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海紅亭》誕生記散文隨筆

《海紅亭》誕生記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1981年秋日的一個晚上,浙江平湖文化館革命老幹部陳先生,在家閱讀上海出版的雜誌《書林》時,偶然發現了一條讓人怦怦心跳的線索,那就是中國文學鉅著《紅樓夢》小說,最早傳入日本的一段有據可查的文字記錄。

《海紅亭》誕生記散文隨筆

陳先生讀完這段文字後,並不像一般的人一樣,就此算了。他是一個非常執着的人,馬上在自己筆記上,寫下了一段令人遐想的美麗文字,主要是如何在《紅樓夢》出海的地方——浙江乍浦口岸,建造一個讓後人紀念追慕的東西,當時的想法,也許是比較粗糙的,經過幾個晚上的構思修改,一份正式的文稿,在陳先生的案頭誕生。

作爲浙江平湖文化館同志,陳先生將自己一個粗淺的構思,提到了當時浙江平湖縣政府的有關部門。

這個消息,也被平湖當時文聯的幾個領導知道,浙江平湖文聯領導經過認真的磋商,決定在平湖縣成立了《紅樓夢學會》,針對在乍浦出海之處,設立紀念物,進行了廣泛的探討與可行性研究,並向平湖籍的中國紅學大師徐恭時先生,請教這方面的真實性與可行性,得到了中國著名紅學大家的大力支持。

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時的經濟實力等因素,這一設想,一直束之高閣,但作爲文化館的陳先生,一直爲此事,通過書信與私人關係,闡述有關乍浦紅樓出海紀念物建造的主張。

時間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着平湖撤縣建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又逢《紅樓夢》出海200週年來臨,當地政府果斷作出決定:撥出專用經費,先請江浙滬一帶的紅學家,會聚金平湖,作了一個研究探討,最後,請當時的中國紅學會主席馮其庸先生,親自來乍浦現場,實地考察選址,敲定了《海紅亭》名字,最後選定在清代乍浦的出海碼頭——浙江乍浦燈光山南坡之牛角尖,建造《海紅亭》。

從1992年2月動工,到1993年8月9日落成。1993年10月2日舉行《紅樓夢》出海二百週年紀念時落成剪綵的。

“海紅亭”北靠青山,面向大海,雙頂六角,全由淺紅色迎暉石築成,雄偉壯觀。亭名和正面石柱上的楹聯:“夢從此處飛去渡碧海青天散落大千世界;石自那邊袖來幻癡兒女真情萬劫不磨”,系由時任中國紅學會會長的馮其庸先生題寫。

亭子背面石柱上的楹聯:“絳雪融融青埂流芳別乍浦;爐煙嫋嫋紅樓尋夢到長崎”,則由著名作家和紅學家端木蕻良先生撰寫。

豎立於亭子中央的“紅樓夢出海紀念碑”,碑基設計爲船形,象徵《紅樓夢》最初走向世界時的情景。碑名由書法大師啓功先生題寫。背面雕刻的文字,敘述了《紅樓夢》出海的經過。亭子上方鏤刻的紅樓中的`人物、花鳥,以及曹雪芹像、出海船隻等30餘幅浮雕和鏤空雕,圖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在“海紅亭”正面往南10米處海灘上,立一巨石,上刻由馮其庸先生書寫的“紅樓別浦”四個紅色大字大字,給人以幽遠依依的遐思與紅樓出海時船身帆影依稀似眼前的朦朧情懷……“海紅亭”及周圍的種種景緻,悄悄向來這裏的遊客暗示:《紅樓夢》這部中國最偉大的小說,在200多年前,從杭州灣北岸的乍浦鎮牛角尖碼頭乘船出發,東渡日本,進而走向世界的。

隨着《海紅亭》的落成,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紅學專家及愛好者,可以在我們乍浦的《海紅亭》旁,環繞《海紅亭》仔細品味藝術大師的雕刻及文字,走近《紅樓別浦》巨石,遠眺蒼茫無際的大海,遙想二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南京開往日本長崎的商船上的一個偶然的商業舉動,傳遞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特有文本——《紅樓夢》,從此,中國的《紅樓夢》走向世界,成爲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段美麗傳奇,進而使《紅樓夢》成爲世界文學史上,投入研究人數最多的一部書之一,影響深遠。

平湖文化前輩的不斷接力,乍浦,終於在《紅樓夢》出海200週年的時候,建造了讓後人觀瞻、追慕、尋思、遐想的《海紅亭》,也讓我們平湖的紅學研究,創出了一個縣級紅學研究嶄新局面,讓我們平湖的後人,在瞻仰《海紅亭》的同時,對我們平湖的有心人,也就是傾力於主張建設乍浦《海紅亭》建設的前輩,產生縷縷感激之情。並由此對年輕人,產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情,從而,升騰起紅學的業餘研究,進而產生紅學研究的良性循環。

這是一個長期受益的項目,建設適時,史實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成爲乍浦吸引遊人的一個美麗視點。

充滿傳奇、令人遐想的特殊景點乍浦《海紅亭》,承載着歷史對乍浦的深情厚愛,擁有了《紅樓奇》奇書從乍浦出海無可爭議的史實,隨着時間的推移,更加展現出其特有的魅力,深刻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後人!