊說是因爲苗族善蠱,因此黎族一直不敢妄動,於是這兩家就在一座山頭生存了下來。

之所以叫檳榔谷,是因爲寨子裏確實長滿了檳榔樹,很細很直很高的一種樹,但黎族的小夥子爬起來一點也不含糊,那細細的樹幹擺來擺去,韌性極好。黎族的小夥子和姑娘們光着腳,青春洋溢的表演了鑽木取火、織布、舂米、竹竿舞等生活場景,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覺,那是另一種生活方式,和我以前接觸過的沒有任何交集,可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令我興奮起來。

寨子裏保留着完好的原始居住形態,茅草鋪頂的房屋一座接一座,滿臉皺紋的阿婆坐在門前織布,那是真正的土著阿婆,一輩子也沒有出去過,不會漢語更別提寫字,和他們的祖輩一樣,學習織布、操持家務,但她們可能沒有想到,她們將是這個延續了3000多年的種族最後一批願意學習並有這些技藝,而且一輩子這樣生活的人,她們的兒孫,早已進入大城市,學習漢語,上漢族的學校,與漢族通婚,她們的這些技藝與生活習俗已經沒有人來傳承,不知是喜是悲!

隨着時間的推移,阿婆會越來越少,隨着子孫的延續,寨子的印象會越來越弱,直到完全泯滅。少數阿婆的身上,還紋有黎族特有的'紋身,這種紋身是宗族地域的標誌象徵,起着防止近族通婚的作用,從枯若樹皮的手上、腿上,還能看見那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案,只是他們的晚輩,再也沒有這樣做的人,他們的離去,將會帶走這一切!

走出黎族的寨子,走進佈滿了牛頭的苗寨,在一陣“呼-哈”聲中,帶上苗人編的帽子,與苗人圍着他們的圖騰跳舞,射他們的土弓箭,這個寨子的前半程以保留與規劃的相當好的民族文化徹底帶人走進了一個異族世界。

後面當然不能免俗的開始打把式賣藝,各種先嚐後買,不過忽略這些,穿行在熱帶雨林的山地上,感覺還是不錯的。

此行從太原出發,經長沙、張家界、鳳凰、桂林、海口,終點到三亞,從漫天大雪出發,途中經歷連日陰雨,又在終點接受炎熱考驗,一路走一路看,時急時緩,每日還提心吊膽的等着電話,但終於順利成行,也算是萬幸,讀萬卷書的心態不在,走萬里路的行程已經起航,對人生來講既是閱歷,也是成長。

很多人說怎麼又旅行去了,其實對我來講,好像說是行走或是遊歷更合適,古人寒窗苦讀呆爲八股,立高志而遊天下,後可出仕成功立業,我在而立之後慢慢走出來,也只是讓自己的胸懷變得大一點,眼光看得遠一點,思路放得開一點,找到一種新的人生意義與生活方式,讓生命的直徑儘量寬一點,這也是行走的初衷與最終的意義。

一路向南,象候鳥一樣穿行而來,雨雪風暖,人景俗物,各如花團錦簇,一一過目,一一嚀記,這一段人生,當值永生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