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終於吃上了傳說中的老通城豆皮散文

終於吃上了傳說中的老通城豆皮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清明那天雨紛紛,又慘遭重傷風,早上吃完早飯、買過菜就耗盡了全部的力氣,於是重新躺回了牀上。大概是人生有史以來第一次,除了中途爬起來吃午飯,就這麼一直半醒半睡,伴隨着要炸開一樣的頭疼,直到第二天早晨。

終於吃上了傳說中的老通城豆皮散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睡足了20個小時,第二天好像滿血般地充滿了活力,毫不斷電。早上陰翳,下午換了晴朗。久不出門,終於鼓起勇氣搭地鐵過了江,去了漢口的江漢路商業區,還到了江邊,吹了江風。

去年剛來武漢的時候,買了方方的《武漢人》看,裏面提到知青時代,民間流傳着一首歌,篡改了《我愛祖國的藍天》。那一代的人都記得,張口就來,「我愛武漢的熱乾麪,二兩糖票一毛錢;四季美的湯包鮮又美,老通城豆皮美又鮮;王家的燒餅又大又圓,一口就咬掉一大邊。啊——河南人愛蝨子,湖南人唉辣椒,要問武漢人愛什麼,我愛——武漢的熱乾麪——」

許是受了美食營銷號的蠱惑,看到江漢路附近的吉慶街有老武漢名店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就覺得應該試試。據說「通城飲食店」最早是在1929年開店,曾是全城有名的「豆皮大王」,後來改制國營,又歷經拆遷關店,前些年又重新開了張。

我一向不是那種爲了某個小吃,或者某個餐廳,會花時間專程跑去嘗試的人,總覺得耗費代價大,成功機率也不高。失望而歸的話,不僅浪費了生命,還敗壞了興致,有種被佔了便宜被人笑蠢的不甘感。不抱期待地順路嘗一下,好吃的話就是從天而降的驚喜,不喜歡的話扔給夫君也不浪費。作爲一個實實在在的風險厭惡者,在吃飯這件事上,因爲絕不剩飯,就更是欠缺好奇心,可以永遠選親子丼、味增湯,可以早飯連吃半年紅薯配荷包蛋,再加半年蛋液裹餈粑,可以一成不變地買同一家的意式特濃咖啡豆。既然好歹有那麼一個什麼也都不挑的人在後面收拾殘局,好像就沒有拒絕新事物的'理由和阻礙了。

然而,一年多來,卻一直沒有吃到讓人驚喜的豆皮,最喜歡的居然還是武昌火車站裏的蔡林記。起碼別家,即使是要價高昂、大排長龍的五星推薦店,都沒有那位阿姨做得蛋皮酥脆,綿密軟糯,鹹鮮不膩。好吃是好吃,終歸沒讓饞蟲念想,也不到值得繞路的級別。糯米愛好者沒了家鄉熱乎乎的粢飯糰,總希望在異地世界找到些許專屬的寄託,倘若有天離開,也有了鄉愁的標記。像是,北新橋的滷煮,自制薄脆的煎餅,左家莊的小面,聚寶源的燒餅,哦,還有稻香村的紅豆沙青團,配黑咖啡,剛好。

走遍了整條吉慶街,蕭條得讓人難以置信,靠着手機定位,才找着了北。新的「吉慶街」是一個有着四五棟樓的地產項目,聚集了一堆真真假假的老字號,各式賣藝打雜的人像立在廣場裏,大大的指示牌標識着「遊客中心」和「道路指引」,但所謂的民間手工藝區卻變成了衆人休息的場地。哦,新的商業概念,主打懷舊和「匠心」。想來土著武漢人一定會不屑又一條「遊客纔去」的冒牌貨色,但我沒有那種「只有自己才見識過什麼是正宗」的包袱,便蹦躂着去了老通城的門口排隊,轉頭對家屬說「我之前看大家都說很一般,沒了以前的手藝,但還是得嚐嚐,知道不好吃,才能死心打叉,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一點都不難吃哦,甚至完全可以列入我嘗過各式豆皮裏還算好吃的榜單,沒有讓我冒星星,但按部就班,中規中矩,什麼都挑不出毛病,起碼我吃掉了一半,而不是像隔壁家的蛋黃肉鬆青團那樣,咬了一口,就遞了過去,然後就擅自決定,另外兩個,當作夫君第二天的早餐了。

完美的東西太少了,而且,完美的東西怎麼會屬於你呢?對於選東西,交朋友,選伴侶,我爸從小就這麼對我這麼說,你自己也一點都不完美啊。前兩天做雜煮湯,覺得味道怪異,這幾年來,我明明做了起碼有三四百次了,即使這樣也還是會失手。或者,對於店家,還是不能憑一口否決,得保留空間,允許犯錯。這樣,也是放過自己吧。

好像十個「正宗的」武漢人裏,有九個都會笑話蔡林記用黑芝麻醬拌的熱乾麪,這遠不是兒時的味道,好吃的得是某條昏暗小弄堂裏的,沒有招牌的那家。但朋友來武漢玩,從武昌站坐車離開的話,我還是會說,「那家蔡林記挺好的,熱乾麪、豆皮、小籠包都好吃」。

神祕莫測地笑笑,一句「不足爲外人道也」,跟昆德拉說的那種穿破爛衣服的虛榮好像也沒什麼不同。這麼想來,唾沫橫飛、有口無心的「正宗」,有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