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漫溢耒水的綠散文

漫溢耒水的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酒能醉人,沒想到,綠也能醉人。

漫溢耒水的綠散文

一波一波深沉的綠,像染坊過色的雲團,在廣闊無垠的竹海上奔涌,瀰漫。竹海如無孔不入的水銀,漫灌了耒水兩岸起伏的山巒與山坳。海上的綠波便從遠處與天相接的地方隨風而起,順手將有些慍怒的山風染成綠色,一點點往前奔涌,跨過那道窄窄的耒水,直逼鼎峯坳而來,終於漫過我腳下的古典式觀景塔樓,又帶着一抹翠綠的微笑,向身後漫延、奔騰而去。藍而淨,像從耒水漂洗過的天幕上,幾片閒散遊走的白雲不知所措,剛帶上些許藍色,倏忽又染上了沉重的綠意,猶如朝秦暮楚的巴國老百姓。

我從湘東的鬧市跋涉而來,一個人站在這座遺世獨立的觀景臺上,任綠風與綠波不依不饒地衝擊,像峨冠博帶登上高臺,默然作法的諸葛孔明,或者汨羅江邊佩劍孤寂而立,仰天而問的屈子大夫。我的臉與眉毛,大概與衣服一道早已被排山倒海的綠浸染,成了一尾澄碧的魚,或者一個綠意盈盈的精靈。一縷從竹葉間鑽過的陽光,被染成一條透明的綠帶時,我的心魂也被綠意穿透,似乎要長出幾桿蓊鬱的翠竹來。酒一樣的東西忽然在胸間竄涌,不可遏止。

我知道,自己醉了。

這裏是耒陽16萬畝蔡倫竹海的深處。竹海被冠上一位耒陽驕子的名字,可謂恰如其分,如同一篇華美的文字,取了個最能點明主旨的標題。耒陽因蔡倫而名動天下,蔡倫又因竹海而凜然站在了科學的座標上。

耒陽自然不只有蔡倫。時空逆向穿過2200多年,那位大秦帝國的始皇帝巍然端坐於咸陽宮高高的御座,傳旨在楚國南部舊地設置五個縣:郴縣、耒縣、湘縣、益縣、羅縣。耒陽赫然居於其間,成爲湖南僅有的五個最早設縣的古城之一。耒陽漫長曆史鍛造的`文化,足以笑傲湘楚大地,令一班後來居上、而今風頭十足的都市顧影自憐,瞬間矮卻三分。兩百餘年後纔出生的蔡倫,只是將家鄉發揚光大,如同擦拭一件古樸的舊物,令其重放光芒而已。

我的目光穿過濃密的竹林,飄蕩在鼎峯坳山下綠波奔涌的竹海上,似乎依稀看到了少年蔡倫踏着細碎的竹影,在林間沉思的身影。他踽踽而行,期望找到一種物品,替代私塾裏沉重的竹簡,便於書寫、傳閱與保存。多年後,他成爲東漢朝廷的尚方令,外出時偶然見到一個蠶婦繅絲漂絮,竹簟上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有似縑帛。他上前幾步,好奇地揭下來,取筆題寫了幾個字,清晰明瞭,久之不去。他若有所思,終於破解了少年時代的難題:通過銼、煮、浸、搗、抄等工序,將樹皮、廢麻、竹子等製作出植物纖維紙。一道閃電驀然刺破長空,如同當年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造紙術的問世也驚天地泣鬼神,照亮了寰宇,貫通了古今。蔡倫和耒陽,也帶着耒水兩岸一汪澄碧,走進了簇新紙張書寫的史冊上。

走下觀景臺,漫步在竹林間,不時會遇到土法造紙作坊。我饒有興致地走進去,細細觀看工友的操作,或者與主人閒聊一陣。主人都會泡上一杯林間採摘的綠茶,笑聲裏也似乎溢滿綠意,話題離不開蔡倫和造紙。據說這樣的作坊,竹海深處藏有數百家,都源於當年蔡倫返鄉後廣授造紙工藝留下的遺蹟,至今仍按着他傳授的方法,製造出漫溢竹葉芬芳的紙張,運往耒陽、衡陽等地的大街小巷。對書畫而言,這種土法遠勝機制。以毛邊紙爲例,土法制作的紙張紙質細軟,呈淺米黃色,紙面平整細膩,有輕微抗水性;加上翠竹纖維長,細胞壁超薄,纖維的結合力強。書寫起來的效果便非常好,印寫即幹,無毒性,色澤穩定,不受蟲蛀,字跡經久不變。

霞光漸落,天色已晚。我告辭主人往山下而行,一路默然微笑,讚歎。靠近山腳,耒水如帶,依然漫溢綠意,民居三三兩兩掩映在岸邊的竹林裏,像一些遠離塵囂的隱居者。我忽然想,若能在這裏找個岳母娘,長居於此,坐擁百里竹海,與蔡倫的英魂毗鄰而居,該是何等福分。想想自己已過找岳母孃的年齡,只得苦笑兩下,往暮色裏遠方的鬧市怏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