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烽火臺的遐想散文

烽火臺的遐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烽火臺,在雄偉蜿蜒的萬里長城上遍佈,它是古代敵寇侵犯時能夠發出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的地方,是古代國家軍事防禦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就在這麼重要的軍事重地上,曾上演過一出令人啼笑皆非,且發人深省的鬧劇。

烽火臺的遐想散文

上演這出鬧劇的烽火臺不在長城上,而是在驪山上。這出鬧劇史稱“烽火戲諸侯”。壬辰年初秋的一天,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來訪,辦理完工作中的相關事宜後,我以盡地主之宜的熱情,帶他去了古城西安以東的臨潼,在遊覽了兵馬俑、華清池之後,便登臨了驪山。當我們的腳步將要到達驪山烽火臺的時候,我的大腦中突然就涌現出“烽火戲諸侯”這一歷史典故。於是,在登上烽火臺之後,利用在山頂的烽火臺下歇息的機會,我便向友人完整地講述了這一典故。

我不是在向友人賣弄自己的學識,我只是在回顧歷史,再說歷史不是用來賣弄的,也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地方的專利,它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況且,歷史是需要傳承的!

在歷史回眸的時刻,“烽火戲諸侯”這一歷史典故的男主角,緩緩地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就是西周時期的最後一位君王——周幽王。其姓姬,名宮涅,周宣王之子,西周的第十二代君王,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統治西周11年。

當時周王室的王畿所處的關中一帶發生了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使民衆飢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盪不安,國力衰竭。而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於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又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這時,朝中有位名叫褒珦的大臣,勸諫幽王,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褒珦在監獄裏被關關押期間,褒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想了好多的辦法但無一奏效。後來,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徵天下美女入宮,就藉此機會尋訪美女。在褒城內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並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爲褒姒,獻於幽王替褒珦贖罪。

幽王見了褒姒,驚爲天人,非常喜愛,馬上立她爲妃,同時也把褒珦釋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十分寵幸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雖然生得豔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幽王爲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褒姒終日不笑。 爲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有個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臺一試。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西周爲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裏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臺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臺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奸臣 虢石父獻計令烽火臺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昏庸無道的周幽王採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着褒姒登上了驪山烽火臺,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火光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爲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驪山腳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檯上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懷怨而回。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周幽王爲此數次戲弄諸侯們,諸侯們漸漸地再也不來了。周幽王爲進一步討褒姒歡心,又罔顧老祖宗的.規矩,廢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爲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爲太子,並下令廢去王后的父親申侯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伐他。 申侯得到這個消息,先發制人,聯合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於公元前771年進攻鎬京。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臺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上次受了愚弄,這次都不再理會,所以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駕。周幽王被攻入鎬京的犬戎將士砍死,西周就此宣告滅亡。

在給遠方的友人講述完這個歷史典故之後,我的心情又一次開始沉重了。本來一個好端端的王朝,就這樣被貽誤了;一個可以發揮其更重要的軍事作用的烽火臺,就這樣成爲了千秋罪過的憑證。我真不知,如果歷史可以倒演的話,周幽王還能笑出來嗎?褒姒還能笑出來嗎?反正我是笑不出來的。

曾幾何時,忘記在哪本書上看到過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一首小令《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

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唐太宗李世民有云:“以銅爲鏡,可正衣冠;以史爲鏡,可知興替;以人爲鏡,可明得失。”是的,歷史就是一面可以預知興衰榮辱的鏡子。今天,當我站在驪山的烽火臺上,舉目四望,想像着犬戎來犯,諸侯們率兵勤王救駕時的恢宏場景,我不由自主地啞然失笑,身邊的友人不明所以地問我因何發笑?我說沒什麼,就是想笑。因爲我想到了,如果沒有“烽火戲諸侯”,如果周幽王是位得道的明君,如果犬戎沒有進犯,如果,還有許多的如果……中國的歷史就會改寫,古都西安的文明與輝煌還將延續……可是,歷史沒有如果的,更不存在如果的!

一陣帶有涼意的秋風吹來,我霎時清醒了。我要從假設和歷史中回到現實,天色不早了,該攜友人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