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爲何美好的東西難以感動我們-散文

爲何美好的東西難以感動我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新聞聯播正在播放先進人物事蹟,一個雖然身患重病,依然堅守崗位的人,只是,那些面對鏡頭,表達自己的崇敬之心的話語,卻沒有辦法讓我相信,他們真的在乎這個逝去的生命,儘管在生活中,他們之間也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們是好朋友,好戰友,好同事,但是到了屏幕上,這種感情,被空洞缺乏情感的語言,衝的一乾二淨。我看不下去,轉了臺。

爲何美好的東西難以感動我們-散文

又是在電視屏幕上,煽情的音樂,講述的是幾個志願者的故事,他們開着自己的車,利用旅行的機會,爲貧苦地區的孩子們送去了他們所缺乏的物資。朋友在我面前晃過,瞥了一眼屏幕,“做廣告嗎?“一臉的不以爲然。

其實不管是那位先進人物,還是這些志願者,關心他人,盡職忠守,他們所做的事情,體現出的,是人性裏面光明的一面,是最容易觸動人心的一面,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打動不了我們?

是不是因爲感動這個詞,被用得太多太濫了?南方雪災,人性的光芒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身上涌現,但是,當這些東西變成了先進典型,走上了講臺的時候,那種感動人的力量,卻是在這樣的傳播方式裏面慢慢消減。而當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出現的時候,在強化大家的印象的.同時,逆反心理也在出現,於是對這些本應該讚美人和事物,產生了一種抗拒和牴觸感。

除了外在因素的影響,也許我們還需要反省自己。記得八十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代表真善美的東西,即使沒有外在公開的傳播渠道,也自然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人羣裏面傳播者。那些詩人還有名著的手抄本,陪伴着我們這些人成長。那個時候,自發的在人羣裏面流傳的東西,你會發現,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雖然來自於不同的地方,有中國自己的,有外來的,有原創的,有轉載的,他們都是在傳遞着一種普適的價值觀,對真善美,還有光明的推崇。

八十年代,雖然那個時候的中國比現在要相對封閉,那個時候的資訊也沒有現在這樣的發達,但是那個時候的思想,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單一和偏執。但是現在,對於那些美好事物的不屑,不信任,不在乎,甚至是那些知識分子,爲了獲得關注,不得不說一些,寫一些製造對立和所謂爭議的話語。這些,是不是因爲社會的價值觀,這些品質的缺乏?

看到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敢於挺身而出,表達不滿,但是對於社會的進步,還有人性的美好,也要心存感激,不要吝嗇讚美。當然,這樣的讚美和感激,必須是發自內心的。

其實,如果一個社會,對於是非不因個人好惡而決定,關心人性共通的東西,而不是滿足於現實生活表面的喜怒哀樂,那末,人就很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